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33章 对比很强烈

书名: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3

赵祯说完,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王宁安在内

哪怕猜到了一丝赵祯的用心,也感到惊骇不已,这位素来绵软的皇帝的确不一样了。

这哪里是一场寻常的比试,简直是两种教育方法之争,往大了说,涉及到科举内容,国朝养士的方向,甚至关乎到谁是儒家正朔,谁能代表孔孟之道

抬到了这么高的地位,一点也不为过。

六艺学堂秉持实用主义,坚持通识教育,而今科进士,出身太学和四大书院,接受传统儒家教育。

尽管这几年六艺学堂的势头很不错,但是天下间真正有影响力的还是四大书院,还是国子监,太学,道理很简单,他们把持了科举,把持了文官系统,哪怕六艺学堂也是官学,却没有正式参加过科举,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今天赵祯把两伙人弄到了一起,还要比试高低,摆明了是要搞事情,咱们的赵大叔可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人畜无害

身为首相,贾昌朝多鬼啊,赵祯这是想打文官们一个措手不及,他连忙躬身道:“陛下,今科进士,那是朝廷精华所在,汇集天下才子,非同小可。六艺学堂如何能敌得过天下人,老臣以为,贸然比试很不公平。”

赵祯含笑点头,“贾相公所言极是,朕也深知诸位新科进士,不愿意以大欺小,这次的比试仅仅限于算学部分,朕相信朕的门生不会让朕失望的,对吧”

能不对吗

富弼和韩琦同时把目光落到了贾昌朝身上,里面满是荼毒的光

你个多嘴的老东西,到底是帮着谁

贾昌朝翻了翻眼皮,看看天,又瞧瞧地,反正你们胜败跟老夫都没关系,我就是打酱油的。

首相不说话,其他人能反驳圣旨吗万一随便开口,再让贾昌朝给坑了呢,这个老东西已经坏透了

大家都不说话,赵祯很满意,就按照他的主意办吧很快小太监搬来了桌案,一边三十张,桌案上给送来了笔墨纸砚。

这边是三十位六艺的学子,那边是从状元郑獬之下的新科进士,双方针锋相对,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赵祯道:“这一场比试算学,一共30道题,半个时辰完成。一会儿有人念题,每道题目只念两遍。不会做就立刻跳过,免得影响下一道题目,可以开始了。”

赵祯说完,小太监从赵祯手里接过一个盒子,打开之后,取出一张赵祯亲笔誊录的纸张,咳嗽两声,就开始念了起来。

富弼和韩琦等人互相交换下眼神,都从对方的眼里读到了不安。

三十道题目,半个时辰,平均一道题目的时间非常短,能做得出来吗

他们有心反对,奈何已经开始了,说什么都玩了,只能听着吧。

第一道是“解百鸡”的问题,韩琦执掌三司,又那么聪明,他在心里转了一圈,想出了答案。

可是他刚想出来,第二道勾股的题目就来了。

韩琦只能集中精力,继续努力算着,他大约撑到了第五题,脑子就乱了,无论如何,也跟不上了。

韩琦缓缓睁开眼睛,发现富弼等人已经放弃了,脸上都露出了难看之色。韩琦只好把注意力放在了两边的学子身上。

首先看新科进士,比起诸位相公,他们手里有笔,桌上有纸,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按理说他们应该比诸位相公轻松。

可奈何这帮人十年寒窗,读的都是死书,脑袋里塞满了之乎者也,别说九章算术,就连一家人一个月吃多少粮食,他们都算不清。

才到了第五题,很多人就已经在桌案上乱写乱画,没了方寸。对这些人来说,每一秒都成了煎熬,挤眉弄眼,抓耳挠腮,简直丑态百出,让人不忍直视

韩琦看到这里,眼前就是一黑,要糟糕

所幸,状元公郑獬还是有些本事的,他奋笔疾书,速度一点不慢。

小太监已经念到了第十题,郑獬除了一道结果不保准之外,其余的九道都有把握。还算不错,他偷着擦了擦汗,猛地抬头,却发现对面的三十个人,和他们手忙脚乱,满头冒汗的情形完全不同。

这帮人就跟来玩似的,题目念完,三下两下,很快得出了答案,尤其是那个马脸的小子,更是气人,他趴在那里,瞧着对方,就是嘿嘿傻笑,等过了三五道题之后,他才大笔一挥,把答案写出来,然后继续看着郑獬,仿佛看耍猴一般

