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作者:宸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7章 离别在即?

书名: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作者:宸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夏侯博看着刘备分寸颇失的模样,低声地劝说了起来。

“主公,博知你心中烦闷,但子坤先生并非是不辞而别之人,纵使天使已经找到子坤先生宣读天子诏书,子坤先生料想也不会直接离开吴郡。”

(PS:此天使并非是鸟人,在汉代的“天使”是天子使臣的意思。)

顿了顿,夏侯博看着刘备那依然满是踌躇不甘的复杂表情,低声地说道。

“且各方重臣世家亦均有派遣使者抵达吴县拜访子坤先生,如今子坤先生未归,倘若先生也出城离去,城内将无人能够主持大局。”

刘备闻言,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一声,低声道。

“季常,备是否过于自私?明明天子下诏诏令子坤入京为官,这对于子坤而言本就是加官进爵的好事,且子坤之才亦无须再受限于区区一郡之地,或能造福更多的百姓。”

“只是备心中实在不舍,子坤倘若离去,于备而言何止是痛失双臂可比?为了心中一己私欲而心怀不舍,备何其卑劣也?”

“如今,备只寄望子坤入京之前能够与备再好生地过上一个除夕佳节,也好让备聊表对子坤的心中感激之情。”

“如无子坤之助,备或许如今依然不过是一小小的贩履织席之辈,今尙不知在何处容身,又焉能身处于吴郡府衙之中治理一方?”

夏侯博默默地听着刘备的自言自语,并没有发出一丝多余的声音。

夏侯博清楚刘备这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更没有认为刘备卑劣,反而对于刘备的心胸坦荡为之佩服不已。

置身处地。

夏侯博自认处于刘备的这个位置,未必能够做出刘备这种决策,轻易地放走李基这等辅助自己的大才,恭送着对方加官进爵,直入朝廷中枢。

如今刘备心中焦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李基能够先返回吴县,与如今尚且是主公的自己共度佳节。

“否则此次一别,便是一方坐镇边陲之地,一方坐镇中央,不知此生是否尚有机会再见了。”

刘备喃喃地说着,心中止不住地升起苦闷。

尤其是连发了十二封书信皆没有回复,甚至就连去派送书信之人都没有返回汇报。

因此,刘备不得不怀疑李基很可能已经见到了天使,然后直接随天使入京去了,如此方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此时正欲过来汇报情况的贾诩,看着刘备那怅然若失的复杂表情,内心微动之余,行礼汇报道。

“主公,那大将军、袁氏、曹氏、钟氏等使者又在追问子坤的去向以及返回吴县的时间了。”

刘备有些漫不经心地摆了摆手,然后道了句。“辛苦文和去安抚他们了。”

“小事。”

贾诩应了一句,然后汇报道。“其中大将军与袁氏使者均要求见主公,文和也以主公身体不适推脱了过去。”

刘备似是被戳中了什么,语气不禁多了几分愠怒地喝道。

“推了推了,无非问的也是子坤的去向,备尚且不知,纵使是问我又有何用?”

此前,在刘备尚且不知天子下诏李基入朝为官,面对着先行一步抵达的各方重臣或世家的使者之时,刘备可谓是欣然招待。

等天使抵达吴县,并且找寻李基宣读诏书之时,刘备这才意识到必然是李基的名声已经彻底传入到身处洛阳的天子与诸多重臣的耳中,并且似乎承蒙天子垂青,打算启用李基重用之。

因此各方重臣与世家闻风而动,方才会提前派遣使者前来拉拢示好李基。

这让刘备彻底失去了应付各方使者们的心思,全然交给了贾诩一人去敷衍应对。

而刘备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地让自己不失态之余,目光落在了贾诩的身上,忽然开口道。

“文和,子坤一人入京势单力薄,你既与子坤有莫大的旧情与关系,不知你是否有意随子坤入京相助之?”

“如若文和有意入京,备绝不阻拦,这便命人为文和准备金银细软且派遣一队骑兵护卫文和入京与子坤相聚。”

贾诩闻言,不急不缓地答道。

“主公莫急,以吾对子坤的了解,子坤定然还没有面见天使,之所以迟迟没有回信,应是子坤一路奔波地辗转各地,因此主公派去的信使也是不断扑空,迟迟没能找到子坤罢了。”

“以子坤之行事,他断然不会不回吴县,料想今日必到吴县。”

如今的整个刘备集团之中,对于李基最为了解的绝非是刘备,反而是贾诩。

作为清楚李基是以着什么心思辅助刘备的贾诩,贾诩清楚李基断然不会弃刘备而入洛阳。

因此,在贾诩看来刘备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反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拒绝天子征辟才对。

刘备闻言,精神为之一振,确认道。

“文和,可有把握?”

