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作者:观星若尘梦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八章 庭辩,攻讦(4K)

书名: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作者:观星若尘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04

“死了这么多贵族子弟,这真的不会有事吗?”

用望远术器观察到好几家侯府都被灭了,只余少许侍女、仆从留存,边上的姬天雪也是吃了一大惊:“连袓上为先帝立下赫赫战功的勋贵家族都未能幸免,此事恐怕会掀起滔天巨浪,引发无数人的攻讦、弹劾!”

“大多数人可不会去调查死者究竟犯了什么重罪,背后是怎样的目无法纪、欺君罔上,只要有心人牢牢抓住杀戮功臣后代,让人心寒这一点,肆意传播扩散,蛊惑平民百姓,就已是难以化解的危机!”

“舆论汹汹,众口铄金。朝堂之上,那些家族的姻亲、故旧,定会联合起来发难,不仅会倒打一耙,称相关证据皆是蓄意捏造,妄图铲除异己之举,更会借此机会,要求严惩凶手,以正国法。”

“如果他们以维护楚国传统与功臣荣誉为由,勾结那些野心勃勃的皇室子弟,鼓动军队与民众来一场‘清君侧’的政变,那郢都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大楚王朝也会岌岌可危,正是中了秦人挑拨离间之计矣!”

“何来中计之说?秦人之谋,又与我何干?”赵青微微抬头,神色平静:“我只在意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铲除那些祸乱工坊、叛楚投秦之人。若因顾忌些许攻讦便畏缩不前,大楚才是真的危矣。”

“真有敢于‘清君侧’,想要杀我之人,纵然集结了百万大军、千万民众,甚至放秦军入关,我虽一人一剑,孤身迎战,亦无所惧。天有不平,我便做那天,道有不公,我便为正道!”

“杀到敌人惧怕投降为止?”姬天雪皱着眉头:“且不论你是否真有剑平天下的本事,光是杀戮的手段,也太过血腥,太过直接,如何能堵住悠悠众口?后世之人,又会如何评说此等残暴的行为?”

“天有仁德,礼教施之;天讨有罪,刑罚殛之。”赵青悠然一笑:“嘴长在他人身上,我自不会去强行封堵。我只做我认为正确之事,于楚国、于天下而言,这些人是毒瘤,自然得做执刀割瘤之事。”

“另外,此次行动,我暂时只处置了那些背后没有大靠山,与大楚皇室、军方大将无甚紧密联系的高阶贵族,杀鸡儆猴,还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反弹,而后再慢慢分化瓦解,逐个击破。”

她没有继续讲述下去,而是遥遥一招,将十数万枚金丹摄至身前,随着几阵光芒闪烁,相互交织缠绕,逐渐凝聚成一只身长十丈的青鸾形状,霭霭香烟,氤氲遍地,祥云缭绕。

而后,赵青径直骑坐了上去,青鸾仰天长鸣,声震云霄,随后朝着东面楚皇宫的方向腾飞而去,身姿矫健,所过之处留下一道绚丽的光影。

那座高悬在郢都上空的天地洪炉,虽已隐于层云之后,可它炽烈的火焰依旧未熄,仍然在不断熔炼着新的丹汞剑丸,赋与其灵性,为接下来的计划所需作着筹备。

对于赵青来说,此前她的步步谋划,是为了求取收获的上限,因而对许多事情予以妥协,以宽容感化、改良纠正为主,但到了现在,却是为了保住收获的下限,自是要肃清一切,再无容忍之意。

封建王朝的功勋贵族,对天下万民又有什么实际上的贡献?不过是对一家一姓有功罢了,灭了也就灭了,反正赵青只是暂借大楚王朝这个名头行事而已,可管不了太多。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

暮色里,大楚皇宫金銮殿微启的殿门内里透出昏黄的光亮,就像一只怪兽微微张开的嘴。

这座殿宇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其中的每一处细节,甚至每一根梁上的浮雕,都要花去一名顶尖匠师数十年的苦功,华美威严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此时此刻,足有数千名品秩不一的臣子聚集在这座外面看上去很纤细,内里看上去却无比空旷的殿宇之内,分别端坐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

他们恭谨的目光齐齐投向远处倚靠在龙椅上的楚帝,眼眸深处闪烁着奇特的光芒,有敬畏,有期待,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不安。

一丝风都没有,垂着的珠帘却像是被某种气息所动,轻轻的撞击,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叮叮当当”,于寂静的大殿内悠悠回荡,宛如敲响了不祥的警钟。

众目睽睽之下,一位臣子缓步出列,头戴高冠、身披华服,手执玉笏,脸上带着几分自信的笑容,似乎有把握化解当前的困境。

他深深一礼,双手将玉笏举过头顶,然后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楚帝眉头微挑,左手随意盘弄着两块玉玺,右手挥了挥袖子,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那位臣子轻咳一声,缓缓道来:“陛下,此次灾祸虽然严重,但微臣认为,有些事情还是不宜过于深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时候,适当的隐瞒和粉饰,也是为了维护大局的稳定。”

