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42章 第42章

书名: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39

朱元璋被大长秋吉春领着,一路到了未央宫,经过戍守禁军搜身之后,另有专人前来侍奉更衣,这才有郎官前来牵引,带路往前殿去。

朱元璋贯彻老实憨厚的人设,不敢东张西望,一路眼观鼻鼻观心,只管跟在郎官后边埋头赶路。

沿着石阶一层层登顶,他余光瞥见大殿两侧侍立着的朝臣,心下不由得暗暗惊奇:今天并非朝议之日,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儿

然而相较而言,他,穆义康出现在这里,带给朝臣们的震动似乎远比朱元璋看见他们来的要大。

甚至有几个官员惊得笏板都掉在了地上。

压抑着的议论声立时响了起来,更不乏有人对他怒目而视。

朱元璋心头微微沉。

这是怎么回事

引路郎官不停,业已来到正门之外,他更不能擅自站定,紧随其后跟了上去。

很快便有内侍高声唱喏:“广陵郡王义康奏请入殿拜谒天子”

朱元璋随即俯首。

继而便有内侍层层传话过来:“天子曰,可”

郎官便往旁边退了一步,躬着身体,示意朱元璋入内。

比起正殿之外,殿内的朝臣来的要少,但是却更加不容小觑。

本朝宗正穆琰乃至于几位年高德劭的宗亲,跺跺脚能叫朝堂变色的几位反正功臣,三公九卿,乃至于列位朝廷重臣

朱元璋入得殿后,便觉一道道目光齐齐投射到他身上,其中有得意,有矜傲,有审视,有愤恨,也有熊熊怒焰。

他按捺住心下情绪,遵从礼节,近前向天子见礼,目光不易察觉的向上一扫,不由得眼睑微跳。

当今天子不过二十九岁,正该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今却病恹恹的歪在塌上,两颊凹陷,眼下青黑,脸上一丝血色也无。

窦皇后坐在床榻一边,双手捧着天子的右手,脸色惨白,眼泪不间断的往下掉。

听见朱元璋作声,天子强撑着转过脸来看他,重病使然,有些飘忽不定的视线勉强落在他脸上,辨认出来者是谁之后,他所剩不多的精气神好像在一瞬间全都散了。

窦皇后霍然转过脸去,目光凌厉,直直看向父亲窦敬,厉声道:“大将军”

其余几位重臣,也是面露愠色。

窦敬年过六旬,鼻直口方,一双眸子闪烁着虎狼一般的光芒,眉宇间仍旧能看出年轻时候的英武之气。

他面不改色,起身拜道:“陛下顾惜宗庙,心怀社稷,不欲使稚儿入继大统,甚至不惜断绝自身后代祭祀,家国之心,天下彰焉臣大将军敬不敢有违圣意,遂选请庄悼太子之后广陵郡王入宫承嗣大宝”

低垂下的面容遮掩住他此时的得意与讥诮,窦敬声音平稳,尤且带着崇敬:“广陵郡王是庄悼太子仅存的后人,而庄悼太子是景宗皇帝的嫡子,景宗皇帝生前便已经为其昭雪,世间还有比广陵郡王更符合大义名分的后继之君吗皇位重归嫡脉一系,此先祖之所望,大势之所向也,伏请陛下许之”

满殿之人尽皆变色,朱元璋终于在此时意识到,自己一路过来收获的敌意究竟是从何而来了。

当今天子幼年登基,乃是被以大将军窦敬为首的反正功臣推上帝位的傀儡。

本朝国祚还没有到能够终结的时候,皇族穆氏在民间仍旧深得人心,大将军窦敬虽有觊觎大位之心,但终究不敢更进一步,只能退而求其次,嫁女入宫,希望下一任天子出自窦氏女之腹。

