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霜雪照曦言

作者:离人听雪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七章 前往余江郡

书名:霜雪照曦言 作者:离人听雪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1:11

在五龙山的日子过得虽然惬意,但此行并非是邵曦二人最终的目的地,再怎么惬意终究也是要离开的,毕竟现在还有皇命在身。

这日,在太清观三清殿中,太常教众人聚集在此为邵曦二人送行,这一转眼从上山到现在都快一个月了,行程耽误的实在是有些过了。

按照使团正常的脚程,从京都大梁到南水郡大概要两个月出头,原本二人这趟来五龙山以为耽搁数日便可赶往江南,结果没想到在这一待就是小一个月过去了,若再不走就赶不及去江南了。总不能让使团一直待在南水郡吧?虽说行程可由邵曦自定,但皇帝给你面子,你自己总得要点脸吧?也不好让使团一直在南水郡等着自己。

邵曦两人上山时就没带什么东西,所以这临走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只是要与五龙山的众人辞行。

孙不在看了看邵曦,转头向楚不去问道:“师弟,这些日子邵曦一直跟你一起修炼武功,不知修炼成果如何呀?可有什么进境?”

楚不去捋了捋下巴上那几根胡子,笑呵呵地说道:“师兄,你收了个好徒弟啊!此子果然极有修武的天赋,不仅学起来有如红炉点雪,一点就通,而且还懂得举一反三,灵活创新。可惜他不能一直留在五龙山上,否则的话师弟我真的想将毕生所学全都传授于他,我相信他必能将所学的武功善加改良,发扬光大,流传后世。”

孙不在听到自己的师弟如此夸赞新收的这个徒弟,心中自是感到愉悦。当初救下邵曦虽只是无心之举,却不想因此得了这样一个弟子,对他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机缘?

走上前去拍了拍邵曦的肩膀说道:“可惜你不是太常教入门弟子,为师所修炼的五龙推山掌没办法传授给你。但既然你已拜我为师,总要送你些什么,在你临走之前为师便将这五龙推山掌十六式中最得意的一式教给你,虽暂时你还不能用,但将来若是得到与其相匹配的武功要诀你便可使用此招,你与我到后院来吧!”

留下殿中各人与老吴讲话,孙不在带着邵曦来到了三清殿后的一处院落之中。此处清幽僻静无人打扰,正是传授武功秘法的最佳场所。

“五龙推山掌一共十六式,因教中有武学秘法不得外传的教规,我无法将此掌法的技法与功法全部传授于你,但传你个一招半式应该也不算违背教规。你且看好,我只做一次给你看,能学多少看你自己。”

邵曦自然明白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规矩,尤其是各门派中独家秘授的武功心法、功法、技法、身法,更是有着严格的传授规矩,一般不是内门亲传弟子都不会轻易传授,这也是对自家武学的一种保护。

虽然从大的层面来讲,影响了天下武学的融合创新,广泛流传,但在这纷争不断的江湖武林之中,若是不留些独家所长将来必会被其他门派最终取代,所以说起来也是一种无奈之举,邵曦还是可以理解的。

只见孙不在双手抱圆上下左右地转动双手,如同手中正持着一颗无形的圆球。催动体内元气运行五龙诀,双手之间隐隐显出一副太极的虚像。

紧接着孙不在将转动的双手推过头顶,瞬时在头顶形成一幅更大的太极图案,而从太极图案中一条飞龙腾跃而出悬于空中,扭动身躯,摆动头颅,似有低沉的龙吟之声由口中发出。

此时,太清观内太常教众弟子远远地皆能看到这条透明的飞龙正在空中舞动,这条元气所化的飞龙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双目传神,霸气威严,颇有王者之风,蔚为壮观。

片刻后孙不在将招式收回,那条令人震撼的飞龙也随之缓缓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这是五龙推山掌十六式中的最后一式,名曰俯瞰苍生。你眼下只需将发招的手势及引导元气的方法记在心中即可,五龙诀为师不能传授给你,只能看你将来的造化。若是有机会得到与此招式相匹配的功法要诀便可发出此招,而且你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要诀的需求做些改动,让其在你手中更加合用,甚至能发挥出更强的威力。”

一般人都知道武功技法中最后一式一般都是最强的一式,孙不在如今将五龙推山掌的最后一式传给邵曦已是担着违背太常教教规的巨大压力,毕竟邵曦不是入门弟子,并非是真正的太常教门人,所以孙不在今日做到这种程度已是仁至义尽。

