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霜雪照曦言

作者:离人听雪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朝堂有乱象

书名:霜雪照曦言 作者:离人听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11

景元王朝科举每三年一次会试,俗称春闱,会试前一年会举行乡试,俗称秋闱或秋闹。

每次会试可录取三百名成为贡士,而后进行殿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也称为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为“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

今年的春闱白锦卿最终在殿试中获得了一甲中的第三名,也就是探花,而胡玉山入了二甲,韩绍光与郑元秀入了三甲。

由于胡玉山在复考之中表现上佳,所以有资格与白锦卿一同进入国子监参与修史,不过目前只处于考察阶段,三年后根据表现才有机会继续晋升。

而韩绍光和郑元秀原本就入的只是三甲,又因复考成绩不佳,结果只被外放到了万县那种偏远之地做了县令和县丞,若是没有朝中之人特意提拔的话,恐怕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所以此前胡玉山才会感叹他们二人没什么机会入京为官了,因为山高皇帝远,就算干得好也没人知道。

有了业绩也只能算到上面郡守甚至是刺史的头上,作为底层官员官阶提升的可能几乎是完全没有的。

不过所幸他们五人中有三人在京为官,将来若是有机会或许能关照一下,而这其中又以邵曦目前官阶最高,又正是在朝中得意之际。

倘若二人争气的话,邵曦自然有机会在圣上面前举荐二人,是有极大可能将二人调入京城为官的。

不过这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步登天的事是没有的。

在京城做官和外放到地方做官差别是很大的,同样是做七品官,若是做的京官,由于在京城更加地接近权力的中心,更有机会接触到朝中大员,得到提拔的机会就会变得更多,是很有可能在将来进入到权贵阶层的。

而在地方做官就不一样了,干得好与不好功劳都是别人的,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做个县令、郡丞一类的官职,想要再提升官阶是难上加难。

这也就难怪很多地方官员出现贪腐的情况,毕竟升官的机会是不多了,不如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地方上多搜刮些财富,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寻找一个平衡。

不得不说,官阶进阶渠道的不畅也是造成地方贪腐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正常的渠道变得狭窄之后,自然有人会想办法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方向为自己谋取利益。

不过倒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像余江郡的崔岐和南水郡的陶青云便是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并未因为没有机会晋升官阶而在地方上大肆敛财,为个人谋取好处。

所以像这样的人邵曦才会选择在萧常毅的面前大力举荐,希望这两个人能够有机会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同样的道理,若是韩绍光与郑元秀二人能够在地方上尽心将自己的事情做好,邵曦便有办法将二人调入京都。

哪怕只是做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将来也有大把被提拔的机会。

邵曦想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身边就必须要有一些信得过的人,并且这些人一定要想办法安排在一些重要的位置上。

可前提是他们二人得争气,让自己在萧常毅面前有说话的余地。

白锦卿和胡玉山刚一听说邵曦有办法将他们二人调回京都之时,还有些诧异和惊讶,可接下来便明白了邵曦此话中的含义。

对于这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二人自然选择不再多问,因为他们相信邵曦说自己有办法,那他就一定有办法做到。

“邵兄,今日没有旁人,有些话我也不妨直言,其实我和玉山兄都明白依邵兄的性子绝不是那种愿意在官场中受人约束,与人争权夺势之人。

“邵兄入朝为官一定有着自己的原因,我知道祖父与我的父亲对邵兄之事了解得比我更多,在他们未将事情背后的原因告诉我之前,我也不会多问。

“不过我看得出邵兄是打算在这朝堂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方势力,你要与朝中的哪股势力对抗我们不知道,但请邵兄一定相信,在你需要之时我们这些同窗好友必定会站在你的身后。

“此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待三年后我同玉山兄在朝中得到擢升,便可与邵兄你共同进退。

“如今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请邵兄耐下心来给我们几年时间,我等必将成为邵兄在朝中的助力。”

邵曦不得不承认,白锦卿的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然平日里看上去对所有的事情都是淡然处之,并不太关心。

