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就怕绿茶有演技

作者:五彩的白纸 | 分类:女生 | 字数:0

160、调虎离山

书名:就怕绿茶有演技 作者:五彩的白纸 字数:5.7千字 更新时间:01-09 02:37

月色迷蒙。

翠文和翠英两人沿着花台附近, 一路找回了玲婉阁。

但却见玲婉阁的寝殿中,灯火燃着。

两人面面相觑,随即便推门进去。

玲嫔斜靠在床榻之上, 双目半磕,面色微红,一看便是饮了不少酒。

翠文见了玲嫔这副样子, 心中不悦,道:“娘娘去哪儿了让奴婢们一顿好找。”

玲嫔掀起眼皮, 看了她一眼,面色不愉:“你是个什么东西, 竟敢来质问本宫本宫方便了一下回去,便没见到你们了, 你们两个小蹄子,到哪里偷懒去了”

翠文和翠英面色微僵。

她们在花台找了一圈之后, 便去周边找人了。

因不敢声张,于是只能边走边找, 若是和玲嫔错过, 也是有可能的。

翠英忙道:“娘娘息怒, 翠文姐姐不过是怕娘娘饮了酒,一个人走回来不安全, 这才有些着急。”

玲嫔哼了一声, 她仗着酒劲,冷声道:“别以为本宫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本宫虽然是得了贵妃娘娘抬举,但也不是每个宫女都有这样的福气你们一日是宫女,便要一日安守本分,若是再对本宫无礼,小心你们的小命”

玲嫔在坐月子的时候, 便一直情绪不稳,偶尔也会哭泣和发怒,她这一通脾气发完,翠文和翠英自然是不敢说话了。

玲嫔面有疲倦,道:“罢了下去吧看着就心烦。”

两人只能乖乖退出了房门。

翠英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惊动贵妃娘娘主子总算是回来了。”

翠文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又说不上来反正玲嫔已经回来了,她也就懒得想了。

翠文啐了一口:“得了抬举有什么了不起过了这个月,看她还怎么嘚瑟”

翠英急忙将她拉走了。

翌日一早,玲嫔便起了身。

翠英端着热水进来,服侍她洗漱。

玲嫔慢悠悠道:“本宫月子也坐完了,许久没有去向贵妃娘娘请安了,等会儿去储秀宫吧。”

翠英低头应声。

收拾妥当后,玲嫔便带着翠英去了储秀宫。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快到储秀宫门口时,忽然看见皇帝的龙辇停在门口。

皇帝身边的李公公正在和小太监们说着什么。

等走得近了,李公公余光瞄到玲嫔,急忙向她请安。

玲嫔掩唇淡笑一下:“公公怎么还在这儿呢不是快到上朝的时候了吗”

李公公低声道:“皇上昨夜没休息好,现在还在里面洗漱。”

玲嫔讶异了一瞬:“皇上怎么了”

李公公道:“昨夜因时高兴喝了几杯酒,恐怕是这个缘故,才起晚了点儿。”

玲嫔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笑道:“原来如此,公公辛苦。”

说罢,她便进了宫门。

皇帝此时已经洗漱完,正和周贵妃一起用早膳。

周贵妃见到玲嫔突然过来,心生不悦,但面上却依旧温和:“妹妹怎么突然好了”

玲嫔笑得柔美:“臣妾出了月子之后,还未来给娘娘请过安,今日便特意过来看看娘娘。”

周贵妃笑了笑。

皇帝看了玲嫔一眼,她今日打扮得十分素雅,一袭浅色衣裙,小家碧玉的气质和周贵妃孑然不同,看着倒很是舒服。

皇帝悠悠道:“你有心了一起用早膳吧”

玲嫔淡笑一下:“多谢皇上,臣妾已经用过了。”顿了顿,她又盯着皇帝看了一会儿,道:“皇上看着有些憔悴,是不是政事太忙了”

皇帝喝了半碗汤,便吃不下了。

他净了手,道:“最近夜里有些咳嗽,睡不好而已。”

玲嫔点点头,一脸关切地看着皇帝:“臣妾听闻青城山的汤泉最有益于睡眠,还有助于脾胃恢复,如今天气冷,正适合泡汤泉”

皇帝一听,来了兴趣:“你如何得知”

