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迷雾围城

作者:匪我思存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1节(1)

书名:迷雾围城 作者:匪我思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6

秦桑病了一个暑夏,等渐渐好起来的时候,天气也渐渐凉了。这天因新换了个大夫,朱妈不放心,亲自去街上替她抓药,顺便带回来一个兔儿爷,倒想起小时候的不少事。正兀自出神,朱妈怕厨房把药煎坏了,又自己在廊下守着炉子煎了,捧来给秦桑喝。秦桑闻到那股药气就皱眉头,朱妈还哄小孩儿似的:“小姐,这药我尝过了,一点也不苦,真的。”

倒不是药苦,反正苦不苦也喝了好几个月了。朱妈是唯一的旧人,秦桑嫁过来的时候,本来带了四个人,后来走的走散的散,就还有朱妈留在她身边。秦桑不忍拂她的意,接过药碗一口气喝干了,苦也不觉得。朱妈赶紧端过茶碗来给她漱口,又拿了一碟蜜饯梅子让她压一压舌根残存的苦味梅子放得太久,有点发乌,吃在嘴里更是甜得发腻。秦桑病了这几个月,上上下下诺多的人,亲朋好友人情来往都要打发,朱妈倒还拿得定主意,有几回着急用钱,就拿着秦桑的私印和存钱折子去银行,倒还顺顺当当办出钱来。其他的诸如柴米油盐之类的家常开销,因为都是三节结账,所以还能维持。今天她看秦桑精神尚好,忍不住劝道:“这就快过节了,一家团 圆的好日子,小姐”

秦桑知道她要说什么,于是说:“朱妈,你歇一会儿去吧,我也累了,要睡一会儿。”朱妈却抽出肋下系的手巾,揩一揩眼角,说:“太太走的时候,我可是答允了太太,要照应好小姐。小姐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想一想九泉之下的太太,太太要是知道小姐受的这些苦可该怎么难受”。秦桑最听不得任何人提到自己的母亲__尤其是眼下这种境况。朱妈还在絮絮叨叨地说:“姑爷就是脾气大一点,心倒不见得怎么坏若不是有人在背后挑三唆四,怎么会这样对小姐”秦桑委实不愿意听她说这些,勉强笑道:“朱妈,我才好点,你又提这些话做甚”朱妈看秦桑嘴唇上一点血色也没有。大夫本来就说她是积郁成疾,这一阵子吃了无数的药,才稍稍有点起色。她怕秦桑身体再闹出什么好歹来,于是勉强岔开话,说:“今天去抓药,小姐你猜我遇上了谁”不等秦桑说话,却又告诉了她,“我遇上邓 小姐了。就是原来在学堂里,和小姐最要好的邓 小姐啊”

秦桑搁不住心里难受,只是用指甲划着那兔爷儿的彩旗,一面红旗,一面绿旗,又一面黄旗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她和同学们跟在旗帜后头,一路走一路高喊着口号那天的天气那样晴朗,天空是瓦蓝瓦蓝的,明净得像一面琉璃镜,而镜面浮着一大朵一大朵洁白的云彩,逶迤是雪色的纱巾。她和邓 毓琳都走得发了热,把纱巾解下来拿在手中,随着每一声口号挥舞着,就像一面旗帜。后来被郦望平看到了,还笑话她们在举白旗已经两年了,想到从前的那些事,不再像原来一样觉得痛彻心扉,反而有一种麻木。就像母亲死了,就像父亲逼她嫁给易连恺。不过是区区两年,从前的日子却遥远模糊得像另一个世间。而她早就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连记忆都似有似无,变得无从寻觅。

“邓 小姐还记得我,跟我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听说小姐你病了,还说要来看你”

秦桑听了越发觉得难受,索性她是死了,可是偏又死不了,被拘在这世上继续受苦受难。邓 毓琳当初那样帮她,还从家里偷了钱出来给她。秦桑还记得邓 毓琳那滚烫的手心,她把钞票和洋钱都塞在自己手里,硬硬的,好大一卷。邓 毓琳的眼睛也亮得惊人,乌黑的眼珠望着她,急切地说:“秦桑你走吧到国外去,去投奔光明与自由 ”

光明与自由 可她最终却没有走脱。现在这泥淖一般的境地,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到从前的朋友

她不想多说话,只是随口“嗯”了一声。朱妈忙着张罗服侍她上楼,替她铺开被子,放了帐子,让她躺下歇息。秦桑这一病好几个月了,总是躺着的时候多。一趟下来,此刻倒像是马上要睡着了,疲倦地阖上了眼睛。

等朱妈那小脚“笃笃”的声音消失在房门外。秦桑却又重新睁开眼睛来。这房里还是新房的布置,水红绫的帐子,滟滟得仿佛仍存着一缕喜气。帐顶上绣的百蝠百子图,还是最老派的吉利花样,密密匝匝的彩线刺绣,一团 团 的花压下来,仿佛就朝人直压下来,望久了直发晕。秦桑闭上眼睛,人倒像谁在船上,轻轻地摇动着。整个世界都在微微摇动,这摇动让她惶恐不安,更让她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无力。

