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女宰辅

作者:何必猜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暗棋 第50章 破心防共商大计,顾大胆再议迁村

书名:女宰辅 作者:何必猜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8

门吱呀打开,顾七从床上坐起。

“殿下?您怎么来了?”

元哲笑着凑过来:“喂你喝药。”

说罢,一手托住药碗,一手拿汤匙舀起黑乎乎的汤药,轻吹了两下,送到顾七嘴边。

顾七皱了皱眉,浓浓的药味让她反胃。

那汤药滚烫,纵是习武之人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也耐不住这焦灼痛感。

顾七却迟迟不肯张口喝药。

元哲咬牙切齿道了声:“听话。”

这一声,吓得顾七汗毛直立!

顾七快速张口喝了药,抬手道:“臣,臣自己来吧...”

“不必。”

一勺一勺地喂,苦涩的味道更甚。

但碍着元哲在场,只好强忍不适悉数咽下,眼泪开始打转。

“给。”

元哲伸手,递过来一方蜜糖。

顾七忙抓起来塞到嘴里,那糖化得极快,甜滋滋的。

“多谢殿下。”

元哲起身将药碗放在桌上,背着顾七,咧嘴笑了起来。

“殿下,您怎会来荼州?”

元哲一顿。

“本王也不知道...”

“啊?您说什么?”

“我说,”元哲倒了盏茶,音量稍稍抬高:“不是你唤我来的么?”

顾七尴尬地笑了笑:“臣不是那个意思,本以为,来的会是戎将军。”

“哦?”本打算将茶盏递给顾七,听到顾七的话,元哲脸上闪过一丝不快。

他放下茶盏,转身盯着顾七:“看来你和戎狄,挺合得来啊。”

“殿下若派人来,当然是臣熟识的。除了戎将军,想不到其他人。”

“你就没想过,本王会亲自前来护你?”

顾七抬起头,迎上元哲的目光。

“殿下说笑了。”顾七别过头,看了看床头的治水论。

“殿下,关于荼州治水一事,臣有些疑问。”

元哲走近坐到床边:“你问。”

顾七拿起治水论,打开扉页:“这,可是前任祁水郡郡守,顾远大人的笔迹?”

“裴启桓,你总是能给本王惊喜。不错,这治水论,是顾远将治水札记,梳理誊抄而得。分上下两册,上册给了友人,下册,给了本王。”

“友人?殿下可知,这友人是?”

元哲摇了摇头:“本王也不得而知。”

顾七更加迷惑。

元哲定不会知道,这治水论的上册,此时就在自己手上。

罢了,此事且慢慢调查。

元哲见顾七出神,像是思索着什么,忍不住开口问道:“你还知道些什么?”

顾七回过神来,冲元哲笑道:“殿下想我知道什么,又不想我知道什么呢?”

“呵,”元哲抿了抿唇:“说说你的计划吧。”

二人心照不宣,直接切到下一个话题。

“自来了荼州后,我和薛大人便一直勘察这荼州地貌,也跟各个郡守碰了面。这其中,不乏能干之人,而荼州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

“所以,你们觉得,是有人从中作梗?”

顾七看着元哲,点了点头:“有能力阻挠的,除了荼州刺史,再无旁人了。但眼下我们的一举一动,皆被冯睿关注,赵兄弟才决定去禀报陛下,和殿下您。”

见元哲不语,顾七继续道:“臣今日看了看顾大人留下的治水论,这上面的一些办法,跟薛大人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眼下,荼州百姓正在挨饿,必须要开粮仓,但冯睿的意思是,要等陛下圣旨。”

“本王明白了。”

不知为何,元哲的眼睛微微发红。

此前在赵煜府中商讨郑太妃一事,他也是这般惆怅和伤感。

难道是为荼州百姓?

顾七鼻子发酸,想起杨义一家的窘况,又想起周护散粮,不由得淌下两行热泪。

她起身抱住元哲,轻拍着元哲的背。

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元哲瞳孔一震!

他抬手拥住顾七,眼角滑落一滴泪。

“对不起...”

“什么?”顾七松开手。

元哲转过身,擦了擦泪痕:“无事。你休息吧。”

翌日清晨

荼州各郡守身穿官服,恭恭敬敬站在刺史府门前。

见元哲出来,纷纷行礼:“拜见哲王殿下。”

“起来吧。”元哲背着手,看着眼前几个人:“唤几位前来,为的是荼州治水。这两天,本王与薛大人将沿着郢江一路察看,几位若有对策,不妨边走边说。”

“那个...”

周护和李景浩对视一眼,二人欲言又止。

“何事?”

周护鼓了鼓勇气,上前一步问道:“敢问哲王殿下,裴大人为何没有一起?”

元哲扫了周护一眼:“你是哪个郡的?”

