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迷雾围城

作者:匪我思存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节(4)

书名:迷雾围城 作者:匪我思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6

秦桑心中十分奇怪,待上了汽车之后,才知道是闵红玉早在半月前就给高佩德发了电报,高佩德深受易家重恩,虽然对符远局势无力回天,可是听说易家三少奶奶搭英国船回到昌邺,立刻就遣人来码头日日守候。而高绍轩听到这个消息,便向父亲讨了这差事来。他每天都要到码头上来看几遍,每条船进港都要张望,一直到如今都快绝望了,几乎再没有勇气到这码头上来了,只是还抱了万一的希望,所以仍旧每天都来看看,万万没想到今日真的可以接到秦桑。

秦桑十分感激,说道:“谢谢高少爷了,如今如今”她连说了两个“如今”,却只是最后幽幽叹了口气,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街景,不再言语。

高绍轩知道她是担心易连恺的安危,于是安慰她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父亲遣了很得力的人去西北,正极力打听公子爷的下落,少奶奶不必太过忧心。”

高绍轩将她送至昌邺城中易宅,易家几个仆佣见了她如见了凤凰一般,拥着她走进屋子,韩妈更是直掉眼泪:“少奶奶,你可回来了。”高绍轩见到这样的情形,不便久坐,便当即告辞而去。而郦望平见她神色疲倦,便说道:“我也先告辞了,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打听他的下落。”

秦桑点点头,说道:“多谢了。”

郦望平笑了一笑,似乎有点惆怅,过了片刻,才说道:“这是你第一次为了他,向我道谢。”

秦桑慢慢地道:“他明明知道你是谁,却没有杀你。”

郦望平说道:“所以我会去替你打听,请你放心,我们的人在西北也有关系,一定可以打听得出来。”

秦桑问:“那么你现在要去哪里呢”

郦望平道:“战火已燃,自然是去最险要的地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次我因为私人的关系,没有尽到责任,所以现在要去尽责了。”

秦桑亦不再追问他要往哪里去,只是说道:“那么,请珍重。”

郦望平则鞠了一躬,说道:“易夫人,请珍重。”他凝视秦桑片刻,转身大踏步而去。

秦桑连日舟车劳顿,却也是累极了。家里下人见她回来,亦觉得安下心来。韩妈服侍她洗澡换衣,又帮她取了电吹风来吹干了头发,说道:“少奶奶,你歇一歇吧,我瞧你的脸色真是倦极了。”

秦桑确实累得连话都不愿意说了,“嗯”了一声,便伏在床 上沉沉睡去。韩妈替她盖上了被子,又放下窗帘,才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子去。

秦桑这场好睡,却是无梦,直睡足了十余个钟头才苏醒讨来。醒来只见窗子上淡白色的光,外头好像并不十分明亮的样子,心想自己难道一直睡到了天黑推开了窗子一看,四下夜色深沉,天上却是一轮皓月,那窗上淡白色的光,却是如水般的月色。

月色映在搂心,却是清清冷冷。她抱着自己的胳膊,不由得觉得有几分寒意。昌邺原本比符远暖和,比起镇寒关中,更是两番节气了,春天时分,昌邺城中也只是夜里微寒而已。她听到楼下草丛之中,已经有虫声窃窃,原来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她多加了一件披肩,看到桌子上放着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她回来也没带什么行李,只是这个手提袋,却是一直不曾离身的。虽然在镇寒关里易连慎派人搜过一次,但她并无携带武器,所以这手提袋倒也仍旧还给了她。她打开手袋,里面沉甸甸还有两根金条,她就将金条拿出来放在一旁。另外却是二少奶奶那只蝴蝶匣子,她把匣子拿出来,浴着月色,那上头镂着的蝴蝶栩栩如生,直如展翼欲飞了去。

暗盒她打开过一次,此时再开更加容易,将暗匙搁好了便弹开来,里头是一张房契,地址正是闵红玉那里。她临走时曾欲将这张房契赠予闵红玉,可是她坚辞不取。所谓风尘中的异女子,阌红玉大抵也算一个。她还记得当时闵红玉笑了笑,说道:“少奶奶,我这套房子不过是座金笼子,笼子里的鸟儿,有没有房契,可并没有半分要紧。”

当时自己说了什么话呢总不过是无言以对罢了。对着这样通透的女子,何用再多说半句

她把房契移开,下面就是那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手绢了。

二少奶奶的那封短笺,她只看了一遍,可是字字句句,何尝不在心里翻来覆去,想过千遍万遍。

“三哥,手绢没有了,你大发雷霆,连你乳母张妈你都驱到乡下去了。我那时候就下定决心,绝不将这条手绢还给你。我确实是个贼,我偷去你视作最为要紧最为宝贵的东西,可怜的是,我却偷不去你的心。”

手绢是西洋的样式,那时候还是顶时髦顶俏皮的东西,母亲托人从外国带回来,她也只得这一条。

她拿着手绢,隔了这么多年,花纹织路还是这样清晰,崭然如新。

她仿佛看到七八岁的自己,因为正出疹子发烧,所以被母亲拖到外国诊所去打针。每日都要去的,每次去,总遇上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是头上受了伤,所以每天要去诊所里打消炎针。

男孩子显然出身大家,每次除了乳母,还有两个老妈子跟着。可是大家的小少爷,脾气自然是执拗的,打针的时候总是抿着嘴,一声也不吭。几个人都按他不住,每次挣扎着折腾那乳母一身大汗,只告饶:“我的三少爷,打完针就不疼乐我的小祖宗您别犟”

其实她知道他并不是怕疼,也不是犯犟,因为有一次她正好刚刚扎完针,他正巧瞪着大眼睛看着她。她的母亲拍着她的背心正哄她:“乖囡不哭。”那时候他就将脸一背,她不过七八岁,不知为何就明白过来,他是没有母亲的,所以才会这样看着她们母女。

或许是因为怜惜,或许是因为一颗柔软的童心,所以那天他打针的时候,一胳膊撞在椅背上,把肘上的皮都撞破了,她就拿自己的手绢替他包皮上了,轻声细语地告诉他:“小哥哥,你别这样,弄疼了自己,你妈妈假若知道,心里也不好过。”

那时候他也只是望了她一眼,并没有说话。可是从那之后,他在打针之前,再也不闹腾了。

最后她打完了针,再也没到那诊所里去,再后来,全家就搬到昌邺去了。再后来,她彻底忘了小时候有过这样一件事情。

现在,她却想起来,想起来那时候他问过她的名字。

她说我叫秦桑,秦桑低绿枝。童音琅琅,每次背到这句诗,父亲都会夸奖她乖巧。

而他也对她笑了笑,仿佛是赞她的名字好听。两个人手背上都绑着橡皮膏,针管里的药水正一点一点滴下来,他和她并排坐在椅子上,诊所里静悄悄的。看护端着糖进来,给他们俩一人一块,夸奖说:“两个小大人,真乖”

窗外轻风柔软,春光 明媚,那种外国的水果糖很甜,含在腮帮子里,硬硬的,半天化不开,吃不完。可是他的那块糖他一直没有剥开,直等到她吃完了,他才悄悄伸手,将自己那块也给了她。

他胳膊上还系着她的手绢,她还记得他的手心,白皙柔软,真不像男孩子的手呢。虽然她不曾问过他的名字,他却说:“这块糖给你吃,我叫易连恺。”

下卷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