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6章 民营企业家

书名: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7

想那石柱白杆兵,便是由秦良玉一手打造出来的,虽只有数千但却能与关外建奴硬碰硬,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精良装备.足粮足饷.血缘纽带这几项。

窥一管而见全豹,仅从那些巡逻贼兵和当地老百姓的表现来看,岭南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国中之国,大明想要收复失地可谓难如登天啊。

徐贼之手段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这老百姓要是一直受苦也就习惯了,反正不知“甜”是何物,可这一但过上了几年好日子,猛的再回到以前那猪狗不如的岁月,任谁也受不了这种反差。

秦良玉可以想象,即便当今圣上励精图治终使疆域完璧,但这岭南之地定会“叛乱”.“起义”层出不穷,甚至比内地还激烈。

马家虽靖忠大明,但她亦深知明廷积弊太深,上下官僚只会盘剥百姓.奴役黎庶。

届时,无数人都会怀念那个曾经的“大将军”,大明的统治成本将会高到难以承受。

就这样,忧心忡忡的秦良玉离开南宁之后,又经思明.太平二府最终来到了镇安府,目的是为了探望正在劳改的儿子马祥麟。

这一路见到的景象让此人心里越来越沉重,深感回天乏术,那徐贼虽未称帝但却私铸钱币.擅办科举,想必当今圣上可能还不知道这事。

思明府作为徐贼的起家之地,这里的愚民深承其惠,早已不知大明为何物,而在裴山县这里,秦良玉有幸目睹了一场特殊的剪彩仪式。

当地的小庄村,民间企业家胡彩蛾的纺织生意做的越来越大,经数次扩充之后,其生产规模也扩大数番,小作坊变成了“胡氏纺织厂”。

目前,此女旗下的雇工约有两百余名,一年的利润在千元以上。

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除了如今布料的市场比较好这个客观因素外,还跟一个人的帮助有很大关系。

前思恩知府杨守仁从劳改营出来之后,对大明已经失望透顶,也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故而不愿再出仕,以庶民身份安度余生即可。

但平头百姓也不是这么好当的啊,总得有个营生,否则难道吃风屙屁?

于是,此人便通过招工启事来到了这胡彩娥的小作坊,当了一名日薪四十文钱的账房先生。

杨守仁乃万历年间的进士出身,文化水平那是相当之高,精通算术之道,这区区一个小布坊,每日营收账目不过几元钱而已,如何难得倒这家伙。

每天的账目基本上在一盏茶的功夫就被此人从容处理,字迹工整.逻辑严密.从无遗漏。

坊主胡彩娥自小家贫,虽天生伶俐但却并未上过私塾,此女对于有文化的先生向来是十分倾佩的,她敏锐的察觉到,这杨先生恐怕出身非凡,就这身才能当个小吏那是绰绰有余,考上科举也并非难事。

但人家不愿意说,她倒也不好打听。

日子一久,杨守仁也发现这女子虽然不通文墨,但却胆魄过人.蕙心兰质,最主要的是模样还俊俏,两人也就逐渐互生好感。

于是,在这位前大明知府的出谋划策下,胡彩娥积极提升工艺.升级织机.抓管理.扩销路,利润也是越来越丰厚,逐渐与隔壁罗庆县的岭南纺织厂形成东.西对峙之相。

有杨守仁这个进士老爷做账房兼商业顾问,这对于那些目不识丁的同行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此人尽管曾兵败被俘,但却非战之罪,其眼界和见识自非常人能比。

而裴山县出了胡彩娥这个出类拔萃的民营企业家后,当地的田知县自是十分高兴,特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小庄村,给这“胡氏纺织厂”剪彩。

此人为何会如此重视,这便跟岭南官员的政绩考核方式有很大关系。

如今,这些知县.知府手下并无兵权,也就失去了靠剿匪.平贼来刷功绩的方式,除了吏部每两年的考核评级之外,若想让升迁之路迅速一些,便要下功夫抓“民生”才行。

而民生一项,最显眼也最容易判断的便是“经济”,再具体点就是当地的税课司每年能从民间收到多少农税.商税。

一般来说,通过当地税务增减变化吏部就基本可以判断出此官员的能力如何,也是其升迁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光会抓经济也不行,治安.风评.以及个人作风问题都会影响吏部的考核。

想要大力提升税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田税方面的提升就要从垦荒.改良农作物.大兴水利这几项上下功夫,这个见效是比较慢的。

最快也最容易的方式便是“招商引资”,以一些优惠的手段拉来那些有志兴办实业的商贾.让其将工厂建在治下,不但可以显着增加税银,还能带动当地就业。

到时候上面考核的吏员一来巡查,自会给本本上记上一笔功绩。

当然,招商引资这一套不是谁都能玩的,这跟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若是交通不便.原材料供应困难,你就是说破天人家也不愿意来兴办工厂,商人都是很精明的,人家会考虑成本问题。

就比如这裴山县便是如此,因为地处偏僻,田知县根本拉不到什么像样的投资,只能扶持本地的“运商”群体和民营企业家。

因此,他见这胡彩娥的厂子势头愈发红火,虽然暂时还比不过隔壁罗庆县的岭南纺织厂,但也在民营企业中十分难得了,故而非常重视。

这天,小庄村十分热闹。

田知县穿着圆领对襟淄袍,头戴靖忠帽,整个人的神态极为威严,与之同行的还有数十名当地巡捕和大小皂吏。

人群中的秦良玉看见,这贼官刚一下轿子,便与那名穿着青色袄裙.梳着桃心顶髻的清秀女子打的火热。

“见过知县大人,田大人能亲临剪彩实属小女子的福分。”

胡彩娥微微一笑.先是行了个礼,说话间倒是落落大方。

“胡厂主可是咱们裴山县的女中豪杰呐,短短一年半载便能将生意搞得这么红火,实属民营企业中的典范。”

田知县哈哈一笑,继而表示只要治下能多出些像对方这样的企业家,那自己绝对愿意挨个去剪彩。

两人也不是头一回见面了,相互间并不陌生,于是寒暄了片刻后便朝着村子里走去。

秦良玉自然不知岭南官员政绩考核的详情,只是见这庶女竟能与堂堂知县谈笑风生,心中既奇怪又疑惑,于是便伙同看热闹的人群一起跟在人家屁股后面。

对这老位太太来说,徐贼治下实在是有太多的匪夷所思,这些东西让她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亦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