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八一章 朕的皇家亲军

书名: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这件事情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事情交给了崔呈秀,朱由校相信崔呈秀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会给一个非常好的答案。

要知道,做权臣、做奸臣没有手段是不行的。

像崔呈秀这种人,他们会把事情做得很漂亮,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漂亮。至于私下里有多少人不满、有多少人愤恨那都不重要,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事实上,朱由校也不在意。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由校要打造一个强盛的帝国,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能跟上的自然就好,跟不上的就注定要淘汰,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朱由校不会去和他们商量,也不会想着所有人都在,因为带不动。

“礼部的事情说完了,下面说吏部吧。”朱由校看着周嘉谟,缓缓的说道:“吏部有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吗?现在也可以提出来。”

吏部是管官的,花钱的地方并不太多。所以朱由校问过之后,倒也没太在意。

周嘉谟向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吏部的确要用一些钱,但并不是太多。”

听周嘉谟说话之后,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抽抽。

刚刚沈庭筠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张口就是三百万两。现在你也这么说,你可别张口也是三百万两。

“吏部只是想增加一些人员。”周嘉谟说道。

“哦,做什么?”朱由校有些疑惑的看着周嘉谟说道。

这件事情,周嘉谟已经计划很久了,这一次提出来也没有什么意外,算起来也算是一个好的机会。

周嘉谟没迟疑,直接说道:“增加一些考绩和巡查的官员。”

事实上,这是周嘉谟不得不做的事情。

对于吏部的官员来说,这段日子可不太好过。

要知道,一直以来吏部都是管着官帽子的,每年的吏部考绩对于官员来说也是要了命的事情,所以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吏部的权利。

可是自从有了密奏制度之后,吏部考绩这个权力就被削弱了。

现在通政司崛起,其下还有一个巡查司,可以说抢了很多吏部的权力。

现在如果不想办法抢回来,那么吏部的地位就会逐渐的下跌。这是吏部不能够接受的,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提议,想要把一部分权力抢回来。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情的确应该。”

“不过如果只是简单的增加考绩和巡查的人员,实在有一些小题大做了。不如这样吧,吏部制定一个方案,就像是考成法,然后在商议。”

听了朱由校的话,所有的臣子心中都是一动。

陛下一直在加强对官员的考核,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同时,陛下反对腐败的动作也一直在做。

无论是密奏制度,还是通政司,又或者是巡查司,一直都在加强。澄清官场的吏治,陛下也一直都非常的看重。

关于考成法的事情,之前也有人提到过,不过并没有真正的去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陛下是要把考成法提上日程了。

这个消息可有点大。考成法,当年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法令之一,同时也是大多数官员所深恶痛绝的。

所谓考成法,其实也没那么难,只是每一个衙门把每个月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单子,递到上级衙门去,到了月底便进行核销。完成足够的话,就合格;如果没有完成,那就不合格,需要严格的惩罚。

想要在衙门里面混日子?

想都不要想。

因为考成法的关键就是责任到人。一旦出事情了,就必须追究到责任人。即便你已经离任了,前面的事情也要由你来负责。

考成法可以说是在官员的脖子上套了一把枷锁,这可不是官员们想要的,大明朝的官员做官可不想做这些。

后任为前任擦屁股这种事情都快成官场上的惯例了。做一任三年的官就走了,谁会管三年之后是什么样子?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官员都反对考成法这个政策。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死了之后,大家都反对他的原因。

在张居正当政的那些年里面,大明朝的官员被他开革了三成,这些人必然会恨张居正入骨。同时这些人身后与之相关的人,一样也不会说张居正的好话。

何况官场上还讲究一个唇亡齿寒,所以打倒张居正都快成潮流了。

现在朱由校把这个考成法搬了出来,虽然语气很随意,就是让吏部制定一个计划。但是在场的人感觉又出事了,而且是大事情。

周嘉谟则是心里叫苦,陛下这是真的要推行考成法了。如果真推行的话,那自己的麻烦恐怕就大了。

不过在这样的场合,周嘉谟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乐

周嘉谟说道:“是,陛下。臣子回去之后就着手安排。”

周嘉谟停顿了一下,再一次开口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官员俸禄。”

