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作者:围城外的钟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382章 新的时代

书名: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作者:围城外的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17

翌日。

当朝廷已出兵讨伐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至蜀州百姓耳中后,民间的反应却并不算太过激烈。

或许大家早就料到会有这样一天,顶多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已。

因此,除了茶余饭后讨论上几句,大多数人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既没有拖家带口的提前逃难,亦没有慌慌张张的闭市歇业,更没有“弃暗投明”迎接朝廷大军。

当然了,这并非意味着蜀州百姓都已经认准了宁玉珂这位“新王”,也不代表着他们认为“蜀国”能抵挡得住。

之所以如此淡定,仅仅是因为战争之事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与前世古代一旦打仗就要挨家挨户抓人充军不同,修真世界“当兵”的门槛可是很高的。

除了少部分粮草、后勤兵之外,剩下七八成士兵最起码也得是已经入品的武人。

天下之人当中八条主脉全通的大约占三成。

如果再除去那些因天赋极低而放弃习武之人,以及大部分女子,那么真正会走上修炼一途的只有差不多不到一成。

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九成的人压根就不具备“参与战争”的最基本条件。

说白了,连抓壮丁都抓不到自己头上,那还有啥好担忧的?

至于打仗会对生活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如今整个大宁只有蜀州最安生,其余各州哪里的日子都不好过,即便是逃难又能逃去哪里呢?

再说了,自己毕竟俩月前还是大宁子民呢,就算朝廷大军打来了,想必也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吧。

等到蜀州城被攻破、未央宫被一把大火烧毁,到时候不外乎就是再换回之前的皇帝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抱着类似的想法,蜀州的百姓大都继续该干嘛干嘛,顶多就是多在家备了些“平价粮”以防日后粮价飞涨。

听说其它州郡粮价都涨了三四倍了哩。

这么想想,新女皇好像还真的挺好的......

......

“听说了吗?这次朝廷平叛大军的主将是镇国大将军韩兆哩!”

“张哥,你这嘴啊......如今那未央宫才是咱的朝廷!”

“哈哈哈,叫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

“......”

小小的茶摊距离蜀州城新衙门不远,此时正值晌午,有不少挑夫货郎正聚在此处喝茶打诨。

自打蜀州州衙被改建成王宫之后,魏长天便又在城北重新选了一栋大宅以作新衙门之用。

因地处闹市,所以这附近来往的百姓颇多。

起初大家还都有些惧怕那些腰间挎刀的官差,但时间一久却也发现了这些官差似乎跟之前并不一样。

从不乱抓人,吃饭喝茶都照价给钱,巡街抓贼也不似此前那么敷衍。

更关键的是待人都极为和善。

就像是刚刚闲聊之中有人说错了话,即便就算被衙门的差役听到了也不会有大麻烦,顶多就是被训诫上一番,罚几个铜板了事。

这要是换作以前,保不准早进了大牢,被安上一个“蛊惑人心、通叛谋反”的罪名了......

日头正三竿,又是艳阳天。

虽已入秋,但晌午时还是有些热,有些刚刚跑完活的挑夫连汗衫都脱掉了,就这么光着上半身大口大口喝着一枚铜板“无限续杯”的凉茶。

众人聊到兴起,突然却听得衙门那边传来一阵喧闹,似乎还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大呼小叫。

“怎的了?”

有人疑惑的抬眼看去:“怎的衙门口围了那么多人?”

“好像是刚贴了一张新榜文哩!”有眼尖者高声回答。

“榜文?”谷侢

一众汉子闻言皆少了大半兴致。

这时候张贴出来的榜文肯定与打仗有关系,而打仗又是武人的事,所以便与他们这些人没关系。

这样一个“推理”原本没错,但随着衙门口围着的人越来越多,众人还是越发好奇那榜文上到底写了什么。

直到从衙门处传来的一声声喊叫逐渐变得清晰。

“女皇下令减田赋啦!”

“减田赋啦!!”

有人吆喝着往这边跑,脸上的激动之色已无可附加。

“这位老兄!”

有挑夫一把拽住此人的胳膊,急忙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榜文上写了什么?”

“那可不是榜文!”

衣着普通的男人兴奋道:“那是户部的新政!女皇下令啦!打今儿起咱们蜀地老百姓的田赋只有五十税一哩!”

“五十税一?!”

一众挑夫顿时瞪大双眼:“老兄!你可没看错?!”

“我不识字,但却是那官差亲口说的哩!这哪里会有错!”

男人笑着往衙门口一指:“你们若是不信自己去问问就是!”

“......”

“哗!!”

一群人面面相觑了几息,旋即便一窝蜂往衙门口跑去。

甚至连茶摊老板都顾不上摊子了,同样火急火燎的跟在后面,就像前世着急去抢免费鸡蛋的老头老太太似的。

也不怪这些人会有如此表现,因为五十税一的降幅实在太夸张了。

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否则这可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报喜的男人目送一群挑夫货郎跑远,由衷的感叹两句后便也继续向前跑去,准备将这件天大的好事继续告诉更多的人知道。

烈日依旧高悬在蔚蓝色的天中,万里无云。

就如同耀眼金黄的阳光,“朝廷已发兵平叛”给蜀州城带来的阴霾顷刻间便被这条“降税”的新政所驱散。

一传十、十传百,此事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已传遍蜀州。

人人皆交口称赞宁玉珂的仁政善举,心中对这位“女皇帝”的评分一下子便飙升了一大截。

并且很多人对这场战争已不再是无所谓的态度了。

他们希望蜀国能将朝廷大军击败,希望宁玉珂能赢!

因为只有这样,五十税一的田赋新政才能长久的继续下去。

这或许是自私,也或许是目光短浅,亦或许是“见利忘义”。

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勤恳耕作在田间地头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这么简单。

他们没有什么“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之类的大志向;亦不太明白“忠君义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

但是,他们却知道哪个皇帝是对百姓好的。

你对我好,我便拥护你。

这其实就是孟子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只可惜,有很多统治者并非真的明白这个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