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问鼎十国

作者:无言不信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章 一统南方的讯号

书名:问鼎十国 作者:无言不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8

汴京,皇宫。

罗幼度接见了大功告成,前来复命的卢多逊,笑道:“平身,坐我军平定江南,这第一份功劳,便是卢卿此功。”

卢多逊心花怒放,脸上却故作镇定,说道:“皆是陛下威望盖世所致,属下在荆南了解周行逢、张文表之细节情形。发现彼此矛盾重重,一直未起刀兵,实乃惧怕陛下之故。怕陛下趁机为由,将他们一网打尽。”

“因故属下分别收买了张文表、周行逢的亲信。”

“让周行逢的亲信告诉周行逢说陛下现在将心思用于西方,短期内顾不得荆南,可趁此机会除去张文表。”

“同时让张文表的亲信告诉张文表,就说周行逢大限将至,为了给自己儿子铺路,必然会趁着中原西征无暇顾及江南的时候,将之除去。应当先下手为强,以免步入其他几兄弟的后尘。”

与张文表、周行逢一起打拼的十兄弟,除了王逵、张文表以及周行逢本人以外,余下七人都是死在周行逢手上的。

卢多逊续道:“他们本猜忌重重,经各自心腹的劝说,皆有动武之意。张文表魄力更足,抢先一步动手,取得先机。”

罗幼度目光灼灼问道:“你说此战他们谁能获胜。”

卢多逊毫不犹豫地道:“若朝廷不干涉,张文表必败。张文表终究只有一州之兵,而周行逢在武平经营多年,整体实力并非张文表可以撼动的。但从局部战场而言,周行逢失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罗幼度大感意外,问道:“卢卿何出此言据朕所知,这周行逢多年征战,精于兵略,远不是张文表可以相比的。”

卢多逊忙道:“陛下此言不假,真以能力而论,张文表远不及周行逢。但就是因为如此,周行逢才有了必败的理由。”

罗幼度也是知兵之人,瞬间明白:“轻敌”

卢多逊作揖道:“陛下明鉴周行逢深知张文表的水平,故而没做任何准备就出兵迎战,如此轻率,哪有不败的道理。”

其实他这里耍了一个滑头。

掩盖了自己的小动作。

周行逢仓促出兵固然有大意的成分,但还有一部分是兵贵神速,相信自己在荆南的威望,给叛军心理上的压力。

他的这一打算卢多逊暗表占据上风。

因为只有张文表赢了,才附和朝廷的利益。

卢多逊间歇性失忆,就是要造成自己很厉害的现象。

罗幼度并不在乎这些细节,而是笑道:“张文表若胜,朕再记你一功”

周行逢虽是地方军阀,但也是得朝廷认可的。

而张文表就是叛军,叛军势头越大,中原朝廷也越有理由介入。

江南的战局也正如卢多逊预料的一样。

周行逢败了,败得很惨。

张文表听闻周行逢大军瞬息而至,故作惶恐,吓得连退十里。

周行逢轻敌之下,不疑有诈,直接乘胜追击。

结果误中埋伏,还给断了后路。

周行逢打了一辈子战,从一不事生产的无赖,一步步走到今日,不是没吃过败战,但败得如此彻底,还是第一次。

关键他不是输给战功彪炳的当世名将,而是一个自己最看不起的兄弟。惊怒之下,信心大丧,一病不起。

亏得将军杨师璠颇有能耐,领着小股部队破出重围,护着周行逢回到了朗州武陵。

周行逢在病榻之上,让自己九岁的儿子理政,并且将讨伐张文表的任务交给了杨师璠,拉着他道:“悔不听将军之言,方有今日之败,望将军能够尽快剿灭张贼,护我荆南安危。”

周行逢不知道,就在他下令的时候。

远在中原汴京的罗幼度在朝堂之上,怒不可遏地声讨着张文表,妄起刀兵,高声道:“叛军贼子,朕决不饶恕传令宁江军节度使李重进,水军都督林仁肇,即刻领兵南下,剿灭荆南叛贼。”

罗幼度当皇帝快有两年了,朝中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庙堂上也一直在进行血液的轮换。

很多老将或是调离汴京,或是退休致仕,或是在时势的推动下,彻底效忠于新朝,还有個别恶习难制的也受到了相应的惩处。

张永德、李重进现在就算联手,也难以对罗幼度造成大的危害了。

李重进、张永德在废除节度使财权上出了大力,投桃报李,也给了李重进带兵过瘾的机会。

重用统领大军出战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对付一些小虾米,过过领兵的瘾,还是可以的。

就比如说收拾荆南的张文表、周行逢

罗幼度对于荆南的征讨,在第二日就刊登在报纸上发表于世。

天下大动。

中原士林争先庆贺欢呼。

在四方馆里的江南、巴蜀、吴越、清源军等诸割据使节,看着手中的报纸,莫不骇然失色。

这哪里是南下讨贼的命令,这分明就是中原朝廷一统南方的讯号。

虽然他们知道这一天无可避免

虽然他们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

可真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那股从内心深处的恐惧,依旧令他们惊惶失措。

李从嘉看着手中的报纸,看着时政篇:罗幼度出兵荆南的命令,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脸色一片苍白。

这大冬天里,他鬓角之间,居然冒出了丝丝汗迹。

李从嘉并非不懂政治,只是不喜政治而已,相比政治的钩心斗角,他更喜欢诗词歌赋,更喜欢与佳人名妓一同享受生活。

但事实上李从嘉在南唐的政绩很不错的,相比只知道纵情享乐的陈叔宝,李从嘉享乐之余,外奉中原,内轻徭役,在位十五年,于政治、经济、人才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大大缓解了他父亲在淮南惨败的影响。

只是实力差距太大,一统之势,不可避免。

李从嘉的失败是必然的,除非换成历代的开国君主,才有可能翻盘。换个中兴之君,都未必比他干得更好。

在中原已有大半年,李从嘉所见所闻,莫不是欣欣向荣之景。

相比江南的奢华浮夸,中原朴实无华的务实风气,让李从嘉深知双方的差距。

莫说朝堂上那一个个吹自己是诸葛亮的货色,即便是真的诸葛亮复生,也无法弥补彼此可怖的差距。

我要进宫

李从嘉脑中闪过这个念头。

尽管几率不大,但为了南唐百姓免受战祸,他必须要试上一试。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