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八章 何正臣

书名: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8

秋高气爽,已经渐有寒冷之意。

一碗羊肉汤下肚,苏允额头上已经微微出汗。

这汴京的羊肉汤是做得真好,这味道在南方是很难尝到的。

苏允很是满足。

吃完羊肉汤,苏允溜溜达达,在朱雀门街上溜达了一个来回,期间看到了两个鸡蛋灌饼摊子,都是瘌痢头旗下的人马。

生意是真的不错,远远看去,热气升腾,人声鼎沸。

苏允觉得十分惬意,三国演义写完了,摊子也算是走上正轨了,可以闲上一阵子了。

不过,该干嘛去呢?

就在家里躺着么?

那不能,先不说浪不浪费生命,就自己的精神状态来说,闲下来一定会出问题的。

不过,该干嘛呢?

钓鱼?

天气冷了,鱼可是不好钓了,就自己老是空军的主,这个时候去钓只能说是自取其辱了。

吃饭喝酒上青楼?

哈,这个倒是不错,听说汴京的樊楼不错,找时间去看看……择日不如撞日,今晚就去!

人生得意须尽欢,来了汴京,连樊楼都没有去过,那岂不是白来一趟了?

打定了主意,苏允便溜达回院里,既然晚上要出去浪,那今天就得好好地补上一觉,养足精神,才有好的发挥。

这大宋朝啥都好,就是娱乐太少,没有手机电脑电视,要么看书,要么出去游山玩水,要么出去逛青楼。

对于土生土长的宋人倒是还好,他们没有见过更好的娱乐生活,因此也没有所谓习不习惯。

而且他们要么需要读书科举,要么需要干活养家,如同苏允这样的,既不去读书科举的,养家什么的也是轻松,因此有大量时间的人还是很少的。

苏允了大量的时间去探索怎么消耗这大量的时间。

哈哈。

钓鱼当然是可以的,但总是空军的话,也没有太多人能够坚持下来。

游山玩水的,玩得多了,也总是会疲倦的。

苏允在眉山呆了十来年,十二三岁的时候开始做生意,然后借着做生意的由头在眉山周边都玩了一遍,尤其是川藏交界处,更是去了好几次。

峨眉山、瓦屋山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已经玩过的,而山水这些东西,玩得多了,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苏允的书是天天看的,不过话本什么的,在苏允看来实在是太粗糙,故事性过于简单,对他来说就像是看小人书一般,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所以苏允只能看一些类似孟子的有趣一点的经书子集之类的,当然,最多的还是看史书。

史书其实还是很有趣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史学素养,不仅能够看出写出来的内容,还能够看到史官隐藏在后面的隐喻,那能够获得快乐还是不少的。

苏允重生以来,就靠看史书过日子了,因为别的消遣实在是没有办法消耗特别多的时间。

上青楼么……哈,自然也是好消遣,以前在眉山的时候还小,太小去青楼容易被人诟病,终究是不太好。

现在是个成年人了,都有字了,去参与一下宋朝的社会活动,很正常吧?

又找到一个可以消遣的事情,苏允还是颇为开心的,兴冲冲回家补觉,准备晚上去樊楼大杀四方。

只是他才刚刚躺下,便听到院子外有人在敲门。

苏允有些诧异,若是阿回他们回来,自然是不会敲门的,而自己天天去章府,也没有什么需要在大清早来找自己的道理。

苏允起身到院子打开院门,一开门便看到几个禁军护送而来的小黄门。

小黄门见到苏允,顿时一喜,随即拱手道:“可是苏允苏公子当面?”

苏允心道,来了。

苏允拱手笑道:“在下便是苏允,阁下是?”

小黄门道:“在下乃是宫中内侍,奉官家之命前来请苏公子进宫面圣。”

苏允点点头道:“在下第一次面圣,不知道是何流程,还请中贵人相告。”

小黄门闻言一笑道:“在下不过一小黄门,哪里当得起贵人二字,苏公子唤我名字甄时选便是。

苏公子,还请你现在就跟我走吧,官家早朝结束后会在崇政殿接见你。”

苏允惊讶道:“现在就走?”

