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一章探春的见识

书名: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2

一连几个月的大战,战报一份一份的送往京城。

看着这些战报,朝堂上的一众文武大臣,因为战功的封赏问题,也是吵翻了天。

这起因,还是因为贾琮。

单要是贾琮一个人立功也就罢了,压着不封也就是了。

可是,这些军功都是贾琮,和其他将领一起立下的,这要不封贾琮,那别人封不封?

不封赏立功者,这肯定不行,这战功每一份都是拿命拼出来的,若是不封赏,以后谁还为你卖命。

那别人都封了,单单贾琮不封,这样也说不过去,毕竟都是一起立下的功劳。

众臣吵来吵去,也没有吵出来个结果。

隆庆帝对此,也是有点头大。

贾琮能够为国立下大功,这是好事,至于封赏问题,其实也不是太难。

关键是贾琮太年轻了,今年才十三岁。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身居高位,大多数大臣见了他,都要对他行礼,这就让大家无法接受了。

胡庸道:“陛下,现在大战还未结束,可以拖延封赏时间,等大战结束以后,再一起封赏也不迟。”

“首辅大人说的是,等战争结束以后,再一起论功行赏,”

“陛下,贾琮如此年轻,就体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国家应该设法保护才是,年纪轻轻就上战场拼杀,实在太危险了。

臣建议将他调回京城,悉心培养,学文习武,等成年以后,再让他去战场也不迟。”

“是啊,陛下,还是将贾琮召回京城吧,这外面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个小孩子在外面,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牛继宗闻言,差点没有笑出来。

这帮不要脸的老货,这是怕贾琮再立军功,急着把他弄回来,真是什么招都想出来了。

牛继宗没有为贾琮说话,他也觉得贾琮风头太盛了,适当地回来避避风险也好,毕竟年龄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也免得成天被这帮老货针对。

牛继宗也是有点纳闷,贾琮这小子,咋就这么能耐呢?

自己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军功,值得让自己来炫耀。

这小子倒好,随便拿出一件来,就足够夸耀一辈子了。

难道这小子,天生就是为了打仗而生的不成?

“报,辽东八百里加急送来捷报,蛮族人退兵了,我们赢了。”

原本纷乱的朝堂,瞬间静了下来,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看向了大殿的门口。

隆庆帝闻言大喜,高声道:“快将捷报呈上来,让朕看看。”

戴权连忙跑下去,将捷报拿过来,送到了隆庆帝的手上。

隆庆帝看完以后,高兴的道:“蛮族人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再加上洪泰旧伤复发,草原上也出现了动荡,这才急急退兵。

各位爱卿,现在大战已经结束了,这封赏的事也不能再拖延了,免得寒了将士们的心,大家还是好好的议议吧。”

刚刚平息了的朝堂,再次热闹了起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了对立功人员的封赏。

贾琮晋升为三品参将,其他军功暂时积累,等回京后再行封赏。

王子腾指挥大军赢得胜利,本来隆庆帝要好好的封赏他一番,奈何众大臣一直反对。

理由也很简单,这次大战虽然胜利了,却是敌军主动退走的,原因也有好几方面,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打败敌人。

身为辽东节度使,保住自己辖内的城池,这是本分,只能说尽职尽责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大功。

在此次大战中,所有立功的其他将士,也一律都论功行赏。

牛继宗道:“陛下,是不是调贾琮回京接受封赏呢?”

“陛下,不可,现在大战刚刚结束,我们的将士也损失不少,正是用人之时,此时怎好调贾琮回京?”

牛继宗疑惑的道:“刚才几位大人不是提议,要保护贾琮,要把贾琮调回京城,好好地培养一番吗?难道是我听错了?”

“哼,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大战已经结束了,留在辽东也没有什么危险了,那里环境恶劣,正好可以磨练年轻人的意志,对年轻人来说更加的适合。”

牛继宗对这些文人是彻底的服气了,这咋说都是他的道理。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人压根就不想让贾琮回京受封,绝对不会轻易让他回京城的,恨不得让他永远留在辽东。

・・・・・・

贾政从衙门回到家里,想着在衙门里听到的一些消息,便来到了贾母的房间。

黛玉、探春等一众小辈,赶紧站起来行礼。

贾宝玉看到自己的老子来了,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给贾政请安。

贾母见到这个小儿子进来,有些纳闷的道:“你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事?”

贾政道:“母亲,今天在衙门里听到一些消息,是关于琮哥儿的,特意过来跟你说一声。”

贾母不解的道:“琮哥儿不是在辽东打仗吗?和他有什么关系啊?”

林黛玉和惜春等人闻言,不禁有些担心起来,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起看向了贾政,等着他开口解释。

贾政道:“我听衙门里的同僚说,琮哥儿在这次大战中立功太多,朝堂上的大人们,有意压制他的功劳,不让他晋升,只是封了一个参将,说是等他回京的时候,再行封赏。”

贾琮立功的消息,贾母也听到一些,这段时间,经常有捷报送来京城,几乎每次都有琮哥儿,也有好多消息灵通的老亲前来报喜。

只是想不到竟会让朝堂上的大人们联手抵制,这得多大的功劳啊?

琮哥儿这孩子还真是好本事,这一年时间里,战功不断,就是吃了太年轻的亏。

“这件事,既然朝廷都定下来了,我们也使不上力气了,琮哥儿还是太年轻了,你和老大商量一下,给琮哥儿去封信,提醒他一下。

让他以后在战场上悠着点,别太不要命了,还是以自身安全为重,至于功劳,有后有的是机会,不必太急切了,也省的处处被人打压。”

贾政道:“母亲说的是,那些人怕琮哥儿立功,说是为了保护他,让陛下把他调回京城,好好培养,听到战争结束了,立马又不让他回来了,说是恶劣的环境,更能磨练年轻人的意志。”

贾母“哼”了一声道:“这些文人,恬不知耻,为了达到目的,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好坏都在他们的嘴里,道理全凭他们自己说。”

贾政听了,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心里却有点不舒服,自己也是文人好不好,老娘这一说,岂不是把自己也给骂进去了?

