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作者:冥狄z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两百九十六章 我儒家何错之有?

书名: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作者:冥狄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3

周青臣话音刚落。

就有博士出声附和道:“陛下当有定心,无须为些许纷扰而累及其身也”

嬴政大笑道:“好,为仆射之言,朕痛饮一爵。”

见状。

子襄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他前面一直没找到开口机会,尤其始皇已明确表态,今后要明新政,正国法,镇复辟,他若贸然提出分封跟郡县制之争,恐会直接为朝堂所恶,甚至会被直接请出去。

但周青臣这面谀,却是给了他机会。

子襄跟其他儒家博士对视一眼,众人神色都面露异色,显然也意识到了此时的机会难得。

淳于越霍然离席。

直斥道:

“周青臣公然面谀,何其大谬也”

一语落下,四座皆惊。

淳于越面不改色,直面着周青臣,怒声道:“博士仆射周青臣以今非古,不敬王道,面谀皇帝,蛊惑天下安,此言皆为谬论”

说完。

他立即转身对皇帝的御座遥遥拱手。

沉声道: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非但不思助秦政回归王道,却面谀陛下,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也”

一言落下,举殿哗然。

淳于越若是仅指责周青臣倒也罢了,毕竟,博士们互相攻讦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这一幕早已成了帝国君臣所熟悉的场景之一。

然而。

大秦施行郡县制已有六载。

淳于越这次却是假借呵斥周青臣,再次牵涉出郡县制与诸侯制之争,而且还公然说出了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若非偶然,则必有深意。

儒家究竟意欲何为

一时间。

百官竟皆皱眉。

大殿中弥散着躁动不安的气息。

嬴政目光微冷,他扫了几眼儒家博士,漠然道:“稍安勿躁,既有争端,适逢朝臣皆在,议之可也”

诸博士齐声道:“陛下圣明。”

随即。

叔孙通离席道:“陛下,周青臣之言,面谀过甚,臣等认为当治其不忠之罪”

“请陛下明鉴”

叔孙通话音刚落鲍白令之等人也竟皆出列。

他们锋芒皆直指周青臣。

闻言。

周青臣整个人都怔住了。

他根本没想过这种情况,也完全没想过,他只是如往常般阿谀了几句,结果竟遭到了儒家的口诛笔伐,而且儒家心思还如此歹毒,竟还想将他直接定罪。

欺人太甚

周青臣双目怒红,他看着孔鲋等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他整个人都快要气炸了

这时。

廷尉姚贾挺身而出,高声道:“陛下,既下群臣议之,则周青臣之言,自当以一端政见待之,何以论罪哉”

“再则。”

“秦法论行不论心,例无忠臣之功,焉有不忠之罪也淳于越等人不知法为何物,如何便能虚妄罗织罪名”

姚贾义正言辞,陈词慷慨激昂。

他身为大秦廷尉,自当为秦法辩护,绝不能容儒家莫须有。

朝臣皆是熟悉秦法之人,此时无不纷纷点头。

淳于越面红耳赤。

非忠臣之说,出自他之口,而今却是被姚贾直斥,还批驳的体无完肤,他也是面子上气咻难耐,他看了眼孔鲋和子襄,但兄弟二人正襟危坐,显然是对此无动于衷。

淳于越心中愤懑又平添几分。

他冷哼一声,拱手高声道:“臣与五十名博士具名上书,再请终止郡县制,效法夏商周三代,推恩封地以建诸侯。”

“臣还是那句话。”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叔孙通等博士也齐声道:

“臣等附议”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五十余名博士齐声高呼,其势汹汹然,在座朝臣竟皆色变。

到了这时。

他们又如何看不真切

儒家是真想推翻大秦的郡县制

只是他们依旧很疑惑,这群博士在六年前,大秦初立时,便咬定郡县制不放,背后究竟有何所谋或者其背后究竟有何势力干涉不然仅凭一个士人,焉能如此目无法度

何以敢以如此强横之辞攻讦既定国政

大殿骤然陷入到了沉寂。

这时。

一个老者突然站了起来。

正是顿弱。

顿弱虽见苍老,精神依旧矍铄。

他离开座案,站到空阔处,面色肃然道:“诸位连同老夫在内,十有八九都曾为布衣之士游学列国。”

“此战国之风也,也为入仕之道”

“然则,战国士风熊强坦荡,无论政见如何,所论皆发自本心是故合则留,不合则去。”

“往昔你博士学宫二百余众联名上书,而今又是五十名领头博士具名上书,竟能异口同声赞同封建诸侯,而独无一人异议岂非咄咄怪事乎”

