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金银错

作者:尤四姐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89章 山河永寂

书名:金银错 作者:尤四姐 字数:3.8千字 更新时间:01-08 19:19

笔趣阁顶点 www.biqugedingdian.com,最快更新金银错 !

人生就像一场戏,曲终了,不管留下什么样的彷徨和遗憾,该散的总要散。

长公主有遗愿,如果哪天她不在了,希望底下的人能安然离开。现在想来其实她早就做了决定,家国难两全的时候,她除了殉节,没有别的选择。金石答应过她,即便现在她人不在了,他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她的遗命。

这长公主府,最后都是她的模样,快乐的,不快乐的,萦绕在心头,要把人生生压垮。告别纵然万分不舍,但不得不走。这是南苑人的天下,谁知道现在迟疑了,将来还能不能活着离开。

马车准备妥当了,就停在公主府大门外,一行人落魄地站着,朝阳洒在他们的头顶,失去一人,队伍溃不成军。

小酉泪水长流,“殿下还没下葬,咱们就这么走了么?”

南苑王已经不让任何人再接近银安殿了,他们在与不在,都没有意义。

铜环长叹:“殿下十四岁那年,我到她身边伺候,这九年来风风雨雨,我一直陪着她。我出身微贱,她是大邺最高贵的人,我不知是烧了几辈子的高香,才到她跟前的。殿下和咱们不一样,咱们到哪里都不耽误吃喝,她呢,铁骨铮铮,改朝换代了她不能活。咱们一千一万个舍不得,可对她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时候到了,她先走一步,咱们后头赶上,看开了,其实也没什么。”

这些都是宽慰的话,眼瞧着一个活蹦乱跳的人装进了匣子里,正值如花的年纪,谁能不为她感到惋惜呢。然而终须一别,这就是人生。众人哀致地对看,主心骨没了,家国也不保了,何去何从,拿不定主意。

回家吧,家里有人的,先和亲人团聚。家里没人的,大概会往南,先躲避了战乱再说。

小酉问余栖遐,“余大人什么打算?远走高飞吗?”

余栖遐木然摇头,“远走高飞,往哪里飞……我是个太监,江山易主,除了宗室受牵连,咱们这些人更是一损俱损。”他转头看金石,“千户呢?”

金石脸上没有喜怒,目光却坚定,“殿下最大的心愿,就是保住大邺丕绪。我是个武夫,除了卖命不会别的……我打算回京,尽我所能报效朝廷,以慰殿下在天之灵。”

他的决定让人唏嘘,明明前路莫测,为了最后的忠诚,依然选择战斗,这是作为锦衣卫的气节。他手下的人自然要跟着他,余栖遐要与大邺同荣同辱,铜环和小酉家在北京,结果商议下来,竟也只有一条路可走。

“你们说,平川把消息带回去了吗?那些只会耍嘴皮子工夫的官员们会怎么说?皇上呢?他又做何感想?”

铜环漠然道:“除了捶胸一叹,还有什么?国家危难时,殿下可以殉国守节,顶天立地的爷们儿们,恐怕没这胆色。”

然而他们的追悔莫及又值几个子儿?一条人命硬给逼没了,南苑王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那些虚伪的,杀人于无形的酸儒们。

临别了,众人跪在槛外,冲银安殿方向遥遥叩首,只可惜殿下看不见了。既然决定离开,就不要再回头。各自上了车马,鞭子一扬,开出大纱帽巷上洪武街,日头渐渐升高,路上也有了络绎的行人。

铜环倚着车窗,人恹恹的不愿开口,可是走了不多会儿,听见小酉低低一声轻呼,她抬眼问她:“怎么了?”

小酉颤抖的手指指向街道尽头,“你快瞧,那人是谁?”

铜环探出窗口向外看,乍见一个华服美冠的男人,站在熙攘的人群中央。他静静地,隔着几道坊墙,满面愁容地向南眺望。那出众的面貌和身段,即便相隔七年,也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他是来接殿下的吧?铜环忽然大泪滂沱,如果早一点多好,终究太迟了。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差了一点儿便成阴阳两隔。他一定也伤感,殿下是他看着长大的,加封了长公主,成了南苑王妃,每一件事都是他经办。国破已在预料之中,只是没想到她会这么倔强。倘或早来半个月,殿下就不会死。看来命中注定,无论如何都逃不脱,耽搁了几天,错过的就是一辈子。

不过也许是长公主庇佑,已经攻到九门的南苑大军几番失利,居然重新被打退至廊坊。如此一来给了朝廷喘息的机会,几位告老还乡的大将军重新起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人儿了,哪怕久别刀枪,战略战术还是精熟的。于是一百多里的战线逐渐延长,逼得南苑大军不得不退守沧州,后来真正攻入北京城,已经是四年后的事了。

城破,一个王朝宣告完结,有种宿命难违的感觉。乌泱泱的大军潮水一样涌入紫禁城,那座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帝国中心胸怀大开,不情不愿,却又无可奈何。

澜舟一脚踏进奉天殿,把阿玛的牌位高高放置于髹金龙椅上,“倘或阿玛在,何至于虚耗四年!如今儿子也算不负您所托,把这江山,打下来了。”

叱咤风云的战将,到底还是没有逃脱情的煎熬。他在攻打九门的时候接到南苑的消息,长公主下葬没多久,阿玛也追随地下了。这个噩耗击碎他的脊梁,痛得他直不起腰来。多少次了,午夜梦回都让他惊惶颤栗,他以为阿玛会振作的,那样世事洞明的人,不会看不穿。结果就是心死了,无论如何不得活。据说那段时间瘦脱了相,他想尽方法折磨自己,直到最后一刻,仍然抱着那堆荷包香囊不放。