玲嫔抿唇一笑:“奴婢小时候便经常去青城山,那山上还有不少野味传说,曾经有仙女下凡,在那泉水中洗过澡,所以那泉水泡了能叫人身心舒畅,百病全消。”

玲嫔说得一板一眼,皇帝轻笑了声:“果然是少女心性,这样的传说玲嫔也信”

玲嫔的脸红了红,道:“臣妾不过随口一说。”

皇帝饶有兴趣地笑了笑,反正最近他政事都丢给了杨昭,若是出去玩几日,也未尝不可。

况且自德妃出事、杨瀚失踪以来,这宫里一直被愁云笼罩着,他早就想出去走走了。

玲嫔瞧着皇帝的神色已经动摇,又偷偷瞥了一眼周贵妃。

周贵妃冷冷盯着她,面色不善。

玲嫔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臣妾听闻贵妃娘娘近日,照顾起去吧”

皇帝看了周贵妃一眼,周贵妃立即换成一脸娇羞的笑。

皇帝伸手搂住周贵妃柔软的腰肢:“爱妃想去么”

周贵妃勾唇,小声道:“臣妾听皇上的。”

皇帝哈哈一笑,大手一挥,便让孟公公筹备起青城山的出游来。

周贵妃一脸期待的样子,服侍着皇帝用完了早膳,又和玲嫔一起,将皇帝送上了龙辇。

皇帝走后,周贵妃收起笑容。

她冷冷瞥了一眼玲嫔,蹙眉道:“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玲嫔垂眸道:“贵妃娘娘臣妾不过是想皇上多陪陪娘娘而已”

周贵妃冷笑一声:“你会这么好心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就算玲嫔表现得再温顺,周贵妃也知道她不可能真的臣服,毕竟自己夺走了玲嫔的儿子。

玲嫔面露惊慌,仿佛心事被戳穿一般,小声道:“臣妾、臣妾真的只是想娘娘开心些皇上多一些时间陪着娘娘,不好么娘娘开心了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臣妾哥哥的事”

周贵妃秀眉微挑。

玲嫔是个胆小的,不过玲嫔的哥哥却还有几分才干,科考之后便投入了周贵妃父亲门下,入了户部。

如今户部侍郎一职空缺,于是早前玲嫔便向周贵妃提过,希望她哥哥有机会补上这个空缺。

这对周贵妃来说,原也不是难事,且她哥哥陆佩华,

周贵妃:“果然是为了你哥哥的事。”顿了顿,她道:“罢了,本宫回头给父亲写封信吧。”周贵妃的父亲乃是当朝太师,一直深得皇帝倚重。

玲嫔一脸受宠若惊,连连点头:“多谢贵妃娘娘臣妾愿为娘娘肝脑涂地”

周贵妃笑容可掬地点了点头。

就算玲嫔表现得再温顺和听话,她也不会留玲嫔的性命。

毕竟,她不能让八皇子有两个母亲。

只需要一个月,个人了,想到这儿,周贵妃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孟公公办事一向雷厉风行,很快便安排好了青城山出游的事。

两日后,皇帝便带着周贵妃微服出发了。

也许是太久没有出宫,皇帝一路都和周贵妃有说有笑,杨昭在旁边护送,一直笑而不语。

皇帝不在朝中,大臣们的折子便都递到了杨昭手里,杨昭处事果决,许多在皇帝那里积压已久的提议,都在他这里得到回复,许多之前不太看好他的大臣们,也不禁生出了些好感来。

这一日,下朝之后,官员们像往常一样,逐渐离开了勤政殿。

户部尚书胡大人走得最快,没有等任何人,便直接出了宫。

长史早就安排了马车等在门口,等他到了,便立即迎了上去:“大人。”

胡大人面色愠怒,道:“走罢”

长史见他脸色不好,便不敢吭声,急忙吩咐车夫赶车。

胡大人一脸郁色地坐在马车中,长史为他递上热茶,道:“大人,您怎么了”

胡大人怒道:“这四殿下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皇上不在,有武将在朝堂上公然提出要增兵北伐,他居然也不管管”

