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一品布衣

作者:李破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定都长阳

书名:一品布衣 作者:李破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一月余的时间,从边关回来的徐牧,并未有丝毫的歇停,天下已经太平,去旧建新是必行之事。如此一来,不仅能鼓舞西蜀上下的士气民心,亦能安抚整个中原的百姓。

站在成都外,徐牧面色恍然。迁都长阳,是他一直坚持的事情。成都虽良田改革,百姓归心,亦有繁荣富庶之像。但不管怎样,大蜀皇朝不能偏安一隅,需坐镇古都长阳,掌管天下。

王业,不可偏安。

“主公在想什么。”在旁的东方敬笑道。

“伯烈,你我今日要离开成都了。若无记错,本王在蜀地已经快十余年了。当初的时候,你家老师劝我入蜀,再以蜀地积粮筑器,时机一到便再出峪关席卷天下。”

“老师成功了,主公亦成功了。”

“成都,有太多的人和事,终归要记一辈子的。”

“主公也说去旧迎新,古都长阳,有一日定会纳四方来贺。”

徐牧脸色舒缓,又有些无语地转过头,“伯烈,真不愿意入朝?”

东方敬平静一笑,“答应了老师,太平日结一草庐,相伴余生。主公勿虑,我自知主公不是杀功之人,但东方敬是行军谋士,非治国能臣。庸庸之本事,倒不如留在成都,守着七十里坟山的老伙计,亦可帮着主公守着祖地,行教习将官之事。”

徐牧心底动容,面前的这位肱骨军师,或一生都在为西蜀着想。

“主公宽心,登基日我定然要去。这些年一直在盼,终究见着主公位登九五了。”

徐牧颤抬起手,指着七十里坟山的方向,声音苦涩。

“若无你们,我徐牧何德何能,能走到今日这一步。西蜀的功臣,我徐氏永不可忘。”

东方敬脸色欣慰。

晨曦之下,徐牧推着东方敬的木轮车,往城门方向回走。

还未到,便已经听得一阵欢呼与不舍的声音。

迁都长阳,成都内的不少将官以及家眷,都会跟着一起去。至于长阳的世家,徐牧听取了东方敬的建议,并未赶尽杀绝,而是以共拒狄戎的军功,各有赏罚。

虽走的是民道,但除疮之事,不可一刀割剐,需温火炖蛙,太功利急躁反而会有强杀之嫌。

左右,以后有的是时间。

“牧哥儿快上车!我和我媳妇说了,这一去长阳,我定要挑座最大的府邸,要比晁义哥哥的将军府大!”

“司虎,你刚才还说要挑靠近清馆的?好来去方便。”晁义走来撇嘴。

司虎瞬间又涨红了脸,骂了两句晁义,又急忙转过身,可怜兮兮地哄着鸾羽夫人。小蛮王孟霍在一边,怒骂二三句,直接跳到司虎背上,开始锁喉。

在司虎怀里的好大儿,不哭反笑,惹得附近的人也都大笑起来。

徐牧揉了揉额头,懒得再看。

“主公,我家娘子也来了……”跟随的裨将徐朝,什么都顾不得,急忙跑了出去。

未多久,便领着一个面容姣好的妇人走来,在怀里,还抱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

妇人急忙行礼。

“无需,徐朝与本王也算本家了。”徐牧转头,看了看襁褓里的婴儿,“料不到,你小子黑丑得紧,生个娃儿却如此俊俏。”

“主公,自然是亲生的,刚好是主公平定中原那日所生,才生不到二月,自是我的种!”徐朝大急。

“本王不是那个意思……”徐牧伸手,温柔地抚了抚婴儿的脸庞,“徐朝,可取了名。”

“家中族老取了,说是有君子之意,便如山土,却在污泥里志节不改,终会成为君子之器。”

“何名。”

“便如陶成为瓷,望他有日成为君子之器,取一‘陶’字。”徐朝语气期盼且欢喜。

“主公,叫徐陶。”

只听着,徐牧瞬间眼圈发红,眼睛落泪。

他颤着手,将襁褓抱了起来。平定中原日,这位婴儿徐陶便降生。或是冥冥之中,他在天上的兄长闻听喜讯,便忍不住下来了。

“徐朝,以后便让他入宫,本王想时常看看他。”

“主公,这……自然可以!”徐朝面露大喜,想不通自家的主公,为何会如此高兴。

徐牧不舍地放下襁褓,缓了好一阵,才将思绪稳住。约莫是余生最想要的东西,忽然得偿所愿了。

“徐郎儿——”

待听见这一句,徐牧喜得再抬头。发现姜采薇,李小婉,还有赵翡三人,都齐齐朝他走了过来。在陈鹊神医的药膳调理下,李大碗身子见好,不说十个八个,听着陈鹊的意思,一二个大有可能。若以后能诞下一子,也算补了老祖爷李如成的夙愿。

“父王!”

徐桥牵着妹妹徐凤的手,也拼命挥着手。

望着自己的家眷,徐牧只记得恍如隔世。他的这一场人生,在波澜壮阔的同时,亦有了家人的牵挂与温暖。

“传本王令,我西蜀南征北战,今日入主长阳,坐镇天下!”徐牧翻身上马,意气风发。

追随的将官幕僚们,都纷纷激动地吼了起来。在其中,许多人原先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乱世立下了一份军功,随着徐牧逐鹿称霸后,已经是光耀门楣。

“入长阳——”

……

“喜报,喜报!”

“雍州王,北原都护府大帅常小棠将军,一月余的时间,已经收服整个塞北草原。不降者已死,余下北狄十七个大小部落,沙戎四个部落,愿卸甲弃武,剃辫发为蜀民,服从中原教化!”

才从成都赶到长阳,徐牧听得心头澎湃。一月余的时间,常老四便来了捷报。要知道,原先草原上的狄戎部落,加起来近二百个,其中以北狄居多。一大部分死在了征战中原,而余下的,被常老四杀得只剩这么些了。

“主公,大喜,大喜啊!平了草原之祸,我中原无忧矣!”随军的王咏大笑起来。

在旁的一干蜀将谋士,小狗福晏雍这些人,亦是面露喜色。

徐牧心底亦是松了口气。不仅是军情喜报,有了这一场平定草原的天功,常四郎这位曾经的北渝王,以后坐镇塞北,也应当是稳了。

“将登基时,又逢喜事,我大蜀是大运之朝。”

徐牧平静笑了笑,立在皇宫的高台上,远眺着城外的中原山河,心底情绪良多。

天下太平,外族平定,积弱百多年的中原皇朝,终于迎来了重生。在以后,他定要收拢天下资源,奠定新朝的富庶与科技,使民有所食,军有所威。当然,若他未死,定要继续开疆拓土,为中原的子孙后代,献上一份岁月沉淀后的大礼。

“大蜀——”在高台上,徐牧昂起头,任风吹荡长发,整个人蓦然振臂。

在他的身后,一帮的老伙计们,以及跟着入宫的老蜀人,十几个臣服且有功的世家主,都纷纷跟着欢呼起来。

有一日,天下人将记得,他们的王,将带领着他们,进入一个跨时代的新朝。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6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