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渺归

作者:千面梻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五章 薪路

书名:渺归 作者:千面梻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0

记忆里,村子的北边有条小河,河水清澈,蜿蜒东流。

靠近河床的河堤上,到处散落着很多形状大小各异的鹅卵石。

在日光、水光交错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圆润与光滑。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河堤上的石头要比其他地方所见的更加光滑、独特、有光泽?现在想想大概是历经水流冲刷,坚硬的棱角渐渐被岁月抚平痕迹了吧。

河流大概会是多数孩童幼年的欢乐,对王琁来说,亦是如此。

小时候一到夏季,约上三五好友,提着小桶、玻璃瓶、铲子、网兜,大家就开启了捉鱼摸蟹的行当。

脱掉脚上的凉鞋,赤脚踏在全身覆盖绿毛藻的河底石上,那一丝凉爽滑腻,从脚底直击内心。

紧接着便开始了一下午的翻腾找寻,时而拿着网兜,在铺满菱角花的水域下网;时而在一侧的浅河滩来回挪动石头,借着粼粼水光,摸起螃蟹;时而往玻璃瓶里塞上馒头屑,沉入水草下,伺机等待鱼儿在波光中舞跃彩鳞光。

王琁小时候曾在河边碰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她曾连续四天在同一地点,用玻璃瓶钓到了同一条爬岩鱼。大多数经常垂钓的人大概都有同一个共识,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吃鱼,而是享受从垂钓、等待、到收获惊喜的过程!

每次钓到小鱼,王琁都会下意识的丢回河里。

那么,为什么会对这条爬岩鱼记忆深刻呢?大概是因为鱼身有一大一小两个规律的棕色斑点。

心想,这条鱼的记忆真是不咋滴。

其实很多文学家都曾说过,鱼忆七秒,直接表述出鱼儿记忆力短暂这一事实。

回到现实,鱼的记忆虽然没有七秒那么短暂,但是连续在同一地点多次钓到同一条鱼,也恰恰说明了鱼的记忆并非很长,否则也不会在同一陷阱里来会徘徊四次,仍旧不长记性哦!

现在回想,如果鱼忆七秒真的存在,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短暂的记忆,也就意味着它所经历的时光,于它而言永远是崭新、快乐、生机盎然,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学会遗忘一些不快的记忆,常存一颗尝试之心,发现美好,提升自我,而不要过于执着于过去的痛苦经历。

长大后,王琁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在工作中所历经的坎坷仿佛如鱼垂钓,在泥淖错误中挣扎,并学会忘记竞争中的一切不快,自省提升,时刻保持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探求与追寻。

在王琁看来,初入职场的自己,曾经存在三大需要克服的缺陷,分别是:认不准人、成为流言蜚语的载体、不懂拒绝。

先说说认不准人这一项,所谓的认不准,不是对某个人外貌特征的辨识度不够,而是对人心洞察的不到位。

刚刚从校园走出,还在实习期时,王琁曾做过一份短暂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人事招聘方面的。

当时入职的一家公司是从事大数据营销的。何为大数据,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广意来讲,大数据也被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但实际情况上来看,她所入职的公司还远远未能达到如此高深的营销维度。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王琁发现,公司内部的大数据营销只是建立在最基础的定向广告信息推送上。涉及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可能有些不太好理解,可以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你通过某个电商平台或者app在搜索某个款式的鞋子,等过一会儿再次打开手机,你会发现,无论是在网页端、视频端都能不经意弹出你曾搜索或者是刚刚浏览过的类似款式的鞋子。大数据就是这样根据你的实际搜索需求,通过截取关键词,定向的为你投放潜在需求的商品信息。

网络就像一只无形之手,通过数据媒介定向的为不同人群推送他们所需求得各种信息;反观考虑,这一情形也是蛮可怕的,我们的个人隐私竟在不知不觉间泄露无疑。

而正在就职的这家公司,正处在大数据行销端口的初级阶段,对业务人员的招聘迫在眉睫。

记得曾经一位资深的HR总监曾讲过,一般针对销售人员的招聘,其实首要看重三点:第一是人品,人心不坏方能始终;第二是技能经验,要对即将从事的岗位充满信心,有类似工作经验则适应起来更快,第三,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销售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会面临形形色色的客户,如何有效沟通是促成订单达成的关键。

刚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架构相对简单,人力资源部由人资主管1名和人资专员3人构成,和以往小规模公司的架构雷同。

王琁最初找工作时候是处于对人力资源行业前景的看好,同时也想从基本功入手加强人资基本能力的完善。起初面试她的人事主管,在各方面专业能力也很强,个人也是名校毕业,同时也是一名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本着从学习与精进的角度出发,王璇觉得这个直接主管在技能上将很大程度会给与自己典范与引领。

