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作者:叫天 | 分类:女生 | 字数:0

729 西去东来

书名: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9

对大清来说,绝对是不会打存消耗的战事。资源有限,特别是之前还遭受了重大挫折之后,不管是粮草物资还是兵力都更紧张。因此,要打明国的话,绝对是要有足够多的好处。

放在秋收时候进攻,就算打不下明国的城池,也能劫掠一把粮草,多少就会不亏或者少亏一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和瓦刺和沙俄联系,也需要不少时间。

如今虽然归化城被明军占领了,但是可以走漠北那边,大青山脉的北面,绕了些路,也一样可以联系到瓦刺和沙俄那边。

要是有可能,多尔衮也希望沙俄和瓦刺在明国西部能发起进攻,减轻辽东这边的压力。

松平信纲听了,明白多尔衮的意思,想了下说道:“如此的话,大清这边必须要支持一些粮草物资才行,要不然,朝鲜这边怕是撑不到那个时候”

这一次,多尔衮没有再犹豫了,当即点头说道:“好,大清这边会竭尽所能不过希望贵方也有个心理准备,大清这边粮草其实也不足,只能尽量挤一些出来。”

这个话,他是必须要说的。要不然,大清这边省吃俭用,好不容易节约出粮草物资提供给倭国这边,而倭国却能胡吃海喝的,那大清是绝对不愿意的。

松平信纲领会了多尔衮的意思,当即点头说道:“如今困难时刻,贵我两国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多尔衮听了,也是说些类似的话,一时之间,崇政殿内,似乎一片振奋之意,就好像他们精诚团结之下就能有美好的未来。

但是,转过身,松平信纲去驿馆休息时,就是一脸的唉声叹气了。

大清这边,他是没办法赶过来处理,免得来回传递消息,耽搁时间。事实上,他自己在朝鲜那边,还有一堆的事情。

明国水师占领了对马岛,截断了朝鲜和倭国本土的联系,不但是粮草物资无法送到朝鲜,而且也让在朝鲜的倭军都担心我国本土的情况,军心有些不稳。

可是,至少在短期内,倭人是看不到一点改变对马岛情况的希望。这么一来,在朝鲜的各路大名都各怀心思。没有了幕府在身后的支持,松平信纲要统御朝鲜倭军,也是一个问题。

他都担心离开朝鲜久了,那些大名会私下里串联。光靠柳生十兵卫,未必能掌握局势。

如此种种,松平信纲决定明日一早就回去。

而在建虏这边,等松平信纲走了之后,多尔衮考虑之后,便召集英俄尔岱和范文程两人,表情严肃地对他们两人说道:“瓦刺和沙俄是否出兵攻打明国西部,对于我大清有非常大的影响。如今已过两年,西边却还未完成整合出兵,孤已经拖不起了。卿等二人,作为大清之全权使者,通过漠北那边,尽快赶往西部,促使瓦刺和沙俄在今年秋收之前,务必进攻明国西部,明白么”

英俄尔岱,全名他塔喇英俄尔岱,正白旗人,朝鲜人称之为龙骨大,在大清中以理财和外交著称。他的一个最大特色,并不是机械似地完成上官交代的任务,而是会全面了解政治军事动态,然后再想法让其有利于大清。

多尔衮仔细考虑之后,感觉西部那边的事情,非英俄尔岱这样的人物过去,才有可能收到想要的效果。就这,他怕还是不稳妥,就想再加上范文程,如此就能尽可能地确保瓦刺和沙俄进攻明国西部。

本来的话,他其实是想派洪承畴的,因为在他看来,洪承畴比起范文程,还是要有见识,有能力,只是辽东这边面临明国的压力也很大,离不开熟悉明国事务的洪承畴。在第二个选择之下,他才决定派范文程过去的。

此时,听到多尔衮的交代,不管是英俄尔岱,还是范文程,都清楚他们此行的重要性,便双双领命,保证一定不负主子所托。

多尔衮还有点不放心,对他们两人交代道:“如果瓦刺和沙俄要提什么条件的话,无须斤斤计较,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孤要看到他们出兵攻打明国西部,吸引明国的注意,懂么”

