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作者:疯子C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两百三十四章元宵佳节

书名: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作者:疯子C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22

元宵佳节

这是刘一辰、冯琳第一次在京城过元宵节的,作为华夏一个传统节日,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有过了元宵节,才是真正过完年。

元宵节不过,学生没有心情上课,打工人没有心情上班,上班时摸鱼成了普遍现象。

二人前往三里屯,这里比较热闹,还有元宵佳节的喜庆味道,不然的话还未开学的燕园一带,显得颇为冷清。

他们和往年一样,都是到了正月底才开学。

“听说这里的三里屯酒吧街是京城夜生活最繁华的娱乐街,我们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冯琳看着这里灯红酒绿,人流熙攘,流光溢彩映衬着大都市喧嚣与奢华。

一直以来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谁也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谁也不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商业定位。

特别是今天元宵佳节,这里的气氛就比平常还要愈加热闹,城市白领、金领以及各色之人随处可见。

甚至于在酒吧中,你还可以看到明星。

只是刘一辰和冯琳一开始还觉得好奇、新鲜,后面就觉得格格不入,环境颇为不适应,酒吧的气氛热闹,一個个少男少女们宣泄着自己无穷的精力,但是在他们看来却是太吵了,脑袋嗡嗡作响着。

所以半个小时左右,二人就出来了。

结果刚刚出了酒吧到达门口,就见一拉风的跑车过来,那咆哮的发动机显示着它有多么强大的动力,然后跑车停住后,就看到一个戴着墨镜、浑身穿着名牌的年轻男子从跑车上下来,搂着一个颇有姿色、身材婀娜的年轻貌美女子。

刘一辰怔了一下,虽然戴着墨镜,走路也颇为嚣张,不过他还是认出了,这一位不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王校长么,被称为娱乐圈的纪委书籍么。

再看其搂着的美女,刘一辰脑海里愣是没找到其是哪位明星,刘一辰不由得感慨,这位王校长果然不爱明星独爱网红,这女人不就是长着一张网红脸吗。

不过,够嚣张的,展现着一位富二代的奢华生活,豪车、名牌、美女

“这人是谁啊,这么嚣张”冯琳嘀咕着,虽然今晚看到了不少豪车,但是最高调的还属于这个和他们差不多同龄的人。

“一个富二代”刘一辰淡笑道:“万达集团,王大富豪的独子呗”

不过普通人这时候可不知晓万达集团的王大富豪,得到2013年左右王大富豪成为王大首富,才真正走入普通人的视角,那时候再加上王校长在互联网名声大噪,王氏父子可谓是虎父犬子的代名词,从此在互联网红了十余年。

“一个富二代,有什么好显摆呢”冯琳撇撇嘴说道。

自从得知了刘一辰拥有的财富,寒假之时在水仙港看到那一大片正在施工的巨大工地,冯琳就有一种觉悟了。

元宵佳节之后,二人就泡图书馆,距离开学还有不少时间,冯琳正在努力着修改文章,需要查阅的资料一堆,像这种要具备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章,都需要有真实的数据作为支撑,而燕大图书馆,就有这些资料,这里就如同一座宝藏,就看人们怎么去挖掘这一座宝藏。

东欧这一块,要平原有平原,要港口有港口,可以通过黑海与世界各个地方相连,它也曾经辉煌过,当初继承的庞大家产,那可是让华夏都无比红眼,它掌握的技术哪怕自它诞生以后20年依旧还有些让华夏眼馋,而它有着大平原,是块大粮仓,可以说地理位置是相当优越,可惜它成为世界头号败家子,仅仅30年就将自己继承的庞大家产给败得一干二净。

这个地方,所发生的事情,绝对是属于具备很高的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价值的,研究具备一定水平,都可以出书,而且不是仅仅一本书,而是可以出一系列的书,从方方面面去分析东欧。

研究国内的,你怎么研究都比不上其他专家学者,但是跳出国内的视野,就有大量文章可以做了,而且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

这就是刘一辰给冯琳找的路。

刘一辰则是在研究着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这么一个猜想: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写信请教当时名满欧洲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可惜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自此以后,哥德巴赫猜想就困扰着整个数学界,长达近三个世纪,哪怕有着许多数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也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却始终没有人能够最终证明他。

截止到目前为止,关于哥德巴赫猜想最大的研究成果,就是1966年陈景闰证明了12成立。

这个12可不是123,而是任意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当然,在数学界也有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书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这一猜想也被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书的哥德巴赫猜想。如果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但是反过来,若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不一定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难度可比其他要难得多,不然的话也不会困住世界数学界将近三个世纪。

要知道过去的三个世纪,可是数学取得突飞猛进的三个世纪,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甚至其中还有数学家是属于封神的那种。

但是就是没人能够给出完整的证明

可是直到燕大开学这天,刘一辰也依旧没有什么头绪,他将哥德巴赫猜的相关论文、文章都看了一遍,包括维诺格拉多夫所证明的充分大的奇质数都能写成三个质数的和,也就是哥德巴赫维诺格拉多夫定理或三素数定理。但是依旧在哥德巴赫猜想上难以下手,感觉无法将哥德巴赫猜想这栋大厦进行封顶。

这一天,刘一辰抽出时间来,却是看冯琳的论文,刘一辰看得很仔细,包括都用两种文字写成,版是为了国内或者华人学者看,不用再辛苦的查阅英汉字典看论文,而英文版纯粹是为了刊登论文。

如今的主要权威期刊,基本上都是海外的,国内的权威期刊虽然有,但是要么是影响因子低,要么有着乱七八糟的事,大水漫灌,始终没有太大的含金量。

在这一方面,华夏要努力的依旧任重而道远,学术自然有学术的严谨,是要经得起推敲和研究的,任何冲量都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为什么,但凡有质量的学术文章,往往优先于发表在外文期刊,便是因为如此,比较正规、比较有含金量。

刘一辰看了一下,基本上问题不大,他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分析,而英文版方面,问题就比较多了,虽然冯琳的英语已经过6级,但是在论文上,不少还是存在错误,这也是刘一辰每一次要下大力气的。

话语权不在自己手里,就是有这一痛点,国内其实是有不少学者作出杰出学术成果的,但是就是因为英文比较薄弱,无法写一篇合格的英文论文,所以发表不了,使得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相匹配的名气和地位。

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文化与语言上的亏,这种是属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冯琳看到那么多红色笔画圈圈,顿时愁眉苦脸的,她有时候就不明白,明明两个人考托福也都差不多,怎么刘一辰在论文上这么厉害,轻易就挑选出毛病来。

用了一周时间,冯琳终于修改完文章,进行投稿。不过论文投稿,也不代表结束,冯琳在刘一辰的建议下,尝试着写成系列分析文章,然后最后形成一本书,进行出版。

作为一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来自于作出学术成果,然后出版成书,哪怕往往在国内需要自己掏钱出书,可是学者们总是乐此不彼。

只是刘一辰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依旧被困住,想要攻克他却始终找不到途径。

这让刘一辰苦不堪言,在边考试边做研究,哪怕他找了各种方法,始终敲不开哥德巴赫猜想的大门。

而就在刘一辰即将迎来自己的毕业答辩的时候,却不知道此时正暗流涌动着。

树欲静而风不止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利益动人心,巨大的利益足以让一些人连脸皮都不要了,撕扯下伪装的面目,伸出了那属于他们的魔掌,露出他们那可怕的獠牙。

一则公告,已经不知不觉中拟好了,神通广大的盖好了公章。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