实际入职后,无论从邀约、面试、入职、培训、员工关系、绩效等方面,这位主管也展现了她惊人的统筹协调能力,但是在人品方面,与王璇的设想大相径庭。

原因起源于一次招聘事件。

当时王璇招聘到了2名业务能力相对较强的业务人员,但是在后期客户资源分配上却存在了极大的差异。因为这两人分到的客户资源基本都是通过模糊信息搜索进来的客户,跟精准客户搜所进来相差甚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四个月。起初王琁觉得是主管对新进人员未能完全信任,后来才发现另有端倪,业务部有一个业务员是李副总表弟,为了讨好李副总,人事主管就给业务主管建议先把优秀资源下分给关系户,但是事与愿违,拿到优质资源的关系户业绩情况竟不及另外两个新进人员业绩的四分之一,拿着全公司最优质的客户资源竟然不能有效开发利用,可想而知跟个人工作能力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新进人员靠着自己辛苦打拼,薪资并未提升反被排挤,最终在其他老员工的联合打压下被迫离职。

虽然说职场也是名利场,但是HR部门做为一个公司的人才引进机构,不应该带着感情色彩去处理人或者事儿,应该站在公司整个宏观需求的发展上。

为了恭维和讨好上司而去做一些不利公司发展的勾当,迫使那些优秀员工获取发展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时,能给公司开拓业务促进公司发展的能人也将越来越少,公司又何谈长远生存?

王琁是想通过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师傅,在一个稳健的平台学习并强化自我,虽然人们也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王琁不想自己的人格底线堕落谷底,如果连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秉公做事的原则都没有,这样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在半年以后王琁选择了果断离职。

再来说说,职场新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觉的在工作中成为流言蜚语的载体,针对这点,王璇亲身经历,并感悟深刻。

那大概是在2014年的时候,王琁入职金融公司天汇财经差不多有一年多了,各部门同事和人员也相对熟悉一些。

期间王琁在天汇财经交到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曹铭芯,曹铭芯比王琁大三岁,是天汇财经的人资部培训专员,主要是负责新人入职培训方面的工作。

两人熟识之后,慢慢的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曹铭芯已经结婚3年,但是王琁却从来没有见过曹铭芯她对象。后来在一次下班吃饭的时候,两人小聚,王琁才从曹铭芯口中得知她和丈夫的关系其实非常不融洽,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丈夫在婆媳矛盾中不作为,使得婆媳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她很不习惯丈夫教育自己女儿的方式,抱着不打不成器的思想,还是那么的传统老旧;最后一方面是,她怀疑丈夫的结婚动机不纯,曹铭芯是市区本地户口,原老宅拆迁分到了三栋房子,和二百多万拆迁款家境相对优越,对象是从农村一步步奋斗走来的励志青年,不惧奋斗,但是经过长久的生活相处,发现此人,利益心重,见识短浅。

对于夫妻之间如此隐秘的事情,如果不是内心情绪挤压已久,她是绝对不会往外讲,毕竟谁也不想把自己婚姻里所经受的不光彩伤痛抖露给别人看。

最终之所以想说出来,大概率是压抑太久,更何况两人即将面临诉讼离婚,她的内心无法抉择,也正处于选择的矛盾期。

王琁并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就是在一旁静静的听她讲,听她不停地诉说。

从两人的对话中,王琁了解到曹铭芯近期打算于11月底离职,说是她丈夫知道她上班的位置,怕后期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引起对方不满,不想对方来公司闹事儿。

那会王琁虽然也谈恋爱,但是还很难想象到一对恋人从热恋走到结婚再到离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王琁也在不停地开导她,毕竟两人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差不多也就快晚上22点的时候,有一个开宝马车的男士从车上下来,径直走向两人所在的位置,王琁从来没有见过曹铭芯的丈夫,下意识以为是对方老公,赶忙打招呼:“您好,我是铭芯朋友王琁,您是铭芯爱人吧?来接铭心下班吗?”来人是个身材微胖的男士,生硬的点了点头,坐在了曹铭心旁边。

曹铭芯浅浅的笑了笑:“小琁,这个是我朋友,在郊区做酒店生意的,我都跟对象分居闹离婚了,你觉着这会儿他还能来接我?以前没有,现在更指望不上了。”

王琁不好意思的朝对面的男士敬了杯酒:“不好意思啊。”

男人绅士的回敬:“不碍事儿的,我叫陈云生,有机会可以来我们酒店坐坐。”