言外之意,就是有什么都可以先答应下来,至于最后会不会兑现,那不重要。

英俄尔岱听了,立刻点头,表示明白。

身为大清一直活跃在前线的将领,对于朝鲜倭国的情况,他也是非常了解的。完全可以说,他是大清国内少数几个非常明白大清如今处于什么处境的高级将领之一。

英俄尔岱和范文程都觉得事不宜迟,在辞别多尔衮之后,就简单收拾下行礼之后,不顾草原还是大雪,就从盛京出发了。

崇祯二十年一月下旬,因为这个时代的气候偏低,草原上还会时不时地下雪,更不用说地上的积雪会不会融化的问题了。

在英俄尔岱和范文程带队赶往西部的时候,从西部往东方向,也同样有一支三十来人的队伍在冒雪前进。

从这个队伍的衣着上,基本能看出来,这是一支蒙古人的队伍。

他们正在冒雪前进时,忽然,不知道何时,从四面群骑兵。

这些骑兵全都披着白色披风,在白色披风里面,倒是鲜艳的红色战袄,不用说,这是一群大明夜不收了。

看到自己被明国骑兵包围,这些蒙古人并没有惊慌,马上有个人大声用蹩脚的大明官话喊道:“我们是杜尔伯特部的使者,奉大汗之命前来和大明谈判的。”

明军夜不收这边听了,有几个将士便上前,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然后便带着他们返回归化城。没错,这里离归化城是最近的。

按照规划,后世的包头这边,也要修建一座城池。但是,如今还没动工,要先建设归化城,然后再用铁路连到包头再说的。

一路南下,这些杜尔伯特部的使者,都有在观察沿途的情况。

这些蒙古人,以前其实有到过归化城这边的。一路东行,一开始还好,等到了快要到归化城的时候,他们目光所及之处,便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为首那人,忍不住便问通行的那个明军夜不收总旗道:“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归化城变得这么大了城墙呢不是还有城墙留下的么”

就见远处,密密麻麻地建筑群,在一望无垠的雪地上格外地显眼。

那明军总旗听了,带着一点自豪说道:“原来的城墙,在那里面呢,外面的房子,都是去年新盖的,住着从漠北过来的归顺部族。”

“那为什么没有城墙呢”杜尔伯特部的使者有点想不明白,当即又问道,“这要是再修城墙的话,怕不得好几年才能修出来吧”

实在是目光所及之下,那房子也太多了,围绕一圈的城墙,真得要非常长才行。

那明军总旗一听,和他的手下都是呵呵一笑,笑得杜尔伯特部的使者有点莫名其妙的时候,他才用自信的语气回答道:“我们就是城墙”

“什么”杜尔伯特部使者听到这话,疑惑一下之后,看着眼前这些自信的明军将士,忽然就明白过来,他们所说得城墙是什么。

一明白了这点,一时之间,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便都沉默了。

很快,又有一队明国骑军迎了过去核实情况,就这支队伍远远地看到归化城开始,一共就有三队明国骑军过来核查,最终这支队伍才算是到了归化城这边。

不少房子里的人,听到动静,纷纷出来围观。这其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妇女,也有小孩;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过冬的无助,反而一个个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和满足。

观察到这一幕,让这支来自杜尔伯特部的队伍,都是觉得诧异。

不说别的,就杜尔伯特部本身来说,一个冬天,就肯定会死一些人,不少人都会发愁能不能过完这个寒冷的冬天,迎到春暖花开的那个时候。

这和眼前所看到的一幕,那是完全的不同。

“你们来得正巧,宁远侯和各总兵刚好从京师回来。你们在这等着,我这就去禀告宁远侯。”

归化城的老城墙这边,一名官吏对这些使者吩咐一句,然后便转身入内禀告去了。

年前的时候,延绥巡抚是在归化城的,不过过年的时候,还是回榆林了。

归化城这边,就是贺人龙最大;但是,等到李定国从京师返回,他才是归化城的话事人。当然了,名义上,归化城也还是要受延绥巡抚管辖。

李定国他们返回归化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整顿归顺的漠北骑军,重新形成战斗力,以便于这一年能及时展开军事行动。

李定国听说有杜尔伯特部的使者前来谈判,自然是召见的。不过有一点,让他有点好奇和无语的:这个杜尔伯特部使者说脑子比较笨,怕被骗,所以他们要一伙人一起见李定国才行。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