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崩坏纪元

作者:礼祐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二章 兵家大忌

书名:崩坏纪元 作者:礼祐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6:43

距离北伐首战大捷,冷鸢收复长江黄河中间区域以来又过去了半个月。

对于冷鸢的进一步行动,各方都有诸多猜测,不管是民间的军事爱好者还是指挥部的参谋,一致认为此时大军应该停住脚步,在黄河沿岸大修工事,清理境内的残余势力,安稳民生,待过个几年全线稳定后再做良图。

事实上,共和之辉大元帅也给冷鸢军部发了电报,建议其原地修整,派遣人手维持城池治安,稳扎稳打,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

但正如北伐第一阶段中的种种惊人之举,冷鸢的做法再次震惊世人,她在短时间修整后开启了跨越黄河的军事行动。

可目前冷鸢所面对的处境是,北方叛军的主力兵团已经稳固扎根在晋,鲁二省,呈钳形之势威迫南方,在这种已经成熟的防线面前贸然渡河,后果难以设想。

更严重的问题是,若真要趁热打铁,借收复中原的气魄虎吞北方,那也应该是发起凌厉的全面攻势,全军上下齐跨黄河,同时派遣航空兵团和伞兵威胁其腹地,一举撕开敌方阵型。

而实际上,冷鸢的做法却让人难以理解,她既没有保守修整,也没有大举进攻,而是像刺出探针一样,少量,多次,用一种阴雨绵绵般的形式在渡河。

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将宗可不会因为对手是自己的徒弟就客气,红军渡河的时候,重炮打,机枪扫,若遇到来自对岸的炮击,则躲入掩体,炮击结束再出来,并且根据共和之辉轻兵补给有限的缺点,持续进行来回拉扯的运动战,玩起了旧时代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磁性战术”。

对于这种娴熟又经典的战术,冷鸢的做法令人大跌眼镜,她依旧保持那种不紧不慢的攻势,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发动的攻势都没有威胁性,让人不明所以。

在日益严重的消耗下,共和之辉士兵的战意从一开始的连战大捷气吞如虎,慢慢被消磨,一点一点地消沉下去,最后低到了冰点。

再加上将宗持续性地在往黄河对岸派出侦察兵和特战人员,贯彻“冷枪冷炮”行动,共和之辉士兵死于偷袭游击的人数远远大于正面战场。

到后来,这些红军将士都已经麻木,有时候坐在一起吃晚饭,身边的战友突然被叛军的狙击手打死,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如同行尸走肉般擦擦脸上的血,继续呆滞地啃面包。

对于这种情况,身处首都长安的老元帅比任何人都着急,他之前本就因为冷鸢的屠城一事而睡不好觉,现在又整出这种幺蛾子,老元帅整个人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好像老了十岁。

会议室中,包括柳扶苏和岳润生在内的一大批有实权的将领都被聚集了起来,研讨冷鸢的北伐一事。

“鹰将在做什么!要么进,要么退,这么磨磨蹭蹭被人当靶子打是几个意思!不把士兵当人看吗?!”一个和冷鸢有些许过节的将领趁机发动了攻势。

如果是平时,和冷鸢私交不错的柳扶苏或许还会出声说两句,但他现在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他实在是看不懂冷鸢究竟作何打算。

兵法云,攻如风云惊龙,守如撼地泰山。

老元帅让你先缩一缩,保住打下来的疆土,你冷鸢不听,非要打!行!要打也可以!但要打你就狠狠打,趁士气正旺猛龙跨江,一口气抢占彼岸战略地点,然后大军持续压境,展开对决。

可你现在这种不进不退几个意思?守又不肯好好守,打又不肯认真打,不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反倒是软绵绵地渡江,被叛军当成练习的靶子,白白丢了将士的性命。

一向沉默的岳润生突然低声说:“鹰将是否意欲徐图?”

“此女性烈,绝非缓行徐图之辈。”老元帅的额上冒着细密的冷汗,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复杂的战略地图,低沉地说,“鹰将此举,必有深意。”

“元帅,恕我直言,深意何在?”那名将领又跳了起来,张口说道,“叛军于晋鲁两省屯集重兵,形成完备的防御圈,现在全军都压在黄河一线,唯有正面跨河一策,既然要跨,便狠狠跨,这种犹豫不进实在是兵家大忌!”

老元帅头上的冷汗更多了,他知道这个将领是冷鸢的政敌,现在发言的主要目的也是损冷鸢名誉,但老元帅实在是挑不出毛病,因为这个将领句句戳中要害!

冷鸢在递交的计划报告中也写过,跨河北进的时候会以优势兵力突破,不多做停留,但书面上写得这么好,怎么执行起来就这么糟糕呢!

莫非...怕了?

老元帅一直认为冷鸢的字典里没有“怕”字,从她以往的一系列行动来看也确实如此。

可现在,除了这个,老元帅实在找不出第二种解释!

犯这种兵家大忌的人,不是傻就是怕,冷鸢是将宗的得意门生,不可能是傻子,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怕了。

正面渡河这种行动的伤亡是非常之大的,需要指挥官下很大的决心。

旧时代,太祖平定八荒之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听着豪爽霸气,但实际上红军面对的压力可不小。

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共和红军都会感觉到压力,后面这些新生代的指挥官就更不例外了。

遇到这种渡河战役,指挥官要在心里有一个庞大的伤亡预计,很多指挥官在得知伤亡预计后往往会心寒,认为难以承受这种损失,但又不愿意后退,就会发生指挥一小股一小股部队向前突进,自以为这样损失会比较小的局面。

而实际上,这种犹豫的打法看似单次损失小,但会像阴雨延绵一般不绝,无数的细微损失累积起来会变成庞大的数字,最后就算成功赢了下来,损失只会比果断突破来得更大,如果输了,那就是全面崩盘。

这是将领在指挥军队中经常犯的一个毛病,犯了其实也不丢人,但问题是老元帅已经多次急电提醒冷鸢,可她还是没有纠正,依旧我行我素,这就实在让人想不通了!

这时,另一名将领小声提醒道:“大元帅,根据最新统计,我军每天平均有一个营的兵力被消灭。”

老元帅额上的冷汗滴了下来,一个营啊,那可是400多条人命,每天一个营,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快两周,也就是说已经有4000多人的部队被吃掉了,就算按照伤亡各半来算,也已经死了至少2000人。

这些可都是祖国的好兵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887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