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银狐

作者:孑与2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54章 成大事的人

书名:银狐 作者:孑与2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铁喜不希望这种事发生,他亲自交代齐鹏飞,让他再合适的时候劝告张道清。

张道清沉默片刻,开口说到:「问心无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判。」

齐鹏飞听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张道清自己选的路,旁人说什么都没用。

张道清始终记得从刘志手中拿过的名单,上面全部都是向胡百道行贿的官员,他无数次请求铁喜惩治这些官员,但如泥尘大海,没有任何回信。

大越的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大宋内部不能乱。

这是铁喜的想法。

张道清却不认同,他认为,应当用雷霆之势,震慑其他官员,同时,他也上了奏折,表达了对铁喜南巡的反对。

理由也很简单,劳民伤财,涂耗国库。

铁喜最开始见到这封奏章的时候,十分恼火,可看在张道清算是个有用之臣的份上,还是压住了怒火,也没有回复张道清的奏折。

张道清当然知道,朝廷决定好的事情,他区区一封奏折,除了引起皇帝的厌恶外,没有任何作用,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他是御史,御史的任务就是规劝皇帝。

………………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走着,铁喜也再安心等到安庆七年的到。

第一次离开东京,他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和向往,然而一件事却打破了他的好心情。

苏州刘磊送来了一封信。

铁喜看完信,一张脸再也没了喜悦之情。

他慢慢的放下书信,而后看向孙家碗:「你将最好的御医,不仅仅是御医,还有民间最好的医生,全部聚集起来,送他们去苏州……」

孙家碗听完之后,连忙承诺下来,然后快步离开。

等到孙家碗离开之后,铁喜才深吸一口气。

付子婴还再朝堂的时候,他就看出付子婴的身子越来越差,让付子婴早早离开朝堂,也是为了他的身体考虑。

本以为这么长时间过去,身子骨早该养回来了,没想到,付子婴还是倒下了……

…………

皇帝陛下南巡。

付子婴从大越赶回了苏州城。

出去的两年,虽然辛苦,但付子婴内心是十分满足的。

他回到老家之后,便恢复了最开始的生活,像一个普通的农民,日升而耕,日落而息。

生活很是平静。

可一场夜雨,却让付子婴倒下了。

起初,郎中再给付子婴医治之后,身体明显开始好转。

但,始终不能痊愈。

付子婴不让郎中将这件事声张出去,他再自己最后的时间里,将这两年的所见所闻,全部整理成册。

这期间,症状又变得严重起来,不仅头发全白了,甚至数次昏迷过去,到现在几乎已经不能下床了。

刘磊在付子婴刚刚生病的时候,就想着禀告陛下,过了两日,付子婴好了,就没有吭声,没想到才过去几个月,病情一下就恶化成这样了,刘磊就慌了神,赶忙派人赶往东京送信。

孙家碗派的御医还有很多民间的郎中到了苏州之后,还未休息,便一一过来医治,可是每个人对付子婴的情况都想不到解决办法。

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油尽灯枯。

付子婴的床前,跪着很多人。

躺在床上的付子婴,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付玉看到之后,惊呼道:「父亲醒了,快,快喊御医和郎中!」

他着急的手足无措,但其他人都没有动弹。

御医和郎中们都说,付子婴大限将至,无力回天

了。

付子婴这会儿倒是挺有精神头的,状态甚至和他没生病之前差不多,这种状态,让后者很快意识到,这就是回光返照。

他马上要死了。

不过,他却不觉得恐惧。

人都是会死的,无非早晚而已,他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

他趁着自己现在有精神,和家人交代了一番后事,而后,目光落在刘磊身上,将他攥写整理完成的大宋风土交给了刘磊。

让他代替自己交给皇帝。

刘磊抿着唇,眼眶也事红的,将东西收好后,跪下身,给付子婴重重磕了三个头。

将事情安排完后,付子婴便闭上了眼睛,等待死亡的来临。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从小到大的一幕幕,忽然全部浮现再眼前,甚至还有很多他早已忘掉的事情。

此刻,却那么清洗。

月光洒在宅子的墙头,哭声阵阵响起。

大宋宰相付子婴,与世长辞。

消息传到东京的时候,不管是曾经和付子婴交好的官员,还是那些不待见付子婴的官员,在这这一刻,都感到了一丝丝凉意。

谁都没有想到付子婴会在陛下南巡之前,去世。

王志忠听闻此消息后,手中的茶杯直接跌落,在付子婴离开朝廷的这几年,王志忠为了不打扰付子婴,同时也是了避嫌,没和付子婴有过任何联系。

此刻听到噩耗,一时间心情又悲又悔。

马宝义将一壶酒一口喝尽,而后放声大哭。

尉迟江晚的心情也很复杂,一方面是敬佩付子婴的为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

陛下南巡,这个节骨眼上,付子婴去世,不是让人抓小辫子攻击陛下吗?