秦桑一直担心邓 毓琳会真的上门来,可是这事有不能怨朱妈。

朱妈对从前的事情顶多晓得一二分,她就知道邓 小姐和自家小姐要好,如今自家小姐生着病,每日在家里发闷,所以真心地想让邓 小姐来看看自家小姐,陪她说说话,解解闷无奈秦桑根本就不想见到邓 毓琳,每日想起就觉得心中更添积郁。这样过了三四天,邓 毓琳终于来了,朱妈倒是很高兴,听到门房通报说有位邓 小姐来拜访,于是亲自到上房来告诉秦桑。秦桑无奈何,只得换了件衣服,出来见客。

两年不见,邓 毓琳倒没有变多少,不过头发剪了,原来的蓝布衫换成了洋装,只是圆圆的脸上,仍旧有种少女的稚气。她见到秦桑,首先就笑了,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糯米细牙,说:“哎呀,秦桑你瘦了。”秦桑见她的笑容一如往昔活泼俏丽,心中不是什么滋味。邓 毓琳已经拉住她的手,说:“几年都不见,我有好多话跟你说呢。”朱妈在旁边看到她们这副样子,想起原先小姐未出阁的时候,这位邓 小姐也常常到家中来,同小姐两个人咕咕哝哝,有着说不完的亲热话。所以她督促两个丫头安排了果碟点心茶水,就悄悄领了下人都退下去,让她们好生说话。

秦桑打叠起精神,问了问邓 毓琳这两年的近况,原来邓 毓琳两年前出洋,三个月前才刚回来。没想到那日在街上会遇见朱妈,从前邓 毓琳经常往秦府去,所以认出了朱妈,问起秦桑,才知道她如今的住处。邓 毓琳提起不少旧同学,有的出洋留学,有的嫁人生子,还有的与未婚夫一起投奔革命军秦桑只是默默无言,说了一会儿话,邓 毓琳却将脸色正了正,说:“秦桑,我此次来,是有一件事想要托你帮忙。”

秦桑见她突然如此郑重其事,不由得问道:“如今我和笼中鸟一样,又能帮得上你什么忙呢”

邓 毓琳笑了笑,眼中却隐隐有一丝忧色:“除了你,这忙还真没别的人可以帮得上。”原来邓 毓琳有个表哥因为跟人结怨,如今被冤枉成革命军的眼线,关在符远大牢里,不日就要审判。邓 毓琳此次来就是想要找人疏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把人保释出来。邓 毓琳说:“我那表哥是个公子哥,怎么会和革命军有勾结就是因为去年他家里盘当铺的事情,跟人家结了怨,才被人诬陷。他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压根没有吃过苦头。若是再在大牢里关几日,只怕我姨妈都要急疯了。我姨妈从二十岁守寡,只得我表哥这么一个儿子,若不是实在没有旁的法子,我也不会来麻烦你。”

秦桑还未说话,邓 毓琳又道:“花多少钱都行,我姨妈就这么一根独苗,只要能把人保出来,哪怕是倾家荡产也愿意。”一面说,一面就留意秦桑的神色。只见秦桑眉头微皱,过来好一会儿,才说:“这样的事情,我和你说句实话,希望是在渺茫。你郑重其事托了我,我本不应该推辞,只怕办不了,耽误了你的正事。”

邓 毓琳知道秦桑从来很有主见,而且依照自己与她的交 情,她必会答允。秦桑如今嫁的是江 左巡阅使易继培的第三位公子易连恺。邓 毓琳早已经打听清楚,易继培的长子十年前骑马摔坏了脊骨,一直瘫卧在床 。易继培便对次子易连慎寄予重望,如今上了年纪,越发倚重易连慎,有不少大事都交 给易连慎处理。而易连恺年齿最幼,又是庶出,所以不甚参与军政。但如今江 左行省,皆是易氏天下。易连恺虽无权柄,到底占着易家人的身份。只要他发句话,放人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没想到秦桑会这样婉拒,邓 毓琳不由问道:“这中间可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秦桑心中痛楚,可是又怕邓 毓琳生了误会,只说道:“他们家的规矩,我不便过问外头的事情。”邓 毓琳哦了一声,秦桑却下了决心,说道,“不过,你的表哥便如同我的表哥一样。无论如何,我定然试一试。成与不成,那便再说。”

邓 毓琳不由得十分惊喜,站起来握住秦桑的手,说:“若是有为难的地方,千万别勉强。”

秦桑笑了笑。说:“这世上的事情,总有为难的地方,总不至于为难,就不去办了。”