楚帝放下玉玺,神色似有些不悦:“讲一讲你的理由。”

臣子点了点头,神色肃然:“陛下可曾听闻过‘老妇折慧’、‘枪剑唯心’的故事?有些时候,过于追求真相反而会适得其反。”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他开始详细描述这两个例子:

“大约六七十年前,我朝的千江郡境内,曾经有一位居于山中村落的老妇意外得到了一篇残缺的修行功法,找了附近乡镇的私塾先生识字认句,自行摸索着修炼,竟然误打误撞地踏入了四境,用时不过数年。”

“而后,一位路过此地的宗师发现了她的天赋,以为老妇是世间难得一见的修炼天才,于是便纠正、补全了她的修行方法,传授了一些关于认穴明窍、凝运五气的秘诀,觉得老妇甚至有机会成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可没有人想到的是,知道自己过往一直在错误地运气行脉、胡乱吐纳,老妇心中既惊恐又困惑,很快就陷入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修为大跌,从此再也没有任何进展,终其一生也只能停留在三境。”

“这正是因为她得知了真相,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与纯粹,丧失了合乎天地气机之理的心态,想要将体内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达成微妙平衡的真元运行纳入正轨,结果却造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崩溃。”

臣子顿了一顿,见楚帝听得认真,又继续说道:“十数年前,天工阁楚凄风大师的侄儿,同样臻达‘圣手’阶位的楚忧云,曾经为了测试自家工坊产品的性能,私底下组织过一些比试,陛下或许亦有所耳闻。”

“当时,他找来了两个修为相同、战力相当的年轻人,分别赐予了他们一柄宝剑和一把长枪。那宝剑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是楚忧云亲自炼制;而长枪虽然精致华丽,却只是出自坊中普通匠师之手。”

“然而,在告知这两人武器的来历时,楚忧云却故意颠倒了事实,说宝剑是普通匠师所炼,长枪才是他亲手炼制。结果,在双方的比试中,持枪者竟然险中取胜。之后又比试了数次,持枪者越胜越容易。”

“这又是为何?”楚帝忍不住开口问道。

“陛下明鉴。”臣子躬身行礼,弯腰幅度比之前更深:“有时候,人的心态和信念,往往比实际的武器更加重要。而心态的形成,又与人所知道的真相息息相关。”

“所以借助于适当的谎言和误导,也不失于激发潜能的应急手段。”

“持枪者得知自己手中的长枪是出自大师之手,信心倍增,斗志昂扬,连真元的运转都更加灵活多变了;而持剑者则认为自己手中的是凡兵,未战先怯,不敢与对方硬碰,越是受挫,便越发坚信这一点。”

“有鉴于此,天工阁方才意识到,测试兵器的性能,需得尽可能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最好是在双方皆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于是便有了后来那套严密而公正的测试流程。”

臣子讲述完这两个故事,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直视着楚帝的眼睛,沉声说道:“陛下,如今朝野上下、郢都内外,都已因今日之事而人心惶惶。若再深究下去,只会让更多的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恢复秩序,而非执着于追查真相。对于此次灾祸中的某些细节,我们最好不要向外公布,以朝廷的威严和稳定为重,从而给予民众一个相对安心的环境。”

“只要陛下能够展现出宽宏大量的姿态,相信那些受到波及的家族和势力也会感念朝廷所施的恩情,更加忠心耿耿地为陛下效力。”

这番话一出,金銮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声。

不少臣子都点头表示赞同,认为此人言之有理,提议非常中肯。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脸上的紧张神情逐渐舒缓。

“何其可笑!”还没等这个臣子退回队列坐下,范无垢便重重地拍了拍他身前的案几,“啪”的一声巨响,案几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他起身开口辩驳道:“想方设法压下灾祸,的确能让我朝暂且平稳一段时间,可此事瞒得过大楚民众,却又如何瞒得过策划此事的秦谍与秦军?”

“‘老妇折慧’、‘枪剑唯心’?呵呵,现在的大楚,早已经是第一个故事中老妇走火入魔跌境的状态,是实打实的虚弱,而非其尚未被人指出问题前的暂时平衡,怎么可能因新的谎言而重振旗鼓,恢复修为境界?”