甄时选点头道:“就现在。”

苏允点点头道:“可以容我换一身衣服么?”

甄时选点头道:“好,你去换吧,我等你。”

苏允笑道:“请诸位进来里面吧,外门冷。”

小黄门倒是不拒绝,跟着进了前厅。

苏允进去里面换了一身干净的襕衫,然后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来几封红包走了出去。

甄时选几人在前厅站着等候,见到苏允出来,便道:“苏公子,咱们这就走吧。”

苏允笑着点头,随后将一个红包递给了甄时选,道:“辛苦了。”

甄时选赶紧连连摆手,道:“这是公务,这是公务,苏公子莫要客气。”

苏允笑道:“今日面圣,乃是大好事,就是一个好意头而已,而且这红包乃是我家乡风俗,甄公公收下便是,而且,这几位贵人也都有的,你不收,他们也不好收。”

苏允亮出其余的红包。

甄时选看了一下几个禁军,禁军与他嘿嘿一笑。

甄时选一跺脚,道:“哎呀,那多不好意思,苏公子真是为难人,好了好了,我收下便是。”

甄时选接过红包,手上一沉,但稍微一撮,却感觉是个薄片,心里也是纳闷。

苏允将红包递给了其余几人。

甄时选赶紧道:“苏公子,咱们这就走吧,别耽误了时辰,本来该早点的,我去了章府寻你,却说您在这边,其实已经耽误了些时间的。”

苏允赶紧点头道:“这就走!”

几人出了院门,甄时选请苏允上了车,自己落在后面,然后快速拆开红包。

“嘿?”

一片黄橙橙的金叶子。这重量,大约有一两左右。(50克左右)

甄时选赶紧收进口袋之中,看向几个禁军,一个个脸上亦有喜色。

一两黄金大约可兑换十两白银,十两白银可兑二十贯铜钱。

禁军听着威风,看着风光,但实际上兵俸并不算太高,下等禁军每个月是300-500钱,中等禁军每个月拿500-700钱。

他们几个是上等禁军,一个月能拿一千钱,不到一贯半。

当然啦,除了正俸之外,他们还是有其他的福利的,不然这钱也实在是太少了,比如说发米、衣服之类的东西。

他们出来的机会不多,就算是出来了,也未必一定会有赏钱,有赏钱可能也不多,能有个一贯钱的赏钱,就得高兴个许久了。

没想到今日出来,竟然能得二十贯的赏钱,这个钱已经相当于他们二十个月的薪俸了,能不开心嘛!

甄时选自也是十分开心的,他不过是一个小黄门,薪俸虽然比禁军多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二十贯钱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好家伙,这苏公子一出手便是二十贯,今日来了五人,直接就给了百贯钱出来了!

甄时选有些感慨道。

得了苏允的好处,甄时选十分热情,进了车子之后,跟苏允讲起来面圣的诸多需要注意的东西,苏允听得十分认真。

车辆沿着御街进入皇城,进了宫门之后,甄时选便请苏允下车,一行人步行进入。

走了两刻钟,来到一处宫殿之前,甄时选带着苏允进入门房。

此时门房里有颇多人,看那官服服色,多以红紫为主,青绿官服连一个都没有见着。

宋朝官服按照品级,青色是七品下官服,绿色是六品、七品下官服,红色是四品、五品官服,至于紫色是三品以上的大员才有资格穿。

所以这里最小的官都得是五品以上,宋朝知州至少都是从五品,也就是说,这些人至少都是知州起步。

甄时选带着苏允进来,众官员看到苏允一身澜衫,顿时有些惊讶,没有身着官服来面圣,意味着身上没有功名也没有官位。

官员们原本是各自聚集成各自的小团体在说话,这会见到这令人惊异的场面,自然也在窃窃私语了。

“这青年人没有功名官位前来面圣,大约是某个世家的子弟吧?有没有人认得?”有个官员低声道。

“嘿,长得倒是挺好看,是不是忠献公家的,听说忠献公的四子韩纯彦人才出众、学识渊博,是来求官的吧?”另一个官员道。

“也有可能,近来朝廷要改制了,估计这一轮要筛选掉许多人,也要堵住荫官的路子,这是要赶在之前先求个官?”

