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诡目天尊

作者:颂词妄语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2章 马 帮 启 程

书名:诡目天尊 作者:颂词妄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5-08 01:31

书中还介绍,优秀的丹师还要择地而居,对炼丹的场所、丹室、丹井、坛式、泥法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甚至是对交往之人也有严格限制。

而内丹派则截然不同,它强调的是通过内炼的方式,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以求达到养生的目的。

具体修炼方式是将人体拟作炉鼎,通过“止念”“入静”“内观”“坐忘”“辟谷”“吐纳”“练己”和“炼药”等方式,最终将体内的精、气、神凝结成丹。

这种炼丹方式更加注重内在精神的修炼与提升,追求的是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内就是指身体内部,丹就是指小而圆的精神意识产物。

姜启惊讶地发现,关于炼丹的典籍介绍,书中依然提到了《三才契同论》这部典籍。

认为它不但是“集各种仙法于大成”,也是炼丹术外丹派和内丹派共同奉为经典的着作,有“万古丹经王”之称。

书中介绍,根据《三才契同论》的理论,整个宇宙仿佛是一个庞大的丹炉,在无尽的时空中孕育着无穷的奥秘。

而一只小小的丹炉,就像是宇宙的缩影,同样可营造出天地间的玄奥力量。

更令人惊奇的是,人体亦可被视作一个小宇宙,蕴含着无尽的潜能和奥秘。

就宇宙而论,乾天在上,坤地在下,配合相包,犹如鼎炉,阴阳二气,流行其间,一切幽隐潜在的变化、万物之终始,皆在其中衍变。人体与丹炉亦然。

而以人体论,人生天地间,首为乾,腹为坤,呼日吸月,与天地同一阴阳。离为心火,坎为肾水,坎离匡郭,水火既济。一身之生理变化,阴阳升降,皆在人体中。

这些描述虽然謷牙诘屈、晦涩难懂,读起来涵义隐晦,难以理解,但姜启心知这必是古人在着书时,本着“天机不可泄漏”的原则,以隐晦的笔法透漏些许线索,供后人去揣摩理解。

他不禁对《三才契同论》这部典籍心生向往,暗忖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搞到这部典籍,窥其全貌!

不过,尽管姜启已经了解了不少炼丹知识,并且已经购置了炼丹工具和丹材,但他还是不能付诸实践。

因为没有炼丹场地。时间上也不允许!

无奈之下,姜启又取出来那本“符咒秘典”翻阅,打算先从画符开始入道修炼之途。

他潜意识里有一种感觉,在与马帮上路之前,自己无论如何也应该做点什么。

除了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多掌握一些修炼知识外,也为自己在即将到来的旅途中,增添一份保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第三天的早晨。

这两天姜启废寝忘食地阅读、修炼、尝试画符……,他夜以继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尽管很少休息,但姜启却毫无困倦感,浑身充满了精力。天刚蒙蒙亮,他就整理好一切,吃过早餐后前往西门天顺隆商号。

来到西门附近,姜启远远看到商号门前骡马嘶鸣,人头攒动,周边站满了送行的人群。

见到姜启到来,伙计立刻将他带到一位中年汉子面前,汉子肩上蹲着一只猴子,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

两人皆是身材魁梧,身着对襟棉袄,外套一件麂皮坎肩打扮,腰间均悬挂有马刀。

伙计对两人说道:

“庹大锅头、谢锅头,这就是我说过的姜启小哥,他将随你们一起前往云台城,已经立下字据、付好定金了。”

闻言,壮汉开始打量眼前的少年。

“呵呵,你就是那魏老三的远亲呀!瞧你打扮的溜光水滑地,这是要去逛街吗?”

这时,一道嘲谑的声音传来。

姜启闻声望去,见是那位青年在对自己说话,脸上满是讥笑。

姜启暗想,这人应该就是姓谢的二锅头了,他原来在客栈里做事,对于马帮并不陌生。

“你想跟我们去云台城?”壮汉问道。

显然,他就是庹姓大锅头。

“嗯!”

“行船走马三分命,这一路风险可不小,你可要想清楚喽!”

“没问题!”姜启坚定道。

“好,那就入帮吧!你是货主,可以享受骑马的待遇。”

姜启默不作声,依言加入到马帮的队伍中。

他知道马帮里的规矩、禁忌多,心中暗自决定,这一路能不开口,就尽量不开口。

姜启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客栈做事学会了察言观色,出门在外,秉持“一慢二看三行动”的原则总是不会错的。

慢,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了解、适应环境;看,可以仔细观察周边的人、物、事,揣摩当地人或内行人的行事风格或规矩;行动,就是谋后而动。

如此行事,虽非万无一失,但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冒失冲动。

按照规矩,马帮在起程前,照例举行了一场简短的祭祀祈福仪式,吹芦笙,敲铜铓,焚竹香,拜土地等。

马帮出门日期是有讲究的,一般初一、十五或月尾最后一天不出门,也不进家;还有一个“七不出,八不进”的说法,也就是初七不出门,初八不进家。

祈福完毕,庹姓大锅头亲自鸣锣起程,马帮随即告别亲友,正式踏上了西行之路。

……

益州境内的一条古道上,山荒林稀,草木枯黄,寒风萧瑟,暮色苍凉。

伴随着阵阵清脆的铃声传来,远远看见一队人马顺着陡峭、崎岖的盘山路,蜿蜒前行。

内行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支运送货物的马帮。

马匹们驮着清一色的货物和一些包裹,稳健而有力地在山路上行进,马帮的汉子们则身着粗布衣裳,脸上写满了风霜与疲惫。

走在最前面的头马身披红绸,额头上戴着金灿灿的马罩,正中镶嵌一面小镜子,远远看去明晃晃的,很是显眼。

头马脖子上还挂有一对儿大铜铃,一路上叮叮当当响声不止。

骑在头马上的汉子,正是庹大锅头。

他带着马帮离开枳城已经半月有余,此刻正朝苴城方向赶路。他的背上负着一口大锅,肩上依然蹲着那只猴子,左顾右盼,显得很是机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