邵曦心中自然明白这些道理,孙不在为他做这么多,已是表明在心中将他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双膝跪地,拱手过头,邵曦郑重其事地给孙不在磕了一个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不在收他做了徒弟,更是将他当作了自己的孩子,邵曦也自当投桃报李,记下这份恩情。

“师父授业之恩,徒儿终生难报,今后徒儿行走江湖必不辱没师父名声,定会多行善举,心系天下,兼济苍生,弘扬太常教武学。”

孙不在伸手将邵曦拉起来,欣慰地说道:“你的武学天赋自不必说,从你上山归还到后来你处理桐山五鬼之事,为师对你的人品也是心中有数,为师相信你。纵有不舍,但也终须一别,早些下山去吧!去做你该做之事,将来若有机会,你我师徒终究还会再聚。”

“嗯!”

虽然相处时日不长,但邵曦对面前的这位师父也是充满着不舍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孙不在救过他的命,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豁达、大度与慈爱让邵曦有种父亲的感觉。

正如孙不在所说,纵有不舍,也终须一别。邵曦与老吴向太常教的众人辞别之后便一同下山。

临走之前,李清玄一再地对邵曦的救命之恩道谢,搞得邵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来到山下接引亭,二人取了马匹。这一个月下来,那两匹马被喂得膘肥体壮,看起来这接引亭的道士还是挺靠谱的,只是如今马被喂得这么肥,还跑不跑得动啊?

离开五龙山,邵曦与老吴改变方向一路向东南而行,直奔着余州余江郡而去。这段路途可不算近,两人足足行了十几日,虽然老早便进了余州地界,但是余江郡在余州的南面,所以在余州境内又赶了好长的一段路,终于是赶到了余江郡。

余江郡之所以被称为余江郡,是因为在余江之畔,这余江乃是景元国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江南之地也是景元国最富庶之地。

虽在粮食产量方面不如原州,但因漕运发达,所以江南的商贸异常兴盛,加之气候宜人,植被四季常青,故纺织业、手工业也很盛行。

景元国内的丝绸锦缎、陶瓷器皿、木制家具、美食名茶皆大多出自于江南地区,是景元国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财富聚集之地。

邵曦两人赶至余江之时天色已晚,只得在离江畔还有上一段路程的余水镇暂时落脚,余江城就在江的对岸,只能等明日赶至江畔才能摆渡过江,今夜只得在这镇上找家客栈过夜。

这余水镇的得名正是因为镇子紧靠着一条余水河,此河乃是余江的支流,虽然不大却在漕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余水镇虽名义上是镇,但其繁荣程度并不输于原州境内的一些县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胜一筹。

镇上虽然繁华,但邵曦和老吴根本就没心思去欣赏。赶了十几天的路,两人已经累得半死,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这余水镇上的美景?

二人选了家客栈,吃饱了肚子便钻到房间各自呼呼大睡起来,只等明日继续赶路。

不得不说这余州地区气候宜人,两人只休息一夜便觉得精神饱满,倦意全无,看来这里的确是很养人。

第二日清晨,两人打算出发之前便向店家打听那余江之畔可有大的渡口,毕竟二人的马匹也要渡江,船小了根本就挤不下。

那店家一听便乐了,笑着对二人说道:“两位客爷,你们怕是初次来余州吧?我们这里经常往来的客商都知道,要渡余江根本就不需要赶到余江江畔去寻渡口。在咱们这余水镇边上的余水河边便有渡口,乘船顺流而下便可进入余江,可直接渡过余江将二位客爷送往余州城,何须骑马一路赶到余江江畔再寻渡口那么麻烦?”

邵曦一听这感情好!还省得紧赶慢赶地往江边跑,就在这镇子边上寻个渡口直接上船,既省时间又省得麻烦,这些日子骑马骑的屁股都疼了,若是能提前坐船那才更好。

如今不用往余江江畔去赶,二人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着急了,骑着马慢悠悠地朝着镇子东面的余水河而去,反正只要有船,上了船快了慢了就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了。

如今已入四月,又加上余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故而余水镇边已是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

二人一路欣赏着沿途的翠竹,一边慢悠悠地朝着余水河而行,却突然间听到前方河边有吵闹之声。

“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事了?去看看热闹。”

听到邵曦这句话,老吴一翻白眼。

“你不会是吃饱了撑的又想管闲事吧?干这事有瘾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