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草原特种兵

作者:雪山神獒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

书名:草原特种兵 作者:雪山神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22

笔趣阁顶点 www.xbiqudd.com,最快更新草原特种兵 !

收服了萧勃迭,就等于控制了拒马河和南易水在霸州的主要河段。挥师东下,就能截断窝子口水关到柳口水关的御河河段,彻底断绝中都和中原的交通。

但是萧勃迭能不能在信安立住脚,进而控制整个霸州,成为特种部队稳固的根据地,不仅仅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霸州在中都大兴府以南,御河以西,河北腹心,交通要隘,天下粮饷所在。一旦霸州反叛,不但将损失大量的粮饷,而且隔断了金朝南北交通,金国不再是一个整体了。

巴根台在金国肚子里大闹天宫,其破坏力比歼灭金军10万野战兵团还要巨大。金人绝不会任由霸州脱离掌控,这一点巴根台有清醒的认识,要随时准备作战,而且是大战。霸州在河北大平原的腹地,四面皆敌,无险可守。其北面,就是中都金国的主要战略集团,其南面,就是大名统军司的兵力。霸州处在敌两大战略集团的两面夹击之中。

当务之急,还是来自中都的威胁。因为中都离信安太近了,200里路,大军两、三天的行程。信安北面,是刘李河、卢沟河和拒马河形成的一个正三角形平原地带,永清、固安两县就在这三角地带中心。这里,是金军南下进攻信安县的必经之路,如果控制住了永清和固安,就等于控制了三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而这个三角地带,正是信安的北大门。

只有控制住信安的北大门,建立一个强大的战略支撑点,才能掩护信安北部的安全。要想控制这个三角地带,就不得不说起永清史家。

河朔地区最强的势力是什么?是府尹?留守司?是行台长官?或者说皇家?不!当金朝统治者靠他们的武力威慑百姓的时候,一个汉人平民,却靠家族世代的慷慨任侠,扶助弱小,赢得了河朔百姓的心。他们,就是永清史家,史家,才是河朔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大约是唐朝时期,史家先祖定居在永清县韩侯乡兴隆里。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唐祚衰亡,五代迭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辽国,而永清就属于幽州。赵宋一统中国,却始终没有实际控制过拒马河以北,这样永清其实一直就是在异族的统治之下。

可以想象,史家和河朔汉人百姓一样,生活是艰难的,尊严是无法保证的。但是史家却是河朔反抗精神的代表,他们可不是谁都可以欺侮的顺民,无论是恶霸、盗匪、官府、异族,任何非分之想都会遭到他们的痛击。河朔百姓,和我们印象中文弱精明的宋人根本不同,这里的人从唐代起就悍勇非常,出劲兵的地方。唐代河朔藩镇林立,和这民风有很大关系。连成吉思汗都对这些河朔汉军步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史称史家高祖史伦,好游侠,就是这燕赵民风彪悍的典型代表。他同时还是汉人仁厚孝友精神的代表,在乱世之中,他认为财就是人的性命,不能独享。他慷慨周济贫困百姓,有被官府和豪强迫为奴隶者,就出钱将他们赎还。又建私家学校,招来著名学者,养着好多豪侠之士,教习子孙和乡里学子,以侠称於河朔地区,1144年河朔地区遇大荒年,他发自家粮食八万石赈灾救民, 百姓赖此都活了下来。为此,四方豪士鸿儒都争归附永清史家。

史伦去世,河朔各郡百姓感念其功德,自愿结”清乐社”供奉史伦神主。清乐社共有四十多个,每社近千人,过年时,所有清乐社的家庭像对待神灵那样供奉和祭祀史伦遗像。一个普通的百姓去世,受着民间几十年、几万人的虔诚祭祀,不能不说是一个感天动地的事情。有哪个官府,哪个皇家,在人民心中受到过这样的爱戴尊崇。他是人民的英雄,平民的豪杰。

史家世代如此,周济贫民,教育儿童,扶助弱小。到史伦孙辈史秉直这一代人,史家已经成为了数百直系子孙的豪族,可以说振臂一呼,十万清乐社成员云集,青壮就有数万,足以威震河朔。因为史家世代重视教育,族中子弟大多读书,这就有了大批军官的基础。