当今天子的后宫里有三位窦家女,除去窦皇后之外,另外两个也是窦敬的女儿。

只是很可惜,她们都没能为天子诞下一儿半女。

后宫中其余人也无所出。

而上天显然没有给天子继续蛰伏的机会。

一场重病打垮了他,天子的寿数就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所以摆在天子跟窦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后继之君

窦敬想要立幼帝。

一来小孩子好掌控,短时间内不能亲政。

二来若立幼帝,则必须过继到天子名下,如是一来,窦皇后便是年幼天子名正言顺的母亲,他窦敬便是幼帝的外祖父

且这做法也合乎常理当今无子,身为臣下,怎么能叫天子没有后代祭祀,无法享受香火供奉呢

但窦敬没想到的是,天子幼年登基,为人所控数年,受够了明明是天下之主却不得不仰人鼻息的痛苦,也不想将这痛苦加诸在别的幼儿身上,所以他做出了一个违背时下之人秉性的选择

我不要过继来的儿子,不要死后的香火

主少国疑为了天下稳定,我要成年的堂兄弟承继大宝

你不要妄想像控制我一样控制下一个天子

关于后继之君选择区间的这场斗争,是天子获得了胜利。

傀儡天子,也仍旧是天子。

如果连选择后继之人的权力都失去了,岂不是连最后一层遮羞布都没有了

虽然反正功臣势大,可朝堂上仍旧不乏有愿意为穆氏效死的忠臣。

但是关于最终人选的确定,是窦大将军赢了。

因为他选择了一个游离于主流继位人选之外,没有接受过任何储君教育,但是仍旧具有继位资格的郡王为后继之君

穆义康,庄悼太子之子。

他的确是当今天子的堂兄弟。

从血统论,他甚至可以说是最名正言顺的人选了。

穆义康的继承序列来自于庄悼太子庄悼太子可是景宗皇帝的嫡长子

虽然后来庄悼太子被景宗赐死,但是景宗皇帝生前早已经为其翻案。

遵从本朝国制,庄悼太子为景宗皇帝的第一序列继承人,他的嫡子为第二序列继承人,若无嫡子,则庶子为第三序列继承人穆义康就处在这个第三序列上,且是唯一一个处于第三序列的。

至于景宗皇帝其余的那些庶出皇子们,无一例外,全都是第四序列,他们的儿子,得排第五

可这一切都架不住穆义康是个在掖庭和民间散养长大的郡王。

因为那着实尴尬的身世,他没有接受过正经的储君教育甚至连皇孙该有的教育都没有。

他是个纯粹的,野蛮生长的人。

难道要指望一个这样的人去纵横捭阖,压倒窦大将军,重振穆氏皇族吗

诸多心系穆氏天下的朝臣不由得心生绝望。

谁能想到窦大将军釜底抽薪,居然选择了这样一个人呢。

只有皇帝们在空间里边看戏,顺带着替窦大将军上香。

嬴政:“走好。”

李世民:“哟嚯,这可不是普通的广陵郡王,这是朱扒皮倾情演绎的广陵郡王”

李元达:“我奉劝这位窦大将军,赶紧停止你的引狼入室行为”

刘彻幸灾乐祸道:“来不及啦,没救了,等死吧”

穆义康这个人选,是窦敬再三斟酌之后,方才选中的。

从大义名分上来讲,穆义康最合适。

从窦家的利益来说,穆义康也最合适。

窦大将军不需要一个从小接受帝王教育、野心勃勃的天子。

这必然会给他和窦家带来灭顶之灾。

窦大将军也不想扶持一个跟当今天子亲善、血缘亲近的宗室上位。

因为对方会觉得他是因血脉而得到帝位,不会由衷的对他心生感激。

两厢考校,还有比穆义康更合适的吗

敲定这个人选之前,窦敬特意带了厚礼,前去拜访居住在长安西市的一户人家如果叫满朝文武知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窦大将军,居然亲自登门拜访一个无官无爵的布衣,只怕都要大跌眼镜。