上面那件事情可以停一停,但是下面这件事情是真的要说了。如果再不办的话,他会被下面的人给掐死。

“朝廷拖欠官员俸禄数目居多,而且以宝钞折官员的俸禄,让很多官员生活困苦。这一次臣请一百万两白银,补发拖欠官员的俸禄。”

略微沉吟了片刻,朱由校说道:“这件事情,事后咱们君臣好好商议一下,也的确是件大事,要从长计议。”

听了朱由校的话,周嘉谟就是一愣。

不过周嘉谟瞬间就明白了,陛下这是要对官员的俸禄动刀子了。

他心里面明白,既然陛下没有说要怎么动刀子,那自己也没办法说什么。

于是周嘉谟连忙说道:“是,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

等到周嘉谟退下去之后,朱由校继续说道:“吏部也说完了,下面兵部来说吧。”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情,今天看起来是在分钱,可实际上就是陛下在给各部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和任务。你要是什么都不说,估计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孙承宗向前走了一步,用力一拱手说道:“启禀陛下,兵部需要很多的钱。经过初步的核算,兵部需要白银七百万两。”

孙承宗直接狮子大开口。

这个数字出来之后,所有人都瞪着孙承宗,眼睛都快掉在地上了。

事实上,兵部能不能花七百万两?

答案是能花,甚至还不够。

可是这个钱不能全都让兵部花了。而且这么多钱全都给了兵部,那其他的衙门怎么办?

“说来听听。”朱由校看着孙承宗,脸色倒是平静没什么变化。

反正兵部花钱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还是花钱的大户,这一点也是肯定的。

虽然孙承宗狮子大开口,但是朱由校也没什么意外的。

“是,陛下。”孙承宗答应了一声,缓缓的说道:“兵部的钱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修缮九边。”

“这一次西北因为地震,很多隘口都已经受损,实在是应该好好修缮一番了。不然的话,一旦鞑子进犯,朝廷会损失颇大。”

顿了顿,孙承宗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除了西北之外,辽东等地也需要加固。野猪皮屡次犯边,辽东各地堡寨损失颇为惨重,也全都需要修缮。”

“除此之外,各路边军军械损失也很惨重,有很多地方的边军已经没有军械可拿了。现在百工院已经铸造出了很多新式火器,臣请装备一些给地方边军。”

“各地刀枪剑戟,也请一批给地方边军。现在京城钢厂的钢产量很高,速度也很快;生产出来的刀枪比原本的要好很多。”

“甚至新制造出来的钢弩射程也远、威力也好,更不容易变形,比较适合边军使用,也应该装配一批。”

孙承宗说完,就这么站在大殿上。

大臣们切切嘈嘈,交头接耳。

听着孙承宗的话,朱由校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位兵部尚书无非就是想给边军一批钱,一方面让他们修缮城池和堡垒,另外一方面给他们换一些器械。

这两个方面的确是应该花,于是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做一个具体的预算出来吧。”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七百万你就不用想了,实事求是,该多少就是多少。

孙承宗点头说道:“是,陛下。臣回去就算。”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说到这了,那就把另外一件事情也说了吧。朕要成立一个皇家亲军统领衙门,专门负责统领皇家亲军。至于人员构成,朕还在想,随后会告诉你们。”

听到这句话之后,大臣们脸色都变了。

皇家亲军总领衙门,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个衙门是统领皇家亲军的。

有了亲军统领衙门,那就要有皇家亲军。陛下这是要把新军划归到自己的名下。

大明原本就是有亲军的,上直卫的亲军指挥使司有二十六个卫,其中十二个是洪武时期设立的,有一部分则是永乐年间设置的。

这些都归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可以说是皇帝的私人部队,不受兵部管辖、不受五军都督府指挥,只接受皇帝的命令。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式微、文官插手,亲军都指挥使衙门已经名存实亡了。

唯一一个还受皇帝直辖的,也就只剩下锦衣卫了。

显然,当今陛下是不想这样的,这是要成立一个新的亲军都指挥使衙门。陛下还给改了名字,改成了皇家亲军统领衙门。

以当今陛下的脾气,肯定不只是设立一个衙门那么简单,这是要重建上直二十六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