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作者:半纸情书0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12章 观察者

书名: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作者:半纸情书0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0

缅a所谓的牛市回归,在陈景乐看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众多大学专业中,有一门学科,叫做社会学。

如果说物理学是研究自然规律,那么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规律。

主要走观察、归纳、实践几条路线,即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及改造社会。

代表人物有孔德、韦伯、马克思等。

尽管马克思不是一个专门的社会学家,但他的思想中,确实有一部分社会学相关内容。

在陈景乐眼中,缅a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学课题研究对象。

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a股暴涨暴跌背后的逻辑,宏观层面因素、微观层面因素,非专业投资者对市场的盲目乐观和趋利套利心理,导致理性投资市场的失控等等。

这些都值得讨论研究。

只是论证过程难免枯燥无趣。

社会学在国外称得上显学,但是在国内属于冷门学科。

究其原因,一个是门槛太低,专业性不够强,容易被替代(文科专业通病);

再一个是国内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开设这门课的学校很多,但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课程很水。

还有就是我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研究出来的内容,不见得具备普遍性。

当然。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立足长处,否则不具备任何研究价值,也不可能建立。

如果学校里某个学科让人感觉没什么卵用,应该考虑的,是学校有没有搞好建设。

考虑到自己在思政、马哲、历史这几门学科的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知识,已经学得差不多,为此,陈景乐临时改变主意,将上午的学习课程,改为社会学。

于是,就在系统原有的语数英政史哲等课程基础上,顺利开辟又一门知识课。

社会学入门很简单,看相关书籍就行。

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学术与政治》、《江村经济》、《跨越边界的社区》,这些都可以看。

除看书外,陈景乐准备结合自身所学的历史、思政、马哲等知识,针对a股即将到来的所谓“牛市”,写一篇小文章。

或许除了他以外,这篇文章不会有任何人看到,但他觉得有些知识,是只有写出来,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

就是摄入与输出的一个过程。

……

果然!

如陈景乐猜测的那样,上午股市各种利好消息传出,伴随着众多散户跟私募资金涌入,股市交易量大增。

“又是全线飘红。”

wx上,梁城惊叹,发来截图。

这小子上班摸鱼呢。

不过惊叹的同时,梁城更多是警惕。

本来还有点眼热的,但昨晚跟陈景乐聊过之后,老老实实选择当一个旁观者,顿时觉得这次“牛市”端倪颇多。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能发财的事会轮到普通人么?

果然旁观者清。

如果他拿着自己的私房钱下场,怕是做不到这么理智,只会想着涨涨涨,恨不得股价翻几倍。

陈景乐笑说:“小孩子抓麻雀,都知道先在箩筐下面撒把谷子啦!”

“说得对。”梁城深以为然,“感觉要收割了,就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

“一般来说都是节后。”

距离国庆还有不到10天。

这10天里,应该会涨不少,入场早的能赚到,入场晚的多半会被套牢。

陈景乐依旧坚持他的看法,会涨,但是不存在牛市,更多可能是通过放出各种所谓利好消息,把游资跟散户吸引进来杀。

结果肯定是要一片哀嚎的。

但在击鼓传停止前,谁都不觉得自己会是接盘的那个。

因为非专业投资者是盲目的,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追涨,这种人往往会成为为国接盘的那部分。

如同楼市。

陈景乐选择看戏,哦不,应该说观察分析。

他还有写文章的任务呢。

先观察现象,再分析背后逻辑,最后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得出结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没有实时盯着大盘指数,没那么闲。

更多是忙着看书。

这么多书,加上是临时决定学习研究,不得不囫囵吞枣,先入门再说。

囫囵吞枣同样是要时间的。

更别说看完还得结合实际案例写稿子。

对他这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纯文科生来说,唯物论的影响相当大,已然培养出良好的思维惯性,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等。

尽管写的只是一篇不会投稿发表的私人文章,但他仍旧想要认真写好。

稿子的内容,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我国国情,要凸显人民性在社会学中的重要作用……

看似有点假大空,然而这就是社科,走的社会实验路线,跟实验室路线不太一样。

陈景乐看完几本书,开始敲键盘。

文思如泉涌。

等实践课结束的时候,意外发现竟然已经写了有四千多字初稿。

这可不得了,比起点很多作者码字速度还快呢。要知道他这可是论文,不是水字数章节。

后续肯定要修改,但能写出这么多字,说明他这段时间的学习是卓有成效的。真正做到对知识吸收消化,为己所用。

“怎么感觉一万字写不完呢?”

