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之奶姐威武

作者:凤羽零落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6 喜乐声声

书名:红楼之奶姐威武 作者:凤羽零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9

“什么御史台,看戏看多了吧!那是前朝的名称,今朝是督察院。”赵氏说完后才猛的楞住,林海果然不简单,刚出榜就已经派好官,还是进了督察院,那地方里的人除了皇帝和太子,连皇子都不愿意得罪,公侯世家就是公侯世家。

别人就算考中进士,没人的等派官都能等个一年半载,不过,林海考中了,崎远呢?中还是没中?如果中了会给他派什么官呢?是留京还是外放,如果崎远考中被那一家人知道了,他们会有何反应呢?赵氏一想,不由引起满腔心事。

罕见的呐呐道:“崎远还小呢?中不中都当学个经验,等...”

“祖母,您不要长别人志气,灭父亲威风嘛!父亲学问那么好,一定会中的。”末月笑兮兮的道,她灵动的耳朵已经听到鞭炮锣鼓唢呐声向自家方向行来,只是看热闹的人多,行的慢些,她真想直接告诉祖母,让她准备好红包,免得一会抓瞎。

可却不能说出口,谁让她还顶着一身小孩子的外皮呢!

刘大娘听的掩嘴一笑,拍了下末月的头笑道:“看看你说的话,还是小月儿口彩好,你爹定会承你吉言,得中归来,当年您带着崎远搬来不久,教他的陈老夫子就说他不是池中物,等他过了童试后,更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才,看着吧!您呀!定是诰命的命。”

“呵呵!刘妹子你就会拿话哄我,崎远就算当了官,升了品级,到能封诰命时也只能是秋儿,戏词里常说的封妻荫子,记的吗?因子而得封的母亲及少。”说着说着,赵氏自己也失落起来。

刘大娘听后想了想,笑着道:“我觉得差不多,戏词里不也有母以子贵的嘛!就说前街连老爷家的二少爷,母亲是正妻却不得连老爷待见,就爱去宠着个娼门出来的,听说二少爷的娘平日过的比仆妇都不如,直到几年前连二少爷考上秀才后,连老爷立刻把正妻捧的跟个菩萨似的。”

“连二少?啊!是崎远的同窗吧?他的事我听崎远说起过,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连家经商,是商户,地位低,受人轻贱,也没什么大户人家的规矩,连二少考上秀才后,连老爷也只是面上好了点,还是后来方知府宴请新学子时,在宴上说起一位因家宅不宁,良贱通婚而被罢官发配的故事,警醒了连老爷,这才把那个妾打发了。”

刘大娘听的眼睛一亮,一旁的末月捂住眼睛,好么?祖母也有大失水准的时候,看看,把刘奶奶的八卦精神引起来了吧!不过,她也很感兴趣,不为别的,在现代时,人们一说起雍正皇帝的好,首先是摊定入亩和废除贱籍,还有那前所未有,亲笔批示的折子。

这个时空是被安宁公主扇了一翅膀的产物,有没有雍正先两说,方才听祖母的话,这里仍有着良贱不通婚的律法,安宁公主没有废除这一条吗?

刘大娘就如同知道她的心事般,马上问道:“良贱不通婚,那个吴姨娘竟是在贱籍吗?不过,连老爷并未通婚,只是纳妾,那也犯法吗?”

“恩!娼门里出来的,不是贱籍是什么?”赵氏自家变后就对这些姬妾等没有好感,话音里都带着股轻贱劲:“纳妾虽不算通婚,却也是有个民不举、官不究的讲究,如果是商户自不用在乎这个,也没人追究,若是仕门、书香之家就不行了。”赵氏说完也有了点谈兴。

她接着道:“纳贱籍女子为妾,其所出子女比庶出还要低上一筹,连家生奴才都不如,如为贱籍女子宠妾灭妻,那是会被御史弹劾的,这样还不止,如果大户人家出了这种事情,门当户对的人家是不愿意跟其通婚的,儿女亲事都会被耽误。”

“哎呦!我的大姐,你懂的就是多,这大户人家的道道我是第一次听说,真没想到。”刘大娘赞叹的说,却没注意到赵氏突然黯然下的神情。

末月听完后,心里也叹息,从前看的许多古代小说里,哪个官员家里都有些妾室,也有些母亲出身娼门,却得父亲看重疼爱,待遇超过嫡子的,没想到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在祖母这纯粹的古代,疑似官家出身的女人口里,却完全不可能。

贱籍所出,竟是生来差别人一等,难怪雍正废除贱籍的政策,被历史纪录,争议特别大,更为他招来不少骂名,编了不少野史,祖母她...绝对是官家小姐出身吧?很可能曾经是内宅大妇,主持中馈,所以才懂的那么多,即使遭遇变故,仍坚强的抚育父亲长大成才。

想着想着,末月在看赵氏,几乎能从她身上看到一圈神光来,她太佩服了,赵氏隐藏着情绪,面色有些不安的道:“哪里有那么夸张,我也只是从林府听来的。”

