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章 心怀天下

书名: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在这个制度下,正义与公平如同阳光普照,每一片土地都沐浴在温暖与希望之中。官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他们的责任是倾听民声、解决民困,而非剥削与压迫。

税收合理而透明,每一分钱都用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改善民生的保障,而非滋养腐败的温床。”

“我相信,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够避免历史的重演,更能让这片土地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它将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是对过去最好的告别,对未来最坚定的承诺。

在这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们将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永不再轮回的新体制。”

赵云的话语,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而有力,不仅让陈昱、陈宫等人听得入神,连四周的空气都仿佛凝固,静静聆听这位年少主公的肺腑之言。

夏日炎炎,阳光如火般炽烈地倾洒在大地上,每一寸空气都似乎被热浪扭曲了形状。然而,在这难耐的酷暑中,一行人却踏着坚定的步伐,心中涌动着不同寻常的激情。

赵云,年仅十四,却已展露出超凡脱俗的睿智与胆识,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惊雷般振聋发聩,让同行的陈宫、陈昱等人无不为之振奋,仿佛连酷热也为之退却了几分。

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他们不知不觉间已抵达泰山郡钜平县境内,一片宁静祥和的村落映入眼帘。

正当众人稍作休憩,准备继续前行之际,一名探子匆匆归来,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于禁,那位日后将名震天下的将领,此刻正隐匿于这不起眼村落的一户农家之中,他的父母以耕作为生,家境虽清寒。

赵云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于是,他带领着一众志同道合的伙伴,快速去寻访于禁。穿过曲折蜿蜒的小径,他们来到了一处简朴却整洁的院落前。

于禁,字文则,时年二十三,正值青春韶华。他身长八尺有余,腰大十围,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不凡的英勇气概。他身材魁梧,容貌雄毅,令人望而生畏。

他的面庞如刀削斧凿,棱角分明,一双鹰隼般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妄。浓密的胡须覆盖了他的下颌,使他更显威严。

赵云跳下马,礼貌地走上前,拱手道:“在下赵云,常山真定人,久仰于兄大名,特来拜访。”

于禁略显惊讶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少年,回应道:“我只是一介农夫,何劳赵公子亲自前来。”

赵云微笑道:“于兄过谦了,乡间传言您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将临乱世,正需于兄这等英才共图大业。”

于禁闻言,眉头微皱,沉吟片刻道:“赵公子年少有为,心怀天下,令人敬佩。只是我于禁早已习惯田间生活,怕是无心沙场。”

赵云并不气馁,继续劝说道:“于兄,乱世出英雄,您若继续埋没于田间,岂不辜负了一身好武艺?如今乱世将至,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

于禁被赵云的一番话触动,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赵公子所言极是,只是我还需考虑家中老小,不能轻易决断。”

赵云理解于禁的顾虑,便道:“于兄若肯出山,我必保您家人无忧。”

于禁却因家境所限,尚未能一展胸中抱负。面对赵云等人的突然造访,他初时虽感意外,但很快便从这群年轻人的眼中读出了真诚与期待。

赵云的一番肺腑之言,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于禁久旱的心田。他意识到,这或许是改变命运、实现心中理想的关键时刻。

于是,没有丝毫犹豫,于禁双膝跪地,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向赵云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与忠诚。

赵云当即决定,让于禁护送全家老幼前往东阿县,由陈昱负责安置。

再派遣太史慈前来教授士卒训练之法。

程昱、陈宫、于禁、太史慈四人,两文两武,以东阿县为中心,对附近有利可图的县郡展开秘密谋划。

战略上重点关照东武阳县和东阿县,这两县分别位于黄河南北,地理位置紧要,属于交通要塞。

“另外,需持续派人监视泰山郡,保护泰山郡郡丞诸葛珪的家族,防止他们南迁。若他们未来遭遇逃难之祸,要及时派人接应,护送他们到东阿县,尤其是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二人,此事至关重大,你们务必铭记。”赵云特别嘱咐道。

