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强明

作者:数沙人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九十四章:万历的摊丁入亩之策

书名:万历强明 作者:数沙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51

“先生看着治个什么罪”万历说道。

此话一出,张居正瞬间反应过来。

一股如春阳般的暖意,涌上心头。

江陵那边的抗税,必须要解决,如今江南士绅都冲着张家来,其真正目的是冲着张家背后的张居正,冲着新政来。

张家和张居正是一体的,只有把他们混淆在一起,士绅们的反对才会更强有力一些。

他们可以借张家趁机收取投献从而攻击张居正,以此来达到驳斥张居正的目的。

因为这样,属于张居正明知故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来要求别人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张居正说破了天,大义再怎么多,也无济于事。

人无信,而不立。

这话放在此刻,尤为重要。

万历当然能看明白这些士绅背后的小动作,所以,他必须要把张居正从张家之中摘出来,不然的话,就没法推行新政。

必须要让张家,和张居正分开,让他们化为两路。

张居易是张居正的亲弟弟,如果张居正出言呵斥,寻常规劝,根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当地的那些士绅更不会同意。

如果,张居正真的大义灭亲,用官府的手段来处置张居易,那就步入了士绅挖的陷阱之中。

“大义灭亲”这个词汇看起来高大上、伟光正,但在注重封建礼法,讲究君父秩序的古代,则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

一个连自己亲弟弟都能下狠手处理的人,又怎么会在乎别人这样一来,张居正就会陷入一个更大的漩涡,甚至还会引起张家内部的混乱。

一旦张居正处置自己的弟弟,那士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在里面煽风点火,到时候,张家内部就会出现大问题。要是把张老太爷气死了,那张居正回家丁忧三年,在起步阶段,新政同样完蛋。

所以,处置张居易不能由张居正来,只能是万历。

万历作为皇帝,以违抗新政为由处置张居易,这没什么说的,也会让那些士绅们的目的落空,更不会让张家和张居正之间出现问题。

但这样一来,就会把万历推到前头。

但改革之事,又岂能退缩呢定下来的事,就要做下去。难道要因为一时之事,从而担心受怕

该挺出去,就要挺出去。

况且,张居正还活着,有他在,怕什么

“当地士绅作乱,抗税,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不管。根源在于投献,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当地百姓觉得,给朝廷交税是交,给士绅交钱也是交,既然给士绅交的钱少,那又何必给朝廷交税呢。先生,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万历看着张居正,说道。

想明白事情前因后果的张居正,此时心情比之前要好一些。

听到万历的话后,他思考了一番,于是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朝廷优待读书人,这才有了免税、免赋的政策。刁民投献,就是为了抗朝廷之税。那些读书人,仗着这些优待,肆无忌惮的收受投献,也着实可恶。”

“是啊,这是个问题。先生可能看到,问题的根源若是从根源动手,那会如何呢”万历问道。

张居正不说话了,从根源动手,不就是免除士绅的优待吗

如果真行此法,恐怕比新政还要恐怖。

讲真的,和免除士绅优待相比,新政就是个小儿科。

“陛下,在精兵未竟,朝政未稳之前,此法不可贸然实施。”张居正劝道。

万历心中一动,张居正这话,明显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想想也是,大明至今已有两百年,沉疴重疾药石难医,草原入寇,天灾人祸等等久不断绝。

改革自然要先捡容易的来,如果一上来就搞大的,实在太容易出现问题。

毕竟现在的大明,可经不起这么折腾。这注定是一个磨时间的事。

万历自然不会这么莽撞,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士绅的利益肯定是要动的,但百姓之所以投献,就是因为朝廷的赋税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既然如此,那就从百姓身上着手。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处理此事,先安定百姓。

华夏的历史够长,长到几乎任何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佐证。

万历自然也能从历史之中找到解决办法。

“新政之中有个政策叫做一条鞭法,朕也看了看。所谓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税收。”万历沉稳的说道。

张居正点点头,“确实如此,此法能精简很多手续,同时也能为朝廷带来极大的税收。”

“但此法却有一个问题。”万历伸出一根手指。

“敢问陛下,什么问题”张居正问道。

“一条鞭法,是在为朝廷提升收入,却没有顾及到百姓。以往赋税征缴,往往采用粮、布、帛等实物。这种方法虽然繁杂,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百姓交的粮或许会被贪腐一些,但省去了卖粮折银的手续。

一条鞭法,将所有东西折算成白银,那就要把粮、布、帛卖掉,换成银子。有银子的人,当然是那些商人、士绅。朝廷征收在即,百姓又无多少钱粮,此时,他们势必会联合压价,以最低的价格,换取更多的粮食。

等百姓交了税,若家中又无粮食度日,又得高价从士绅、商人手中买粮。这么一来一去,百姓能不出现问题吗

借着开关的东风,东南银多,粮价自然就高。朝廷在东南收银,自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北方少银,收成又少,强推一条鞭法,势必出现问题。”万历一五一十的说着一条鞭法的弊端。

诚然,一条鞭法对朝廷有着莫大的好处。

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民间的土地兼并和矛盾。

张居正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其中的一些弊端。

可朝廷缺钱,实在抽不出钱,只能先这样了。

张居正无奈的道:“陛下,虽说言利君子不齿。可朝廷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其中问题,臣也思虑一二,但即便这是一杯毒酒,也要饮下。”

