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24、别再跟我说谋反的事了,现在不是谋反的时候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赵硕看起来比想象中地还要糟糕。

一双眼睛无神,面上略带焦急,又有一些彷徨,见了赵正还带了一丝心不在焉。从偏门出来时,眼见赵正身边还跟着赵金玉,一时间便不住叹气,问道:“河陇怎么了?”

“河陇无事。”赵正开门见山道:“安国公让臣问问殿下,如今作何打算?是回凉州,还是就在长安坐以待毙。”

“不至于!”赵硕直来直去,也不隐瞒:“执金吾是圣人亲兵,并不听命与太子,若是龙武军敢硬闯,怕是太子都保不住。”

“可太子是太子。圣人驾崩,太子就位,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长安地处四塞之地,若是不早做打算,怕是连关中都出不去。”

赵硕默默摇头,看着赵正,“今日在甘庭殿中,太子殿下未带一个亲随。听说圣人病倒之后,也未曾离开一步。若是他要发难,这不合常理。龙武军有异动并不反常,毕竟他们是太子的部曲。就算太子不吩咐,他们也要保太子万全。或许也正是因为郑相动作太大,这消息走漏,才让龙武军警觉。原本他们要做的,便是防我。”

“殿下!”赵金玉道:“可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太子一旦离开甘庭殿,殿下你的安全又怎能保证?”

赵硕反问:“那依安国公之见,又该如何?”

赵金玉拱手:“依臣愚见,一是急调河陇军两万人赴萧关,打通关中阻塞,就算殿下不防太子,也要防太子身后的人。一旦萧关入河陇军的手,殿下便可进可退。如若情形有变,骑兵一昼夜间可下宝鸡。如此一来,即可迎殿下回河陇,亦可断绝剑南徐王北上之路。二是,殿下可挟太子以出京师,可逼太子就范!”

此言一出,赵正赵硕二人俱惊。

赵正看着赵金玉,方才还在劝自己不要冲动,如今却是要调动河陇军人马抢长安?

赵金玉见二人神色,又道:“此时只有我能出入禁中,只消一匹快马,八百里加急。河陇军星夜启程,骑兵疾进,最多六日可抵萧关关墙下。殿下可挟太子趁这时间赶往宝鸡,等萧关易手,大军入关之后,便就高枕无忧。”

“你倒是考虑地周全!”赵硕冷笑一声,说道:“宝鸡只有五百府军,萧关也形同虚设。河陇虎狼之师南下,定也是手到擒来。”

赵正听出了赵硕话中的意思,他这是在嘲讽赵金玉。说他盘算地太过精明,处处都要置长安于死地。一旦河陇大军杀入关中,太子一脉手中紧握的北府六军堪堪只有龙武军尚有五千人马可战,就算千牛卫也是太子掌握,两军加在一处,也不过万余人而已。河陇军是西北精锐,人强马壮,是专门为了功伐吐蕃而设。赵正知道西北军的战力,玄甲军便就脱胎其中,区区二百人,奔袭两千里,灭约茹数万人。

他们入关,那是小刀切黄油,大炮削苍蝇。野战条件下,关中养尊处优的御林军根本不堪凉州铁骑一回合。

只是赵金玉这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比赵正想的还要激进,一旦打起来,那便寒了满朝上下的心。以赵正对凉王的了解,他定不会同意。

眼下吐蕃未灭,河西未复,安西未通。河陇百姓好不容易休整了不过区区数年,便又要投入到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去。此战端一开,便不是赵硕想停便能停下来的,一旦河陇精锐全数抽调入关对付勤王讨逆的各部战争当中,谁也不知达布会不会在河陇的背后插上一刀。

那时吐蕃举着“助叔唐平乱”的义旗,牢牢占据道德制高点,与天下兵马同扯大旗。就算能占稳这关中四塞之地,凉王又能有何作为?