“主公,我知诸葛家,可是你说的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何许人也?”程昱问道。

“他们两人是诸葛珪的儿子,一个现在8岁,一个现在1岁,未来都大有作为。我知现在说这个你们有所怀疑,但是你们未曾想过,我为何这么远专程来拜访你们?你们都怀才不遇,你们都心中明白自己的能力,我又是如何得知的?”赵云提醒道。

“主公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其他几人都若有所思,突然间心中一颤,程昱却震惊不已的望向赵云问道。

“差不多吧,这个你们不必过分解读,目前时间紧迫,你们需要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做好天下大变前的准备工作。我现在要去泰山郡拜访诸葛珪。”赵云说道。

随后,赵云派遣一名使者急速赶往常山,传递书信给太史慈,催促他迅速前往东阿县与陈昱会合。同时,程昱、陈宫、于禁也动身前往东阿县。

赵云则与随行人员匆匆赶往泰山郡,以拜会诸葛珪。

在泰山郡,赵云与诸葛珪相见,两人交谈甚欢,彼此意气相投。

赵云所提及的未来变局,诸葛珪亦有所预见,这使得他对赵云的见解深感钦佩。

赵云进一步向诸葛珪建议,在未来的太平道之乱后,此地恐将动荡不安,建议可以派遣使者联系东阿县的程昱,或者前往徐州朐山县寻找糜竺请求援助,以此来确保泰山郡的安宁。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云跋山涉水,终于抵达了北海高密。在那里,他与已完成送信任务的周仓重逢。

周仓拿出田丰的密信交于赵云,信上说,糜竺送到常山一百万两白银,还有十万两黄金;甄家知道张愧任幽州刺史后,又支持了一千万两白银,一百万两黄金,50万石粮食;

另外正在各处大肆收购粮食;建了几处酿酒坊,正在每个郡都建立酿酒坊,并且田丰和甄逸商量后把神仙酿的价格规定为5两银子一斗,还是供不应求。规定购买神仙酿超过一斗,只能用粮食换神仙酿,这样就可以换取大户人家的粮食。

井阱地区的煤矿已经安排大量开采;灵寿县的金矿已经找到,开始开采;土门堡附近铁矿很多,成色很好,铁矿开采也顺利;

铁匠坊已经能成批量大打造兵甲;纺织坊分散修建到各个安置流民的地方,并且已经安置流民进10万人,现在开始引导流民往幽州右北平方向走。

也就是说常山郡的人口从60多万现在增加到近80万了。汉末诸侯招兵比例大概十比一,赵云心想自己招兵最多三十比一就可以,精锐保持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足够了。

这里为读者友友们插一点内容,东汉末年的主要物价和计量单位如下(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大致差不多,我根据文献记载整理的,我因为写这本书整理查阅了无数的资料,积累了此段历史的人物事件超过20年。):

10万士卒一年所需的粮食数量至少在100万石,不算运输损耗;

1两黄金=10两银子,1两银子=1000文钱;1文钱=1枚五铢钱,也就是一个铜板;

1石=1斛=10斗;

汉末幽州市场价格:

1斗浊酒=1000文钱;

1斗粮=5文钱(幽州之前刘虞治理,粮价较低);

1两银子=20石粮=200斗粮;

汉末酿酒出酒率:

粮食:浊酒=3:1,浊酒:神仙酿=3:2;(这里我折算一下,也就是4.5斗粮出1斗蒸馏技术的神仙酿)

生产成本:1两银子=200斗粮≈45斗神仙酿。相当于1两银子投入产出225两银子。

也就是神仙酿一斗定价5两银子后,相当于净利润是投入的两百倍。

看完信,赵云心中欣慰还有震惊,甄家豪横啊。糜家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钜亿,前世的历史上一直支持刘备这个败家玩意;

不知道甄家有多少家产,袁绍当时如日中天全靠甄家钱粮支持,家底巨厚啊,不过袁绍也是败家玩意,如今我有了这两位的支持,钱粮不愁了。

还有河东卫家和陈留卫家这次也要拉拢支持自己。

周仓还带来了几本装订好的书。《德经》、《道经》、《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大汉家训》均有。

周仓并告知赵云,郑玄已经找到,他在此地教授着成百上千的学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0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