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诡目天尊

作者:颂词妄语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14章 和 平 解 决

书名:诡目天尊 作者:颂词妄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5-08 01:31

“姜启,你为什么称呼那丹师为怪人?”黎尤不解。

“当时店里伙计都这么称呼的,小人也就随大溜了,不过,那家伙是挺怪的,住进客栈半年也不出房间,每次都是让我们这些伙计送饭菜进去。”姜启解释道。

黎尤闻言,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姜启的话中是否有线索可循。他沉吟片刻,继续问道:

“那你是否记得,李家丹师在客栈期间,是否曾与其他人有过接触?或者,他是否曾透露过任何关于自己的秘密?”

姜启摇了摇头,态度诚恳地答道:

“城主大人,小的在客栈中做事期间,确实未曾听闻李家丹师透露过任何关于自己的秘密。至于他是否与其他人有过接触,小的也不得而知。小的后来就去了一家名为‘博识经籍’的书店学徒,再与此人没有任何瓜葛。”

黎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并未放弃,继续追问:

“那你在‘博识经籍’书店学徒,是否有人去找过你?”

说完,他目光锐利,紧紧盯着姜启,似乎想通过姜启眼神或表情的细微变化,捕捉到一丝蛛丝马迹。

姜启心中一凛,心知必是早在那时,自己就受到了城主府的监视,于是答道:

“倒是有一位自称那位客人侄子的青年,来找过小的,是客栈伙计常保带他来的,他侄子说是来自益州,姓唐,声称那怪人是他的叔叔,最初见到小的时,那青年是要强行带走小人的,是书店掌柜帮我拦了下来,对了,小的后来看见贵府的修士与人发生争斗,其中就有那青年的身影。”

姜启娓娓道来,语气颇为平静,这些都是事实,他根本不必隐瞒任何事情。

黎尤城主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与副城主对视了一眼,似乎对姜启的回答颇为满意。

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有了大致的轮廓,他心中的一块大石也落了地。

黎尤确实担心过,眼前的小家伙是否与梅山派或李家有所牵连,毕竟,店小二为了利益充当奸细的事情,时有发生。

黎尤随后说道:

“姜启,你所言之事,我们将进行核实。若你所述属实,你就不会受到任何牵连。同时,我们也会尽力保护你的安全,确保你不会因为此事而受到任何无辜的伤害。”

黎尤郑重地承诺道。

他深知,这件事一定要查实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最怕此事会引起李家的误会,致使城主府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姜启闻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现在他已明白,这位黎尤城主不过是想把自己从这件事中摘出去,以免李家误会。于是,他恭敬地答道:

“城主大人,小人一定会全力配合城主府的调查,如有任何关于李家丹师的消息,小人定会第一时间告知。同时,小人也相信,城主府定会善待我们这些凡人,保护小人及家人安全的。”

姜启随后就离开了城主府。

事情终于得到和平解决,也让姜启纠结的心理得到放松,避免了一场杀戮。

姜启不是嗜杀之人,能温和处理事情他绝不激化矛盾。不过,这件事儿倒是让他心中有所警觉。

自己最初的确是想一杀了之,他现在突然意识到,自打修为和实力的提高,自己的心里的确会出现动辄杀人的念头,这让他感觉很不好!

他暗想:看来修仙不但要修身,养性也很重要呀!

为了避免麻烦,不要把自己搞得神神秘秘的,姜启干脆以真实面目去原来客栈和书店转了转,与常保等人和孔斌等共事过的伙计们主动谈起这一年多去赶尸的事情。

听闻姜启去做“赶尸匠”了,众人皆是诧异,也终于明白他为何失踪一年多了。

不过,那些伙计虽然知道赶尸这行当赚钱不少,但也并不羡慕,这种差事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对于普通凡人而言,赶尸这一行当实在是太过忌讳,但凡涉足其中,即便是短暂地担任过赶尸人的角色,也会在许多地方遭到白眼与排斥。

果不其然,不论是客栈中那位和蔼可亲的李老板,还是书店里温文尔雅的齐老板,在得知姜启竟然投身于赶尸匠这一行列后,都纷纷对他表现出了明显的疏离与回避。

他们的态度,就像是遇到了什么不祥之物,唯恐令自己沾染上半分晦气。

姜启对此倒是颇为释然,他原本还打算着,等这次回来要给孔斌和齐老板送上一些好处,以表谢意。

但眼下见他们对自己如此避之唯恐不及,那份念头便也彻底烟消云散了。心底里原本还残存的一丝愧疚,也随着这份释然而逐渐消散无踪。

平息了众人对自己的猜疑,姜启随后就去城里的杂货店。

他购买了一些凡人常用的各种家具和厨具,以及其它一些世俗生活必需品,还买了很多米、盐及其它干货,俨然就是一副准备过日子的打算。

之后,姜启就雇了一辆马车,拉上这些东西,大张旗鼓地回到了烈山村。

不过,当他大摇大摆地领着车老板驾着马车在村子里行走时,围拢过来的人却不多,姜启耳聪目明,他已听到众人的议论:

“刑义,你听说了吗?姜镇山那不成器的侄子,居然跑去做‘赶尸匠’了,这回他家可是要霉运当头了!”一男子说道。

“我当然知道,那小启子说这件事时,我就站在他不远处。”刑义答道。

“啧啧,干什么不好,跑去赶尸,这小子真是啥也不懂,先是去城里做什么店小二,后来又去赶尸,都是不受人待见的行当。”一位老者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惋惜。

“唉!都是因为他没爹、没娘呀!否则,谁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去干这种事儿,坏了自己的名声不说,家族也会跟着受累。”另一位妇人接话,眼中闪烁着同情的光芒。

“……”

闻听到村民的议论,结合现场那些孩儿童、少年对自己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姜启心中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赶尸的“事迹”早已在山村中传开。

不过,姜启却没有感到丝毫怨恨或不适,这恰恰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