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创业在晚唐

作者:痴人陈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六十九章 :军议

书名:创业在晚唐 作者:痴人陈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王离办事麻利,很快二十多个队头、后勤管带都来了,他们在还在幕外就相互笑着打招呼,赵怀安在帷幕里都听得清楚。

现在的赵怀安也算是个小军头了,一些军头们该有的优点和陋习也学的不少。

在保义都,他基本不设置队以上的编制,现在军中千人众,光队头就有二十二个。

不过赵怀安在分了左右两厢后,将背嵬左右队、拔山、归德、铁兽、突骑,一共六个队作为帐下直属。

铁兽是在仙人戍伏击战中,赵怀安拔擢韩琼而立的,其队五十人都是以韩琼为兵样,披三层甲,操骨朵、重斧、铁锏等重兵,全是重步兵。

而突骑是以郭从云的伙伴骑为基础,吸纳了此前诸兖海、博野等溃军还有之前的二十多南诏骑士而编练,人数在四十骑左右。

其中郭从云带三十骑负责随扈赵怀安左右,为传令、追击之用。而丁怀义则带十精骑,为游奕,作为全都的耳目,负责行军、战前的侦查和刺探。

这六个队,虽然只有三百人,但已集全都之精华。

可即便已经把各队精锐抽调到了六个队,赵怀安依旧很骚的,把剩下十六个队按照左右两厢划分,却不设官长,而让每个队将都直接向赵怀安负责。

可以说,此时的保义都编制,在队以下阶级分明,队、伙,都有正负两个,然后伙以下又设旗头一人,位与两个伍长相同。

也就是说,一个不过十个人的伙,就有正副伙将两人,旗头一人,伍长两人,真正是当兵的和小领导人数一样多。

而在队以上,全都二十二个,全部平级,都是向赵怀安直接负责,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除了赵怀安一人可以调动全都,下面一个人再如何,也不过只能指挥五十人而已。

赵怀安当然明白这样做,对管理压力是巨大的,二十多人直接向他汇报,光一天汇报就要一个时辰。

但越是在这个时代久了,赵怀安越发现,牺牲这点时间是有必要的。

现在的丘八们真的是有个五十兵就敢想做军头,有千人兵就敢去想做节度使,可谓有活力到了极点。

赵怀安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也明白下面的人也会这样想。

现在赵怀安的确深得军心,靠着大把酒肉、钱银下去,又是嘘寒问暖给足情绪价值,又是有事没事就给下面人画饼,赵怀安可以很自信的说,他将保义都千人都抓好了。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现在做的就是万一时候的保险丝,一旦真有不忍言之事,叛徒手里最多不过五十兵,如何能成事?

可就算做到这样了,赵怀安还不放心。

现在他大帐直属的六个队,实际上相当于是藩镇的牙内兵,然后剩下十六个队,则相当于藩镇的牙外兵。

而他在六个直属队之外,还有一队人,这些就是赵怀安没出师的门徒、义子、侧近,他们或给赵怀安捧甲、或给赵怀安背马扎,总之赵怀安吃的用的,都是这些人带着。

然后这些人是和赵怀安住在一个帐篷里,也是赵怀安最放心的一群人。

他们都统一被赵怀安称为“义社郞”,都是给赵怀安磕过头,发过誓的。

可以说,赵怀安真是个画圈高手,外面一个圈,里面再一个圈,然后最里面还有一个圈。

这样三重保险下来,再有什么狂徒夜磨刀,都别想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杀到他的帐外。

