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白蛇问道

作者:笑傲乾坤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三卷 燕云十六州 第228章 功成不必在我

书名:白蛇问道 作者:笑傲乾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1

许仙要的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愿意为了华夏的振兴而战的热血男儿。

因此,许仙对华夏军进行了重重筛选,设置了重重考验。

许仙原本有九千华夏军,人多了,难免良莠不齐。

一些人,在刚开始加入华夏之军时满腔热血,斗志昂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的缺点暴露出来了,耍官腔,结党营私,欺压百姓等行为,严重影响到华夏军的声誉。

许仙要的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愿意为了振兴华夏,愿意为了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华夏的振兴,将华夏建设成一个理想国度而奋斗的热血男儿。

华夏军不需要一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蛀虫。

为了抓出害群之马,许仙、白素贞、小青,乔小蝶、七杀、破军、贪狼,千里眼,顺风眼等人暗中收拾华夏军的资料。

三个月后,许仙召集华夏军,开展了华夏军的第一次整风大会。

在会上,许仙强调,在华夏军的管理范围内,他希望的看到的是一个人人平等,和睦共存,互助互爱的理想城市,不希望大家将封建社会的恶习带到华夏军所在的城市。

然后,许仙开展整风运动,再一次明确华夏军的军纪军规。

千里眼张逍、顺风耳李遥出场。

「要说冲锋陷阵,我的实力一般般,但我的眼睛很厉害,人称千里眼。」

「我的耳朵比较灵敏,我就是大名鼎鼎的顺风耳。」

「我们两兄弟这些天发现华

夏军中有人违纪违规,将之记录了下来。」

「为了严肃军纪军规,让老百姓觉得我们华夏军是一支一心为民,值得信任的军队,我们两兄弟就做一回恶人了。」

「都是些小问题,如果有大恶,就不会等到今天,当场就会有人出手制止。」

……

华夏军刚成立的时候,许仙就已经强调军纪军规,筛选也比较严格,有为恶者,直接拒绝加入,数万军队只收编了数千人。

因为筛选比较严格,再加上定期开展学习班,组织人学习,顺便进行思想教育。

总的来说,大家表现还算好,真正的大恶之人,只有数人,被秘密处决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僚主义,结党营私,阶级主义,脱离群众等现象在华夏军中出现。

比如说,某家有人在华夏军中,一家人都有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觉得一家人高人一等,看不起周围的人。

华夏军要亲民,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千里眼、顺风耳一个一个地宣读华夏军的违规违纪,脱离群众的行为。

严肃军纪军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然,大多数人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到别人违纪、违规没受到惩罚,也争相效仿,军纪、军规就荡然无存了。

许仙通过整风运动,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人民知道华夏军的军纪、军规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会认真执行。

因为一

些人没通过考验,也不想维持庞大的军队,许仙让那些违纪违规的华夏军官兵解甲归田,只要表现好,乐于助人,立功后,有机会重返华夏军。

经过一次整风行动,九千华夏军就只剩下三千几百人了。

如果许仙想争霸天下,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凭三千华夏军,根本就不够看。

许仙组建华夏军,并不是为了争霸天下,他只是为了实现他的理念,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当家做主的理想国度。

许想只传下他的道

,将他的理想国度的理念传达下去,至于什么时候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许仙能控制的。

只要理想国度总会到来,功成不必在我,这是许仙现阶段的理念。

当然了,许仙也想过,就算他的理念传达下去了,有一大批能人异士为了许仙的理念抛头颅、洒热血,但要发展到席卷天下,真正建立一个理想国度,要经过许多的流血牺牲。

如果许仙肯身入局中,全力推动,也许能让这一天早点到来,也许会少一点流血牺牲。

想到这儿,许仙热血上涌,对白素贞述说着自己的理念。

白素贞很冷静,听完许仙慷慨激昂的演讲后,缓缓地摇了摇头,柔声道:

「相公如果成功,是大功德,有此功德加持,修仙之路也会更加的顺畅。

但是,相公的这种理念是超时代的,人民接受起来很难。

人民就算真的认同相公的理念,有没有人肯站出来为理想拼搏也是个问题。

楚国虽然腐朽,还是有一定的实力,想推翻有一定的难度。

金国势大,灭辽之后,肯定会对大楚用兵。

我们这时候因为理念让楚国陷入内乱,岂不上给了金国可趁之机,成为千古罪人?」

许仙只是一时脑热,经过白素贞的劝说之后,已经冷静了下来。

如果要求没那么高,云州的军队,再加上被击溃后投降过来的数万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足以聚集十万大军。

再高举义旗,带领华夏军进行攻城略地,迅速聚集数十万大军,声势超过方腊并不难。

只不过,如果发展得太快,没有经过沉淀,只是一批为了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乌合之众,没有凝聚力,做不到令行禁止,很可能会步入方腊的后尘。

方腊提出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去恶锄强,为民永乐」的口号,发动了永乐起义。

方腊起初的理念是好的,起义也是为了百姓。

因为发展得太快了,人员难免良莠不齐,攻下杭州城之后,就彻底失了初心,开始毫无顾忌地烧杀抢掠了。

方腊想维护军纪,却也由不得他,义军已经失控了,如果强行推行他的理念,会被失控的义军反噬。

事不可为,方腊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

方腊起义失了民心,当朝廷大军镇压的时候,起义也就失败了。

仙不想变成第二个方腊,他也输不起,如果真的好心做坏事,到时滔天罪恶加身,未来的修真之路会更加的艰难。

时机未到,许仙不愿逆天行事,只是洒下了希望的种子,任它生根发芽,未来一切随缘,功成不必在我。

征辽之事是政治正确,是为了振兴华夏,也可借机壮大华夏军,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无敌雄狮。

因此,当接到诸葛半山的求助之后,许仙毫不犹豫地答应整军赶往燕京。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