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牛顿降生大明朝

作者:与天同怒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51 牛顿你说一个数!三二一上链接!

书名:牛顿降生大明朝 作者:与天同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牛顿抬手之间,把黑纱如同浓雾一般拨开。

因为他的神情过分淡泊,整个人显得一派梅骨鹤姿,目下无尘,已然不似谪仙,反而是——仍然端坐于自己开拓神坛之上的神祇。

从前嘉靖朝所见的祥瑞,多是些什么白鹿、白龟的东西之类的变异动物。

牛顿和李时珍,深入无人区,采撷稀有草药时候,碰上过不少。

他们用标记重捕法整顿了几个猴子族群,大概计算了一番,发现动物产生变异的概率其实并不小。

这些变异动物被视为祥瑞,若是捉到活的,变卖给想要走捷径的官商士绅,足够让牛顿和李时珍,不用上京城冒险拉投资。

只是他们不想费力气把这些白化动物拿去买卖,搞得朱厚熜更迷之自信,觉得自己当皇帝水平到顶了。

毕竟老天爷都通过祥瑞,几乎天天给他抠666了。

搞得跟系统自带的特效一样。

至于嘉禾、瑞麦,是些一茎多穗或者形状奇特的变异植株,很多优良性状没有办法稳定传承,也就偶尔当仙人显灵看看。

朱厚熜为此又唱又跳,祭天祭地的行为。

一点也达不到写成论文的标准。

纯属浪费修仙经费。

现在牛顿的ppt展示在朱厚熜眼前,乘着这个震慑众人之隙,他一定要狠狠地打击同行。

朱厚熜这条捷径,只有他牛徐行能走!

牛顿光明正大地刻薄起来:

“夫动植物之属,其类若祥瑞之征也,实天地之常经,非谲怪之偶合。”

“探其理而循其则,犹可固定其奇,乃至批量而育,不以为怪。”

牛顿说得轻描淡写。

事实却并非如此能轻轻放下。

要用什么字句,才能简短地,把在场众人的感情写透?

尽管刚刚才被牛顿借着骂秦金,狠狠地被斥责过,这些文采飞扬、进士及第的天之骄子,脑子里还是只能盘桓着一个词——

【祥瑞】。

一颗比肩武周时候传说中的萝卜,已经足够震撼,然而不信神佛的臣子,还可以摇着脑袋说一句——

“类武周故物,偶现于野,非祥瑞尔。”

但是,当眼前这三颗,一颗更比一颗巨大,而显得脉络扭曲的萝卜,与他们遥遥对峙的时候,已无其他托词。

上面仍然沾着黏腻如脂膏的泥土,无声地诉说它们的来历。

可是他们绞尽脑汁,也想象不了它们生长在地上的模样。

地承千影之重,然此物巨甚,恐山川不足载也。

朱厚熜转过头,因为心跳过速,而汗如雨下。

他木木地伸出一根三根手指,在空气里虚点,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成仙似的飘浮:

“这么大的萝卜,朕面前有三!”

他的手摊开在众人面前,再次强调道:

“三个!”

仿佛一觉醒来,英宗朱祁镇从瓦剌凯旋而归,顺便把当时瓦剌首领也先,带回来当了永久留学生,习我大明官话。

一般道“好事成双”,而三为常数。

意味着——

牛顿的产物,有极高的可复制性!

朱厚熜立即踉跄着站直身体,收敛了原本虚弱的神色,回到了他忠实的正位,进入嘉靖皇帝的角色。

对牛顿提问:

“牛徐行,朕知道,朕没有探索出新的道,神仙不会赏赐给祥瑞,所以,这是你和李时珍,探道的结果。”

牛顿缓缓点头。

看来朱厚熜对修仙之路的认识,愈发深刻了。

“陛下所言正是。”

得道了肯定的回答,验证了心里如同妄念一般的猜测。

朱厚熜再怎么想让自己,显得情绪稳定一些,有天子威仪,也还是难以掩盖语调的颤抖:

“先前,你跟朕打赌,要朕猜猜——”

“用化肥,李时珍能把瓜果翻倍多少。”

自从来到京城,朱厚熜几乎把说假话刻进了自己的骨血,他第一次在除了自己母亲面前,将肺腑翻出来,给百官看。

从来都是群臣向他索取,而牛顿却总是给予。

他竟不知如何用复杂的话术,表达此刻的想法:

“其实,朕拒绝你,是拿不清这其中利弊,朕以为你是个狂人,观天测星,你都敢干。”

朱厚熜说着说着,把自己说得轻笑起来:

“但是……干得好。”

“所以,朕也因为你猜过一个数,但是太小太小。”

朱厚熜完全是一个服气的状态,要不是他撑着椅子上代表权力地位的龙头雕花,他甚至膝盖都要软了。

因为从心底里蹿起的狂喜。

如果在他的手底下,大明百姓都能吃得饱,培养更多人窥探天道,其中间接可获得的功德,简直不计其数……

他眼睛里是一种纯粹的渴求:

“常萝不过数两数斤,难望卿所献之萝项背也。”

“朕知种植之道,自有其法,且能通于农家诸术,大抵相通……”

朱厚熜每说一句话,就要停下来深深呼吸。

他不是第一天当皇帝了,他太清楚粮食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现在大明朝的赋税可还是款项复杂,尽管桂萼等人主张推行“一条鞭法”,但是大明百姓还是没法一时接受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

除了零星几处试点地,大部分税收还是以实物税的形式征收。

粮食更是其中之重。

朱厚熜本人当然是不介意,将整个大明百姓的皮肉骨血,也刮下来供他取用。

只是这并不现实,县乡里的官吏要吃,京城里的官更要吃,这一层一层下来,还得给百姓留点,免得饿死。

但是,这个度……

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拿捏准确过。

若是百姓一年耕种同样亩数的地,能产出更多粮食,那么大明朝必定更加稳固。

吃得饱饭,没人愿意拼命的。

尽管被喜悦支配了大脑,朱厚熜作为最聪明几位皇帝之一,他仍然高效运转的思维惯性,能让他言之有物:

“此萝虽众粮之一,远弗及麦稻于农之重。”

“然卿于萝之上已费尽心机,致其如此硕大。若以卿之化肥施于麦稻,其增产之数,朕已不敢妄揣。”

“卿可直言其效,勿使朕悬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