“十有八九。”贾诩答道。

顿时,刘备就像是被注入了大量精气一般,横扫低迷,重振雄风,大步地朝着正厅走了出去,道。

“既然如此,备且去北门等候,如子坤归来,必是从北门而入。”

贾诩与夏侯博见状,也是随之迅速地跟了上去。

而在刘备兴冲冲地抵达吴县北门后,也不上城楼,反而是直接在城门外等着,且远远地眺望着远方。

看着刘备那满怀希望的模样,夏侯博忍不住低声地向着贾诩问道。

“文和,伱该不会是单纯地安慰主公吧?”

“放心吧。”

贾诩老神在在地应了一句,甚至不免有几分期待接下来李基知道自己不过是出门两个月时间,结果刚回到家就要被“卖”了会是什么反应。

‘大概……会很精彩吧?’

想到这里,贾诩的眼睛都不由得明显亮了一分。

而时间飞快流逝,眼看着日上三竿,刘备依然没有丝毫不耐烦地等待着。

终于……

在视线尽头出现了一队骑兵,这让等着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贾诩精神一震,刘备更是直接主动骑马迎了上去。

随着双方距离接近,刘备清楚地看清了那一队骑兵最前方的正是李基。

而对于刘备的出现,一身风尘仆仆的李基脸色不禁颇为诧异,喃喃地道了句。

“主公怎么知道我会在此刻回到?”

须知,为了能够如刘备所期望那样除夕及时赶回吴县,这段时间李基甚至都没有进城补给,不断地深入考察各处地形,然后就又直奔下一个地方。

除了睡觉以及方便之外,甚至有时候吃饭都是随便应付些干粮了事。

如此七日下来,别说是李基这般士子,就连赵云的脸上也充斥着浓浓的疲惫之色。

不过眼看着即将抵达吴县,各自都能在吴县之中度过佳节,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浮现着浓浓的喜意,对于忽然出现在远处便迎了过来的刘备,众人更是有着一种受宠若惊的惊喜感。

当即,不等刘备完全抵达面前,李基以及众多骑兵就迅速停了下来,然后齐齐翻身下马向着刘备行礼。

“拜见主公。”

“诸位辛苦了,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刘备也是骑着马飞奔到众人面前,语气欢喜地应了一句之余,也是迅速下马亲自将李基扶了起来,神色复杂地道。

“回来就好,子坤能先回来与备共度佳节,吾心甚喜。”

李基。

李基听着刘备的语气,莫名地觉得似乎有些不太对劲,怎么有种好像我不该回来的感觉?

错觉吗?

李基心中浮现了几分诧异,却又不知是何缘由,还是单纯的错觉,只得说道。

“基于七日前收到主公来信,便一路快马加鞭,幸得及时已经考察完吴郡五湖以及北部的地形,待节后基便可开始构思吴郡水利规划方案,开始对吴郡进行开发。”

“之后,基再考察一番吴郡南部的地形,再补充后续的规划方案,如此一来只需要花费上三五年时间按照规划所进行开拓,吴郡便是沃野千里,良田之数或可增十倍不止。”

说到最后之时,眉眼之间已充满疲惫的李基也忍不住流露出几分意气风发。

此事一旦完成,且不说利在当代,更可堪是功在千秋!

原本需要耗费七八百年时间,在流民不断迁徙以及战乱之中,流民们自主一点点地为了生存以及耕种不断地开垦的良田。

以及在一次次迫在眉睫的灌溉问题,又一点点地完善的水利,方才渐渐开拓的江南丰沃之地,将在三五年间就彻底完成。

尽管并非是整个江南之地,而仅仅只是吴郡一地,且后续李基还需借助大量流民、战俘的力量,甚至可能要完全掏空七成吴郡世家的积累才能完成,但这便足够了。

就如同没有人预料到后世在短短四十年就追上了他国数百年的发展一般,或许在三五年后,也将无人可以想象吴郡之地的变化之大。

而以着吴郡为起点,李基将能撬动着整片江南之地的大发展,以着平和的方式完成经济人口的南迁……

‘时代,将真正因此而改变!’

就在李基的脑海浮现了这个念头,而顿感心潮澎湃之时。

“这都不重要了,子坤。”

刘备的一句话,顿时将李基给整懵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