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 分类:同人 | 字数:0

第139章

书名:伴君[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44

“知道了,”韩嫣没好气,“只要没人给我下绊子,哎哟!”脑门又遭了秧,斜眼,很哀怨地看了罪魁祸首一眼。

韩则却是一点表情都欠奉,冷哼:“小心没有过头的。”

韩则刚对韩嫣展现了一下开明哥哥的形象,回过脸就开始执行另一方面的计划了。

————————————————————————————————

本以为事情到这样,已经很顺利了,紧接着,麻烦就来了。先是,管家的时候,发现何蔓并不识字,在她这种环境下,男子不识字都不稀奇,何况是个女孩子?这样一来,管家就很成问题了,高门大户不同于一般人家有多少东西都在眼前心里,光是田庄租税一年都得一本账册来记,加上奴婢、牲畜、财帛、珠宝,光靠心记是不行的,全交给管家,也不是个事儿,不识字的主母,在这种家庭里实在不太好混。

然后,商量婚事,又遇到了困难——何蔓只剩自己一个了,须得找个合适的人家作为出嫁的地方。新娘子从这家里嫁出去,便是娘家了,两家便是姻亲,说不上休戚与共,可也是互有牵连的,随便找个人家,指不定会有什么麻烦事儿。大户人家却不愿意就这么认个半路来的便宜女儿——爹妈都死了、亲戚全没了,终究是个忌讳的事儿——就是她嫁的丈夫再好也不行,除非是嫁给皇帝。小说里常见的情节,到了现实里,想仿照也很困难。

再来,找了个新的娘家,本身就有出身不够高,所以才要这样做的意思,这个举动本身就是对何蔓出身的一种不满,只要不是没心没肺的人,都不会很得意地接受这种安排。韩嫣本身就不是很支持这种举动,何蔓本人也表示,她就只有一个亲爹一个亲妈,不愿管别人叫爹娘。

“只当妾身没那个福气吧。”

汉代婚姻,不是领个证就完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是一个不能少,“聘者是妻奔是妾”,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大红花轿抬进门孩子生了一大堆,那也只是妾。“婚姻”二字,其本意,一指男方父亲,一指女方父亲,何蔓没有父母也没有代替父母之责的人,这婚事,很成问题。

韩嫣无奈。韩家四位大主子相视一笑,就算何蔓答应了,他们也不愿让韩嫣就这么娶了。自家孩子,谁不想给他最好的呢?就算自己孩子爱吃青菜,家长也要想着法子给他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不是?有些事情可以宠着他,有些事情绝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胡来!大不了,咱不去下聘!没有咱们出面,他就娶不了!就是迎回来了,也不是妻,咱们还能给他另娶!

当然,这四人还没有这么笨,直接闹翻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如今,只要用另一种办法就行了。光就父母、出身这一条,足以让有点常识的女人自动让步了。

韩则等人还在暗地里筛选了一下条件合适的女子,准备给韩嫣定下个妻子。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大家还住在一起,而选妻又是件大事,韩嫣没几日便听到了风声。暗中皱了一下眉,心里盘算有了计较,面上却不显。临近年节,大家要忙的事情都很多,议婚的事还没有到迫在眉睫的程度,还有回旋的空间。

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理由,韩则等人算计韩嫣与何蔓的事情,韩嫣倒还能够接受。但是,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婚姻,韩嫣却不希望还是由别人来做主。尤其,在已经与一个女人发生了关系的情况下,纳妾再娶,已经超过了韩嫣的底线,他是万不能答应的。但是又没有人明着说要他纳妾,韩嫣也不好就这么撕破了脸,既然大家都是暗着来,韩嫣也决定在暗处操作。

更新 ...

石渠上林的工作已步入正轨,工作上不用像以前那么累了,韩嫣觉得轻松了许多。刘彻最近在忙着收拢人心,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韩嫣接触,让韩嫣自在了不少。家中还算有序,年关将至,韩家交际面也不窄,光是处置年礼的事情就很忙了,倒是暂把给韩嫣另择良配的事情给搁置了一下。

建元三年的新年,就在这种情况下到来了。

汉宫的新年大宴,与往年的程序没有什么差别,出席的人,与去年相比,虽有不同,然而变动也只是比较明显的三公、九卿等职位,朝廷的中流砥柱列侯与二千石等变化却并不大。了无新意的大宴,继续了无新意的走着程序。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大家看皇帝的眼神有些不同了,那种敬畏更有些发自内心了——石渠阁里一群对达官贵人不甚买账的博学宿儒、青年新秀,已经说明某些问题了。家中有幸运被钦点入石渠阁工作的人,哪怕只是个见习,这一家对刘彻的态度都变得亲热了一些,虽然这家里可能还有其他人是坚定地站在窦太后一边——到了这个地位,少有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可毕竟人家分出了一部分力量来支持刘彻,这本身,就是对刘彻的一个肯定。算计你,说明你有被算计的价值。

