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2章 喜迎王师

书名: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7

保乡军火枪兵平日里刺刀训练之内容甚为简洁直接,无任何华而不实之动作,唯重一“刺”字!

常言道,不招不架,只此一下。

于平日操练中,火枪兵已养成条件反射,无论对方使出何等招数,他们只会紧握铳把奋力向前一捅!

此等不要命的战术几近玉石俱焚,然而效果却出人意料之好。

但见那七八百名火枪手集群冲刺,安南军起初尚能硬着头皮迎上,然而一接触即土崩瓦解。

“杀!”一名土人面带狰狞,挥刀劈向面前的持铳汉军。

这名火枪兵年纪不大,模样略显稚嫩,嘴角还生着淡黄色的绒毛。

面对如此凶狠的土人,其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却迅速镇定下来。

此刻,他脑海中唯有一念头,便是向前刺!

火枪兵牙关紧咬,身体微微颤抖,不知是恐惧还是兴奋,喉咙中不断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其五官扭曲,眼珠上布满血丝,双臂青筋骤然暴起!

“杀呀!”

几滴温热液体溅在他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腥甜的味道。

那土人惨叫一声,手中之刀“哐当”落地,在其胸口,被刺中的地方顿时血流如注。

这名年轻的火枪兵有些发懵,竟呆立在原地看着那痛苦倒地的土人不知所措。

这还是他首次杀人,却才知杀人竟如此简单,不比杀鸡宰鸭难上多少。

“虎子!”

火枪队统乃一胡子拉碴的汉子,个头不高却甚是粗壮,其刚刺死一名土人,瞥见自己手下的这名新兵失魂落魄,连忙吼道:

“还不补刀!”

此时,那名叫做虎子的火枪手才如梦初醒,四周的厮杀声和惨呼声终于将他拉回现实,这就是生死相搏的战场!

大喊一声壮胆后,虎子冲上去一刀将地上哀嚎的土人刺了个对穿。

火枪兵端起刺刀后战力不俗,而保乡军的重甲兵更是锐不可当,如同一架绞肉机般直接冲入安南军中,所过之处摧枯拉朽。

安南土人惊恐地看着这群如杀神般的铁甲壮汉在人群中横冲直撞,他们手中的刀枪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任何伤害。

重甲司统雷老豹挥刀杀敌后,将目光投向几十步外。那里,一名披甲土人正在哇哇乱叫,似乎是一名军官。

“随我上!”

他举起右臂做了个手势,立刻有两名重甲兵与他一同朝那土人军官冲去。

“杀!”

......

夕阳西下,长定县的郊外荒原上横尸累累。

一阵寒风吹过,沙尘卷起烧焦的安南旗帜,漫漫的沙石中,腐朽的木头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

几个尚未断气的土人士卒横七竖八的躺在荒草上,发出微弱的呻吟,而脑袋上却已经盘旋着几只心怀不轨的秃鹫。

“我们赢了。”

罗延康凝视着眼前这惨烈的景象,不禁慨叹:

“人命竟是如此卑微……”

马户颔首表示认同,淡漠地道:

“打仗厮杀本就如此,见多了便也习惯了。”

“你很久没有杀人了,却是失了锐气。”

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两个白日,最终以安南军狼狈逃窜告终。

事后统计,此战共斩杀安南军八百三十二人,俘虏一千四百七十一人。

此些死伤,约一半是头日的排枪齐射和刺刀冲锋造成,以及那些火炮轰击。

另部分则大多是第二天保乡军骑兵追砍的战果。

此战缴获战马三百余匹、杂炮十六门、老铳二百余支、粮五十八车、甲四十六副。

各式刀剑枪矛不计其数。

“我第一步都伤亡几何?”

都统马户皱起眉头,此战可谓惨烈,保乡军想必也有诸多死伤。

“回前将军。”

捧着名册的军吏赶忙回话,“我第一步都亦有不小损伤,各步战死者一百六十三员,轻伤三百余人,亦有四名队统阵亡……”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随后,马户与罗延康商议起接下来的计划。

如今,这支安南军已仓皇逃窜,甚至许多辎重都未来得及焚毁。

有了这些补给,第一步都甚至可以继续作战。

不过,这安南土人比寻常流寇更为难缠,此战虽获大胜,但第一步都也损失了许多士兵。

本来兵力就有所欠缺,若再深入敌境,恐怕会有覆辙之危。

深思熟虑之后,两人一致决定还是回师为妙。

反正安南军就在这里,不会逃跑,等搬师回府后再等大将军做决断。

临行前,都统马户特意交代道,将那土人的头颅全部砍下来就地垒做“京观”,以震慑安南宵小。

“遵命!”

“前将军,那些俘虏当如何处置?”

“皆斩了!”

马户冷声道:“难道还要吾等供养他们不成?”

待首战告捷,第一步都回到太平府境内之时,整个祁松县的百姓都沸腾了,乡民们纷纷箪食壶浆,喜气洋洋的以迎王师。

“后生可畏啊!”

“好样的!叫那安南贼寇长长记性!”

一名须发皆白的儒衫老叟在旁人的搀扶下,缓缓走到一支保乡军面前,他张开那仅余两颗牙的嘴,含混不清地说道:

“杀得好哇!”

“老夫膝下幼子早年便遭那安南贼寇残害,一户七口尽遭毒手,吾只恨,不能生啖其肉,寝其皮!”

老叟想起伤心事,不禁悲从心来,几滴老泪从那满是沟壑的脸上滑落,他挣脱开旁人的搀扶,朝着这些为乡民们报仇的士兵拜了一拜。

保乡军的这名司统一惊,赶忙将对方扶起:

“老人家,我等保乡安境乃分内之事,万不可行此大礼。”

“当真受不起啊。”

“受得起!”

儒衫老叟双眼一瞪,随后叹道:

“吾老矣…”

“若余力尚在,定弃书从戎,与尔辈共讨安南土贼。”

一时间,祁松县的无数百姓纷纷带着各种“佳肴”前来犒军,场面壮观至极。

家境殷实的人家出手阔绰,雇上三五壮汉挑着酒、抬着肥猪,身后众人吹着唢呐、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普通百姓囊中羞涩,便几家一同凑钱置办些好酒好肉亲自送来。

至于那些家徒四壁的贫民,也不甘人后,从所剩无几的口粮中匀出一些装进篮子提上。

或是将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鸡子抄上三五个。

而第一步都的士兵自然不敢乱收百姓的东西,保乡军的军法对此可是严令禁止的。

一旦被那些冷血无情的“纠察兵”发现,就等着挨收拾吧!

但乡民实在太过热情,你不收是吧,那我们还不走了!

纷纷往保乡军营地外面一坐,说啥都不好使。

最后,无奈的马户只得与罗延康商量出了一个较为稳妥的解决方案:

将这些犒军的酒肉粮食集中起来,在祁松县城连摆三天宴席。

到时候,此县所有百姓无论贫富都可以来参宴。

而知县左玉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十分赞同,并迅速从辖内找来了百余名手艺不错的厨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