“林府?是林海老爷家吧!听说人家字为如海,家中财富也如海一般,是咱苏州第一大户,你家真是好福气,哎!我当时怎么没舍得儿媳妇去当奶妈子呢?”刘大娘一听林府,就不由眼带妒忌,刺了赵氏几句。

末月现代长于农村,最了解乡民百姓的性格,很多时候底层百姓们因生活中的油盐酱醋等,而养成斤斤计较的性格,但口出恶语却大多是有口无心,刘大娘其人,几年邻居了,末月还是知道的,嘴碎了点,人却不坏。

因此她在一旁见赵氏变脸,忙岔话道:“祖母、祖母,咱们这附近谁家娶媳妇了吗?我要去吃喜糖。|”

“没有啊!想吃糖啦!祖母一会儿去给你买。”赵氏吃末月软软的声音一喊,忙把末月抱起,忘了生气,专心的哄着末月。

见祖母如此,末月在心里偷笑,过了这两年,她渐渐发现,身为小孩子不闹吃喝,当长辈心里倒挺不对劲的,偶尔闹一次,就有求必应:“可是,我听到了,外面有鞭炮、喇叭声,今年冬天也有过,祖母不是说那是有人娶媳妇,月儿有糖吃了吗?”

“啊!祖母去看看。”古代邻居不比现代人冷漠,走动起来比亲戚还热乎,谁家有红白喜丧了,邻里肯定都会提早知道,像这附近有没有喜事,赵氏、刘氏都知道,因此听末月这么说,都侧耳听了听,别说,还真模糊听到点动静。

原本,两人还以为是林府那边太热闹的原因,等末月点出后,一留心,竟觉得声音越来越接近这边,这边可是普通民家,几条街就林崎远中了举,读书也最好。

刘氏听着眼珠转动,猛的一拍大腿,声音颤抖的道:“哎呦,赵大姐,我听着这调调跟去林家的一样,叫什么曲来着?向咱们这边来,莫非是崎远考中了?”

“崎远考中了?崎远考中了。”赵氏神色大动,心情震动下,再也顾不得回答刘氏的话,不由先是疑问,后是肯定,用变调的嗓音喊了一嗓子,楞在了那里,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刘氏神色比赵氏夸张,竟慌乱的在院子里转圈,不住的嘟囔着:“崎远已经是举人老爷,再考中了那不是官老爷了吗?崎远是官老爷...崎远还问我喊婶婶来着...那我不也算是有当官的亲戚了吗......”

“祖母、祖母,父亲怎么了?什么叫考中了。”末月见两个大人都慌了手脚,在那发愣,听着鞭炮乐声越来越近,不得不提醒下祖母。

被末月那么一喊,赵氏才回过神来,竟立刻放下末月,声音发颤的喊道:“秋儿、秋儿,崎远好像考中了,你去看看那报喜队是不是向咱家这来,名字是不是崎远?”

“啊!”石秋儿惊呼一声,扔下木梭,也不管砸断多少丝线,竟跳下织布机就向外跑。

还没等出院门,就被回过神的刘氏拦了下来:“慢着,曦哥她娘你别慌啊!崎远要是考中了,你就是进士夫人了,堂堂进士夫人怎么能随便少年宫大街,还是让我去看看吧!”

“哦!对,你刘婶说的对,是我糊涂了。”赵氏听刘氏一说,发慌的心渐渐沉静下来,貌似恢复平常气度般说道:“那刘妹子就麻烦你了,秋儿你先去把曦哥接回来,我去多换些铜板,装些红包,一会儿等人到了,肯定比先前还忙...”

“哎!”石秋儿面上一红,深呼吸一口气,此时,院里已经可以清晰的听到鞭炮锣鼓声了,她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应了声后,刚迈下步,又迟疑的道:“娘,听着人快要到了,您年纪大了,去钱庄换铜钱恐怕不太方便,要不请邻居们过来帮忙吧!”

赵氏一楞,旁边的刘氏立刻接道:“曦哥娘说的是,您可不能离了这地,等会人来了,您可是接喜报的,这样,交给妹子我吧!我去喊当家的和齐老弟两口子来帮忙,鞭炮要不要买?”

“再买些吧!家里就两挂了,你等着,我去拿银子。”赵氏慌忙进了屋。

没什么感觉的她见赵氏开了柜子锁,取银子时手还抖个不停,才知道祖母并没有面上那么平静,对那一包银子到不那么吃惊,如今这个家里,没有什么事能瞒过她的耳朵,除非她不想听,这银子的来历她非常清楚。

去年父亲中举后,就有不少贫户举家来投,也有不少乡绅来送礼,祖母似乎是从前养成的习惯,边应对边教导母亲,告诉母亲许多事,例如收仆从最好是从人牙子那买断终身的,乡绅的礼意思接点布料首饰,铺子、良田、庄子绝对不能接等。

这么教导着,却对林家送来的银子并不拒绝,末月虽不解,但很信任祖母的行事为人,觉得祖母会接定有自己的道理,并未深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