窦敬却很慎重,先自在家斋戒,沐浴更衣,提前送了拜帖过去,待到到了门前,也不叫仆从前去叫门,而是亲自前去同门房寒暄:“公冶先生可在家吗”

守门的老仆睁开眼看了看他,慢腾腾的“噢”了一声:“是大将军来了啊。”

又起身为他带路:“先生在家等您。”

窦敬年轻的时候不信鬼神之说,觉得那些诸如妇人有妊之时梦见红日入怀的事情都是后来造势,直到他出去打猎,救了一个不小心摔落山崖的士。

彼时他正年轻,满腔热血,施恩并不求报,将人救下,便待离去,不想却被那士叫住了。

“在下姓公冶,单名一个循字。”

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

窦敬无可无不可的应了一声,并不很放在心上。

然后就听公冶循道:“我观足下相貌,来日必定能够乘坐金根车,佩戴十二串的冠冕,你的家族也会因为你而显赫。”

窦敬听得笑了,深觉滑稽。

他觉得这个人大概是被自己救了,心存感激,所以就想说几句好话讨他高兴。

“金根车,十二串的冠冕,这都是天子才可用的东西啊,”窦敬将马鞭在腕上缠了两圈,好笑的问他:“你的意思是,我将来会做天子吗”

公冶循摇头:“你没有天子的命格。”

窦敬嗤笑一声,转身要走:“无聊至极”

“且慢离开”

公冶循叫住他,捂着那条受伤的腿,一瘸一拐的走到他面前去,叹息着说:“我所学之术,有泄露天机之嫌,蒙天所惩,落此绝境。我已经在这里待了整整两天,期间不是没有人途径此处,只是见山崖险峻,唯恐救人不成自己也殒命于此,都不敢伸手相助,也只有窦郎坦荡赤诚,心思纯善,救我于劫难之中”

他向窦敬郑重一拜:“今日窦郎救我,于我有恩,日后我救窦郎三次,以报答今日之恩。

窦敬被他所触怒,变色道:“你话中之意,岂不是说我有三次必死之劫”

公冶循颔首道:“没错,是这样的。”

窦敬一把扯住他衣襟,举拳要打:“你这厮,我救你性命,你却如此诅咒于我”

公冶循不慌不忙的用掌心抵住他紧握的拳头,徐徐道:“我救你的第一次你要记住,若逢变故,向南走,不要向北走。”

他神色太过笃定,好像拿准了窦敬命中该有三劫似的。

窦敬被他看得心生不安,拳头举起半天,到底不曾落下。

公冶循见状,便将衣领自他手中解救出来,整顿好衣冠之后,向他辞别:“我就住在长安城西,城墙向里数第九条街道的最里边。记住,你还可以向我发问两次。”

他一瘸一拐的走了。

窦敬驻足良久,直到他背影消失在视野中,才恍然回神,深觉莫名:“有病啊这个人”

他极力不想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但不知怎么,心里边总是回想着公冶循说的那句话。

若逢变故,向南走,不要向北走。

只是过去了很久,都没有发生任何事,他也就逐渐将此事淡忘,将公冶循单纯的当成一个说话云里雾里的游方术士。

直到景宗末年,天子广邀群臣于上林苑游猎,吴王借机发动叛乱,谋逆造反。

当时天子与诸位重臣正在别宫,有意在骑射中一较高下、争夺天子目光的年轻人则盘桓于上林苑,发现上林苑外出现叛军之后,继续留在原地只会被围困待死,一众年轻人里边有人主张向南,有人主张向北。

彼时生死难料,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自行抉择也便是了。

窦敬倏然间想起了公冶循。

他鬼使神差的听从了公冶循的话,向南去了。

后来窦敬才知道,向北去的那群人遇上了叛军主力,无一生还。

他惊出来一身冷汗,继而意识到公冶循果真有些非凡的本领,回家之后将此事告知妻子梁氏。

梁氏说:“夫君当日助人,难道是为了今日之报吗这不是君子该有的想法。现下这位公冶先生的话救了你的性命,我们应该一道去向他致谢”