之前每次一有人提出增兵北伐,周太师便会带头压制这主战的声音,又有皇帝做后盾,那些武将自然不成气候。

皇帝不点头,便动不到他户部的头上来。

这些年,他在户部也捞了不少油水,还有不少送去孝敬了周太师,万一要筹措粮饷,势必要清点国库,到时候他挪用的那部分亏空,便瞒不住了。

胡大人正襟危坐,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破解之策。

长史提醒道:“大人,如今还只是讨论,趁着还未一锤定音,大人要不要送一封信去青城山”

胡大人沉吟片刻,皇帝带着周贵妃去了青城山,朝中鲜有人知,连胡大人自己,都是听周太师说的。

若是将四殿下讨论增兵之事告知皇帝,皇帝肯定会立即回朝。

胡大人摸了摸胡子,笑道:“待本官回去,便给皇上写密折。”

说罢,对长史投去赞许的眼光,长史也跟着得意起来。

“咚”地一声响,马车忽然停住了。

胡大人面色微顿,长史蹙眉道:“怎么回事”

外面的没人应声。

长史有些不悦,一把撩开车帘,正要斥责车夫,却忽然脖子一凉,一柄长剑抵在他脖子上,吓得他大惊失色。

胡大人也是惊慌失措,但他为官多年,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吓住,道:“什么人胆敢劫持朝廷命官”

来人是个青年,他黑布蒙面,生得浓眉大眼,英气逼人。

他挑眉看了看胡大人,道:“你便是那个贪污受贿的户部尚书”

这语气戏谑中带着不屑,令人听了十分恼怒。

胡大人勃然变色,沉声道:“你胡说些什么你到底是什么人”

长史也瑟瑟发抖,却仍然色厉内荏:“你敢拦我们的轿子你、你活得不耐烦了”

青年皱了皱眉,长剑一推,长史便倒了下去,鲜血渗了一地。

胡大人吓得跌下座位,狼狈至极,他哆嗦着道:“你、你到底要做什么我们与你无冤无仇你、你要多少钱财,我都可以给你,求大侠饶命”

青年不耐烦道:“你怎么这么啰嗦”

说罢,一个手刀将胡大人砍晕了。

然后,这青年直接驾起了车,将胡大人带出了城。

青年回到城中时,已经到了傍晚,换了身劲装,又去掉了蒙面,整个人看起来英姿飒爽,这人不是别人,正好是白亦宸的贴身侍卫阿飞。

阿飞入了武平侯府,直奔书房而去。

书房之中,灯火如豆。

白亦宸一袭玄色衣衫,正坐在案前看前线奏报。

他身旁放着一叠精巧的竹筒,都是探子们,从剌古、北疆的各个角落,发回的消息。

自三年前,白亦宸第一次去剌古查探之时,便觉得大文对剌古知道得太少了。

在大文的视角中,一直觉得剌古是蛮荒之地,落后又野蛮,不值一提。

就连早些年,先皇在世的时候,大部分精力也是放在瓦旦,却对剌古关注甚少。

但当白亦宸到了剌古之后,才发现剌古的地域比他们想象得更加辽阔,那里的男子豪迈健壮,女人勤劳聪慧,虽然大部分以游牧为生,但是也开始学着大文开起了市坊,发展商贸,造起了统一的流通货币。

他从剌古回来之后,便在军中找了些忠诚度高、聪慧又善于应变的士兵,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

半年之后,这些人被送到了剌古和北疆各地,负责收集情报。

如今,整个北方的情报网,逐渐建立了起来,每当收到一个消息,便可用其他部分的消息来进行矫正和确认,这样一来,消息的准确性便大大提高了。

此刻,白亦宸凝视着一张奏报,微微蹙起了眉。

今日,这是第三张提到南剌古屯兵的奏报了。

南剌古一直对外宣称,要在一年之内灭掉北剌古,如今北剌古已经有一半的地域,被南剌古吞并,按照常理推断,南剌古也该一鼓作气,继续蚕食北剌古。

但他们却在北疆附近屯兵了,从北疆向北剌古行军,至少要半个月时间,若是他们要打北剌古,又为何将主力军队,放在这么远的地方难道仅仅为了防止大文的背后偷袭

白亦宸有些不安。

“公子”阿飞在外叩门。

白亦宸敛了敛神色,淡声:“进来。”

阿飞风尘仆仆地进了书房,一脸兴奋:“那个胡大人已经处理妥当了。”

白亦宸收起奏报,道:“你把他送去哪儿了”