尉迟江晚跟付子婴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但尉迟江晚也不可否认,付子婴是他除了铁家父子外,最敬佩的人。

消息很快在东京城内的百姓之中流传开来。

不少百姓纷纷自发在家中为付子婴设置灵堂,祭拜。

至于皇帝听到付子婴的死讯后是什么反应,没有人知道,皇宫里所有小太监对此事都绝口不提。

所有官员只收到了铁喜停朝三日的旨意,并要求礼部侍郎前去苏州,妥善安置付子婴的身后事,同时要求尉迟江晚用最高规格的礼祭,追封付子婴。

…………

深夜。

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

大批密探从宫门中走出,马车的旁边,跟着的是孙家碗。

铁喜坐在马车之中,不发一言。

马车出了皇宫,最终再一间小小的宅子门口停下,这是付子婴一直居住的地方。

铁喜下了马车,缓步走进了院子。

孙家碗跟着进来,其他的密探都守在院子的周围。

这个小宅子早就没了烟火气息,铁喜将院子仔仔细细走了一遍,最终停在了付子婴的书房。

孙家碗找来一只小凳,将上面的灰尘擦干净,放在铁喜旁边。

「陛下,您休息一会吧……」

「你先下去,朕想一个人待一会……」

「是,陛下。」孙家碗恭声说道,而后退出了书房。

直到听不到孙家碗的脚步声后,铁喜才坐在了凳子上,盯着桌案,久久不语。

孙家碗一直守在门外,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有丝毫打扰。

…………

苏州,付子婴的老宅。

大批的军士,衙役守在宅子外面。

听闻付子婴去世的消息后,苏州的百姓自发前来悼念,人

太多了,苏州的县令怕出意外,便立刻将事情告知了自己的上司,请求调集兵马前来维持秩序。

所有人都知道,百姓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无数的大官都会陆续前来。

刘承风和姜超也到了苏州,前往悼念。

…………

高丽,秀山城。

瑞王府在春节来临的头一个月,就已经开始张灯结彩了。

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瑞王府虽然在前不久刚刚经历过了一场变故,可那件事明显没有影响了瑞王夫妇的好心情。

前几日,铁喜派出的使臣也到了秀山城,给了瑞王承诺,还带来了一批赏赐。

赵煜的长子也得到了赐名赵佑景,并且立为瑞王世子。

暴民事件后,瑞王赵煜便收到了康王和沂王的书信,沂王的书信很简单,基本都是宽慰赵煜,康王在则不同,怂恿赵煜趁这个机会多问朝廷要赏赐。

赵煜本来确实是这么想的,希望朝廷能允许他增加护卫的数量,但看到自己弟弟的书信后,他立刻改变了注意。

这小子肯定在坑他,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上当。

他后来和吴氏仔细商量了一下,也觉得这件事不可取。

藩王在外,即便事出有因,要那么多护卫,也定然会招来朝廷的怀疑,没事的时候还好,一旦有事了,这就是取死之道。

藩王不得掌军权,这是铁喜早就明确告诉他的事情。

既然护卫不能增加,就只能加大对进出秀山城的盘查了。

鲁有善亲自带了一批军士来到秀山城,让他们留在这里负责保护瑞王。

赵煜对鲁有善还算客气,但客气中也明显带着疏远和警告。

鲁有善没有任何反驳,全盘接受。

事情都有好坏两面。

若是高压,藩王的安全自然不是问题,但高丽就没办法治理了,这里的人想活下去,就只能靠大宋不断支援,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额送去东京。

稳定,是鲁有善想要东西,否则这么多高丽人全靠大宋养活,时间久了,大宋就算有再多钱粮也扛不住这样折腾。

鲁有善从瑞王府离开后,也没有离开秀山城,他在秀山城呆了半个月,期间见到了卢俊,两人聊了很久,这个年轻的小太监倒是让鲁有善刮目相看。

这小太监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密探司设在秀水城的总部距离瑞王府不远。

一共四十多人,全部都是高丽人,包括领头的江城,但谁都清楚,这里真正做主的人是卢俊。

卢俊在大兴府的时候跟张强学到了不少东西,来到秀山城中,一切布置的有条不紊。

来的虽然都是高丽人,但都是经验丰富之辈,对卢俊也唯命是从。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