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章 此行欲访何人

书名: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2

我念及国家社稷,百姓安危,几经周折,终是说服了师叔张愧,他愿重披战袍,以一腔热血,替代那图谋不轨的张举,誓为陛下镇守边疆,稳固河山。”

张让闻言,面色微变,旋即正色道:“此事非同小可,关乎朝纲稳固,边疆安宁。我必当速回宫中,面见陛下,详陈此事,力求圣裁,以安社稷之心,慰将士之志。”

言罢,张让眼中闪过一丝阴厉,准备转身。

赵云又道:“张先生,此间珍藏着二十坛稀世之酿——仙人酿,每一滴皆蕴含着天地之精华,非凡尘可得。

请您笑纳几坛,携回宫中献予陛下,以表微末之诚;余下之数,愿作您闲暇时之佳酿,略表赵云一番敬意,虽轻如鸿毛,却亦含深情厚谊。”

张让闻言,面上洋溢着欣慰之色,笑道:“子龙贤侄,真乃孝心可嘉,小小年纪便懂得如此处世之道,他日定能龙腾九天,成就一番非凡事业。”

赵云心想: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更何况自己所某的地盘比起这些那可太划算了。

赵云脸上却神色更加恭谨,缓缓言道:“张先生谬赞了。若我师叔张愧有幸得任渔阳郡守之职,我赵云定当竭尽所能,说服恩师与师叔,誓死追随先生,唯先生马首是瞻,共谋大业。

此间时局纷扰,陛下、太后、先生和军权之间,暗流涌动,争斗不息,然子龙深信,有先生运筹帷幄,必能拨云见日,重振朝纲。”

一番话说得真挚而坚定,字里行间透露出赵云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赵云神色凝重,继续对张让缓缓言道:“张先生,时局紧迫,外族虎视眈眈,我们当齐心协力,广募勇士,铸就铜墙铁壁以御强敌。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铠甲兵器更是不可或缺之根本。

我深知朝廷财政亦是捉襟见肘,但为大局计,斗胆请张先生代为陈情于陛下,恳请圣恩浩荡,免除常山郡未来两年的税负,使民力得以休养生息,而此等节余,将悉数用于锻造将士们抵御外侮的锋利兵刃与坚固铠甲。

若有余裕,我必亲遣心腹,悄然将之献于陛下与张先生,既解国库之困,亦充陛下内库之需,以表我等拳拳忠心。”

张让闻言,眉头微蹙,旋即舒展,点头应允:“子龙所言极是,此情此景,实乃国家危难之际,个人荣辱皆需置之度外。待我将此事详陈陛下,以陛下之明鉴,料想定能体恤民情,深明大义,恩准此议。我们当共克时艰,守护这大好河山。”

此言一出,两人相视一笑,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赵云见一切尘埃落定,身形已悄然落至山脚,他微微一笑,语气中满是诚挚:“张先生,在下便不再多送,就此别过。望先生一路顺风,他日有缘,再续佳话。”

“哈哈,子龙言之有理,甚合吾意。你且安心返归,不必远送。他日再会,定当把酒言欢。”张让拱手作别,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欣赏。

赵云在送走这位权倾一时的宦官后,转身对身旁的童渊与张愧细细道来渔阳之地的种种风云变幻,言辞间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又不乏对未来的期许与筹划。

众人各自收敛心神,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仿佛即将迎接一场无声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不是铁马金戈的交锋,而是智慧与远见的较量。

此刻的天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礁密布,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澎湃。张让的宦官集团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动着朝廷内外无数人的命运。而他所处的位置,无疑是通往权力核心的最短捷径。

赵云明白,在这乱世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许多尚未认主的英才,如同散落人间的珍珠,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与珍视。此刻,正是招贤纳士的黄金时期,一分一秒都不可虚度。

于是,赵云踏上了前往巨鹿的征途,心中满怀期待。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田丰的居所。那是一处幽静而雅致的地方,仿佛与世隔绝,却又隐隐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息。

赵云心中暗自祈祷,愿此刻的田丰尚未被世俗的尘埃所染,尚未被郭典等人的光芒所遮蔽,如此,他便能亲自将这位智谋过人的谋士纳入麾下。如果有了田丰的加入,常山的事情由他统筹处理,自己就可以放心的到处招揽人才了。

门扉轻启,一缕和煦的日光悄然探入,映照出一幅温馨待客的画面。一位面容非凡、气度不凡的青年文士立于门槛之内,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正是田丰,他温文尔雅地询问道:“敢问少侠,此行欲访何人?”