“期间因由,不言自明。”

“六国早已灭亡,独剩一班狗苟蝇营之士,失却奔走依托,又自觉才具不堪为皇帝大用,于是乎,唯求天下诸侯多多,好谋一立身之地。”

“人求立身生计,原本无可指责。”

“让尔等偏以玩弄天下大计为快,假三代王道民议天心之名,实谋一己之出路,诚非私哉”

“诸位且说,老夫之论,诛心耶论政耶”

叔孙通涨红着脸,反驳道:“不是诛心,也也谈不上是论政”

他的话一落,瞬间笑声一片。

姚贾也继续道:

“淳于越之言,实食古不化也”

“就今日之论,淳于越明是为陛下叫屈,实则是为诸侯制张目,大秦郡县制业已推行六年,华夏一治,民无二法,已成定数,天下黔首无不康宁,尔等突兀攻讦,究竟意欲何为”

“山东老氏世族汹汹复辟,尔等汹汹主张诸侯制,莫非汝等私下沆瀣一气哉”

淳于越脸色大变。

愤然道:

“此言过甚”

“尔等此番言语又岂非是莫须有”

“诛心之论,大为不当”

“哈哈。”冯去疾笑道:“你既知道是莫须有,为何还要定罪周青臣你那岂非不也是莫须有依我看,你等提的只算得上是野议,上不得台面,更当不得大议。”

“此等野议,臣认为不议也罢”

其他朝臣点头附和道:“是也是也这些博士都暗藏私心,而且几近有私无公,汝等何以在意这些野议”

一片嚷声中。

淳于越叔孙通等人都怔住了。

他们本想借此发难,从而让朝臣重议分封跟郡县制,然而顿弱等人这一番回话,却是让他们辩无可辩。

他们当即哑然。

原本正襟危坐的子襄,此刻终于不能坐视了。

淳于越等人言语虚浮空洞,不着边际不谙事理,若是继续下去,只怕他的想法就会直接落空了,而且今后再想提此话题,恐会直接沦为笑柄,而他精心设计的一切,也都将付之流水。

他又如何能甘心

子襄缓缓起身,面对着帝座,躬身一礼道:

“臣子襄有奏。”

“汝等之所以力荐分封制,非是为个人谋私利,而是全心全意在为大秦着想,帝国新立,内忧外患如山重叠,大事又接踵而来,国府君臣忙的是夙兴夜寐。”

“但帝国局面却无任何好转。”

“何以”

“臣之见,是方向错了。”

“方向错了,帝国君臣再怎么努力,也终究是南辕北辙,甚至可谓是饮鸩止渴。”

“我等博士的确力荐诸侯制。”

“但我等主张的诸侯制,然与六国贵族复辟有本质区别,臣等奉行诸侯制,主张的是以陛下子弟为诸侯,六国贵族复辟,图谋的是恢复自家社稷,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再则。”

“我等之所以主张诸侯制,便是想要解决土地兼并。”

“我并不知晓你们对土地兼并知道多少,但我却是听闻,六国贵族这些年来,一直藏在暗处,对外却大肆鼓噪,说大秦官吏吞并民众田产,世间黑恶,莫此为甚”

“然这真的是事实吗”

“山东六国贵族,大多已迁入到咸阳,也已沦为寻常民户,且不说想不想复辟,他们眼下人身受限,如何控制千里之外的土地”

“土地兼并之风,满朝大臣大多知晓,只是大多数官员恐都或多或少有曾牵涉,不定身边那位重臣便是罪魁祸首,唯其如此,大多官员才对土地兼并讳莫如深,与其说是不知情,毋宁说是投鼠忌器。”

“若天下行诸侯制,陛下子弟分封四海,深入到山东各地,朝廷定能查出谁是幕后真凶,唯有如此,土地兼并才能得到根本遏制,也才能让法制真正深入人心。”

“你们之所以劝阻,才是真正包藏祸心”

“你们认为我儒家跟六国余孽有勾结,大可拿出证据,到时让廷尉府依法勘审便是,在证据面前,我儒家又岂能以黑为白”

“再则。”

“我不知其余儒生存不存私心,但汝等不当这么猜忌我等,就因认为我等有私心,便认定诸侯制不能推行,这岂非是在混淆视听”

“我儒家力荐诸侯制。”

“完全是出于本心,是想实现天下康宁。”

“这何错之有”

子襄抬起头,目光平静的扫过在场朝臣,眼中没有丝毫的畏惧,甚至有咄咄逼人之态。

殿内气氛再次凝滞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