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蓝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494章 魏征

书名: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蓝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8

早上起来,推开门,又是一片白茫茫。

屋顶瓦上,厚厚的一层白霜。门打开,一股寒气立即迎面灌了进来,冷的人打个激灵。

魏征打了个寒战,人立即清醒了许多。

哈一口气,立即凝成一道白汽,揉搓着手,拢紧身上的衣服,魏征迈出家门。

时已入冬,天越来越冷,贵族院的事务倒越来越忙碌了。这个时候,各地的分封诸侯、封疆大吏,还有工商士农议员们代表们,也开始陆续入京来朝集开会。

牛皮底的靴子踩在染着白霜的路上,能感受到土地被冻的硬梆梆的。

两个儿子早已经起来,站在门口候着他。

“父亲早上好。”

魏征对两个儿子点点头,魏征四子,老大任光禄卿,老二外放为潞州刺史,老三是陕州长史,老四则是礼部侍郎。老二老三都在外就任,老二马上要回京朝集,但老三今年却回不来。

魏氏家族如今倒也是煊赫,父子五人,俱至高位。

老大娶了皇帝的妹妹,也算是尚了公主,只不过老大魏叔玉的性子软点,光禄卿这个职位,其实虽然位高但是很清闲,老大是个没有什么野心抱负的人,魏征也不勉强。

老四倒是挺能干的,如今已经官至礼部侍郎,算是魏家最有出息的一个。

“父亲,听说朝廷要出一个民兵法案”老四魏叔璘问。

“是有此事,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民兵规范化。”对儿子魏征倒也隐瞒,这事情其实也不用隐瞒,马上贵族院就会提出正式的草案,到时各大报刊也会跟进报道。

魏征对于民兵规范化是持赞成态度的。

现在各地全民皆兵的民兵做法,他也认为并不好。一来也是耽误百姓生产工作时间,二来也会有些隐患,尤其是那些诸侯拥有的民兵数量极多。本来嘛,如今大华拥有那么多常备军,又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根本不需要再全民皆兵的民兵策略。

虽然说魏征自己也是一个诸侯,甚至四个儿子也都是实封贵族,各有一块封地。但魏征家的这五个封地,警卫队就数量很少,哪怕他自己贵为王爵,可拥兵一万,但实际上魏征自己的郡王领地,都是由国相、将军代管,领地也总共才八百警卫队以及三千民兵而已。

要不是他的封地固失密处于信度、勃律、葱岭这几处交汇之地,形势比较复杂,他连那八百卫队都不愿意养。

“民兵规范,这主要还是冲着诸侯来的吧”

“嗯,诸侯封地和殖民领地的民兵以后也会限额,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民兵数量按封地户籍人口的一百比一设置,其二是上限为封地私兵数额。”

魏叔玉问,“那父亲的封地私兵额一万,但现在那地方的人口都不满万,民兵上限虽然有一万,但实际现在只能拥有一百民兵”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魏叔璘觉得这个事情就有些不太讲道理了,诸侯镇守边疆,人口少,形势又比较紧张,养警卫队开支更高,养民兵当然能减少些军费开支,又能填补警卫队数量不足的问题。

可现在朝廷若对民兵这样一限制,那么各诸侯的民兵数量都将大大削减,虽然说诸侯也能再增加私兵数量,可如此一来军费必然大大增加啊。

“我觉得朝廷的这个条件有些问题,边疆比起中原之地,更需要民兵。而现在朝廷不管中原还是边疆,都按这一百比一来编制民兵,实在是太不实际了。”

魏征只是笑笑,慢步走在前面。

民兵法案的草案虽然将由贵族院来提,但实际上这是皇帝与内阁首辅马周和翰林院长房玄龄谈好的,连他这个参议院议长,都不过是后来才被皇帝告之的。

所以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皇帝的意图。议会,不过是走个程序而已。皇帝为什么要弄这个法案

规范民兵,增强战斗力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的还是对诸侯和殖民公民的防范,避免诸侯们通过民兵来突破军事上的种种限制,以免他们实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朝廷。

“又是皇帝的意图。”魏叔璘摇头笑笑,“我大华君主立宪,内阁负责制,议会立法,可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表面而已。”

魏征却并不认为立宪是虚的,造成如今这种情况,根本还是因为张超的个人威望和能力极强,整个朝廷其实一直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因此就算有宪法这些,但皇帝都可以轻松的绕过这些。