阿飞笑了笑:“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里,我找了两个人看着他,等咱们出发了,再把他放回府里。”

白亦宸微微颔首:“只怕他回不去了。”

阿飞疑惑了一瞬,问道:“为何”

白亦宸:“胡大人这些年贪污了不少公款,之前还造了份假账递给了四殿下,被殿下查了出来。”

阿飞讶异:“户部的数据何其机密,单凭一份账本,若是没有参照,殿下又如何判定那一定是假的呢”

白亦宸笑道:“四殿下随便挑了几笔账,问了几个户部的官员,回答的都一模一样。但户部的账目那么多,怎么可能全部记得清楚可见是早有准备的。”

阿飞眼角微抽,道:“这样也行吗四殿下果然厉害唉,户部原本是国之米仓,没想到户部官员,自己却成了蛀虫。”

白亦宸微微颔首:“整个户部,是从根上开始烂的。但查账之时,户部有一个小吏,却是有几分风骨,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

阿飞好奇问道:“是谁呀”

白亦宸:“玲嫔的哥哥,陆佩文。”顿了顿,白亦宸又道:“殿下要为我们筹措军费,就要从户部下手,接下来,只怕朝中会有一场巨震。”

阿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白亦宸垂眸,深思起来。

皇帝为人闭塞保守,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和稳固,说得好听些,是步步为营,但实则有些畏首畏尾。

国家要获得长治久安,便需要做长期布局和规划,杨昭面临如今的情况,便是不破不立,第一个就要拿户部开刀。

但是户部一直由周贵妃的父亲,周太师暗地里把控,若是动到周家的核心利益,周太师和周贵妃,自然都不会袖手旁观。

如今他们能做的,便是趁着皇帝不在朝中,将军费筹集起来,然后带兵北伐。

白亦宸收起思绪,将面前几份奏报仔细收拾好,放入怀中,低声道:“我出去一趟。”

白亦宸出了书房,径直穿过长廊,通向主道。

路过亭台时,却听得一阵人声。

“父亲,您是不是很快要去北疆了”少年声音郎朗,似乎有些急不可耐。

白亦宸眸色微滞,这是白亦盛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聒噪。

他转身,侧头向亭台处望去。

只见白仲立在亭中,背对着白亦盛,背影高大清冷,没有一点人情可言。

白亦盛站在他后面,双目灼灼地盯着他,面有期盼。

白仲沉稳的声线响起:“你读好你的书便是,问那么多做什么”

白亦盛听了,十分不甘,道:“为什么白亦宸能跟着您上战场我却不能”

白仲沉默一瞬,道:“你性子急躁,再长大些再说。”

白亦盛抿了抿唇,道:“父亲,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做更多的事”

白仲转过头,面色冷肃:“长大”

白亦盛顿住,被这突如其来的压力,吓得吞了吞口水。

白仲凝视他一瞬,道:“你若是真的长大了,就不会日日要人盯着你念书,当知道,男子汉大丈夫,读书、习武都是为了报效国家,像你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能指望你做什么”

白亦盛不服,反驳道:“我不过是不爱读书罢了我的武艺也不比别人差啊”

白亦盛自小便被盯着背书,偏偏他又十分反感读书,每次被白仲查问功课,都有种心虚和挫败感,这让他一直觉得有些抬不起头来。

白仲看他一眼,意味深长道:“那要看和谁比了。”

白亦盛:“”顿了顿,他嘀咕道:“父亲偏心白亦宸又他外祖父教他,在太学的时候,又得了最好的师父教我呢除了空有一个嫡子的身份,什么都没有”

白仲淡淡道:“那也是他自己挣来的,你有本事,也可以去挣。”

白亦盛无语。

白仲摆了摆手,道:“罢了,你先下去吧。从军的事,休要再提。”

白亦盛面色微僵,满脸隐怒地走了。

白仲偏过头,淡声道:“还不出来”

白亦宸自旁边而出,面上一片泰然:“路过而已,侯爷莫要多心。”

白仲看了看白亦宸,这个儿子如今已经比他还高了,一身玄色衣袍,衬得风姿如玉,气度清华。

“这么晚了,要去哪儿”白仲问。

白亦宸慢悠悠回答:“云瑶宫。”

白仲面色突变。

作者有话要说: 白仲瑟瑟发抖的一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