邓 毓琳与她两年未见,重逢后只觉得这位旧日活泼娇丽的同学,一下子仿佛成了抑郁的旧式少奶奶。此刻听到她说这句话,目光粼粼闪动,仿佛决意已定。旧时爽朗这才依稀重现,颇有从前的风采。邓 毓琳又是感激,又是感动,握着她的手,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只觉得她手指微凉,也握紧了自己的手。两人千言万语,皆在这握手一笑。

话虽这么说,但送走了邓 毓琳之后,秦桑却将事情好好地从头思量了一番,第二天才吩咐朱妈收拾行李。朱妈还摸不着头脑,看这样子,又不像回娘家。因为自从太太过世,出来三朝回门,小姐就没踏入过秦家半步。于是忍不住问:“小姐,这是要往哪里去呢”

秦桑叹了口气,缓缓说:“你不是总劝我,退一步海阔天空。”

朱妈这才明白她是要往哪里去,不由得喜滋滋的,拿了钥匙督促下人们开了阁楼上的库房,把箱子都打开,拣了些时新的衣物之类,收拾起箱笼。又打发人安排汽车,一时忙了大半日,才算安排妥当。

秦桑换了件出门的长衫,本来是春天的时候裁的衣服,她病了一夏,人瘦了许多,腰身渐宽。旗袍是月白的描春绉,本就轻薄淡软,下摆上只用银线绣了一摹折枝梅花,轻影疏斜,称得蓝盈盈的料子倒仿佛月色一般,虚虚地笼在人身上。朱妈进来的时候,只见她坐在窗下,窗子原是朝南,此刻太陽早到了西边,只有一半格扇里透进来光。那隔扇是万字不到头的如意花样,印在桌子上像描红本子似的,一格一格。她斜撑着肘,另一只手在桌子上,慢慢地划着桌上窗柩的倒影,一笔一画,动作又轻又缓,倒仿佛在写什么字。只是眉头微微皱着,看上去不胜病态,更显得憔悴了许多。朱妈不由得劝道:“既然是往姑爷那里去,又快过节了,这件衣裳是不是太素了点儿”

秦桑方回过神来,看了看身上的衣服,不以为然地说:“就这件吧。”

朱妈知道自己家的这位小姐,拿定了主意就不会再听人劝,只得问:“汽车都预备好了,小姐是什么时候动身呢”秦桑说:“现在就走吧。”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你还是留在家里看家,我带韩妈去。”

朱妈答应了一声,去叫了韩妈上来,另外还有几个老妈子帮忙提着秦桑随身的东西,一起送到汽车上。朱妈到底不放心,想起上回姑爷和小姐闹得这样僵,小姐大病一场,姑爷连看都不曾回来看过一眼,夫妻情分凉薄如此,她在旁边都觉得心里怪不好受。只怕小姐这一去,万一言语间又和姑爷闹僵了,那可怎么才好。可是这种话总不能当着小姐面说,而且小姐此番终于肯委屈自己,只盼两人可以抛开芥蒂,和好如初。

那易连恺从端午节就去了芝山避暑,昌邺城北面是绿意巍峨的芝山,山脚下一条顺河绕城而过,曲折奔流,向南汇入永江 。两条大河把偌大的昌邺城夹在中间,烈日之下水汽蒸腾,蒸得昌邺十万城廓越发显得酷暑难耐。所以昌邺有钱的人家,大多在芝山置了别墅,每年夏季的时候,城中富室一空,纷纷上山避暑,直到中秋节后才会下山回城。

芝山离昌邺城不过两百里路,且因为每年无数富贵要人皆要上山避暑,一路都是极好的柏油马路。汽车呼啸而过,几个钟头就到了。秦桑没带多少行李,所以前后只两部汽车,沿着那绕线似的柏油路,曲曲折折向山顶驶去。

易家把持江 左军政,巡阅使行辕虽然设在符远,但昌邺为江 左重镇,所以例来驻有重兵。易连恺并没有在军中任职,昌邺督军高佩德却是易继培多年的心腹,对易家这位三少爷自然处处都格外优待。所以易连恺的芝山别墅,位置既好,占地又极广,雄踞在山头之上。柏油路渐走渐深,时近黄昏,天气黯淡下来,远远只看到前面设了卡哨,隐隐约约有背着长槍的哨兵走动。这一带皆是军政要人的避暑别墅,所以有岗哨亦不出奇。到了铁蒺藜之前,汽车夫停住了车子,自有随车出门的听差下去打交 道。

岗哨听说是易家的三少奶奶,忙不迭开了缠满铁蒺藜的木栅,放汽车过去。汽车往上走了一会儿,便拐上另一条小道。说是小道,其实也是柏油路,堪堪并行两部汽车。这条路一侧是青山,一侧则是溪水,其时夕陽西下,淡金色的斜晖照在溪水之上,清溪波光粼粼,绕着嶙峋的怪石,奔流蜿蜒。而漫天霞光淡紫,衬出远山浅碧,仿佛名家手笔的青绿山水,风景极为秀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