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通关游戏后,我成了反派BOSS

作者:墨香双鱼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九章 浪潮掀起

书名:通关游戏后,我成了反派BOSS 作者:墨香双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4

斯琴科夫与小甜橙的连线,以一番极其令人揪心的话语收尾。

高高在上的治安总局局长,卑微如尘土的边陲孩子,这两人跨越阶层的对话不仅刷新了《对话局长》直播数据记录,全网实时收看人数破亿。

并且在直播结束后,该节目于网络引起了一场大热潮。

在新月城,“边陲”二字对内城居民来说耳熟能详,路上随便来个人都能跟你一番掰扯。

但要说真正了解边陲的内城居民有多少,恐怕真的没几个。

毕竟没有哪个正常的内城居民会翻过锈墙跑去边陲实地考察,他们对边陲的了解也都来自于媒体,看看新闻报导,刷刷营销号的文章之类的。

媒体一直给大众传递的观念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边陲人过得惨,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人穷志短,骨子里就低贱。

但这期《对话局长》播出后,内城居民才恍然发现,不是这样的。

至少在小甜橙身上,不是这样的。

这跟努不努力有什么关系?

一个每天要靠翻垃圾桶才能活着的人。

一个无缘无故就要被当局部队戏弄诱杀的人。

一个才十岁就麻木到觉得自己没有将来的人。

要她怎么努力?

小甜橙的经历不仅触动了内城居民,也引起了无数边陲人的共鸣。

越来越多的边陲人在网上述说自己的遭遇,有的跟小甜橙差不多,有的甚至比她还惨。

放在以前,这些话没人会听,因为大家都先入为主觉得边陲人是故意卖惨。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大家更愿意看快餐信息,没有人会去关注那些字字泣血的心声,真情实感往往只会淹没在网络狂潮中。

但此时借由《对话局长》节目的热度,又有了小甜橙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

越来越多的人静下心来,越过那些媒体与营销号,直接聆听边陲人述说的种种遭遇。

这世界上没有与生俱来的歧视,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当主流媒体所引导的偏见被捅穿,同一座城市、被一堵墙隔开的人们再度有了共情。

无数人开始反思,责备媒体多年来的恶意引导,批判当局对边陲的极端政策是否合理。

还有人引据历史,搬出了曾经灿烂的黄金时代,质问这样的共同繁荣为何不能延续。

一场思想浪潮,源起于直播节目的一个数据库错误,在一个小女孩的无心推动下浩浩荡荡掀起。

《对话局长》节目结束后不久,治安总局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局长斯琴科夫在会议上述说着近日的心声。

“前几天的《对话局长》节目,想必大家或亲眼看了,或有所耳闻。小甜橙的遭遇令我们痛心,也不得不令我们进行反思,这一切是否合理。”

“现在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这是不合理的。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而孩子代表的是世界的将来。”

“如果一个孩子可以被肆意践踏,凌辱,说出‘我没有将来’这种话,那不仅是当局的耻辱,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小甜橙的遭遇,我相信绝不是个例,那种悲剧是整个边陲的缩影,或者说是广大边陲人在这座城市的缩影。”

“过去,在许多人的观念里,那些住在内城的边陲人似乎就活该被欺负,被凌辱,就像当年那个不知名的锈墙防御部队士兵对待小甜橙那样。”

“我想说,这种荒谬的事情该结束了,至少在治安局,在象征这座城市秩序的执法机构里,这种事该结束了。”

“从今天起,治安局内部将启动长期、持续性的纪律整顿,对下属机构的一切违规行为进行严打。”

“治安局打击犯罪的决心不会有丝毫衰减,但任何人如果打着执法名号、行不法之事,将受到最为严厉的惩处!”

斯琴科夫向来是个雷厉风行、有事真上的人。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他立即启动了纪律整顿的相关研讨。

作为总局局长,斯琴科夫对治安局内部状况非常了解。

要说什么追查过往劣迹,那是不可能的。

治安局内部的黑,属于是历史遗留问题。

吃拿卡要、暴力执法、玩忽职守、乱开枪等行为到处都是,除了极个别自我道德标准高到难以理喻的奇人,剩下的都不干净。

这种情况如果彻查,除非是把整个治安局的人全抓进去,否则根本查不完,但这是不现实的。

为此,斯琴科夫启动了一个灵活方案,画了一条线。

纪律整顿之前的事,既往不咎。

纪律整顿之后,若是仍有违纪行为,严惩。

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但同时也是一份坚定的决心。

治安局内部最初以为这只是随便说说,毕竟往年类似的所谓“纪律整顿”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糊弄糊弄那些平头百姓的,谁信谁傻。

前任局长北原隼在位期间,为了应对治安官纪律恶化引起的舆论,就出台过什么“民间监督”政策,允许民众对治安官的执法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如有违规可以去司法起诉。

结果就是,所有真敢拍的人全被定位记录,工作上被公司开除,孩子在学校被恶意刁难,隔三差五就有不知哪来的小流氓上门“关照”,前途尽毁人生报废。

治安局内部本以为斯琴科夫搞得也是这一套,但很快他们发现,这回跟往常不太一样。

斯琴科夫不仅发布了一套新的纪律条例,用以约束治安官过于自由的执法权,还在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纪律纠察部门。

该部门完全脱离治安局原编制,在职权、人事任命、财政支撑等方面完全独立,所有司职者全都是那种背景干净、与治安局内部要员没有任何牵扯的新鲜血液,直接对总局局长负责。

任何针对治安官的检举,都会由纪律纠察部门独立调查,核实过后进行处理。

短短一周时间,纪律纠察部门就督办了344起案件,足有413名在纪律整顿后仍严重违规的治安官被处理,记过的记过,辞退的辞退,涉及刑事的直接交付市政戍卫部队走司法审判。