……

这会,赵怀安点了下头,守在幕边的义子赵文忠就顶盔掼甲出去喊众队将进来。

因为这些天开始回春,也为了议事方便,赵怀安中队这边搭得是一块帷幕,就用竹竿搭着幕,围出一片空地。

此时,幕内已经支起了七八个火盆,烧着白日新闷的木炭,将幕内空地照得是温暖又亮堂。

随后,在赵文忠的带领下,韩通、张歹、陆仲元、高仁厚等人鱼贯而入。

他们各个穿着衣甲,捧着兜鍪,在赵怀安下首左右两侧的马扎上坐下。

这倒不需要排座次,就按照左右两厢,然后是一到八队的顺序分别坐下。

此刻,坐在赵怀安左侧第一个的王进,他是拔山队的队将,其部同是铁铠兵,常为陷阵之用。

赵怀安很敬重王进,而他又对王进有救命之恩,所以他个人是很愿意抬举王进作为自己的左右手的。

而王进这人也的确争气,武力超拔不说,而且真能得人心,与下同甘共苦,在如今的唐军武人中那是异常少有。

后来他也曾私下里问过王进,问他为何会刺杀大慈寺的和尚,而答案不出赵怀安所料,就是为他的一个袍泽复仇。

那大慈寺的大和尚为了一处田地,逼死了他袍泽一家,王进随川西军退回双流后,本想找这袍泽叙旧,知道这事后,想都没想就为袍泽报了仇。

赵怀安有一种强烈的直觉,那就是王进必是自己的命世良佐,所以对这样豪气且义字当头的豪杰,赵怀安丝毫不以常人待之。

不仅将王进直接拔为队将,其位更是在诸将之上。

用人之道,无有定法,用之存乎一心。

对于老六这样的,他嬉笑怒骂无有顾忌,反而越加亲切;而对于王进这样的大将之才,赵怀安尊之,敬之,更给足荣誉。

……

这边,王进等人坐下,那边左手边的马扎上,陆仲元刚掀开甲裙坐下,就讨好的对着赵怀安笑着。

在本朝,以左为尊,但在军中却是反过来的,而是以右为尊。

所以王进坐在赵怀安右手下侧,为诸将之上。

大家坐定后,赵怀安先是和众人瞎聊说笑了一顿,氛围热络起来后,就说了今日去请大帐请战的事。

至于他送礼和跳舞的事情,赵大是只字不提。

而一听都将竟然在万余大军中,要到了一个三番攻城的紧俏任务,大伙的态度也越发恭顺了。

毕竟谁不想跟在一个大方、敢拼,有前途的领导手下呢?

而相比前两个,有前途这一点还更加重要。

在场很多武士都不是初次上战场的新丁了,就像人群中的高仁厚,哪里不猛?数立先登、上阵上获,但最后不还是一事无成?

能不能立功是一方面,有功能不能表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现在这种情况,大伙都明镜一样,邛州敌军虽众,但已和后路断了联系,现如今唐军就是瓮中捉鳖。

这个时候,立军功可不就跟白捡一样嘛。

于是,大伙的心气更足了,皆跃跃欲试。

赵怀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上头有没有人有时候并不太重要,下面人认不认为你上头有人,往往很重要。

咳嗽了一声,赵怀安开始画饼了,说这一次节度使和杨帅那边对此仗很看重,而且节度使现在初掌幕府,正是要用人的时候,咱们这边打得漂亮,那赏钱、官位还会少嘛?

总之一句话,项目是个好项目,现在就差兄弟们卖命干了。

果然,赵怀安一顿话术下来,众“淳朴”的丘八们再被刺激得嗷嗷叫。

直到这个时候,赵怀安才开始有条不紊的调度军略,明日谁先攻,谁作为二番,谁为三番,谁又是总预备。

然后如前番胜了,要如何,前番溃了,又要如何,还有前面登上城头后,要立即卷入城内开门,这些赵怀安都说得非常详细,让众人敬服。

而这些正是赵怀安在军中不断请教的结果。

和这个时代的武人不同,赵怀安其实起点非常低,很多传统武人不光学艺,还要学兵法。

而且这些藩镇武人各个都是家学渊源,毕竟藩镇都百年多了,代代藩镇武人经验都父子相传,早就非常成熟了。

可赵怀安哪懂这些,不过他有个优势就是他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学习能力,即便才经历过几次大战,赵怀安自己记录的军事笔记就已经好厚了。

他还爱和军中的那些外藩武士吃酒,比如忠武军的李师泰,这老小子就兵法熟练,家里代代都是忠武将,据说祖上在淮西镇的时候就是牙将了。

赵怀安很多东西就是和李师泰学的,而且因为忠武与川西不接壤,李师泰也没有防着赵怀安的意思。

在他的认识中,这一次忠武军打完仗换防回去,他和赵大可能就再无相见之日了。

就这样,赵怀安学了很多,一方面又结合自己的认知加以琢磨和改进,真正按照“一抄,二改,三超越”来学习兵法。

这边,赵怀安说完,然后又让在场的武士们一起参详。

从维护权威的角度,他本该是最后一个说的,但相比于权威,现在打胜仗才是更重要的。

仗打赢了,一切都是对的。

后面众将都发言,甚至之前做悍匪的张歹也提了一个意见,他说可以弄一批稻草卷,到时候推着往前冲,既可以遮挡箭矢,等推到城门下后,又可以纵火烧门。

赵怀安一拍手掌,直接给了反馈。

很好,这个建议很阴险,用了。

就这样,众人踊跃发言,终将明日的出城计划完善了。

军议开完,赵怀安也不留人,让大伙回去各自交待军令,让众兄弟们早点休息。

这边人一空,那老墨磨磨蹭蹭的凑了过来,对赵怀安耳语了一番。

当下,赵大眉头就皱起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