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作者:疯子C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二章自己的路

书名: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作者:疯子C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22

领导的接见,时间总共就一个小时,浓缩到七点新闻,仅仅只有1分30秒的报道时间。

但是影响力却辐射着十四亿华夏人,甚至很多海外华人或者华侨也会收看着七点新闻。

领导盛赞刘一辰为共和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为华夏数学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世界数学界贡献了一份力量,他相信有这个杰出的榜样在,会有越来越多的有数学天赋的年轻人投身于数学研究上。

对于领导的高度赞誉,刘一辰是感到受宠若惊,这简直就是官宣他为华夏数学界旗帜性人物,奠定了他在数学界的超然地位。

随后则是央视的两个专访,一个是面对面节目,面对面是央视的一档长篇人物专访节目,在每周日21:30在央视播出。之前刘一辰就登陆一次面对面节目,那时候是他以青年企业家身份登陆面对面节目,采访人是董倩。

而这一次,主持人却换作是水均益

这一位也是极具传奇性的主持人,1993年起担任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2004年至2009年主持高端访问。其至今采访生涯中,先后专访过上百位名人政要,脚步遍布全球,2003年被授予华夏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多次荣获金话筒奖和央视十佳主持人奖。

刘一辰也没有想到,这一次面对面节目主持人会是水均益,要知道这一位可是很久没有主持面对面了。

“刘院士,采访时有什么忌讳或者不方便问的,您可以跟我说。”水均益显得很平易近人。

“没事,我想以您的主持人水平,会把握住度的。”刘一辰微笑地说道。

对于水均益,他也是很佩服的,能够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事,有着偌大的名气,却没有出走,而是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可是极为难得的。

如果水均益出走到其他卫视,收入起码是在央视的十倍。

虽然,华夏最大媒体平台绝对是央视无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央视主持人的收入水平就高,恰恰相反,央视主持人的主持功底好但是收入并不高,大概一年三四十万左右,也就是普通京城白领的收入。

虽然这收入,比起种地老百姓肯定要高,但是比起娱乐圈明星,真心不高。而像地方卫视一些节目主持人,收入却是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刘一辰就知道,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镜头上的主持人康晖,甚至都没有买房,而是住在单位的宿舍。

所以说,虽然整个社会整体转向追求物质生活,但是却也不能一棍都打死,同样有一批人追求的是人生理想、人生价值,胜过金钱的多寡。

“那行,那我们访谈节目就开始了”水均益说道,在刘一辰点头后,水均益对着摄像师和灯光师比了一个ok的手势。

而这也代表着,访谈正式开始。

访谈内容并没有什么过线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刘一辰是富豪这个身份,更多的是刘一辰的学习成长过程,比如小学、初中的一些趣事,以及高中的横空崛起,无比耀眼,再到大学的纷纷扰扰,以及获得的诸多荣誉。

“您觉得,在之前华夏为什么出不了大数学家”访谈逐渐深入后,水均益提出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是多方面了。”刘一辰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华夏的学生一般来讲看不到数学最精华的地方,而只不过将题目做好,他们就很高兴,将题目做好,考好试就觉得很高兴了。但是数学的真谛不是做题目,要自己能够发挥出一些好的方向、好的题目,自己有能力去做,同时要走出一条自己走出来的路。”

“还有一点,华夏的学生太辛苦了,高考是一座独木桥,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人生的独木桥,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学校、家长不断地对孩子施加压力,一切目的都围绕着高考,高考考高分然后读一个好大学,使得学生在小学、中学都没有时间玩,到了大学就彻底放开了玩,不想学了。”刘一辰叹了口气。

“我们中小学的竞赛,履创佳绩,我们一直赢,这说明我们华夏人并不笨,可是为什么到了大学,就一下子不如人家了呢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学校的因素,有家庭教育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当然我们华夏的高校,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刘一辰说道:“教育制度的改革从未间断过,我们其实有很多人都知道问题所在,也都在尝试着去探索、改变,改革之路从未停步不前,只是到现在我们还未探索一条最适合我们的路。”

“那您觉得,欧美的教育制度值得我们学习么,有现成的例子,我们完全可以原本照搬不就解决了么”水均益问道。

“欧美的教育制度是植根于他们特有的文化,欧美的教育制度是真正的精英教育,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在精英身上,富人的孩子以及有足够强天赋的学生才能享受优势教育。至于普通人、白领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只能上很一般的大学,甚至是职业学校。”刘一辰摇了摇头:“而我们华夏也有自身特有的文化,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至今已经一千四五百年时间了,这么长时间始终为平民留下一条上升通道,让普通人能够通过读书从而往上迁跃。”

“如果我们华夏也搞精英教育,那么绝大多数人是上不起大学的,命运就固定在那里,很难真正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我们华夏,如果有人胆敢这么做,那么我想埋藏于每一个华夏人骨子里的王侯宁有种乎的基因会爆发起来的,会有人学习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宁有种乎”刘一辰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从二千多年前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宁有种乎之后,华夏就认识到平民的力量,想要实行精英教育、断绝大多数人的道路,无疑是自我毁灭。”

“所以说,欧美的教育制度一些优秀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但是绝对是没办法按部就班,生硬的套进来。”刘一辰说道。

探讨了这个问题后,水均益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家,您是怎么看待奥数的”

“奥数找的是刁难的问题,很多重要的问题他不理,所以考奥数可以考到第一,不见得他数学能够成长。”刘一辰说道。

“那是不是说,奥数本身的设置不合理”水均益好奇地问道。

“奥数他要考的就是数学里面很小的部分,奥数本身有小部分的题目是有意思的,但是不能够讲,因为你考了金奖,你就了不起得很。”刘一辰说道:“我本身也是参与过奥数竞赛的,我想对这个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能够获得奥数金奖,本身也说明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和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这样的人培养起来会比较容易。”

“不过我更认为,天赋和基础很重要,兴趣也同样重要。很多有数学天赋的人,往往成不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数学没有兴趣。”刘一辰说道:“所以我在我们华夏创办九龙大学,有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科,鼓励他们去挖掘自己的兴趣,有兴趣就会乐于去学习,而不是被逼着,被逼着学习的人,在学术这条路始终是走不远的。”

“说实在的,在当前高考阶段选择专业,考生选择专业都是很盲目的,或是亲人朋友觉得什么好,或是听说某个专业好就业,而没有去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填写专业了。”刘一辰说道。

“您认为,九龙大学会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和菲尔兹奖得主么”水均益问道。

“是的,我对此是很有信心的,我们华夏人并不笨,相反我们很聪明,只需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天才得以成长起来,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刘一辰给予肯定的答复:“当然,我想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任何研究从来不是奔着奖项去的,奖项只是做出成果后附带的,只算算是锦上添花,如果是奔着奖项去搞研究,这是本末倒置的。”

这也是刘一辰对于华夏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个很反感的地方,就是充斥着非常强的功利性,使得整个学术圈变得很浮躁,论文大水漫灌、造假、抄袭等层出不穷,结果百分之一的论文都不一定有价值。

同样的道理就是新能源汽车,因为九龙时代的崛起,使得世界的新能源汽车概念大火,结果就是很多人涌入新能源汽车,不是好好地去做汽车,而是去拿补贴,通过拿补贴赚钱,这种简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