四塞之地之所以是四塞之地,盖因关中谷地肥沃,周围被大山大河围裹。分散关中四面的四个关口潼关、萧关、武关、大散关把关中堵在了这盆地中,先天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关中土地拥狭,人丁欠缺。一旦进入关中,便就面临四面接战的尴尬局面,没有稳固的河陇后方,一旦打不穿潼关,挤不出函崤古道,那么困守关中不过只是瓮中之鳖尔。

不然你猜景中年间叛军是如何失败的?他们一口气打进了潼关,吃下了长安,随后便被堵在了通往河陇的萧关、通往剑南的武关关墙下,想回头,却发现东都洛阳已被沛郡王的淮西军截断,潼关被堵了个正着。

强大的安西铁军自萧关南下,一路砍瓜切菜,将叛军夹在潼关附近。若不是沛郡王手底下能战者寡,被狗急跳墙的叛军突破了洛阳防线,把沛郡王一路打到了阴山,兴庆帝甚至都不需要出潼关,就能全灭这帮不知死活的匪军。

赵金玉这是出了个馊主意啊!看似能占尽先机,实则已失去了最大的战略依据。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

赵正一想到这,连忙拉了一把赵金玉,转移了话题,问道:“殿下,圣人如何了?”

赵硕看上去对赵金玉有些生气,此时见赵正问起,便叹声道:“昏迷已快半个时辰了,几个御医正在会诊。”

“臣想去看看,不知可否?”

赵硕有些为难,“元良,圣人病危,循例你是不能晋见的。”

“那臣便就不见。”赵正无所谓,今日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凉王与太子双方撕破脸皮,该出手时总是不能退缩的,几个打一个,胜率大概还是有的。而且门外就是执金吾,太子的龙武军鞭长莫及。

可赵硕只犹豫了片刻,便忽然道:“你去见见也好,你在场,总归也能与太子周旋一番。我与他在圣人面前,向来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赵正便笑了笑,道:“臣身上都刻着殿下的印记,与太子之间,怕也多是客气,没什么转圜的余地。”

“不一定!”赵硕道:“我阿兄是军旅出身,他最敬重的便是如元良这般的武功重臣。我听说他与旁人闲聊时,也时常会提起元良你来。话里话外,并未表现出有何嫌隙。今日这局面,你在,我也能少说两句,省的兄弟当场反目,场面不好收拾。”

“那往哪个方向说?”赵正试探地问道。

赵硕回头看了一眼甘庭殿,道:“摆明利害。太子虽孤傲,但他本性并不坏。我总觉得他身后还有别人在教唆,时时刻刻把我当做了敌人。但他须得知道,我与他之间不能兵戎相见,否则大唐便完了。”

“行,臣试试!”赵正瞄了一眼身边站着的赵金玉,“金玉你也别走了,就站这想想。若是太子与凉王二人兄弟阋墙,这朝中最快乐的会是谁?”

说罢,不等对方反应,赵正便推开了面前的殿门,直入而去。

圣人的寝殿门窗紧闭,几乎是密不透风。赵正穿着鞋踩在殿中光滑的大理石面上,鞋跟“嗒、嗒、嗒”地在这空间里发出了悠远的回响。镶金边的玄色帷幔下,御医们跪了一地,俯首谨坐,噤若寒蝉。太子瘫坐在榻前,握着圣人的手,眼泪如决堤一般流淌不止,颤抖的嘴唇竟是连抽泣声都无法连续。高隆盛与郑西元二人站在幔帐外似乎在交谈什么,赵正走了过去,朝三人行礼。

郑西元显然吃了一惊,低声急问:“元良怎地来了?凉王呢!?”

赵正知道他想说什么,只是郑西元没有想到,不仅是凉王不愿走,赵正他也不愿意走。

“凉王殿下伤心悲痛,正在殿外自悔。”

“他自悔什么?”太子转过头来,“他有何自悔的?自十五岁起,他便随阿爷征伐,日日陪在阿爷的身侧。如今阿爷病重,他又恰好就在身旁。为人子为人臣,凉王都不该自悔,不过是假惺惺的故作姿态罢了!”

赵正没有辩驳,上前一步,侧眼望向了榻上。只见卧榻之中,圣人赵玔满面青紫,嘴唇尤甚,胸中似乎有些异响,仔细一听,却是像堵了什么,“呼隆呼隆”之声,随着胸口轻微起伏,愈发清晰。

赵正转身问御医:“圣人痰症有何症状?”

