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9章 要想富先修路

书名: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7

数日后,桂林府原靖江王城。

徐晋将手中的竹筒漆封隔开,从中取出那张红褐色的军报。

此物是以果丹皮制成纸样,可用以用墨水书写文字,散发着一股甜腻的香味,若送信的斥候遭到敌军伏击,便可在牺牲之前将这信件直接吞入腹中,以此可保信息不泄。

“一月十九日,我军于清远县与裴贼交战,历经鏖战之后大破贼军,此役共俘贼兵两万.流民十六万...”

这是荡寇大将军马户从前线发来的军报,详细描述了清远之役的情形。

当徐晋看见那丧心病狂的裴贼竟驱使二十万百姓当肉盾之时,当即怒不可遏。

“此贼,死有余辜!”

马户表示,东征军已将这支匪军彻底击溃,但那裴宏义却趁乱率部跑了,不过骑都统罗真此刻正领一千骑兵追杀,此人应该是跑不掉的。

另外,他还就如何处理流民的问题和接下来的战略规划二事请示了一番大将军。

思索片刻后,徐晋蘸墨提笔。

命令东征军即刻挥师向广州城挺进,若那巡抚及当地兵将开城投降也就罢了,若是反抗便格杀勿论。

如果拿下广州府之后,立刻将佛山这个冶炼与武械制造中心控制。

明军的炮铳火器除了购自一部分澳门卜加劳炮厂外,绝大多数都是佛山造,至于各地自行打造的火器质量都非常差。

而这佛山之地徐晋早已垂涎许久,要知道这里的铁匠.炮匠.铳匠及各式巧匠可是相当之多,至少不下一万。

只要拿下此地,保乡军就能在短期内实现火器自产,再也不用当“买办”军队了。

至于那数十万流民的安置问题,徐晋打算派卫戍军将这些百姓接收,然后发配至谅山几府,算是强行移民了。

毕竟要想将安南吞掉,以目前当地的汉人移民数量还是太少了。

这两天,北伐军那边亦发来战报,目前已控制了贵州数府,不过当地的明军虽然不堪一击,但那些土司却十分难缠,非但不降还借助复杂的地形玩起了负隅顽抗那一套。

此些人虽然不敢与北伐军正面作战,却时常袭击辎重,像苍蝇一样恶心。

目前,征夷大将军罗延康已命令士兵朝当地土司潜藏的山林中纵火,这一招倒是很管用,烈火焚山之下逼其不得不战。

而近日里,就在保乡军将士东征北伐之际,大将军徐晋也没有闲着,而是忙着建设和内政的事情。

他已下令在南宁府建了一个“讲武堂”,专门用以培养低级军官,类似于后世的军校。

保乡军的军内晋升体系还比较原始,那些低级军官基本上都是普通士兵依靠战功升上去的,这个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随着兵力越来越多此种方法的效率就太慢了。

比如徐晋现在就算想再扩充个几万兵力,除了军费和粮草之事外,他还需要考虑这些军官够不够用。

没有那些队统.标统作为骨架,强行组织起来的军队也是一盘散沙。

因此,这个讲武堂的设立便刻不容缓。

保乡军中那些表现出色的士兵可经上级推荐,来这讲武堂进修数月,在这里他们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战术与军事素养,使其具有初步的指挥能力,通过结业考核后再下放至军队,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如此一来,即便不打仗,保乡军的低级军官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

这只是讲武堂设立的初步计划,待后期还可从民间吸纳愿意从军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毕业后亦可安置在军中基层。

当然了,这军校的框架搭起来,但师资力量又该如何解决。

在一点上,大将军徐晋亦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前期先以军部的名义聘请保乡军中一些战斗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将领作为教官,此些人可以领到讲武堂的特殊津贴。

另外,像明军的一些降将也可以拿来用一下,毕竟此些人虽然战败但原因却非常复杂,其还是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的,否则又怎可能统御数百乃至数千的兵马。

徐晋深谙“拿来主义”,只要能用的.能提高己方实力的都要拿来用。

他甚至已经派人去跟那些夷商沟通,希望借助后者的渠道来为保乡军聘请一些洋人教官。

要知道在火器战术上,欧洲军队还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炮兵一途。

如此,博众家之所长,才能让保乡军的兵员及军官素质碾压明军与鞑子。

除了讲武堂的设立之外,广西境内军民已联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行动。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从大将军口中讲出的话已经被无数人奉为金石良言,岭南地区本就多山地,道路崎岖无比又多阴雨,不但使士兵们会行军困难,就连行商之事都大受影响。

老百姓的出行更不用说了,去一趟府城简直能要半条命。

于是,在徐晋的指示下,户部.匠部.卫戍军及战俘营这几方立刻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调集人手.筹集物资忙的不亦乐乎。

初期计划是准备在安南与太平府之间修筑一条驰道,此路除了要运输运送铁.煤.粮食等物资外,还要起到商道的作用。

战时,还要具有行军的功能,一旦安南有任何异动,保乡军便可以雷霆之势迅速扑灭。

因此,这条驰道对于宽阔度与平缓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许多地方甚至要以铁索搭桥,在这山林险地中施工的难度而知,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之大。

这种活儿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战俘营中的那十多万劳改犯,此些人基本都是明军的降兵败将,专门用来干苦力的。

当然了,这么大的工程自然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在各县吏员的号召下,思明.太平.镇安亦有五六万的百姓愿意帮忙修路,毕竟这路修好了对大伙也有好处啊。

先不说出行方便很多,就算做点什么小生意也不用再翻山越岭了。

而民间的运商群体更是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对这修路一事大为赞赏,要知道他们这些靠运输为生的群体从此事上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