陈景乐扯扯嘴角。

“不管了,先写,写多少是多少,写给自己看的,又没有字数要求。”

只要能写出来,就是一种进步!

……

临近上午收盘。

这时候股市又有新变化,有不少人迫不及待抛售了。

这是先前被套牢的,终于找到机会解脱,哪怕要割不少肉,依旧选择回血跑路。

啧!

你们这届股民不行啊,对我大a就这么没信心吗?

兴许是套现跑路的有点多,以至于收盘时候,相比开盘时的指数,并没有涨多少。

面对这种情况,股民们议论纷纷。

这时就有不少人站出来:“不要慌!只是技术性调整!”

也不知是说给别人听,还是说给自己听。

陈景乐看着想笑:“麻蛋,以前怎么没发现股市这么有意思?”

果然股票这玩意儿,还得是看别人玩。

安静当一个旁观者就好!

……

午饭吃的韭黄炒蛋跟香菇鸡丝。

这两道菜都用到韭黄。

没别的,就是突然想吃。

至于为什么不是韭菜?

陈景乐的喜好是除了烧烤外,平时不爱吃韭菜,不管是韭菜饺子、韭菜包子还是韭菜煎蛋。

韭黄味道没那么冲,就很合胃口。

平平无奇的韭黄煎蛋,在陈景乐手里,都能做出别样的味道。

香、嫩、滑!

让陈绮云有些惊呆:“这真是韭黄炒蛋吗?”

跟她以前吃过的韭黄炒蛋完全不一样!

这么说吧。

家里奶奶跟她妈炒菜,都喜欢把鸡蛋煎得焦香焦香的。如果是煎蛋,这样煎当然没问题,但是跟韭黄一起炒,还这么煎法,就感觉鸡蛋太老了。

毫无疑问,她更喜欢陈景乐做的炒蛋,嫩滑嫩滑的,感觉光吃这个都能吃好几碗米饭。

再就是香菇鸡丝。

这道菜放在今天,跟各种山珍海味顶级菜式比起来,确实有点普通,但放在以前,哪怕是陈景乐小时候,都属于高档菜做法。

因为一是需要用到鸡胸肉。

以前肉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一只鸡就一块鸡胸,而一道香菇鸡丝至少要好几块鸡胸。

再一个是香菇。

现在的香菇都是人工种植,以前是纯野生。

加上需要过油、炼油,用各种辅料给鸡丝提香,步骤繁杂,因此放在几十年前,属于高档饭店才会做的菜式。

如今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香菇鸡丝的口味属于平和类型,关键在于口感要做到嫩滑顺口,是过油菜,但是油又不能多,不能让客人吃得发腻。

扒开盘底看的时候,油多就不及格,失败品。

加上鸡丝炒不好,很容易发柴,因此这道菜看似普通,其实很讲究功底,一般饭店的厨师都不见得能做好。

不过要是做好了,就是很适合老人小孩的一道菜。

营养丰富,口感味道都不会出错。

虽然香味没有加了油辣子的凉拌牛肉那么诱人,但从陈绮云筷子夹个不停的表现来看,味道是不差的。

……

下午,陈景乐继续钻研社会学知识。

同时保持对大a的关注。

让人没想到的是,下午开盘后,上升趋势没多久,就开始下滑,并且是一路下滑。

很多人上午赚的还没捂热,下午就亏回去了。

“哦豁,这波技术性调整,有点夸张啊。”

陈景乐颇为惊讶。

这也验证了他上午的看法:非专业投资者对市场的盲目乐观,以及简单套利心理,会导致理性投资市场失控。

抛售的人太多了。

另一边,

李启光看着突然狂跌的指数,暗暗咋舌。

幸好听女儿的话,买的汽车行业,只是有些许波动,整体是不亏的。换作其他行业,这会儿怕是要亏得头皮发麻。

其他几个老板就没那么好运了。

虽然大部分人都买的汽车跟半导体,但除此外,还有人是买了其他股的。

比如白酒里的五粮液跟茅台。

先更一章。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