三个人又喝了几杯,曹铭心便带着陈云生先行离开了。

曹铭芯挽起陈云生离开的身影,使王琁下意识的觉得这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随后又过了半个月,曹铭芯最终抵抗不了因离婚造成的各方面压力,选择辞职离开,曹铭芯在业内的工作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人资部总监林钺并未批准。

说实话,王琁并不想这么好的朋友就这么离开公司,再一次偶然的聚餐中,她无意间跟同公司的另一位好友赵雅月谈起了曹铭心的近况,并聊到了可能潜藏于曹铭芯背后的情感纠葛,很不凑巧,无意间被一墙之隔的另一个培训专员张云听到了。私下大家都知道,张云和曹铭芯在工作上就存在不少争执,特别是现在两人的主管梁红因为公司业务需求调至分公司做人事经理,主管的位置眼看就要从两人之间选拔一位提升,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张云便把偷听到的信息,添油加醋的在公司传播开来,显而易见,就是想通过谣言逼走曹铭芯。

办公室谣言多数情况下类似于闭环运动,兜兜转转最终变了味的消息从起点折腾一圈又传到了始发位置。

曹铭芯最终也从别人口中听到令人诧异的消息,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因出轨而离婚的不良家庭主妇。曹铭芯心里也清楚,除了王琁别人对她知之甚少,各种传言版本中都提到过,曹铭芯出轨于一个开宝马的男人,而全公司恰恰只有王琁遇到过她搭乘朋友宝马车的情景,谣言绝对是从王琁这边传出来的,这绝对错不了。

为此曹铭芯曾当众拿这件事给王琁难堪,至于是别人是偷听的,还是以讹传讹,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曹铭芯打心眼儿里认定是王琁泄露了自己的隐私,背叛了自己。后经人事总监通过各种监控渠道查明,确系是张云抹黑诋毁,才将此事按压下来。

此后的王琁和曹铭芯虽然依旧关系很好,双方却再也不再谈及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所以说,友情对于人类而言有时候确实是很脆弱的。

说实话,这次事件发生后,王琁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自责当中,毕竟信息是从她嘴里最先泄露出去的,虽然相关信息经过别人别有用心改遍了不少,但是如此大的流言反差,还是让王琁不寒而栗。

正如古人所云:“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需知:“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

人需要随时管好自己的嘴巴。

所以,在工作生活中,尤其在涉及他人隐私方面,大家一定不要轻信流言、议论流言、传播流言,否则很容易成为舆论传播的载体,最终会被流言反噬;正所谓,吃瓜群众,反而容易被人吃瓜。

最后一点,也是王琁职场工作体会最深刻的一点,一定要适当的懂得拒绝。

最初刚工作那会儿,王琁是一个相当热心的便利贴女孩,公司只要有同事找她帮忙,她总是乐此不疲,笑脸相迎,尽可能的想办法去帮助他人。

时间长了,慢慢发现,别人对于这种帮助渐渐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应当。

想必有不少朋友会与王琁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做管理层之后,你越是不懂得拒绝,你的同事或领导便会变本加厉的给你带来各种各样的任务。

王琁在天汇财经虽然算不上特别能干,但却称得上足够勤奋。

最开始只是从事简单的人事招聘工作,因为招聘能力强,后来就晋升为招聘主管,领导看着能力可以,接着就在工作之余把她往培训方面发展,部门管理、招聘面试、外加员工培训俨然消耗掉了她大部分的精力,多少有些自顾不暇;初入职场,因为很多时候不知道拒绝,分公司的人事经理又挑剔推脱,领导心里知道其他人推事儿,下意识不想找其他人,最终把分公司的招聘工作也转移到王琁儿。有些活儿原本不是王琁该做的,去分公司帮了几次忙,工作不知不觉竟然转移成自己的了。工作越做越多,出错肯定不能避免;领导阶层往往是只看重结果,坏的结果累积的越多,也就注定了你在领导心目中的评判越来越差。

职场多数时候都有类似的情况,也就有了个非常“别致”的称呼:“优汰劣剩,剩者为王!”

还好王琁在来回工作尝试半年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多次跟直接领导招聘经理反馈无果,解决不了问题,她就找了人事总监,逐一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并借着整理全司岗位说明书的机会,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被上一级领导审核通过后,对王琁来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可以引用规章直接拒绝直属领导强硬下发的其他无关工作,另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个人负责领域的工作效率。

工作之余,王琁经常遐想,是否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家乡小河中的一块鹅卵石,圆润光滑,渐渐被磨平棱角;同样又期盼着自己能够在竞争拼搏的工作中,如鱼自在,适当的忘却周边的不快。

薪路坎坷,如何走下去,还看我们如何去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