“呵呵,改什么制啊,荫官乃是国朝给我们这些官员子弟的福利,怎么可以随意改?”

“嘘,不要乱说。”

苏允听着这些人官员的窃窃私语,心里只觉得好笑。

甄时选让苏允寻一处空位坐下,随后道:“还请各位莫要乱说,这里毕竟是崇政殿,若是让人听了去,恐怕不利。”

收了苏允的钱,总得给点面子。

众多官员顿时闭口不言。

他们瞧不上小黄门,但也怕他们去官家那里胡说八道。

甄时选与苏允道:“苏公子,您便在这里候着,我先去里面汇报一声。”

苏允拱手道:“有劳了。”

甄时选去了里面,官员们纷纷看向苏允。

此时有一个红衣官员起身与苏允拱手道:“在下闽人寇魁,我刚刚听那黄门称你为苏公子,难道是泉州苏氏子弟?”

众多官员纷纷看过来。

苏允起身拱手道:“在下眉山苏允。”

寇魁闻言吃惊道:“眉山苏氏?你是苏子瞻的侄子,临江仙是你写的,人称江右苏郎的苏允?”

苏允笑着点点头。

寇魁顿时讷讷,然后点头拱手坐下了,再不往苏允这边看上一眼。

其余官员亦是脸上吃惊,但没有人再往这边多看一眼了。

门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苏允看着这些官员一个个如避蛇蝎一般,心下暗自摇头,不过也也可以理解。

乌台诗案之中,受苏轼牵连的人可不少,现在王珪、何正臣、李定、舒亶都身处要位,他们这些人哪里敢惹,自然是避开为要。

苏允乐得自在,闭上眼睛养神。

那寇魁低声与周边的官员道:“这苏允怎么来面圣了,难不成苏子瞻那边要起复了?这下子有意思了,朝廷新法方兴未艾,改制波澜初起,苏子瞻那班人若是归来,朝廷又要热闹咯。”

“嘘,谨言!这种事情咱们这些人可不要掺和进去,述职之后,咱们各自去地方上,朝廷上的事情,能不掺和就不掺和,太危险了。”明哲保身才是正事。

“是极,是极,朝廷水深,咱们这些小鱼小虾还是要有自知之明,远远避开才是明智。”有人极有自知之明。

“哈,有意思了,苏子瞻若都能回来,那司马公、曾公、李公等人是不是也要回来了?

他们若是回来,这朝廷才真是有意思了,嘿嘿熙宁年间的时候,那才叫热闹呢。”有人看热闹不怕事大。

苏允闭目养神,只听得一阵嗡嗡嗡的低声说话声,只是声音太低,听不太清楚,但不用听都知道,肯定是在议论自己这个犯官苏子瞻的侄子呗。

苏允自是不在意,自己若是为官,是需要注意一些,但不为官,与这些人也没有什么交集,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不过,也不全都是没有关系的。

此时有一人站了起来,道:“三国演义是你写的?”

苏允闻言睁开眼睛,看向说话的人,此人身着红色官服,当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其神色正气凛然,不怒而威,双目看着苏允,如视奸佞。

苏允端详了一下此人,笑道:“是我写的,尔是何人?”

对方不礼貌,苏允自也不惯着。

这人哼了一声道:“某吏部侍郎、知审官东院,何正臣是也。”

苏允顿时眯了眯眼睛。

好家伙,原来是你,何正臣!

何正臣盯着苏允道:“三国演义里面颇多谋逆之言,待我见了官家,定要参你一状!”

苏允嗤笑了一声道:“啊,对对对,窥人私隐,行构陷之事,不正是你最为擅长的事情么,果然不愧名正臣,缺啥叫啥,您父母也算是有先知之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