就如议会拥有立法权,但皇帝直接跟他魏征提出民兵法案,让他魏征在议会提起这个议案,他能拒绝吗

不过张超这样的毕竟是少数,以后换到其它皇帝,肯定就不能这样了。所以说,制度本身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他魏征愿意听从皇帝的安排,也还是因为他本身也是赞成皇帝的这个民兵法案的。

民兵规范化很有必要。

而将民兵规范化后,数量上控制的同时,更加精练,装备等方面也增强一些,让民兵不再仅仅是过去的那种预备力量,而是要让民兵成为准军事力量,要随时能够征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成为大华常备军外的第二梯队。

这个草案提出来,到时肯定也会有一些反对之声。但魏征相信,不论是在议会两院,还是在朝堂之上,肯定是支持的更多于反对的。

本来嘛,这也只是征对民兵而已。

说来,现在诸侯们拥兵的数额是很高的。一个国王拥兵一万,郡王拥兵千。

但实际上,一个男爵,正常情况下,才能获得十里封地。十里封地才多大可能全部人口,也才几个村子,千把号人口。哪怕把所有的壮丁都武装起来,都拉不起一千士兵。

哪怕一些贵族的封地稍大些,可人口一直都是个瓶颈。有了地盘有了人口,而养兵的军费更是个极大的限制。

要知道朝廷现在养六十万常备军,一年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朝廷每年财收的七成。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超出了一个亿。

诸侯如果全额养兵,根本养不起。

更别说全额养一支常备卫队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诸侯,真正拥有的常备卫队,都只有很少的数量,可能都不及他们兵额的十分之一。

又不是每个诸侯都是有太子一样大的采邑,和那么多的人口。太子的采邑现在还没打下来,但那可是一整个倭国,倭国这地方,因为偏处一隅,也算是安定了几百年,他们最好的优势,就是人口数量。

上千万的人口,可是相当大的潜力,这是一个极优质的资源。

如魏家虽然拥有几百里的固失密国封地,可那是山区,本来就人少,又还偏僻。顶多了就自给自足,征收税赋也收不到多少钱。发展的潜力也少,如果有足够的人移民过去,倒也还能发展起来,可现在普遍都缺人,中原又哪还有人可移。

所以魏征别看是堂堂的固失密国王,可光有几百里地,没有人口,也就是爵位听起来好看而已。

哪怕是如皇帝的兄弟黑水王张越,皇帝划给他的封地极广,可那地方在距离中原数千里外的遥远东北,那地方人口更少。几万人口,还是靺鞨黑水部的,若除掉这些蛮子,黑水王真正能控制的也就自己的那个抚远堡而已,那不过才几百人。

出门,父子三个各自坐上自己的马车,各去各的衙门。

魏征去贵族院,魏叔玉去光禄寺,魏叔璘去礼部衙门。

路上,魏征脑子里也过了一遍这个草案,皇帝只是给他说了意图,具体的操作还是要交由他来完成。

议会拥有立法权,这个是宪法规定的。

民兵法案也不简单,这得包括方方面面,要对民兵做好详细的解释规范,包括民兵的编制、番号、数额,以及征召的方式,动员的方式,还有他们的经费,他们的装备等等各个方面。

这个法案,就是一个补丁,是堵漏查缺的。

马车平缓的停下,车夫在外面敲车提醒到达。

魏征收回心神,起身下车。

进入衙门,和遇到的同僚属下们打着招呼。

“给参议员们发一个通知,今天下午开个会。”魏征对给自己沏上茶的秘书道。

这位秘书是京师大的高才生,通过层层考试选拔进入了议会,因为笔杆子好,被魏征选为自己的秘书。

年轻人很干练,出身比较普通,但人聪明有才气,还朝气,这是魏征喜欢的年轻人。

皇帝已经把意图告诉了他,他现在就要把皇帝的意图转达下去,然后着手建立民兵法案的起草委员会,争取尽快的把一份详尽而又适合的民兵法草案呈交给皇帝观看。

年轻秘书应声,询问了几点,一边拿笔在随手小本子上,然后转身去办事去了。

魏征端起桌上刚沏好的热茶,看着那个离开的年轻身影,心中赞叹一声。从这年轻人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很多年前,隋末之时,他就曾经投身元宝藏的麾下做事,那时的自己和如今的他是多么的相似啊。

时光飞逝,如今他魏征都已经一把年纪,且都是一国之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