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周侠义录

作者:老王抓小妮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七十九章 还刀归鞘

书名:大周侠义录 作者:老王抓小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2

剑南多山,连绵不断,扼祖脉昆仑,接十万大山,襟高原而带江河,控南疆而引关中,以合围之势,枕九州源头,含巴蜀故国,护卫天府周全。

西北刀削峰,属青城山脉,山头不显古树参天,即便是这般季候,光秃秃的树杈纵横交错,也是遮天蔽日不见光照。树下落叶一层又一层,宣软似棉毯,没个上百年恐怕都不可能有这番景象。

半山腰里一座山寨,几十户人家规模,从护栏到住宅,各种建筑皆就地取材,尽是木屋,斑驳处也显出悠久。寨门大开,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直通山下。小路两旁落叶有半人多高,足见此地避世之久。

寨子大门口,一个小小木刀挽着头发的白净孩童,齿白唇红,粉雕玉琢的像是个瓷娃娃一般,抱着胳膊,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来回踱着步,时不时看向寨子最里头,像是在等什么人。

先是一个挂着鼻涕的半大孩子,小脸通红,走几步吸一下鼻涕,但是不妨碍紧接着又滑到嘴边。

“大哥,嗵,我爹去了”

然后是个扎着两根朝天辫的女娃娃,跑起步来一癫一癫,说话也不利索。

“大得哥,我良娘也去了。”

紧接着是个要比他们都大的孩子,个头比最高的白净孩童要高两个头都不止,晃啊晃的跑过来,有模有样的单膝跪地拱手抱拳。

“大哥,我爹去了”

还有几个不分先后小跑过来,聚集寨门口的空场,无非就是汇报自己家里爹妈动向,俨然一副过家家从军打仗的作风。

白净孩童表情严肃,仍旧一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坦然,数了数面前十来人,问道:“小笼包呢”

一个刚掉了两颗大门牙的娃娃,在十几个孩子堆里大声咋呼:“大哥,大姐在监视你娘的去向”

声音瓮声瓮气震天响,吓得白净孩童压着声音一个劲摆手,“你娘的,小点声。”

好在这时候寨子里的大人都已经去后面的祖祠堂里商议事情,偌大一座寨子,仅剩了这一伙过家家的孩子。

显然是这一伙头领的白净孩童装模作样的摩挲这下巴,想来也是没少见大人做过这番动作,鬼知道小小脑袋里能转出什么幺蛾子,大手一挥,颇有一副大将风范,道:“不等了,去祠堂”

一伙十来个孩子乌泱泱的向后山跑,咋咋呼呼,引得一些个屋里忙活的妇人伸出头来嘱咐交待着“慢点”,有几个提着野味路过的汉子,吆喝着“小虎裤子掉了”,惹来一阵哄笑。

恍如世外桃源,的确其乐融融,怡然其中。

白净孩童口中的祠堂就在寨子不远处的山崖,应该是天然形成的洞穴,如同竖起的嘴巴,大开大张,似要将天地吞食一般。

白净孩童小手一举,后头一群半大孩子很有秩序的停下,大气不喘一下。挂着鼻涕的小孩跟的最近,一头撞在白净孩童身上,很不干净的在他后背擦了一把鼻涕。白净孩童浑不在意,示意大家伙噤声。严阵以待的模样在这群稚子身上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却也是笑料百出。

石洞里跑出个一身大红棉袍梳着两个丱发揪揪的小女孩,粉面桃腮,像是个年画娃娃一般可爱,只是眼下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慌乱,“小白小白,完了完了。”

被叫做小白的白净孩童压着声音急道:“别嚷嚷,小点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才是我们的行事准则,你瞧瞧你这不成熟的样子”

小女孩嘴一撇,可也不反驳他,想来平日里也没少被对方说道。

“小笼包,说吧,什么事情还用得着这么慌天塌下来不也有大高个子顶着。”白净孩童学着大人样子,看向孩子群里最高的那个孩子,“是吧大象。”

“爹爹在跟老祖谈三叔的事。”对于白净孩童总是这么胡言乱语不着调,年画娃娃一样的小女孩早就习惯,也不搭理他,讲出了自己在洞里偷听的消息。

这下换成了白净孩童慌乱无比,“哎呀”一声,怪着小女孩为什么不早说,不再去理会后面一群“手下”,率先跑进洞里。

石洞小路逼仄通幽,时不时的别着火把倒也照的亮堂。洞中有流水潺潺,叮咚作响,高处石壁上竟还有几颗发亮的明石,如此得天独厚的宝地,也是妙处。

别看白净孩童进来的匆忙,进入以后也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侧耳倾听着洞中动静。

走未多时,豁然开朗,一处天然露天洞穴呈现,如同一只海碗,压进山中。内里怪石遍布,东西两侧是人工凿出的石洞,有大有小,密密麻麻。

北侧墙上斑驳相杂,细看之下竟全是文字,好似随手刻画,却也能运转如意。有些字顿斗提悬圆润如篆书,如正中一个大大的“刀”字,虽是两划写就,却是饱满丰韵。角落里一个人身大小的“满”,压锋捻转成柳叶,瘦骨嶙峋。

