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零六章 元年结束了

书名: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看着张维贤离开的背影,朱由校转身对陈洪说道:“把这件事情放出去,注意搜集一下大臣们是怎么说的,明白吗?”

“皇爷放心,奴婢明白。”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上下还算平静。事情决定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操作,反而变得简单了不少。

区大伦和陈四海都是有能力的,组建一个衙门不费什么力气,现在已经开始组织人手丈量土地,好按照土地征税。

同时,他们两人也对勋贵和勋戚开始了摸底,看看他们究竟有多少田地,这些田地都是怎么来的,还想方设法把勋贵勋戚隐藏的土地给挖出来。

除此之外,还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成立参谋处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各处也都有了大概的回复。

对于设立参谋处这件事情,勋贵和勋戚那边欢欣鼓舞,文官这边倒是有些反对,不过反对的声浪并不是很强,因为参谋处比较不那么引人注意。

陛下需要人参谋军事,所以才成立了这么一个衙门。虽然是在分内阁的权,而且是在扶持勋贵和勋戚,可是这件事情还真就不好反对。

毕竟之前勋贵和勋戚已经拿出条件,人家愿意纳税了,陛下设立新衙门也是给他们个好处安抚一下。

如果这都不同意,就有些过分了。所以文官这边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反对的声音,但是却没那么强烈,主要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很模糊。

自从朱由校掌握了朝堂之后,已经很难出现那种大批量的反对声音了。

经历过前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和这位新皇帝相处,所以像之前跪谏的事情基本上已经不太会发生了。

很多人自命清高,觉得朝廷要完了,直接辞官回家了。这样的事情,这段时间也不少,只不过不太有人在意。

朝廷少了谁都能转,你不想当官,有的是人想当。

现在的情况就这样。

在这样的氛围中,大明朝终于迎来了新年。

这是朱由校在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年,原本还有一些期待,可是看到自己过年期间要做的那些事,朱由校就没什么期待的感觉了。

如果非要为这个过年总结一个字的话,那就是累。

除了赏赐朝臣、祭天祭祖,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

朱由校果断的选择了退。

自己能不办的事情就不办,全都让张皇后来办。实在不行了自己才出面,不然绝对不出面。

即便是这样,朱由校也没有得到空闲。

很快就到了大年夜,朱由校在宫里面举行大宴,随后便带着张皇后回到了寝宫。

这些日子多少有些冷落张皇后,接下来要好好陪陪她。

朝廷上自然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因为早就放假了,也就没有什么事情来烦朱由校,日子倒也算过的安稳。

到了初三的上午,终于发生了一点事情。

朱由校看着急步跑进来的陈洪,眉头微微一挑问道:“看你这个样子,是有什么好事啊?”

“启禀皇爷,天大的好事情!”

说着,陈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双手将一份题本举过头顶说道:“皇爷,西南大捷!这是西南总督袁可立送来的捷报,西南打胜了!”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猛地站起身子,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他连忙走过去,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来。

上一次的战报,说的还是奢崇明调集军队与明军战于建武(今四川省大坝西、兴文南)、长宁(今四川省珙县东)、珙县、宜宾、遵义一带,双方互有胜负。

这一次的捷报正是接了上一份的战报,孙传庭设疑兵于纳溪,佯为进攻,而主力由长宁突然进兵永宁。

戚元功与秦良玉的白杆兵连战皆捷,仅用了半个月克永宁,随后克蔺州(今四川省古蔺)。

奢崇明父子率余部败退水西龙场(位于四川省叙永县东南,今属贵州省),联合贵州安邦彦。

到了这个时候,奢崇明和安邦彦已陷入明军的包围之中。

一侧是袁可立的进剿,一侧是孙传庭的进剿。孙传庭也一改之前快攻的打法,改为稳扎稳打,逐步围剿,与袁可立配合的天衣无缝。

两个人谁也不冒进,就那么逐步推进小块分割,丝毫不给叛军机会。

随后袁可立和孙传庭两人分7路进军龙场,擒获奢崇明妻安氏、弟奢崇辉及叛军大学士、经略、丞相、总督等文官武将多人,斩首万余。

随后双方展开决战,奢崇明战死,安邦彦被俘。

袁可立在奏折之中写的很清楚,是不是需要回京献俘。

如果只是西南军队打的仗,那肯定不会回京献俘了。但是孙传庭从京城带了人马过去,他们也是要回来的,正好可以把那些人给捎回来。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提议,想要回京献俘。