马上备了厚礼,夫妻二人往长安城西去寻公冶循。

公冶循找到了,但是对方却不肯见他们。

只是让守门的老仆代为传话:“我们此后只有两面之缘了,窦郎还是等到生死之间难以抉择的时候,再来见我吧。”

坚决辞谢了窦敬夫妇的礼物。

窦敬想起当日公冶循所说,自己会有三次劫难,不由得汗流浃背,由是心中对待公冶循愈发恭敬,逢年过节都遣人前去问候。

而公冶循果然没有再见他。

他们第二次见面,是在反正功臣联合在一起,意图举事推翻荒帝的时候。

窦敬与妻子梁氏一道,趁夜来到长安西市,问守门的老仆:“公冶先生在吗”

守门老仆和蔼道:“是窦郎和梁娘子啊,请进,先生正在等你们。”

公冶循见了他们。

窦敬将心头的愤恨说与他听:“当今天子无道,祸乱社稷至此,人人得而诛之窦敬不才,愿杀身以成仁,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亦不足惜”

又开门见山的问他:“先生,我与诸位同道所筹谋的事情,是可以成就的吗”

梁氏跪坐在一边,神色恬静,注视着丈夫。

公冶循点点头,回答他:“窦郎筹谋的事情,是可以的成就的。”

窦敬郑重向他一拜,与梁氏一道起身离开。

后来果然成事。

窦氏一族在这场权利斗争中攫取到了令世人艳羡不已的好处,匡扶天子在先,为当朝国丈在后,窦家诸多子弟封侯,窦敬食邑万户。

只是不知怎么,慢慢的,朝堂之上不顺耳的声音多了,家里也不再如从前那样让他舒心惬意。

“当年反正之战,唐兴为我前驱,身中数箭而死,现在他的儿子犯了些过错,你们逼着我杀他,来日到了地下,唐兴问我为何要杀他的独子,断绝他的祭祀,我何言以对”

“窦城虽是我的侄儿,却也并非不学无术之徒,如何担负不起衡阳刺史的职务,尔等岂不闻内举不避亲”

同乡之人强夺别县产业,致使数百人家破人亡,窦敬想要处置的,他年轻的时候,最恨的就是这种人。

可是当年与他一起举事的同乡一起跪在他面前,替犯罪的人求情,愿意以自己的官职替他赎罪,窦敬最后终究还是不忍。

都是曾经跟他生死与共的人,怎么忍心亲自将其处死

朝中为此争执的厉害,甚至有御史不顾礼数,冲到他面前破口大骂:“尔昔年反正之事,可称贤臣,如今行事,与荒帝何异窦敬,枉顾国法,祸害黎庶,身死族灭,便在眼前”

窦敬勃然大怒,马上下令将其押出锤杀,周围人惊恐又难以置信的目光,直到他回到家中,尤且在他面前不断地浮现。

我这是怎么了

窦敬痛苦的问自己:我错了吗

可我窦敬是人,不是神,我连自己的偏爱都不能有,连自己的同乡和兄弟后人都不能保护了吗

姬妾们起了争执,你推我搡的闹到他面前来,他烦极了,问梁氏:“我在朝中已经足够忙碌,你能不能稍稍尽一些心,不要像个木偶一样,只知道在家吃斋念佛”

梁氏合着眼,默默的念着佛经,并不看他。

“又是这样你总是这样”窦敬不耐烦看她这副模样,拂袖而去。

这些年,倒也不是没有遇到过风险,但是窦敬都抑制住了去见公冶循的冲动。

还不到时候。

他想,最后一次机会,要用在刀刃上。

等到宫中天子病入沉疴,太医暗地里示意可以准备丧事的时候,窦敬知道,已经到了第三次去拜访公冶循的时候。

“我想请您为我卜一卦,”窦敬道:“迎立庄悼太子之子入宫承嗣,是正确的做法吗”

