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夜长生

作者:西子湖龙井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54章 金乌

书名:夜长生 作者:西子湖龙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3:48

“神话中才存在的托日金乌?这……怎么可能!”

周长生顿时大惊失色。

于此方世界,周长生并未听过金乌托日之说。

但在那位现代老教授的记忆中,于那遥远现代,却有“金乌驮日”的上古传说。

传说东海有神树,叶如桑,树长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故名——扶桑!

传说,扶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栖息,筑巢于上。鸡生双足,每日一只天鸡腾空而起,是为“日出”,及至天鸡落下归巢,是为“日落”。

因天鸡有十只,循环腾空复而落下,故而天有十日,却从未十日当空过,而是十日轮值,循环往复,永无尽头。

但此乃现代传说,于这大秦之世,焉能出现?

可眼前这一幕,却果真是金乌托日而起,托日而落,这又如何解释?

“永夜之前,秦王‘祖’横扫六合八荒,一统天下,结束春秋战国五百年乱世,称‘皇帝’。”

似知晓周长生心中所想,那黑服儒袍的老者,负手望向远方徐徐落日,忍不住感慨而道:

“秦王‘祖’年幼之时,为赵国质子,亲眼目睹赵人奉天尊神各种乱象。又眼见那赵王,每逢家国大事,竟不思重用贤臣,反而听信小人谗言,事事祭天以祈福,动辄人头滚滚,百姓荼毒。少年‘祖’自是对神灵心生厌恶。”

“不久后,秦赵交恶,赵王于神庙祭天问卦,卦象显示杀‘祖’可绝后患,赵王遂对‘祖’心生杀机。”

“有卫国大商人吕刻舟,觉‘祖’有大志,便以奇货可居为由,以一半家产收买赵王近臣,‘祖’这才得以逃出赵国。”

“而后几年,‘祖’一路被赵王追杀,辗转于列国之间,眼见诸王竟和赵王如出一辙,皆是尊天奉神,以至于大兴土木,民不聊生,‘祖’对神灵越发厌恶。”

说到这里,老人不禁再次感慨而道,“历经艰辛,‘祖’终归于大秦,眼见大秦虽贫瘠,却民风彪悍,人人皆尊秦王而不尊神灵,各地皆是生机勃勃,‘祖’不禁为之一振,越发坚定‘人间无神’之决心。”

顿了顿,老人眼中不禁满是嘲讽,“于那列国而言,秦国不过是蛮夷,番外之邦,天下读书人皆汇聚于齐,汇聚于稷下学宫,却无任何读书人愿意赴秦为官。”

“却无人知晓,也正是因为老秦人不尊神,不奉天,只务实,于那乱世贫困之中挣扎,这才得以团结在一起,为日后秦国一统天下而奠下基础。”

“‘祖’入咸阳,封为太子,待到先王薨,‘祖’以弱冠之躯登基为王,立刻拜吕刻舟为相国,称‘相父’。”

“秦祖王的近臣和亲信、家眷,皆认为吕刻舟居心不良,乃是狼子野心,劝说秦祖王杀吕刻舟以绝后患,秦祖王不从,反而越发信任吕刻舟。”

这!

听到此处,周长生虽默然不语,心中却不禁掀起惊涛骇浪。

夫子如今口中所言,不就是自己在梦中五百年内,前一百年的遭遇?

“难道于那梦境之中,我历经的乃是吕刻舟的人生经历?可嫣儿亦在其中,这又如何解释?”

周长生越觉事情扑朔迷离,梦境现世交错变幻,真假交织混杂,根本无从分辨。

老人并知晓周长生心中所想,亦或是知晓而未在意,老人顿了顿,复而再道:

“这吕刻舟虽是卫国商贾出身,却精通诸子百家,无一不精,无一不晓,堪称全才。”

“但此人却志不再修行,而在于匡扶天下,他被秦祖王所信仰而依赖,顿时放开手脚,不但于大秦境内大肆灭神毁庙,更是汇聚秦地所有邪神道士于咸阳,以邪术竹简为燃料,一把大火以烧之。”

“至此大秦再无神学存在之土壤,吕刻舟以军功调动百姓奋发杀敌之心,以商贾手段富国,以兵家练兵卒,以法家为国策,更是以儒家而怀柔,并以墨家之术修筑城池……诸子百家凡其种种,但凡于国于民有利,吕刻舟来者不拒,故而被后人称之为——杂家之祖。”

原来如此!

周长生点点头,忍不住问道,“夫子,不知这位吕相国,最终命运如何?”

言罢,周长生心中忐忑,既希望接下来夫子所言,和他梦境中一致,却亦不希望一致。

“吕刻舟是为大秦一代贤相,为秦祖王一统天下奠定基础,亦是他提议秦祖王称‘皇帝’,是名‘始皇帝’。”

“也是吕刻舟提议,让始皇帝于那泰山封禅,却不祭天,而是册封殷商纣王为——天地之间最后一位人王。”

言至此处,老人不禁叹道,“此事惹怒上天,天穹撕裂,仙人降临,以天火罚秦,陨石落于东郡,赤地千里,百姓死亡无数。”

“始皇帝勃然大怒,欲伐天,却被吕刻舟以‘时机未到,伐天必亡族’而拒。”

“吕刻舟自述自己一生仅有小小功德六十四,却有大错三千,于泰山之巅自刎而死,名为以谢天下,实则是为了平息仙人怒火,避免大秦倾覆。”

事情的真相,竟是……如斯?

周长生仍是默然不语,心中却忽悠莫名怒火冲霄而起,双目亦是一片赤红,拳头攥紧。

“此事的确憋屈,想那始皇帝雄才大略,乃是自开天辟地第一位皇帝,如此羞辱,他岂能忍?”