可自己一直以来在大梁城内大肆拓展产业,在朝中建立人脉圈子,甚至开设属于自己的学堂,终究是被白锦卿看出了自己是有着长久的打算。

在很多人眼中,也许会觉得邵曦这么折腾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财富,但相信像白鼎公、柳行斋,包括白锦卿这样的人都看得出邵曦其实是另有所图。

一个追求财富的人想赚钱是有很多方法和手段的,而邵曦大力地在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看得懂的人都会明白邵曦是在逐步地掌握舆论信息渠道和人才教育资源。

当一个人在这些方面拓展自己的影响力时,他想要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财富而已。

可了解邵曦的人也都明白,邵曦绝不是那种野心极度膨胀的人,做这些的目的也绝不会是为了将来封侯拜相,成为朝中的权重之臣。

一个这样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命地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与这朝中的某股势力进行抗衡。

至于为什么?也许只有白鼎公和白景年这两个知道邵曦真实身份的人心里面才是最清楚的。

所以一直以来无论邵曦做什么,白鼎公都是选择全力的支持,因为他知道邵曦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自保,更是为了替当年的风家庄讨回一个公道。

在白鼎公眼中,邵曦绝不是一个贪恋权势和财富的人,而是一个有着治世之才,可以自己的才学影响天下百姓,教化世间众生的为学之人。

故而在白锦卿入朝为官之后,白鼎公曾一再地嘱咐他将来在朝中要尽力成为邵曦的助力,与邵曦携手共同在朝堂之中站稳脚。

这不单单是为了邵曦,更是为了白锦卿将来可以在朝堂中更好地立足。

白鼎公相信,以邵曦的能力若是肯与白锦卿携手,必会成为景元帝国朝堂之中新一代的国之栋梁。

他自己虽然并未在朝中做官,可景元朝中的众臣却都多多少少与他有些关系,白鼎公对如今景元朝堂虽不能说了如指掌,却也是清清楚楚。

朝中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实也让白鼎公心存忧虑,虽然自己在景元王朝众臣之中颇有些影响力,可有些事情也是自己无能为力的。

要改变这些现状只能靠邵曦与白锦卿这样的年轻一代来扭转朝堂风气,改变朝堂格局,可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首先要做到的是让他们能够在朝堂之中立稳根脚,所以白鼎公早就嘱咐白锦卿要与邵曦联手,以图将来共建朝堂中新的秩序。

在这之前必须要形成自己的一方势力,否则在那些为官多年,老谋深算的老狐狸面前,单打独斗的年轻官员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只有相互扶持,携手共进,邵曦与白锦卿等一众同窗好友才可能成为这朝堂中一股崭新的中坚力量。

邵曦看了看白锦卿和胡玉山二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难怪当初我开设书局你们几人如此支持我,原来你们早就知道我所图为何,既然如此今后这朝堂之事我也算是有了共同谋划之人。

“不过眼下你二人在国子监安心修史,不要透露出任何意图,如今朝堂之中派系林立,用不了多久便会有人对你二人行拉拢之事。

“你们暂且不必理会,最近这几年正是我们韬光养晦之时,有什么事我一人出头即可,待到将来再一一拔除,替圣上分忧。”

胡玉山此时有些不解地问道:“自古帝王都喜欢以制衡之术来使朝堂之中的群臣相互制约,邵兄为何说将来要将朝堂中的势力一一拔除?这么做岂不是违背了圣意?”

“玉山兄所言不错,圣上的确是可以通过制衡之术避免朝堂中某些势力一方独大从而独揽朝政,可若是朝中派系众多,各自为政,相互倾轧,于国于民都是极为不利的。

“如今我们所见还只是尚书省六部之间的矛盾,可再往上看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之间多年来也是相争不休。

“再加上朝中皇子一派与太子一派常年的相互诋毁、攻击,长此以往圣上又怎会不感到忧心?

“一国昌盛,需要的是政通人和,制衡之术也只是为了避免大权旁落,却不是为了像如今这般权力如此分散搞得政令不畅。”

白锦卿点头赞同道:“邵兄说得不错!如今三省不合皆是因左右二相之间暗中较劲,朝中各派早就是积怨已久,这样下去的确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