此时,他已经是年逾六旬的老人,公冶循更是垂垂老矣,只是目光矍铄,鹤发童颜,并不显得老迈无力。

这一次,公冶循注视他的时间更久。

最后还是如他所愿。

公冶循告诉他:“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天子的象征。”

窦敬由衷的松一口气。

遵循他上一次登门的流程,此时他应该辞别了,只是窦敬实在心有不舍当年公冶先生承诺助他三次,再加上这一次,缘分便尽了。

就此同这位大有本事的奇人道别,他总觉得惋惜。

如此异能,若能为他所用

而这一次,公冶循也并没有急着端茶送客。

他问窦敬:“大将军是否有意帝位”

窦敬着实没想到公冶循三答之后,竟然会主动与他议及朝政,受宠若惊之下,不由得振奋起来,却不瞒他:“大丈夫生居世间,孰人不想宰执天下”

公冶循点点头,又问他:“大将军为权臣数年,本朝国祚可已尽否”

窦敬踌躇几瞬,终究还是摇头:“天下人心仍旧归于穆氏。”

公冶循便叹一口气:“大将军既有此明悟,又富贵已极,也该为儿女后代考虑一二了吧。”

窦敬默然不语。

公冶循等待良久,都不听他作声,便知他心意已决,遂道:“既然如此,我再为大将军卜一卦吧。”

窦敬心下一松,赶忙拜谢:“多谢先生”

这一次,公冶循卜卦的时间更久,待到结束之后,却不曾将结果告知于他,书就在白纸之上,折叠三次递到他面前:“大将军,归家之后再看吧。”

窦敬躬着身,双手接住,小心的收到了衣袖之中。

公冶循便合上眼睛,显露出疲惫的样子来:“走吧,你我缘分已久,以后不会再见了。”

略顿了顿,又说:“窦郎,擅自珍重啊。”

窦敬心下着实惋惜,到底不曾违逆,起身郑重拜道:“先生,还望珍重自身。”就此辞别。

他转身之后,公冶循睁开眼睛,如当年二人初见时窦敬目送他离开时一般,目送对方离开。

“痴人”他一声长叹。

老仆在一旁,也叹息着道:“您只是告诉他,庄悼太子之子有着天子的命格,却没有告诉他,将其迎立入宫,是不是正确的做法。”

公冶循道:“你从前只称呼他为窦郎,又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称呼他大将军呢”

老仆想了想,说:“大概是从梁夫人闭门不出,幽居佛堂开始的吧。

窦敬听从公冶循嘱咐,一路只管小心揣着那张纸,却不敢开,直到归家之后,方才将其打开。

上边只写了一首简洁明了的七言诗。

更休落魄贪酒杯,亦莫猖狂乱咏诗。

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窦敬看得心生不安。

捉将宫里去难道日后他会在宫中出事,亦或者被押送宫中吗

断送老头皮言外之意,便是他会死于非命吗

窦敬心下惶恐,又觉得公冶先生交给自己的判词,料想不该如此浅显,在书房独坐思忖良久,又吩咐传了几个幕僚过来,叫他们轮流传阅这首古怪的诗。

很快,便有人了然道:“大将军,此诗乃是前宋时候名为杨朴的隐士之妻所作。”

他向窦敬细细解释:“前朝的真宗皇帝征召杨朴,杨朴不愿为官,便用妻子所作的诗来回应,真宗听后失笑,仍旧叫杨朴去做他的闲云野鹤了。”

辞官之作啊

难道公冶先生是在劝他辞官吗

窦敬皱起眉来:“没有什么暗喻吗同朝政息息相关的那种”

幕僚被他问的犹疑起来,冥思苦想许久,终于躬身道:“大将军且叫我等再行参谋几日”

“去吧,”窦敬勉强应了一声:“要将此事当成正经事来做才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