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竟成了最后的王爷

作者:齐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复兴工业区

书名:我竟成了最后的王爷 作者:齐致 字数:3.5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4:51

宣统二年九月,大清南方此时秋老虎余威尚在,北方已经转入凉爽。山西太原,古名晋阳,相传高粱河车神宋太宗认为此地有龙气,毁之,建太原。

山西地理条件极其优越,有丰富的历史古迹,有充足的资源,靠着汾水,人口高达数千万。民间更有歌谣传道:“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个月前,山西人看到来自北京的那帮人把城外一块地给圈了起来,不知道搞什么,每天发出很响的声音,更有洋人进进出出,门口站岗的听说都是皇帝老子的亲兵。

没错,这就是姜元费进心思从德国那piao来的。同时,凭借工钱日结,每顿有肉吃的吸引力极强的条件,山西老乡们日夜奋战,整个工业区日新月异,才一个半月过去了,工业区按照规划已经完成了一半。这几天率先搬进来的是莱茵金属,将生产委员会式步枪,俗称毛瑟,预计建成月产枪支800条,生产子弹十万余发。

同时还将生产军用钢材,用于钢盔、枪支、火炮、出口。

而未来等全面竣工后,蔡司公司也将搬进来,生产光学部件,望远镜、测距仪等。

还有克虏伯将在这边建成火炮工厂,生产sfh02式150榴弹炮和k04式105加农炮,小部分生产产品卖给人民军,大部分将售往德国支持的其他国家。

当然,还有梅赛德斯公司将生产军用卡车、军用吉普车和民用轿车,当初姜元试着希望引进装甲车,被果断拒绝了,威廉二世直言不讳“当伟大的德意志连装甲车都要从万里之外的东方运过来的时候,这场战争已经没必要坚持下去了。”他还说“亲爱的王爷阁下,能向贵国投产军用卡车和吉普车已经是看在我们的友谊份上了,朋友之间应该知足。

况且就算我给你们了,以贵国的生产条件也无法完成配套设施生产,简而言之,贵国没有能力生产出如此发达的工业产品。”

这些话姜元都没有告诉手下人,只是在回国后,就立刻在全国什么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等出名的报纸刊登招收各类工业人才的新闻,人才都已就绪,只要德国开工了,这些东西中国人迟早学会

中国人怎么不行啊

中国人不就是在不断地质疑中不断突破吗

迟早你们都得来求中国

姜元一身军装站在巨大的烟囱前,听着眼前这个来自汉阳军工厂的,将在中德合作的莱茵金属工厂里担任中国经理的薛翰杰介绍:“王爷,属下这几天已经和德国工程师冯德曼反复沟通,最快下个月中旬,我们就能率先开工生产钢铁、毛瑟98式,生产子弹。”

姜元看着直入苍穹的烟囱没有接话,而是问:“我们多久能够学会”

薛翰杰难以置信,大清还有希望能够学会洋人技术的官老爷,现在不都是主张造不如买吗

姜元见薛翰杰没有说话,接着说:“你是张文襄公张之洞逝世前向我推荐的人才,我知道,你在汉阳军工厂因为得罪了人待不下去了。你在这里请放心,这里只要你不贪污,不腐败,技术上的问题由你们技术人员说了算,待遇什么的中德工人一致,不搞特殊化,我就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尽快能够自己造出这些东西。”

薛翰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说道:“王爷,这个军工生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环节的事情,光靠我们这些生产人员没用,您还得解决生产枪支、弹药、炮弹的所需的材料才行。”

果然,这样的人才能在官僚习性严重的汉阳枪炮厂待下去吗

不过也好,这样的人才很单纯,有什么就说什么,不会把别人的东西套个壳、磨个商标说是自己研发的。

姜元说道:“你们只管学会这些就行了,这次我从大清各地招了技术人员总共七百六十二人,你们只要尽快学会自己所参与的环节就行。”

薛翰杰嘴角咧开,露出大白牙,有些憨憨地回答:“行,王爷你这样说就没问题了。”

莱茵金属派来的德国经理冯德曼此时过来了:“王爷阁下,你们中国工人太勤劳了,比我们德国的那些工人要好太多,希望那些懒鬼来了之后能被中国同行所警醒吧”

听完翻译说的,姜元摆摆手:“我们也尊重工人的权利,像这些连夜加班的工人我们都给双倍工资。”

冯德曼显然不能理解:“为什么王爷你对这些工人这么好呢我们德国工人每天工作十六小时是正常的。”

姜元笑而不语,而薛翰杰也有些惊讶地看着姜元,这在国内可是没有的事,之前听说中德工人一样待遇,以为只是客气一下,现在看来希望很大。

姜元走进厂房,看着德国工人正在吊装机器,这些天姜元可是每天找蒋方正学德语,现在已经能够表达简单点的基础意思了。

姜元直接上前找到一名德国工人,伸出手:“你好,我是姜元,是这个工业区的实际领导者。”

