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草原特种兵

作者:雪山神獒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四十二章 王在何方

书名:草原特种兵 作者:雪山神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22

笔趣阁顶点 www.xbiqudd.com,最快更新草原特种兵 !

阴冷的秋雨不停的下,雨势虽然不大,可那阴冷的感觉让人发狂。尤其在林中,没有住房,没有热水,没有熟食物。在奥莱内附近的森林中,3千多青壮男子就藏身在这里,而且每天都在增多,人们顶多有个避雨的低矮窝棚,怨气冲天。

巴拉科夫阴郁的看着潮湿的密林,心中越来越不安。天气一直不好,半个月以来立窝尼**报站只得到了一次来自罗胡努基地的补给,一艘飞剪船带来了食物、药品、武器和一些必要器材,带走了一些拉脱维亚贵族青年。这些人将被送到奇斯托波尔的学校去学习,潜移默化的变成蒙古人,也许这些孩子中将来会出现拉脱维亚之王。

蒙古人真正需要不是他们的父辈。也许父亲们更有经验,但是那些人思想陈旧,见识短浅,没有知识和文化,而且已经不能改变了。没有经过工业文明的洗礼,他们不可能是蒙古真正的朋友,也不可能跟上蒙古日新月异的脚步,早晚都是的麻烦。蒙古人的希望,是在这些被征服者的未来上,年轻人是朝阳,是一张白纸,看人在他们心里画出什么。在学校中,蒙古人的思想,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早晚会改变他们,最终改变他们的家乡。

蒙古人,自古就对孩子有一种执着的偏爱,不管孩子的父亲是谁。蒙古人对孩子的改造无比的成功,真正的尼伦蒙古人有多少?30万?50万?可是在蒙古文化影响下,万里之外的王罘,近在眼前的自己,都认为自己的蒙古人。

孩子啊,巴拉科夫想起了儿子茹科夫。过去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可是一家人在一起。现在,自己已经是蒙古高级情报军官,老婆阿和马托娃也已经是奇尔克伊第一纺织厂的车间主任,过上了从没有想到过的好日子,可是再想一家团圆就难了。也许这就是美好生活的代价吧,自己出生入死,那些奇尔克伊的工人兄弟能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值得。

对蒙古人的教育体系,巴拉科夫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儿子茹科夫11岁了,上小学4年级,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会识字,懂得那么多知识。有一次,他看到他的儿子的作文,题目是长大以后的理想。儿子在作文中写到,他长大以后要做制糖专家,像邹和尚、王罘总工一样,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业!那一刻,巴拉科夫泪流满面。

思乡是温暖的,现实却很残酷。有了那一船的物资,巴拉科夫在拉脱维亚人中建立起了初步的威信,不管你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没有好处谁跟你干?这些午餐肉罐头,牛肉罐头,水果和蔬菜罐头,这些糖果饼干,这些长矛、盾牌、腰刀、锁子甲,蒙古特工看都不看一眼,却一下子把巴拉科夫等人抬到了神祗的地位。

随船而来的还有几个立窝尼**报站的专业特工,这大大缓解了他人手不足的困境。现在,他已经对道加瓦河一直到库尔兰半岛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归功于政保总局早期在诸部埋下的那些钉子,现在终于发挥了作用。没有这些内应,他不可能这么快就组织起这么大一支队伍。

林子里有克罗尼人、萨莫吉西亚人、立窝尼亚人、瑟米利亚人、立陶宛人,甚至远在道加瓦河东岸的瑟洛尼亚人、拉加特里亚人、塔拉瓦人也赶来这里,准备在十字军身上发一笔小财。那些公爵、伯爵真是数也数不清,除了像巴拉科夫这样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工,就是政保总局档案馆那些情报分析员闹的明白了。

但是巴拉科夫迟迟不下令进攻奥莱内,倒不是巴拉科夫担心伤亡,这些蛮族在他眼里没那么金贵。他实际上是在等一个人,库尔兰部的公爵拉米金。

库尔兰是整个拉脱维亚地区实力最强的部落,人口超过了瑟米利亚和萨莫吉西亚的总和。拉米金公爵,也是拉脱维亚最狡猾,也最有影响力的贵族,也最有可能成为拉脱维亚之王。拉脱维亚之所以没有遭到爱沙尼亚人的命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基督教势力的斗争艺术,该妥协的妥协,该打的时候往死里打。总局情报处里那些人甚至已经内定了,他就是将来的拉脱维亚国王,尽管情报员传来的消息模糊不清,蒙古人并不清楚拉米金的真实态度。

这个人埋的很深,对最亲信的人也很少透露真实的想法,巴拉科夫认为情报处的人有点想当然了。

政保总局并非铁板一块,至少外勤人员对内勤的不信任根深蒂固,内勤人员则看不上外勤简单粗暴的行动方式。陈翀局长正在改变这种体制,内勤人员必须要有一些情报工作的履历,而外勤中队长级别以上的情报员也必须专门学习内勤工作,培训、情报分析、后勤保障,情报支持,档案管理,威胁评估,资源分配,情报战略战术的制定等等。

现在,巴拉科夫对拉米金越来越没有把握,也越来越不信任。从内线送出来的消息来看,拉米金公爵肯定知道了消息,可是在关系到整个拉脱维亚人命运的关头,他迟迟不来,连个基本的态度都没有。既不派子弟到蒙古,也不回答蒙古使者的问题,这是怎么个路数?麻木不仁?首鼠两端?还是不信任蒙古人的实力?