这时,参与石渠校书的人互相看了一眼,又跟韩嫣打了一个眼色,韩嫣点头。大家一起站了起来,向刘彻献了他们半年来的工作成果——点校好了的新书。自然不是所有的书都点完了,但是先进行的都是广为人知的经典著作,在这个时候拿出来,正是长脸的好时机。

刘彻非常高兴,让献上来看。

呈上来的时候,却是每样数百册,同一本书,看着封面居然是一模一样的——是的,一样的,印刷术这东西,终是被韩嫣搬了出来,这下,更长脸了。

不是韩嫣不想一开始就拿出来,而是,当时连纸都没有,拿什么印呢?这回,校出来的新书,如果满意的话,正要颁行天下,数量极大,不知要抄到何年何月去了。正好,印刷术可以闪亮登场。

与纸出来时的情况一样,大家先看到的,是书的内容,后来,才注意到所有人手里拿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书,真是惊奇!

刘彻把目光移向韩嫣,大家也醒悟——他不就是常弄这些让人惊讶的东西的么?

韩嫣便简要介绍了一下印刷的原理,其实也不用多说,大家都有印章,略一比划就明白了。

这些书,用的却是雕版,不是不想用活字,活字印刷的质量,比起雕版却是不如。韩嫣又搞不来蜡纸之类的东西,用的,依稀有印象的那篇《梦溪笔谈》里的印刷方法,活字字模排版固然是省钱省料,但是因为是单个字排起来的,容易凹凸不平,印出来的质量不好,还是一整块的雕版比较好,史上流传下来的好版本,都是整块雕版的。木制的版由于毛细现象和本身材质的原因会发生变形,陶活字在烧制的时候也容易变形,这都是实验失败的血的教训。韩嫣便催工匠去造铜活字,并且用标准尺寸来规定字模的长宽高,以期后来用活字的时候可以平整,最终达到与雕版差不多的效果。此时,却是来不及了,只能用比较有把握的雕版。这里,韩嫣用了折衷的办法,某一字刻错了,抠出来,打个补丁上去,做得细致些,倒也不显。

————————————————————————————————

啧啧称奇过后,大家便开始议论一番,又开口询问,待确认这又是韩嫣弄出来的以后,一顶顶的高帽子又砸了过来。咳咳,陛下真有识人之明啊~

听得韩嫣放心自己不是焦点的同时,也觉得好笑,还真是,越到高位,这马屁越发拍得有水平了。不管说什么事情,最后,功劳都有皇帝的一份。

刘彻也高兴,印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多么节省人力啊。而且,韩嫣把活字印刷一块儿弄出来了,连浪费材料这样的事情都提前想到了。有了这印刷术,推行起文本来,那是方便得多了。如果能把皇帝自己的意思印它个几万分散发下去给识字的看,岂不是更便捷?比让谁去宣导都方便。

再翻翻打头的一本,却是类似字典的东西,也不能说是字典,这是小篆与楷书的对照文本,收录了几万字,打头一本,是韩嫣手书的对照表,其余,便是工具根据韩嫣的笔迹刻的印刷本了。算是把去年那简单的两种字体对照给彻底完成了。

刘彻看了高兴,当下便要打赏,依他的意思,最好把爵位再给韩嫣挂上。

“臣启陛下,这只是个开头,陛下若要赏,不妨等此事完结再赏臣也不迟,”韩嫣婉拒了刘彻的意思,自己的风头够盛了,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石渠诸臣,半年来呕心沥血,实是比臣更辛苦,陛下当先赏他们才是。”

刘彻挑挑眉:“这倒是了。赐修书诸臣帛百匹、抄书见习者帛二十匹。”

众人谢恩。

“书既出来了,也别白放着了,”刘彻又想起了什么,“二千石以上各领回去看吧,再赐新书与诸王、列侯。”

末了,还特别派使臣把完成的书各拣一本抱着去赐给刘安。韩嫣听了这道“圣旨”,憋笑憋得脸都红了,忙垂下头去。低着头,四下瞄了一眼,发现同样状况的人不在少数,不由得抽搐了。—————————

因为过年,各处的事务都停了下来,韩嫣、刘彻俱有了年假,闲暇时间也多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