献俘,主要目的是为了夸耀武功、彰显国家实力。

但是西南献俘,还真就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整个大明从上到下,从来就没看得起过他们。

即便把他们抓回来,京城的百姓可能也把他们当一个笑话看。所以如果不是袁可立他们回来,估计根本不会带着他们。

当然了,这个提议更大的目的是为了拍朱由校的马屁。

皇帝年轻,很容易好大喜功,这怎么说也是平叛了。

如果皇帝想要看献俘,那不是正好吗?自己这些人,还能多混点功劳。

如果皇帝不想看,那自己也只是提了一嘴。刚刚打了这么样的大胜仗,皇帝也不会说什么。

所以提献俘这件事情稳赚不赔。

对此,朱由校只能认了,说道:“传旨给袁可立,告诉他不用了,献俘也不过是劳民伤财。”

“是,皇爷。奴婢记下了。”陈洪连忙答应道,

虽然陈洪脸上表现的很高兴,又是恭喜又是贺喜,实际上他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的边功,只不过是西南几个土包子造反,还能闹腾到哪里去?

对于这一点,朱由校是没办法改变了。

朝堂上下,对奢安之乱这件事情都不甚关注。

于是朱由校继续说道:“让孙传庭和戚元功回来吧。至于袁可立,什么时候把西南料理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回来。那边的改土归流还需要他来做,让内阁给他拟旨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恭敬的说道。

“另外,袁可立递上来的报功单子,朕批了。告诉内阁,该给的赏赐不要吝啬,该花的钱也不要小气。前方将士用命赚回来的功劳,赏赐不能轻了。”

“另外告诉通政司的赵秉忠,让他派人盯着一点,这笔钱不允许被贪污。如果有人动了这笔钱,让他直接拿下。”

“是,皇爷。”陈洪再一次答应道。

“行了,你去办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摇了摇头,转身向寝宫里面走去。

在那里,张皇后还在等着自己。

这些事情交代下去就行了,不用自己太操心。不然的话,自己前段时间和臣子们斗智斗勇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做皇帝的要学会放权。

做的好了,给赏赐;做的不好,那就换人。犯了错误就处罚,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不累坏、活的长。

朱由校佩服的皇帝不多,但是很多他佩服的皇帝都累死了。

他可不想累死,他要保证自己的健康。

自己活着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

所以对于朱由校来说,保重身体很重要。

不能争一时之长短,要目光长远。

皇帝去陪皇后了,下面的臣子可就忙碌了起来。只不过还没开衙,很多事情做不得准,只能够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很快日子就到了元宵节,年也就快要过完了。

虽然去年朝廷的事情比较多,但是整体上还算太平,百姓的日子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过得还不错,所以今年的元宵节格外热闹

朱由校原本想要溜出宫去的,结果被张皇后给拦下了。

“元宵节太乱,陛下不能出宫”这个理由实在是没有办法让人拒绝,何况张皇后还抬出了袁妃和田妃,一副要陪着朱由校过节的架势。

如此一来,就搞得朱由校更没有理由离开了。

过完元宵节之后,朝廷上的大部分衙门都恢复了运转,整个大明也开始正式苏醒过来。

一切事情都开始进入正轨。

今年朝廷的事情比较多,春天的第一个大事除了耕种之外,还有几个大事要准备。

比如勋贵们的田地普查,年前只是在准备,过了年就要正式开始,所有隐匿的田地都要清查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科举。

今年是大比之年,所有人都在看着。

这是朱由校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大比,可以说意义非凡。

除此之外,还有成立参谋处的事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总之这个春天,大明朝似乎要动起来了。

无数人在谋划,

无数人在盘算,

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皇宫里面,

等着那位少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