“回殿下,臣乃祁水郡郡守,周护。”

“嗯。”

元哲疑心又起,随后懊恼的摇了摇头。

“裴大人此前受了伤,需要养几天。”

“啊?这——”

“走吧。”元哲径直上了车,余下众人不敢多言,纷纷上车。

三驾车马直奔郢江而去。

自元哲到荼州后,冯睿便形影不离地跟着。

之后的几天,凡是顾七去过的地方,元哲已悉数踏遍。

加上薛沛林和各郡郡守的多番描述,荼州的情况已经摸透。

晚膳过后,李景浩将各郡守绘制的地形图呈给元哲。

顾七凑上前细细看着,这些图,与裴启桓所绘的地形图,稍稍逊色了些。

元哲看着图,淡淡说了句:“接下来,就是商讨一个两全之策了。”

屋内静得可以听到紧张的呼吸声。

顾七手中有治水论,却不敢完全遵循。

毕竟,前车之鉴。

“薛大人,您意下如何?”

听到元哲点名,薛沛林一脸惆怅:“眼下,还是要解决当务之急,申请赈灾粮,广开粮仓。治水需要一步步来,且先解决郢江、郢山两个郡的问题。”

“下官同意薛大人的意见,这算得上两全了。”

元哲斜眼看向冯睿,对他贸然插话有些不满。

“各郡守,可有对策?”

李景浩看向顾七,似是在征求意见。

顾七微微一笑,冲他点了点头。

李景浩抿了抿嘴,缓缓开口:“呈禀哲王殿下,臣有些想法。”

“说。”

“薛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大开粮仓赈灾,不是长久之计。郢江、郢山两个郡若解决了,向下的水流会更急,恐连山郡和镜湖郡...”

这直接说到了袁修和胡宇杰的心坎里。

二人忙不迭地点头。

“裴启桓,说说你的想法。”

顾七心里一颤,终是躲不过。

“治水非朝夕可成,臣赞同薛大人的看法。”

元哲皱了皱眉,稍显吃惊。

见元哲盯着自己,顾七紧张得咽了咽口水。

“不过,李郡守所言也不无道理。若想两全,最好的办法便是——”

“是什么?”李景浩有些迫不及待。

一旁始终沉默的周护,淡淡吐出两个字:“迁村。”

顾七不置可否,只是微微一笑。

“迁村之事过于繁琐,登记造册、重分田地,都是问题。”

薛沛林始终不赞成迁村,哪怕百姓眼前已无活路。

顾七有些失望。

“可还有别的建议?”

元哲一开口,议论的声音戛然而止。

“呈禀哲王殿下。”周护起身,正对着元哲深鞠一躬。

冯睿忙道:“这是祁水郡郡守,周护。”

“本王知道。”

元哲直盯着周护:“说。”

周护直起身:“荼州连年受水患困扰,百姓民不聊生。治水的确需要时间,可百姓已等不起了。臣细细盘算过,若迁村,将百姓归拢到一处,对后面治水也颇有助力。至于薛大人所言的登记造册,臣认为大可不必,只需在郢江、郢山、连山三个郡,寻三处空地,安置后面三个郡的百姓即可,依旧由各郡守管理。待后面三个郡修渠通水后,各郡再原路退回便是。”

各郡守并未提出异议,薛沛林见元哲并未否决,也不好再多番阻挠。

冯睿在一旁黑着脸,不知在盘算些什么。

“臣觉得不无道理。”顾七走到周护旁边,大着胆子道:“荼州虽说不大,百姓却也少得可怜。空旷的地方不少。大不了,安排一部分百姓住进刺史府嘛!臣相信,刺史大人绝不会坐视不管。”

冯睿咬了咬后槽牙,皮笑肉不笑地看着顾七:“那是自然。”

“既如此,便依裴大人所言,迁村。各郡守回去告知百姓,不日便动身。”

“谨遵殿下之命。”

回到房中,本想去寻晏楚荣,却直接被元哲堵了门。

元哲黑着脸,径直坐在桌前:“为何不遵着本王给你的治水论来?”

顾七浅呼口气,上前倒了盏茶:“殿下,论治水,臣承认比不过顾大人。但顾大人凿山之法的结果,臣也...略有耳闻。”

元哲并未接过茶盏,直直地看着顾七:“本王在,定能护你周全,绝不让你成为第二个顾远。”

顾七将茶盏放到桌上,到一旁坐下:“殿下,臣接下来说的话,将是大不敬。”

元哲有些心慌:“你说。”

“自您踏入这荼州地界,便是将臣推到了悬崖边上。”

元哲眼神开始躲闪,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凿山之法的确可行。”顾七转头看向元哲,元哲却正襟端坐,直视前方。

“待迁村后,臣会奏请凿山,相信陛下也会允准。届时还盼殿下,大局为重,莫将臣,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元哲双手握拳,脸烧得发烫:“届时本王回青州,再不扰裴大人之事。”

顾七起身,朝着元哲深鞠一躬:“谢殿下体恤!”

元哲亦起身,走到顾七跟前:“若有朝一日,裴卿不得不选边站,尔当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