阿玛正是春秋鼎盛,走得那么突然。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他不能回去奔丧,只能面向南方嚎啕大哭。先是额涅后是阿玛,不一样的打击,同样让他痛断肝肠。一切苦厄的根源都在慕容高巩,没有他一次又一次的逼迫,她何至于死?她不死,阿玛就安然无恙。他问清了里头缘故,她在辞世之前,曾经接过宫里来信,信件的内容哈图看见了,据说言词委婉。一个大老粗,也许瞧不出什么端倪,但对于心思细腻的长公主来说,字里行间以退为进的技巧,却是比泰山还要沉重的压迫。

她一身傲骨,怎堪如此的毁谤,于是以死明志了,慕容高巩终于满意了。

不杀他,何以告慰先父和夭折的兄弟?他下了令,挖地三尺也要把那个狗皇帝刨出来。没过多久底下人来回禀,明治皇帝的尸首找到了,这位道爷还算有骨气,没有等人勒毙,自己在长/春宫里,一根绳子上吊了。

他赶过去查看,丢了江山的道爷穿着中单光着双脚,荡悠悠挂在梁上。大概是自觉无颜以帝王自居,连龙袍都没有穿。外间传来呼喝声,他转身出去,一个穿着锦缎的小女孩被人粗鲁地拽下台阶,她无言地望着嚎哭的乳母,眼神让他想起她来。他微微抬了下手指,示意留她一条命,他知道那是慕容高巩唯一的女儿。

覆巢之下再无完卵,乱糟糟的攻占和清理,杀红了眼的巴图鲁们,几乎把明治帝的后宫都整顿完了。其中包括所有皇子宫妃,还有几千的宫女太监。

煌煌帝都血流成河,天街上的血迹花了上万桶水才洗刷干净。焕然一新的皇城重显河清海晏的气象,一个生机勃勃的王朝拔地而起,国号大英,改元乾始,从今以后,它姓宇文。

他是开国皇帝,但他知道,一切根基都是阿玛创造的,他站在他肩上,才有今天的辉煌。有时候也想,如果阿玛当了皇帝,不知是怎样一位明君,自己那点勉强的功绩和他相比,连零头都不及。还有她,母仪天下,又是怎样的仁爱宽厚,德泽四方。可惜都去了,没有机会澄清和好,她到最后都恨着阿玛。

她留给他的那封信,他一直珍藏着。她不愿意和阿玛合葬,他心里虽然万般纠结,可这是她的遗愿,他怎么能够违背!

他建皇陵,尊阿玛为高皇帝,从南苑把墓牵过来,用了最高规格的大典重新安葬他。可是她却让他为难,如果追封皇后,就必须从葬。斟酌了再三,只能给她一个皇贵妃的衔儿,不入慕容氏的泰陵,也不入阿玛的孝陵。他在孝陵以东二十里为她另修宝顶,怕她断了香火供奉,专派太监守陵,每逢生死忌,他也必定亲自前往祭拜……没有送她最后一程,是他永远的遗憾。他记得他的嫡母,是个神光高洁,不染尘埃的奇女子。

当然这一做法,给他招来了诸多非议。说他私心作祟也罢,小肚鸡肠也罢,他咬住了牙关,只说“朕意已决”。

太后却很高兴,“这才是我的好儿子,不枉我生养了你一场。礼可乱,名分不可乱。合德长公主毕竟是前朝公主,进孝陵实在不像话。”

他脸上淡淡的,多年的征战,早就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习惯,“奶奶不必开解儿子,儿子这回的确是乱了规矩,嫡庶不分,该当被人挞伐。”

太后很不满,“什么嫡庶不分?如今你是皇帝,哪里来的庶?是你心里一直解不开这个疙瘩,到了这会子还管我叫奶奶!”

他这才勉强揖手,叫了声额涅,“您的那只白猫,朕命人处置了。”

太后唬了一跳,“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它吃了她送给他的蓝靛颌,当然容不得。

这座皇宫太富丽,太大,他虽入主这里,好些地方都没去过。某一天进了文渊阁,那是专门用来修撰书籍的地方,底下一层是官员们办事的场所,二层用以收纳各色典籍和历朝的著作。三层宽敞明亮,设有御榻,是准备他随时登阁览阅的去处。

他在书架上挑拣,挑了本前朝翰林陈积厚所著的《邺书》,上面录有历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直系皇族详尽的一生。大多数皇亲国戚的宿命他都知道,慕容家没留下什么人了,她都不在了,他们连个乞命的渠道都没有。

他循着光亮上三层,坐在御榻上慢慢翻阅。直棂窗上照进一片金芒,无数细碎的粉尘在光线里飞扬。眼前浮起她举着风车,和他并肩坐在台阶上的样子,那时无忧无虑,以为就是永远……他叹了口气,这一叹把景象都吹散了,不由怅然,怔了很久才回过神来。

慢慢往后翻,在孝宗子女篇里,找到了关于她的那段文字记载。短短数行字,囊括的是一生――

“合德帝姬,讳钧,字婉婉,孝宗女也,贤德皇后所生。隆化元年惠宗即位,奉长公主,开宝元年,适南苑王宇文良时。主少明悟,雅好读书,尤擅丹青,四岁临章草,纵任奔逸,孝宗特所钟爱。明治受禅,溺道学,主出降在即,三谏其言,帝允,未几复萌。开宝二年,主有孕,帝急令返京,待之甚薄,驸马大怨。镇安王乱,驸马率精锐以平之,诛王鼎,虏大溃,斩首六百余级,授行右骁卫大将军。开宝六年南苑僭,主恸曰:‘夫既反,何以婚姻待之。’未几殉节,帝登楼望哭,追谥曰昭。”

――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