工人听到话知道这是中国的王爷来了,连忙将手在工装上擦了擦,姜元看到了这名工人的动作,直接上前握住,露出笑容:“我和你们一样。”

工人愣了下才说:“王爷阁下您好,我是工人巴泽尔。”

翻译官翻译了一下,寿元问到:“你们在中国生活的还好吗”

巴泽尔没有想很多就直接说:“谢谢王爷阁下的关心,在中国我们现在生活的不错,至少我们的加班费是足够的”

姜元笑道:“哈哈,这段时间还是会很辛苦的,能多给你们加班费是我唯一能做的。”

巴泽尔也露出了笑容:“王爷阁下,您是个好人。”

姜元听到翻译,大笑:“你是第一个说我是好人的德国人,你是哪条生产线上的”

巴泽尔:“我是钢铁工人。”

姜元点点头,用说:“你们每日和高温相伴,很了不起更何况钢铁工人还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你们是伟大的”

翻译如实翻译,巴泽尔有些呆了,这么多年,他是第一次听到老板说手下的工人是伟大的,姜元接着说:“你们放心,在中国,至少在我手下,我保证你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八小时工作制,若是加班双倍工资,还有节假日假期。你的家人带到中国来了吗”

巴泽热结巴了一下:“没,没,我们老板只把我们这些经常游行的送到中国来了。”

姜元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在中国工作一年,我相信你会爱上这个地方,也会有足够的薪水把家人都接到这边。”

巴泽尔愣住了,姜元继续往里走。

这时蔡学松过来了:“老姜,这个给你。”说着,蔡学松把一个金吊坠塞到了姜元手中。

姜元不解,蔡学松说道:“你都别装了,我也是,之前知道弟妹快生了,结果把这事都忘了还是你的警卫员小夏告诉我的,说是你每天晚上都对着孩子的照片发呆,你也是,这么大的事情不告诉我们”

姜元露出一丝苦笑,一个月前,自己的儿子出生了,载沣立刻就把消息连同照片送了过来,还说他非常喜欢这个侄子,已经请了礼部官员帮忙起了个名字,叫溥钟,信中嘱咐姜元不用担心,安心带兵,孩子他会好好照顾的,以后让孩子给宣统当小助手。

溥钟忠,这已经是明示了。

蔡学松接着说:“你也不用担心,我们的人已经在探讨如何在北京把弟妹和大侄子给接过来了。”

姜元有些感动,摇摇头:“目前倒不必如此,大清虽然现在风雨飘摇,但是还没到岌岌可危的地步,不过这件事给我们敲了警钟,嫂子还有担任指挥员的同志们的家人都要尽快接到山西来,一旦起义,我们的家人不能放在朝廷那边。”

蔡学松郑重地点点头:“执行委那边已经开始统计人员了,争取在半年内都接到太原来。”

姜元点点头:“不要闹得太大动静。”

“这点放心,同志们都已经考虑好方案了,就以难民的身份进来。”

姜元未置可否,站在那思考了起来。这时警卫员夏学文过来报告:“师长,山西署理巡抚丁宝铨又来请您过去了,他说这次是太原城内的士绅一同请王爷。”

丁宝铨这些日子总是过来请自己去吃饭,这次更是直接用太原城所有士绅的名义,看样子这次非去不可了。

蔡学松说道:“宴无好宴,估计是看咱们这边这么大的阵势,里面有人心痒了吧。更何况,凡是新官上任,地方豪强一般都会请客,老姜你都来了大半年了,没和他们吃过饭,估计有的人这心里可是不安的紧啊”

姜元说道:“行,小夏,你去告诉丁大人,我等会就去。”

“是”

蔡学松提醒道:“这些地头蛇可不好惹,老姜,要不要让同志们弄点声势”

姜元眼前一亮,对着蔡学松小声说道

而另一边,得知姜元将来赴宴的消息,丁宝铨和士绅们都高兴极了:

“好啊,这头强龙总算要狮子开口了。”

“哈哈哈,只要他敢来,是龙他就得盘着,是虎他就得卧着,不然,山西再像江浙那边一样闹腾起来,朝廷不得好好收拾他”

“老王,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山西士绅一向讲理,能文的就绝对不武。”

丁宝铨提醒道:“这位主他的手腕可大着呢皇上见了他都得叫他一声叔叔,能一分不花就把德国人的工厂给弄过来,这可不是小角色”

士绅们笑得更大声了:“他们八旗子弟我们见得多了,无非就那样,我们先给他来文的,不行就武的,再不行,就给他来套能文能武的,不信这位爷能走得出去”

作者题外话:本更为加更第二更,现在大家等中午吧,中午再发今日的基础两更。

本章都快四千字了,票票快砸啊作者真的不怕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