“范大将军此言差矣!瞒不过秦人又如何?起码能尽量瞒过齐、燕二朝,让他们不至于立刻就生出落井下石之心,也多少能为我大楚争取到一些喘息、恢复的时间。”

又一位身披紫袍、显然官阶甚高的重臣出声说道,他显然也是认同先前那位臣子的观点,认为目前应该以大局为重,能隐瞒的就尽量隐瞒,主动站起了身,沉声开口:

“我大楚如今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能暂得安宁,便可谋划后事,此乃权宜之计。工坊腐败一案,并非只涉及到秦之一朝,齐、燕亦可从中间接受益,若是逼迫太过……”

“逼迫太过,就准备反了么?”议事殿内,清脆的少女声打断了此人的话语,正是赵青在外的代言人,这些天在郢都闲逛游览的夏弥,被提前派遣过来参与议事,随机应变:

“外面都已经杀得血流成河、破家灭门了,你们几个还没得到消息吗?”

“什么?”夏弥此言一出,金銮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不少人都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即便是范无垢和那位正在与范无垢争辩的重臣,也都齐齐望向了夏弥,露出了悚然的神色:“这位姑娘,你此言何意?”

“意思很简单,就是我‘师父’她亲自动手,迅速铲除了那些涉及到此次纵火大案、工坊造假贪腐、考核舞弊的犯事之人。如今,郢都之内,不计殿内议事的诸位,但凡罪有应得的贵族子弟、大小官员,皆已伏诛。”

夏弥微微一笑,跃上她跟前的案几,环视周围惶急震恐的群臣,乌黑亮丽的马尾辫不住晃荡,伸手探出一根食指,挑挑点点,神色自若地开口提醒道:

“至于究竟有哪些被灭了门的家族、府第,牵扯甚深的官宦子弟,作奸犯科、触犯律令之徒,想必在场的大人们,应该也有不少能够猜得出一二,心中有数的。”

她在自己的声音中蕴藏了几分催眠惑神的力量,暗自释放了言灵领域,让许多人立刻就接受了这一惨重的夸张事实,对此深信不疑,作出了难以掩饰的激烈反应。

“这……这简直是疯了!”一位臣子瑟瑟发抖,脸颊上冷汗滴落,不由得颤声嚷道:“肆意杀戮京中官员,夷灭贵族,她怎么敢这么做?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她就不怕引起天下大乱吗?”

“太残暴了!”另一名臣子也面露惊恐之色,跌坐在地,连连摇头,附和道:“此举定会引发无数人的愤怒和反弹,甚至可能激起兵变和民变,她这是在自毁根基啊!”

“我看她是想一手遮天,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陛下之上,实在是大逆不道!”又一名臣子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此等行径,与秦人何异?她这是要将大楚王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必须把她立即拿下!”有人悲愤欲绝,眼睛发红地死死盯着不远处的夏弥,手按在腰间的剑鞘:“还有这个妖女,也一并诛杀,以正视听!非千刀万剐,不能解吾之恨!”

金銮殿内乱成一团,群臣们议论纷纷,各执一词,有的愤怒填膺,有的惊慌失措,有的则是沉默不语,暗自思量。站在远处的纤腰宫女屏气凝息,皆是低垂着头,噤若寒蝉,生怕惹出了事故。

夏弥坐在案几之上,静静地听着这些人的指责和怒骂,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仿佛这些话语对她来说根本不痛不痒,甚至都没有去看那个扬言要诛杀她的臣子,只是轻飘飘地说了几句:

“诸位大人这么‘义愤填膺’,莫非是觉得,那些贪赃枉法、叛国投敌之人,不该杀咯?还是说,你们已经认定了自己家中之人犯事过多、难以幸免,把我和‘师父’视为了杀亲灭门的仇敌,想要我们二人以命相抵?”

“这样吧!就听取你们先前的意见,双方各退一步,无论是纵火案和工坊腐败之事,还是此桩连环灭门大案,都不要继续追究下去了!凡事以朝廷的威严为重,可不能在民众和外朝面前露了陷,影响心态发挥。”

“毕竟,正如你们所言,有些时候,适当的隐瞒和粉饰,的确也是为了维护大局的稳定,对吧?只要我和‘师父’二人从今往后不再提起这些事,想必你们也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就此事达成和解的态度。”

夏弥从案几上轻轻跃下,动作如同一只灵动的小猫,缓步走到那名最开始喜欢举例说明的官员跟前,笑盈盈地问道:“这位大人,你觉得我的提议如何?是否愿意与我达成这个小小的默契呢?”

那位臣子被夏弥盯得有些心虚,目光游移,不敢与她对视,口中却仍强硬地说道:“哼,你们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还想就这样轻描淡写地揭过?真是痴心妄想!我告诉你,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夏弥轻轻一笑,不以为意地转身走向下一位发言的重臣:“那么,这位老大人,你又意下如何呢?是想要继续追究,与我等鱼死网破,还是就此打住,维持朝廷和郢都的稳定?”

面对夏弥的询问,这位紫袍重臣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此事关系重大,非我一人能够决定。不过,如果能够确保朝廷和郢都的稳定,或许我们可以考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