巴根台要控制永清这个战略要地,就必须要过史家这一关。如果没有史家的合作,即使将来蒙古大军进军河朔,也会麻烦无穷。

他安排吉日格勒率领一个特种兵小队,辅佐萧勃迭掌控信安,当夜即率特种兵主力向永清县韩侯乡出发。吉日格勒是个武夫,军事素质那是一等一的水平,问题是其他事情上头脑简单。他留下了那日松掌控全局,那日松是他最信任的人,稳重,谨慎,在特种部队的威望各个方面令人放心。

史家聚族而居的地方,是韩侯乡兴隆里,就是现在的永清县大焦垡村。村东西有两条小河,是芦沟河支流。史家的豪富,除了他们世代耕读,农业管理得当,勤俭持家之外,还和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村西面就有水路码头,从这个码头可以直入河北诸水系,北通中都,南通南京汴梁,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农业和商业,给史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巴根台没有惊动史家。因为兴隆里有个水路小码头,往来商人不少,所以他们还是化妆成中都来的客商,把附近地形民情勘察清楚。

在码头小馆驿昏暗的烛光下,特伦敖都问道:“百夫长,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巴根台冷冷的说道:“当然是登门拜访。”

“啊?就这么登门拜访?”月黑风高,突袭杀人多了,特伦敖都已经不习惯明火执仗干仗了。屋子里只有巴根台和两个分队长,几天以来,他们还沉浸在信安行动成功的巨大兴奋中,对他们的领袖佩服的五体投地。

巴根台说道:“当然不能就这么去登门。像史家这种人,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听命于我们。我们得给他们准备点礼物。”

努桑哈兴奋的说道:“我们宰他们几个?”巴根台说道:“不!不能伤人。”他用桌子上的茶杯茶壶摆出了兴隆里的几个主要点的位置,说道:“我们要炸毁这个码头。将炸药安放在兴隆里的史家祠堂,粮仓,清乐社总社这些地方。但是不能引爆,听我命令行事。

明天,我和特伦敖都去史家拜访史秉直,会一会他们河北的英豪。努桑哈,你带队埋伏在我说的这几个地方。爆破码头的时候,要把人畜全部驱赶,不得鲁莽伤人,否则我特种部队的军法无情!

你们今晚就趁夜做好一切准备,给你们一个半时辰时间。然后集体休息,明日辰时吃饭,巳时行动。退下吧!”

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蒙历猴儿年2月初八卯时 大兴府永清县韩侯乡

一早,巴根台与特伦敖都换上蒙古特种部队迷彩作训服。脚踏高腰钢底陆战靴,头戴森林迷彩钢盔,内衬钢甲,腰扎牛皮武装带,胸佩鹰徽。没有带长大武器,每人配5枚手榴弹,只是在武装带上别着一把多功能军刺。二人结束停当,显得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远比那个时代的军袍矫健的多。

二人大步流星,直奔史家大宅。不久,码头上轰然巨响,烈焰腾飞,村子里哭爹喊娘,乱成一团,到处是慌乱奔跑的男女。巴根台等看都不看这些人一眼,径直来到史府。

史家大院坐落在兴隆里东侧,如果说兴隆里是一个坞堡的话,那么史府就是堡中之堡。1丈8尺高的院墙,厚重的大门包着铁板镶边,嵌着成排的铁钉。史家大院不是一个几开几进的院落,而是多座宅院构成的建筑群,这其实是史家长房的聚居之地。史秉直,史进道,史怀德府形成东西3个大型建筑群,里面院落庞杂,如同迷宫。

特种部队早就把地形勘察清楚,巴根台对里面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时的史家大院如同开了锅,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但是里面的嘈杂叫喊,他听的清清楚楚,大门口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巴根台在诧异的目光中径直走到门房,大声说道:“蒙古忽速秃失图草原百户官,怯薛军特种部队百夫长巴根台拜山!”

门房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他吃惊的看着这两个奇装异服的人,长大了嘴说不出一句话。巴根台不再搭理他,走到院门台阶之下,和特伦敖都分左右站立。两个人站成一条直线,神情肃穆,军姿挺拔,不动如山。在各种目光的注视下,一条大汉,和一个矫健少年,站的如同木桩一样,坚硬,笔直,整肃。

老门房终于反应过来,一边往府里跑,一边大喊:“蒙古鞑子打过来啦!生鞑子来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