赵云闻言,身形挺拔,拱手一礼,声音清朗而充满敬意:“闻先生风姿卓绝,气宇轩昂,必是名满天下的元皓先生无疑。在下常山赵子龙,久仰大名,特来拜会。”

田丰闻言,脸上露出几分讶异的神色,还礼道:“原来是子龙大驾光临,田某有失远迎,失礼了。请,屋内叙话。”言罢,他轻展衣袖,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引领赵云步入屋内,同时不忘以手示意客座:“子龙,请上座。”

赵云谦让一番后,方缓缓落座,目光炯炯,直言不讳:“田先生,在下此行,实有一事相询。不知先生对那黄巾之乱的首领,张角三兄弟,可有所了解?”

田丰闻言,神色微敛,正襟危坐,似乎感受到了赵云话语中的凝重。

他轻抚胡须,缓缓开口:“张角兄弟,乱世之枭雄,其太平道虽起于微末,却能撼动天下,实乃不可小觑。子龙提及此事,莫非……”

言尽于此,田丰意味深长地望了赵云一眼,似乎在等待着对方下文,而屋内的气氛,也因这突如其来的话题而变得更加凝重而深邃。

赵云目光炯炯,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对田丰言道:“实不相瞒,云心中早有计较,张角三兄弟之途,终将是穷途末路。我已在暗中筹备,誓要抵御这股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暴。”

田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轻轻一笑,为赵云续上一盏香茗,茶香袅袅间,他温声道:“子龙年岁虽轻,却已能洞察时局,实乃非凡。愿闻高见,共谋时局。”

赵云接过茶盏,轻抿一口,继续说道:“先生,依云之见,太平道之乱,不出两年,必将浮出水面,天下由此步入纷扰动荡之秋。

彼等虽以‘太平’为名,实则不谙治国安民之道,麾下既乏贤能之士,又无长远之谋,其行径终将沦为暴乱之徒,与山野草寇无异。故云断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败局已定。”

田丰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邃与忧虑:“子龙所见,正与吾心相合。不讳言,吾亦有此忧虑,然吾心存一丝疑虑,非全然断定彼等必反。

盖因彼辈既缺精良之兵甲,又乏统一之号令与练军之才,实乃一群受邪念蛊惑,散沙般的乌合之众,难成大患。”

赵云闻言,轻轻颔首,似有所思,继而引经据典,语调沉稳而富有感染力:“张角之语,字字珠玑,其中一句尤为警醒人心——‘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

此言不仅道出了他欲以少数精英撼动天下大局的野心,更深刻揭示了其图谋之深远。张角之教义,字字句句,皆是其心中宏图之映射,仅此一语,便已足见其志在何方。”

田丰闻言,恍若晨钟暮鼓,心中豁然开朗,脸上洋溢出恍然大悟之色,诚恳言道:“子龙一言,真乃点石成金,令田某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感激不尽。”

言罢,他缓缓起身,身姿挺拔,双手轻轻一拢,作揖深施一礼,敬意满溢。

赵云见状,连忙还礼,目光中闪烁着谦逊与敬佩:“先生言重了,先生才思横溢,智计无双,子龙不过略知皮毛,怎敢与先生相提并论?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田丰闻言,笑意更甚,目光中透露出对赵云未来的无限期许:“子龙年少有为,洞察力非凡,实属世间罕有。既然话已至此,不知子龙对当今这世之格局,有何独到见解?”

赵云即刻言道:“观今朝之势,皇权巍巍,却似孤舟行于暗流汹涌之海,后宫、宦官、外戚掌军,四方势力纠葛错杂,矛盾之深,已至白热。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争斗不息,犹如烈火烹油,令人窒息。

而地方之上,不乏有识之士,能臣干吏,他们心如明镜,洞悉太平道之异心,欲图不轨。然则,此等忠良之士,或因位卑权轻,其声难闻于九天之上;或因朝政昏暗,心中积郁难平,满腔愤懑,却只能隐忍不发,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