这试简直没法考了,怎么比殿试还要煎熬

郑獬快被逼疯了,他的鼻子头也冒汗了,喘息声也大了,脑袋更是混乱,当念到了二十题之后,郑獬彻底懵圈了,就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到了25题之后,他把毛笔一扔,颓然瘫在座位上,跟从水里捞出来的鱼一样,心力交瘁,几乎崩溃。

不止他如此,其余的那29人,也都差不多

终于,半个时辰过去了,考核结束,首相贾昌朝,次相曾公亮,三相富弼,计相韩琦,几个人缓步走过来,把这边的试卷都看了一遍,很快统计出了结果。

“启禀陛下,有12人答对题目在5道之下,答对10道以上的只有7人,状元公答对了1位。”

赵祯点头,面无表情道:“嗯,看看六艺学堂这边吧”

几位相公走过来,拿起一张张试卷,很快他们的脸色无比精彩,不停变幻,跟川剧变脸似的。

尤其是富弼和韩琦,他们一个挨着一个,不停和答案对照,渐渐的,他们的鬓角也冒汗了。

赵祯在龙椅上等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人说话,他等不及了,直接冲了下来,拿起一张卷子,仔细看了看,30道题,对了29道

果然有些门道啊

赵祯又拿起一份卷子,又是29道。

六艺学生有些本事。

继续看下去,全都是29道,而且赵祯发现他们错的都是同一道题。

这回赵祯不淡定了,他出的题这么厉害吗竟然难住了一大堆人

赵祯将信将疑,他把题目拿过来,自己提起笔,算了两遍儿,回头看了眼答案,瞬间老脸通红

不带这样的

答案居然错了

赵祯简直无力吐槽了,30个六艺学生,30道题,全都是对的

老天爷啊,这差距也太明显了吧

王拱辰在一旁实在是忍不住了,“陛下,臣以为或许有泄题之嫌”

欧阳修冷笑了一声,“王相公,你也未免太小觑六艺的学子了吧如果真是泄题了,怎么没把答案一起抄过去啊”

赵祯咳嗽了两句,老脸发红,“这个是朕昨天晚上让他们准备的,一共五百道题,朕从中抽取30道,所有的题目都在朕的寝宫,每一步都是朕盯着。而且为了防止泄题,朕没有让人誊写,也没有提前印试卷如此,绝不可能泄题”

赵祯突然看着六艺的学生,眼睛一下子炽热起来

“众位小爱卿算学无双,朕心甚慰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朕替大宋找了30位计相啊”

赵大叔情绪激动之下,口不择言,弄得韩琦老脸都黑了

一下子就来30个,是不是我这个位置连头猪都能坐啊

韩琦满肚子气,可接下来他险些昏过去。

在六艺的学子当中,有个脸很长的小子,嬉笑道:“陛下,这些题目算什么,六艺入学考试都比这个难,精通九章算术那是六艺预科班的程度”

赵祯更加惊讶,他只是听说六艺学堂的算学厉害,但是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外人也不清楚。

赵祯估计他们也就是精通各种算经而已,可现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六艺学堂,是真有些名堂

“范爱卿,晏爱卿,你们瞒得朕好苦啊”

晏殊忙站起来,躬身道:“陛下,非是老臣有意欺瞒,奈何天下人都不重视算术,凡事览其大略,却不愿意较真臣在平县,曾亲眼目睹,榷场的税司人员,因为一串钱,足足算了一个晚上,就是靠着这股劲儿,平县每年贡献税金近700万贯。开封府也不过是千万贯而已,更何况开封还有盐、铁、茶、酒等等专卖,否则,商税居然不如平县多。老臣斗胆说一句,我大宋的税收虽然为历代之冠,但流失的数额同样不小,皆因征税官吏不同算学,得过且过之故。”

今天两位老相公也是豁出去了,说的话一点没有客气,刀刀见骨,直指弊端。许是他们也清楚,这次机会过去了,再想跑到金殿上说话,也是做不到了。

晏殊完全是火力全开,直言大弊,毫不客气。

“陛下,以老臣观之,治理地方,无非是钱谷、刑名、粮饷、河工等事项,这些事情,哪一样都离不开精算。偏偏朝廷取士,选的都是只懂儒家经义之徒,他们甚少涉及算学、律法,故此只能聘请幕宾,依靠手下小吏做事,其结果就是这些小吏窃取大权,架空官员,肆意残害百姓,为所欲为这些账都要算在朝廷身上,老臣窃以为不提升官员算学能力,不通商务,不懂金融,根本就做不好地方官”

赵祯看了看新科进士的答卷,再看看六艺学子的成绩,实在是太打脸了

他转向了那几位相公,沉声道:“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