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作者:郑家老二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三百一十五章 成茶

书名: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作者:郑家老二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2

郑雄尴尬的一笑道。

“嗨,忘了这茬,有备无患,多准备点钱,总不是坏事。”

“殿下也不用有所顾忌,挣不到钱,臣立马请辞,您看如何!”

不如何,请辞不是啥新鲜事,没啥好说的。

秉着对郑雄最后的一丝信任,朱标还是松口了。

“罢了,孤出五万贯,随你折腾吧!”

老抠啊!弄点钱太难了。

“臣本来想与殿下五五分成的,您这出五万贯,现在只能三七了,臣七,殿下三成,您看如何!”

想了想,朱标始终不明白郑雄哪来的决心,但是反正赚不了多少钱,便无所谓了。

“行,你七就你七,没别的事,孤就不留你了。”

“臣告辞,殿下千岁,别忘了把钱,炒茶的师傅,尽快送来啊!”

“额~嗯。”

等郑雄回了府衙,基本上没耽搁多少时间,朱标便送来了几十名炒茶的师傅,随行的还有五万贯的钱财。

有人有钱,郑雄当即组织众人开始进行摹拟教学。

基本上没啥难度。

以宋朝为例,分五个步骤。

采茶,以日出时分为好。

拣茶,区分品质。

蒸茶,区分火候。

研茶,是将叶状茶叶加工变成粉末状或糊状,宋茶要求“研膏惟热”。

造茶,是入棬模制造茶饼,陆羽称之为“拍”,宋人称之为“造茶”。棬模唐人皆以铁制,宋人则有以铜、竹、银制者;棬模的样式唐、宋都比较丰富多样,有圆、有方、有花,唯宋代贡茶所用大多数棬模都刻有龙凤图案。

郑雄要制作的三种代表性的绿茶,却要简单许多。

萎凋,鲜叶进行自然放置,蒸发水分,不过要小心烧叶。

杀青,高温炒制。

干燥,用炭火蒸干大部分的水分。

最后就是回火,是用炭火烘干最后的水分。

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在干燥的时候,要时刻翻弄,进行塑形。

也就多这一个步骤,绿茶基本上都是萎凋,杀青,干燥和回火。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祁门红茶,杀青以后,要进行揉捻,然后有一个发酵的过程,最后烘干,就得到了红茶。

其他的绿茶,揉捻这个步骤基本上不需要,有需要的都是大叶的茶。

相比于宋朝的茶饼,绿茶的制作简单的很,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火候问题。

郑雄也就是稍微进行讲解,讲授茶叶选取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便让他们弄点青草,进行练手。

之后,郑雄便张贴告示,招募了数百人,跟着先来的这群人熟悉过程。

经过两天的紧急培训,数百人便被郑雄从朱标那里弄来的路引,送往了六安州和徽州两地。

同时,郑雄还谴人将银两带往了两州。

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人和钱到了的同时,茶叶也到了采摘的季节。

“殿下,咱们的茶制成了,臣带了点,您尝尝看,看看味道如何。”

太子府,郑雄在前,大步往朱标的身旁走去,身后跟着一个小厮,身上挂满了瓶瓶罐罐。

放下手中的书本,朱标迎向郑雄,好奇的打量着这些瓶瓶罐罐。

“你说的茶叶就是这些吗?来人,沏水,煮茶。”

“殿下,臣弄的茶叶不用煮,沏点水就行了,将其泡开就能饮用。”

“哦!散茶吗?”

“算是吧!殿下一观便知。”

从小厮的身上,拿出一个小罐子,指着标签,郑雄便现场冲泡给朱标介绍道。

“这叫黄山毛峰,用热水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介绍完一款,郑雄便接着拿起另一款进行冲泡并介绍道。

“这叫六安瓜片,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这叫太平猴魁,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

“这个叫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茶叶汤色红艳明亮,口感醇和。”

“剩下的都是各个地方,制成的绿茶,却是不急,殿下先看看这些。”

朱标将目光看向杯中,只是没有玻璃杯,不能更好的观察其中的形状。

不过香气扑鼻,闻知,久久不散。

祁门红茶,经发酵过后,传来的香味艳压群芳,香味让另外几款茶叶黯然失色。

泡浮开来,显现红亮汤色的祁门红茶,也引得了朱标极大的兴趣。

“真香,这是怎么做的,咋还发红呢!”

“跟别的比,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殿下您先尝尝这黄山毛峰。”

细嗅茶叶独有的香气,无师自通的将漂浮的茶叶吹向两旁,就着热水轻轻一吸。

第一泡稍微有点苦,先苦后甜,之后口中生津,茶香和微微带甜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静静的感受着其中的变化,没多大一会,一杯冲泡的黄山毛峰就下了朱标的肚子。

啧了啧嘴,朱标意犹未尽,回落的甘甜在嘴中久久不能消失。

“好茶,别具一格,散茶孤也喝过,跟这相比,苦涩味更重,这茶虽苦,但不强烈,香味回甘唇齿留香,不错。”

得到朱标这么高的评价,郑雄也很是高兴。

毕竟是第一次在这个世界用后世道听途说制成的名茶,终究还是有点没有底气。

有了朱标的认可,那么肯定有一定的市场,不白干。

“殿下,再尝尝这祁门红茶。”

“好。”

“香味醇厚,味道嘛,颇为醇和,好茶、好茶。”

一杯毛峰,一杯红茶下肚,朱标喝的唇齿留香。

热乎乎的茶水下肚,更有几分热意,脑袋上浮现一丝细密的汗珠。

接下来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轮番上场。

足足喝了四大杯茶水,朱标也有些受不住,赶忙跑去上了个厕所,方才回来。

“都是好茶,滋味各不相同,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啊!”

“剩下的这些,殿下要不要都尝尝。”

“不了,今天到此为止,有空再尝。”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