“始皇帝默然不语,冷眼看着仙人离去,从未说过尊天奉神之言,那不过是仙人以为立威成功的臆想罢了。”

“及至仙人归去,始皇帝这才发现,吕刻舟早就预料有此一日,以为始皇帝留下伐天三策。”

“始皇帝遵循吕刻舟之言,开科举以招纳天下才俊,但这科举却并非只考儒家,而是诸子百家皆考。”

“靠此科举为凭,不过数年之间,始皇帝明面上并未继续毁神庙,暗中却汇聚诸子百家才俊,群策群力,最终定下‘金人伐天’之策。”

说到这里,老人忽然失笑道,“唉,这人老了,便是话太多,你这乡野小娃娃啥也不懂,从未踏出过马家村方圆十里,老夫于你说这些,岂不是对牛弹琴,痴人说梦?”

“夫子所言甚是,弟子愚钝,对于您刚才所言,并不是太懂。”周长生赶紧拜道。

周长生自然明白,夫子并未将祖龙旧事说完,留有悬念。但他亦知此事不能多问。

否则,一旦让夫子知晓,他这区区乡村瞎眼小子,竟于梦中五百年,历经吕刻舟的前半生,以及人族永夜的三百年,夫子定会心生疑虑,此为不妙。

“弟子?”

老人微微失神,不禁愕然望向眼前的瞎眼少年,似在沉思,片刻之后,这才笑道,“原来是长生,抱歉,老夫今日修书许久,以至于心不在焉,竟一时间未将你认出。”

周长生青涩一笑,也不在意,却有些狐疑,只觉今日的夫子,和平日夫子截然不同,竟似判若两人,极为蹊跷。

不过透过小黑石的气息,周长生却能肯定,眼前此人就是夫子无疑,而绝非别人夺舍。

好在周长生这怪异之感并未存在多久,当老人恢复“清醒”之后,整个人气质大变,再次恢复到周长生印象中的那个夫子形象。

“长生,始皇帝不愿尊天奉神,虽曾铸十二金人伐天,却最终失败,以至于太阳消失,永夜降临,天地间飞雪凛冬三百年。”

夫子捻了捻白须,衣衫烈烈,感慨而道,“虽万民齐心,皆不怪责始皇帝,但始皇帝终是心中难安。”

“却不曾想,这吕刻舟亦是奇才,竟早就预料到今日,并创下‘金乌托日’的奇思妙想。”

夫子越发感慨,目带敬佩,“此法以上古神话为凭,待到永夜降临之后,天地大变之际,采集天地间应运而生的各种天材地宝,寻合适飞禽喂之,如此天长日久,自能催生出类似神话中的‘金乌’,虽不如真正金乌,却亦非寻找妖魔所能比拟。”

竟是如此?

周长生顿觉好奇,忍不住壮胆问道,“夫子,那这金乌后辈所托之物,莫非也并非太阳,而是——炎火石?”

“孺子可教也!”夫子闻言一愣,忍不住高看了周长生几分,犹豫了一下, 这才复而解释道,“不过那并非寻常炎阳石,而是祖龙陨落之后,万里龙身坠落的一片龙鳞。”

祖龙?

强忍心中狂跳,周长生尽量让自己平静,试探而道,“夫子,祖龙是何物?”

“祖龙便是始皇帝。”夫子并未留意少年异样,语带悲伤,“祖龙铸十二金人伐天失败,仙人震怒,将始皇帝幻化为黑龙,脚踏龙首以游九州,以此来威慑天下万民。”

“六国无不畏惧,作壁上观。然老秦人却无所畏惧,皆不愿臣服于天,更不愿看到始皇帝因他们而被仙人所迫,纷纷自刎。百万老秦人自此绝灭。”

“却无人想到,始皇帝因此而得道,汇聚百万老秦人信仰之力,此信仰非香火,亦非殷商纣王的人王之力,而是一种玄之又玄,无人能理解的力量。”

“凭此力量,祖龙化身万里神龙,诛仙人,复而杀上九天,再行伐天之举。一时间仙尸如雨,从九霄不停坠落。”

“只可惜,人力终有久穷时,最终祖龙力竭重伤,不得不自爆而杀尽群仙,并以龙尸封印天门,隔绝仙凡,为我人族迎来三百年苟延残喘之生机。”

顿了顿,夫子语气越发悲伤,“其实于这人间而言,自祖龙陨落,太阳消失开始,人族就注定活不过三百年,妖魔亦会应运而生,奉天迎神,将人族杀尽,取而代之。”

“但吕刻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留下的三个锦囊妙计中的最后一个,便是让祖龙牺牲自身,将龙躯自爆,分散于九州各地,以为养料,引导永夜时代的天地变故,让此变故利于人族,而非利于妖魔。”

原来一切的一切,竟是如此?

周长生震撼莫名,亦是悲愤交加,感慨莫名。

虽然于这现世的历史,和周长生梦中差异颇大,但祖龙不愧是天地之间第一位皇帝,的确是雄才大略,让人敬佩。

“于那梦境之中,我为大秦相国,却不能带领大秦走向辉煌,反而伐天失败而害死嫣儿,导致人族尽灭。”

“好在于这现世之中,吕刻舟为大秦定下三策,终究为人族迎来一线末日生机。”

“只要我人族不灭,大秦不灭,伐天弑神,指日可待!”

周长生拳头攥紧,咬牙切齿,忽觉一道目光似笑非笑,正饶有兴趣地望向他。

周长生顿时大惊失色,慌忙恢复平静,却心知自身的异样,决计逃不过夫子的法眼,不禁头皮发麻,心中忐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