贾母看他的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自己的儿子什么脾性,自己一清二楚。

“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是真正的文人,他们严格来说,已经不是文人了,而是一名政客,你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圣人。”

贾政闻言愣了愣,我是圣人?贾圣人?假圣人?

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算了我还是走吧。

“母亲,我这就把你的意思告诉大哥去。”

贾政走了以后,这些小辈们就活跃了起来。

惜春皱着眉头,“哼”了一声道:“真些人真是太坏了,哥哥在外面为他们打仗,他们却合起伙来欺负我哥哥,真是太气人了。”

林黛玉道:“只要琮哥哥平安无事就好,这些事情,我们也帮不上忙,等他回来自会处理好的。”

探春道:“自古以来文武不和,相互对立,宋朝时更是以文治武,除了开国时期武将的地位很高,国家和平了,就要以文人为主了,所以这些文人,都不希望武将的地位太高了。”

贾母笑道:“三丫头倒是有些见识,比你那些兄弟们强多了,可惜生了个女儿身。”

林黛玉笑嘻嘻的道:“三妹妹可是自比花木兰,要做个巾帼女英雄呢。”

探春白了林黛玉一样,笑道:“我倒是想做个巾帼女英雄,奈何没有个好哥哥教我练习功夫啊,徒呼奈何啊!”

林黛玉闻言,脸上微微泛红,但是心里却是甜丝丝的。

这么多姐妹,琮哥哥就只教了我一个人练武,我这是独一份的。

瞪了探春一眼,笑骂道:“呸,又拿我来说嘴,你好哥哥没教你,不是有我这个好姐姐教你了吗?你自己不用功赖得了谁啊?

你要是多下点功夫,说不定还能跟着你三哥哥上阵杀敌,做个真正的巾帼女英雄呢?”

家母闻言,不仅有点哭笑不得,这些个小丫头们还真敢想。

“你们可拉倒吧,战场上兵凶战危的,可不是个好地方,你们都是千金大小姐,从小锦衣玉食,可受不得那个苦。

那些当兵的几个月都不洗一回澡,这人一多了,光那汗臭味就能把你们熏晕了,更别说打仗了,你们想想,那个环境你们真的能受得了?”

几个小丫头一想到那场景,就觉得难以忍受,吓得脸色煞白,赶忙一起摇头。

惜春道:“老太太,军队里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吗?那晴雯和韩念慈她们跟着哥哥,怎么受得了啊,那哥哥不是也很难受?”

贾母道:“这还能有假?国公爷当年就是带兵的,老荣国公和宁国公也是带兵的,我父亲那时候也是带兵的,这事我可比你们清楚的多。

不过他们这些带兵的,肯定和当兵的不一样,条件要好得多,琮哥儿有单独的营帐,不会和当兵的住一起的,你们倒是不用担心。”

林黛玉笑道:“琮哥哥不住在军营里,说是在广宁有座三进的院子,他带着晴雯和韩念慈等人,都住在外面的大院子里,只是每天早上去军营,在那里训练一上午,下午就不去了。”

贾母摇头笑道:“想想琮哥儿的性子,就知道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老老实实的住在军营里呢?

晴雯我倒是见过,是个利落的性子,以前跟着赖嬷嬷的,你们说的那个韩念慈,应该没有来过我这里,我对她一点印象也没有,是个什么样的人?”

林黛玉道:“老太太,那个韩念慈是琮哥哥在人市里买的,家里是开药店的,从小学过医术,是个女大夫,一直跟着琮哥哥在庄子上研究医术,这次去辽东,就一起跟着过去了。”

惜春笑嘻嘻的道:“老太太,我哥哥说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女神医呢。”

贾母笑道:“那倒是好事,以后我们就不用去外面请大夫了,这人医术怎么样?多大了?”

林黛玉道:“年龄和平儿姐姐差不多大,至于她医术如何,我就不知道了,不过琮哥哥给她找了好多医书。”

贾母道:“琮哥儿在外面打仗,身边有个大夫跟着,倒是好事,这样我们就更放心了,这孩子准备的倒是挺充分的,像个干大事的样子,等他回来,我们家里估计要多个国公爷了。”

姐妹几人闻言,心中也是高兴不已。

惜春担心的道:“老太太,要是他们不让哥哥回来怎么办啊?”

对于这一点,贾母一点都不担心,那小子可不是个吃亏的主,若是不让他回来,指不定会折腾出什么事情来呢?

就现在的情况看,这些人都不想让他立功了,只要战事再起,肯定会把他弄回来。

不然再立个大功,可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贾母笑道:“你这丫头担什么心啊,就凭你哥哥那能折腾的性子,他要是想回来,有的是办法回来,不需要我们为他操心,估计他也想在外面待几年,多增长一些资历。”

惜春叹了口气道:“哎,在家多好啊,也不知道哥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都有些想他了。”

贾母心中明白,像贾琮这种情况,一旦回京受封,估计就再难有出去的机会了。

不光这些文官,不想让他再进一步。

即便是皇上,也不想让他再立功了,再立大功的话,就得封王爵了,这绝对不是皇上愿意看到的。

整个大楚才四个异姓郡王,还是开国时期封的,绝对没有人愿意看到再多一个。

能封个侯爷,贾母就已经很高兴了,贾家重回顶级勋贵的行列,是京城中真正的贵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89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