这番雷厉风行的整顿让治安局内部紧绷成了一根弦,却让无数民众欣慰到落泪。

多少年了

自从那位名字都不被允许提起的总局局长倒台后,新月城民众一直活在茫茫黑暗中。

前任总局局长北原隼纵容下属,不知酿成多少冤假错案。

治安局,这个本应是守护秩序的执法机构,变成了民众们最害怕的存在。

从曙光141年到曙光152年,新月城民众承受了整整11年的黑暗,现在终于再一次见到了光。

由于这次纪律整顿法案源起于《对话局长》中斯琴科夫与小甜橙的对话,因此也被民众们起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外号——

《小甜橙法案》。

在该法案的高压严打下,新月城执法乱象得到了极大程度约束。

与此同时,边陲人与内城人之间的隔阂,也在一次次坦诚交流中慢慢化开。

双方虽然隔着高高耸立的锈墙,但电子信号就像自由的鸟儿一般飞翔。

越来越多内城人通过网络认识了边陲朋友,亲眼见证了那些当局媒体不会告诉他们的真相。

他们摒弃曾经的偏见,开始力所能及帮助身边的边陲人。

有人实打实出了钱,给有关边陲的公益基金项目捐款。

有人以笔为刀,写出一篇又一篇文章抨击当局政策,为边陲人鸣不公。

也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文采与能力,就从对边陲人的一次点头,一次微笑,或一次握手开始,尽自己心意。

至于在《对话局长》节目中牵动无数人心弦的小甜橙,也成为了后来大家所关心的焦点。

有知名公益机构发起了名为《拯救小甜橙》的募捐项目,旨在帮助小甜橙进入内城生活,并覆盖她年满18岁之前的一切必要生活费用与教育支出。

该项目刚发布就被热心网友们扩散开来,斯琴科夫也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转发,并默默捐出了去年的所有年终奖。

边陲,内城,两批被锈墙隔开的人们如今虽仍身处异处,心灵却贴合到了一起,曾经荒诞而又可笑的仇恨慢慢变成了云烟。

深夜,2月晚冬仍带着刺骨寒意,斯琴科夫站在窗台前默默抽着烟,遥望远方的阑珊灯火。

这时,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助手杨乐从门外走进来:“局长,今天开会的概要我都整理好了,帮您放桌上。”

斯琴科夫回头看了他一眼:“你还没走?我以为你早就下班了。”

杨乐笑道:“局长您天天加班,我哪敢先走。”

斯琴科夫微微一笑,说:“来聊会。”

杨乐走到窗台边伸着懒腰。

斯琴科夫给他递上一根烟,还很贴心地打起火。

杨乐顿时受宠若惊,慌慌张张去接烟和打火机:“局长,我自己来吧.”

斯琴科夫把他手一拍,笑着说:“又没外人,赶紧的,别磨叽。”

杨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斯琴科夫给他点上了烟。

斯琴科夫收回打火机,看向窗外说:“听听,外面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杨乐倾听片刻,有些疑惑地问:“额您是指什么?”

斯琴科夫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我站在这一个小时了,整整一个小时,我没听到一声枪声。”

“真的?”杨乐张着嘴,觉得不可思议,“深夜可是枪击案频发的时间段,以前隔个十几分钟就能听到一声。”

斯琴科夫幽幽地说:“我22岁进入当局工作,干到现在整整30年了。我本以为自己早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但我发现,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却是今年才明白。”

杨乐试探性问:“您是指?”

斯琴科夫眯着眼,目光显得无比深邃:“新月城的犯罪率多高,是由当权者决定的,不是由边陲人决定的。”

“如果人人都能活在阳光下,公平且公正,这座城市就不会有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罪恶。”

杨乐怔了片刻,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笑:“我们边陲人真幸运,能遇到您这样的局长。”

“我们?”斯琴科夫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什么叫我们边陲人?”

杨乐:“我老家是边陲的。”

斯琴科夫更加疑惑了:“嗯?可你的档案上明明写着,你一直是内城身份。”

杨乐解释道:“是这样的,我爸妈是土生土长的边陲人,后来移民住进内城,因为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特长,两人都换了内城身份,所以我刚生下来也是内城身份。”

斯琴科夫若有所思点头:“有技术特长就能换身份这是黄金时代的事吧?”

“对,曙光131年,黄金时代的第一年,也是我出生的那年。”杨乐眼中浮现起名为回忆的情绪,幽幽地说,“从出生到10岁,我整个童年都是在黄金时代度过的。”

斯琴科夫不禁惊呼:“你可真是个幸运的孩子。”

杨乐显得有些惆怅,轻轻叹气:“是,也不是。”

“我很幸运,在最天真的年纪经历了最好的时代。”

“但我也很不幸,刚刚懂事就见证了这个时代的破碎。”

“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很大方告诉别人,自己以前就是边陲人,对方也总是笑脸相迎。”

“但黄金时代结束后,那种笑容就慢慢看不见了。”

“有一次,我跟新同学说自己老家是边陲的,他就嘲笑我是边陲老鼠,还总在老师那里说我坏话。”

“还有一次,我爸妈在路上被人打了,就因为他们提到自己曾经是边陲人,对方就对他们破口大骂,叫他们滚回边陲,后来还动起了手。”

说到这里,杨乐忧伤地仰望着夜空:“我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这座城市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又是什么让它发生了这种变化。”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长大,之所以毕业后加入治安局,也是想在这里找到答案。”

斯琴科夫轻声问:“那现在呢,你找到答案了吗?”

杨乐看着斯琴科夫的眼睛,深深地说:“目前还没有,但看着这段时间的变化,我能感觉到,我就要看到答案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