其中一人抬头,看了看赵正,又看了看太子。

“让你们说便说!本事没有,话都说不出了么?”赵坤如同发怒的狮子,鼻涕眼泪直喷了一地。那御医连忙拱手,“回太子,回上护军。圣人痰症发病毫无征兆,起势极为湍急。肺中渗痰量巨,臣等施以银针,亦不能缓解。此时又不宜用汤药,否则圣人呼吸阻滞,怕是凶多吉少。”

“你们商议了半天,就得了这个结果?”

“倒是有个法子……只是……只是……”那御医不敢接着说,脸上犹豫,手也有些抖,“只是须切开……切开圣人的喉管……清理淤塞,方……方可!”

“大胆妄为!”赵坤气急败坏,起身便要去抽拔榻边挂着的圣人宝剑,赵正连忙一手摁住了他,“太子莫慌。”

赵坤伸出手指,指着那群连忙扣头的御医道:“这帮酒囊饭袋,想了半天竟是想到了此等恶毒的法子。圣人原本还有一口气在,若是切开了气管,焉能活命?这些大胆狂徒,今日我必让尔等血溅五步!”

赵正见太子确实是急气攻心,知道他盛怒之下定是要杀人见血,便连忙一伸脚,挡在了他的面前,一双手握住太子握剑的手,沉声道:“太子稳重些!御医说的是救人的法子,不是杀人的法子!”

赵坤恶狠狠地瞪着赵正,“怎地,上护军也要谋反?”

“臣不敢!”赵正道:“臣只是实话实说!气管切开之术,上古有之。只是碍于伤口缝合、见风染热,术后并不乐观而已。除此之外,臣也有一策。殿下且稍安勿躁!”

“你有办法?”赵坤的眼神顿时就软了下来,提着剑的手也瞬时松了劲。见赵正郑重的点头,赵坤连忙道:“需要什么?元良你尽管说来。”

赵正认真道:“臣的办法不用任何工具,只是臣亦不敢保证是否能起效。若是不能奏效,臣请太子殿下,莫要伤及无辜。圣人自有天命,太子还请顺变则个!”

众太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顿时高呼:“上护军大义!”

太子斜眼剜了他们一眼,低声斥道:“没用的东西,滚去殿外候着!”

“是!”众人如释重负,连忙四肢并用,连滚带爬地往殿外逃去,生怕上护军不灵,太子暴怒之下拿他们撒气。

赵正抻了抻手,将厚重的朝服袖袍退了退,但仍旧觉得碍事,索性便当殿脱去,只穿着内里的衬衣,扎了袖口,又挽了几挽,便到榻前仔细观察。

太子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转过身不敢看。

“元良……”郑西元靠了过来,“可真有把握!?”

赵正摇头,“这世上哪有万全的把握,但不试一试又怎能知道?”

“上护军!”高隆盛也颤抖着语音,小心翼翼地揪住赵正的袖子,道:“上护军若是能救下圣人,这恩情,高隆盛便是做牛马也定要报答。”

“二位!”赵正无奈,只好道:“还烦请二位略略打开门窗,这殿内虽大,但却憋闷,对陛下病情不利。殿外有执金吾巡守,你们担心个甚!”

“好,好,好!”高隆盛连声说好,转身迈着小碎步就去开门开窗。郑西元见赵正要去搬弄圣人的脑袋,一时也不敢呆在原地,回头便快步走开便道:“高内侍,我来帮你!”

“有劳有劳!”

赵正依据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太医的描述,还有圣人昔日的病史,初步判断病人起病的原因是因为肺部、上、下呼吸道内渗液,导致呼吸阻滞,产生了颅内缺氧,进而导致了昏迷。

他不是医生,也从未学过医术。但是简单的急救办法,他也是略懂的。御医们没有错,对这样的病例,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如御医们所说,进行气管切开术,但后续操作非常复杂,容易产生大出血症状,没有现代医疗技术,也极为容易产生感染。

不过还有一种方法,更简单,也更安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3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