再有一个将整面石壁囊括其中的“门”字,铁钩银划规规矩矩,字成方圆,也自成方圆。以扁平之姿涵盖大大小小百千字,浑然一体,大气磅礴。

露天洞底里,怪石围做一圈,中间绿油油的水塘,竟填满了鳞次栉比的刀

长刀短刀无计其数,密密匝匝。

有数人或汉子或妇人立于高耸怪石之上,齐齐望向最南面。

那里,空悬一把刀鞘,无依无靠,颤颤巍巍。

白净孩童悄悄进来看到这一幕吓了一跳,因为他就是从南面进来的。

“当初启封,也还是一群老不死的拦着,怎的七八年了,都还活着呢,就轮到你们这群小辈了”

声音回荡洞中,震耳欲聋。

白净孩童面色难堪,赶忙捂住耳朵张大嘴巴,好一阵才适应过来。

“鸾纛要蒙尘啊老祖”

怪石上一名汉子开口,仰头好似瞧着刀鞘。

“老祖,鸾纛消失三年,如今重新现世,可经不起折腾,还请收回”

又一名汉子朗声道。

一名妇人也开口,“我宗门立世千年,汲取天下万万刀,总不能让刀主一次一次蒙羞。他本就不是姜家”

有物破空而去,说话妇人应声倒地不起,满口鲜血。

身边一只破旧布鞋,洗到发白。

“擦干净,送上来。”

那道受回声遮掩分辨不出男女的声音再度响起。

被打妇人惶恐起身,也顾不得去擦拭染了半张脸的血迹,小心翼翼拾起鞋子,顺着石壁上堆砌出得石台向上攀爬。

空悬的刀鞘后,只容一人的狭小石洞,有老妪盘腿而坐,膝上放着一根拐杖,隐隐有煞气。

满口鲜血仍在流、也不敢擦的妇人一手攀着石台,一手恭敬递上。

老妪伸出脚来,也不讲话。

妇人调整姿势站的稳当一些,腾出两只手来轻手轻脚的给老妪穿鞋。

底下二十几人抬头瞧着这一幕,大气不敢喘。

他们也好些年没瞧见老祖动手打人了。

鞋子套牢的一刻,老妪一手握拐一手呈鹰爪掐住妇人脖颈,俯冲而下,于水塘中心乍停,如脚踏实地踩在上面,激起一圈涟漪。

“怎的,这才三年,就忘了我这老家伙的规矩三年以前,我打的谁爹谁娘七年以前,我打的谁爹谁娘都忘了是不是”

最后一句的厉喝,竟然激起一阵有如实质的气浪,扩散开来,将周围一众人震得摇摇晃晃,有几个修为低的,已然跌落下石柱。

水塘里数以万计的刀颤颤巍巍。

离得最远躲在石道里的白净孩童虽然受到冲击最小,可也是小脸煞白,在看到年画娃娃一样的小女孩也偷偷过来,还不忘颇有义气的说道:“这里危险,你先出去等着。”

小女孩抬手就是一个脑瓜崩,“拉倒吧你,后边呆着去,这里没外人你就老实点。”

白净孩童撇嘴白眼,虽是不屑,但还是去了小女孩身后。

谁让她是他姐呢。

一物降一物。

老妪甩手将妇人扔向岸边,信手拈来的轻松。紧接斜睨了一眼东侧,又朝向西侧,“我这还没死呢,轮得到你们说道”

无一人敢吭声。

老妪环视四周,手中拐杖一砸水面,竟发出“咚”的声响。

“无媸姨,可是鸾纛跟了那小子以后,可都不归鞘啊。”

西侧传来声音,一名秃头老翁出现,轻飘飘落在外围。

“是啊无媸奶奶。”又一名胡子花白的老翁出现,仅仅是站在东侧某个石洞口,并没有下来。“隔三差五惹出乱子,我们宗门可不能有这种人。我提议,收回鸾纛。”

老妪仰头瞧过去,只是不等她开口,东侧某处洞里出来个驼背老太,沙哑着嗓子,“老姑,咱们殓刀坟素来是四境认主五境还鞘,只是这小子,也忒另一样了吧。这让以后孩儿们再怎么择刀进了这坟里,看看一塘刀,扭头看看刀主的鞘,说不过去啊。”

“就是。”又有一老汉附和,“那小子九转恁些年不请刀还鞘,也不让刀主现世,会不会是刀主已然与他断了感应”

老妪呵呵失笑,一脸的皱纹也是上下颤动,举着拐杖一一点过去,“你们呐,从最开始鸾纛认主就这事那事的嚷嚷。他姓夜姓姜,和你没关系和我没关系,那是姜善那丫头自己定的但是,莫说鸾纛,就是这坟里万万刀认了主,就没有收刀的道理”

老妪怒目圆睁,将洞里男女老少震得瑟瑟发抖。

“我压气一甲子,就是要瞧瞧,鸾纛还否会认主。我坐地七载万般控制,就是想看看,你们这群后人怎么难为小辈。”

“鸾纛再现世,你们想迎回刀主,我不管,有本事自己去拿。”

“但是,若叫我知道是谁敢倚老卖老欺侮夜小子,掌嘴可就是轻的。我这老家伙就让你们瞧瞧还刀归鞘之外,什么叫还刀封鞘”

“四家判官也好,黑白无常也罢,牛头马面还是孟婆阎罗,你们自行委派。”

“拿回来了,还刀归鞘。”

“拿不回来,殓刀坟十年之内,谁也不得从坟里请刀”

振聋发聩,字字铿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