世道如此,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等以后朝政好些了,再做改变吧。

“朕倒是有一个法子,能解决此事。”万历自信的说道。

“什么法子”张居正的眼睛亮了一下。

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可不简单,总有意想不到的智慧。

“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滋生人丁永不加税。”万历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

张居正觉得自己抓住了什么,可又滑溜的从指尖溜走。

他沉思一会儿,觉得万历这个法子有着极大的力量,可一时间有些迷茫。

“陛下可言明”张居正急忙问道。

万历缓缓的解释着:“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定下规矩,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朝廷。

太祖高皇帝那会,地方疲弊,人口零落,官府缺钱,此举是为了尽快恢复当地官府工作的有效措施。

随着天下承平,这种老旧的政策却一直延续下来,没有收回。实际上,这项收入大多落入官吏的私囊。

朕记得,户部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户部也未涉及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

丁银。

张居正低声念叨了一声,这个词语对他来说有些陌生。

没在地方做过官,从一开始就是庶吉士,虽有经邦纬地之才,难免也会考虑不周。

不经地方事,自然也察觉不到地方上的事。

张居正小声琢磨着,忽然茅塞顿开。

若真是如此,收缴丁银入朝廷,可简单很多。

“朕以为,当命令地方官将丁银随同田赋一起上缴,同时对于人丁的编审也应该逐渐制度化,以保证丁银的征解。

直省每岁终,各将丁徭赋籍汇报总数,观户口消长,以定州县考成

通过这些措施,在剥夺地方官任意支配和使用丁银权力的基础上,直接征用丁银。”

“那陛下刚才所言的摊丁入亩,又是何解”张居正有些抓耳挠腮,始终觉得自己哪里不得其法。

万历笑了笑,字句越显重量:“这便是取消人头税,以土地多寡征收赋税。贫者若地少人多,为了缴纳赋税就要卖儿卖女,即使如此,也不见得能交够赋税。富者地多而财厚,逼一逼他们,也就能交出来。

一昧清理隐匿田产,会同时得罪官绅与百姓。若是在这时,取消人丁税,实施摊丁入亩,滋生人头永不加税,只按土地多寡征收赋税,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张居正豁然开朗,但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方法后面的杀机。

以土地多寡征收赋税,那士绅在不在其中

清查田亩之后,若是士绅土地众多,再同时征税,他们会不会交

张居正的思绪瞬间飞了起来,以“摊丁入亩”为基础,想到了数个良策。

然而此时,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似乎对士绅们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并不交税,土地多寡,又有深夜意思

于普通百姓而言,确实实实在在的好处。

“臣明白了,臣告退”

张居正心情大好,朝着万历拱手行礼,随后退去。

在走出乾清宫的时候,回身看了一眼,赞道:“此乃擎天之策,祖宗保佑,陛下真乃一良圣之君,大明中兴有望。”

回到内阁之后,张居正把所有的内阁阁老全部聚集起来,商议此事。

当张居正把万历今天的政策搬出来时,几乎所有的阁臣都陷入深深的震惊之中。

人头税延续两千年,此时取消,影响甚大啊。

内阁次辅吕调阳一脸担忧的道:“若是贸然取消,朝廷税收会不会下降此番一来,恐怕会更加艰难啊。”

张居正却笑道:“若是不施行此法,百姓会想方设法的逃税,投献,挂靠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一条鞭法之下,减轻了百姓的徭役,用银子就能抵消。加上摊丁入亩,更是取消了丁口税,以土地多寡为征收凭证,将会进一步减轻百姓的重担。土地少的人,交少一些,多的交多一些,这很合理。

百姓投献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躲避这些吗现在朝廷替他们解决,那还有什么顾虑不取消人丁税,他们会挂靠在士绅名下,这税收与朝廷无关。

取消人丁税,百姓自然愿意自己做主。这出来的百姓多了,百姓出来的意愿大了,加上一条鞭法,征收的税,可不会少。”

“百姓同意这是肯定的,就担心那些士绅们不愿意放手。那些土地,可都是钱。”吕调阳担忧的道。

“是吗”

张居正冷哼一声,杀机毕露。

在如今的朝堂上,若张居正想强推一件事,除了那种大事之外,其余事情阻力会有,但可以忽略。

经过张居正的轮番验证之后,越发觉得此法可行。

于是,在张居正那强有力的手段之下,以江陵为试点,强推“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

和政策一起去的,还有万历缉拿张居易的旨意。

为了以防万一,万历特意派遣张诚亲自带队前往,可谓给足了张居易面子。

在临行之前,万历特意把张诚叫到跟前叮嘱。

暖阁之中,万历看着面前的张诚,叮嘱道:“你要知道,新政对朝廷,对朕至关重要,张先生对新政,对朕也至关重要。

到了江陵之后,你只需要向张老太爷言明朕的意思,至于其他人,就不用多管。你告诉张老太爷,朕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他们

记住,一定要让张老太爷别到处乱说。待会你在宫中挑一些名贵药材,给张老爷子带去。嗯,对了,朕待会再手书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字,你拿去让人制成金匾,送与张老太爷。

记住喽,把朕的落款什么,都得写上,办工整。”

“皇爷,奴婢有些不明白。这摊丁入亩明明是皇爷提出来的,可如今市井上,怎么都在说是元辅的功劳”张诚有些不满。

万历无所谓的笑道:“朕嘛,更喜欢站在后面。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万历强明更新,第九十四章:万历的摊丁入亩之策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