拉米金拖的起,巴拉科夫可拖不起,天气不等人啊。里加湾10月份就要开始封冻,现在已经9月份了。蒙古舰队已经整装待发,只等待一个好天气,2千大军,数十艘战舰就会出现在里加城下。陶里斯卓有成效的工作让蒙古对道加瓦河的水文状况已经了如指掌,唯一的问题是,打下里加城交给谁。而巴拉科夫迟迟无法给脱尔赤长官答复,可以想象,那脾气暴躁的公子哥现在肯定在大发雷霆,破口大骂。

可是巴拉科夫真的没办法给脱尔赤长官提供人选,最有可能的人连面都没有见过,你让他怎么给个长官准确消息。这是牵涉到蒙古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战略大计,以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攻克里加城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要把里加变成一个十字军后方的钉子,这就难了。以巴拉科夫看来,眼前的这些拉脱维亚人,包括瑟米利亚的维斯塔尔兹公爵,最先投靠他的奥斯塔德伯爵,都不具备这个威望,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波罗的海的冰封期足有4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蒙古人不可能从大海上给拉脱维亚人充足的补给,顶多通过战术飞艇传递消息,决定不了战局。拉脱维亚人能不能坚守里加,配合乌恩长官在东线发起的冬季攻势?巴拉科夫的结论是,不能。

这些部落互不统属,都是属于各个部落贵族的私兵。虽然大部分人性格强悍,身手敏捷,称得上武勇,但是毫无纪律,自由散漫,就是一些拿着刀枪的平民,根本就不是军人。不服从命令,不听指挥,不懂战术,没有团队意识,全凭一腔血勇作战。一旦遇到强大的敌人,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就是战五渣。

如果不能牵制立窝尼亚骑士团大量的兵力,那么这次行动还有什么意义?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拉米金在拉脱维亚诸部中的威望,也只有拉米金,能把这些乌合之众团结起来。传说中,拉米金公爵也很有才能,他有可能创造奇迹,就是说守住里加城。

从情报总局的分析来看,和丹麦瓦尔德马二世国王签订和平条约的是他,和罗马教皇副代表巴尔多恩签订和平条约的是他,但是在苏勒战役团结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和十字军死战到底的也是他。战胜之后,没有忘乎所以,而是意识到实力的差距,适可而止,这就是中库尔兰的拉米金公爵所做的事情。

当人类遇到威胁的时候,一般人不是反抗,就是妥协投降。而和强大的对手谈判,利用敌人的矛盾,远交近攻,用较小的妥协获得生存机会,这样的人绝对不平凡。但是,当对手突破自己底线的时候,又能够和敌人决一死战,这同样是大智慧,大勇气。

可是为什么文字上的拉米金公爵,和现实中的拉米金公爵不一样呢?莫非是老迈消磨了他的智力,疾病削弱了他的勇气?不,绝没有这么简单。可是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拉米金公爵不参加这次围攻奥莱内之役,他就永远失去了成为里加之王的机会。

巴拉科夫当然能够选择别人,但是如果别人无法守住里加城,政保总局和脱尔赤长官会发狂的,第一个就会追究他巴拉科夫的责任。他是立窝尼**报站的站长,这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他还在乌恩长官面前担保拉脱维亚人的战斗意志,出了问题,这个黑锅他不背谁来背。

巴拉科夫决定再等一天,只有一天,林中的拉脱维亚部落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再拖下去有可能就逃散了。面对着富庶的村镇,忍住抢掠的**,在凄风苦雨中挣扎,这是蛮族做不到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服从巴拉科夫的命令,那是因为这林中虽然艰苦,但是有美味的罐头食品,有蒙古人凶神恶煞的杀人传说,他们不愿意得罪这位大神。人的忍耐终究是有限的,蛮族的耐心更是少的可怜。

好吧,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也是给我自己一个机会。如果你明天不能来到这里,那么我只能进攻奥莱内,而且我不得不下令除掉你,以免你影响到将来拉脱维亚领袖的威望,不利于西线里加作战。

“报告!长官!埃格鲁希姆斯急报,中库尔兰的拉米金公爵攻克尤尔马拉,已经与留守埃格鲁希姆斯的别拉诺夫长官取得联系。拉米金通过别拉诺夫长官给你传话,他将向匹内科伊、迪兹林姆希姆斯一线出击,希望我军立即向奥莱内进攻,然后北上横扫日耳曼人的殖民区,与他汇合!”助手激动的向他报告了重大情报。

“***!这个混蛋!”有生以来,巴拉科夫第一次爆出了粗口。随着这一声大骂,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肚子里。看来,破口大骂确实使人放松,怪不得脱尔赤参谋长就喜欢这一口。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