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

作者:卿不负韶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8章:稀奇古怪的吃法

书名: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 作者:卿不负韶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5

萧鹤川挑眉,居安思危这样的词汇都能常挂嘴边,他家小娘子丝毫不像是没读过书的人啊,漏洞百出,嗯?

但也正因为她总是把这词挂在嘴边的原因,所以才能完美的避开诸多的灾难。

“娘,我们知道的,肯定不会养成怠惰的性子,也不会给家里拖后腿的。”萧勤第一个表态。

这铺子能开起来,说到底和他们几个没多少关系,都是人家四弟妹的功劳,日后生意做得好,家里的条件好了,他们还跟着占便宜能吃好喝好呢。

只是,周氏心里难免有些不平,她家男人如果不跟着在铺子里干活的话,那以后就分不到店里的工钱,而且她自己一门心思的想要孩子,要是真的有了孩子以后,自己也不能去帮忙,也赚不到银子。

如此一来,日后孩子出生了,她们根本都拿不出几个钱来养,要是让婆婆一个人出银子,又名不正言不顺。

萧母很是精明,她看出来了二儿媳妇心里的担忧,站在女人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为了平衡的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萧母又补充了一条:

“往后呢,老大,老三,你们两个在外面赚的钱呢,得上交一大半给家里,老大呢,你上交的钱我都给远哥儿攒着日后读书用,老三呢,我都给你攒着以后娶媳妇用,至于老二呢,你的钱就全都给你媳妇儿收着就行。

月梅啊,等铺子开张了以后,往后家里也少不得你帮忙,帮着磨红薯淀粉,晾晒粉条,这都是辛苦的,就算是不干这些,可能做饭啥的也得麻烦你,这往后每个月,娘不会让你在家白干,还和从前在白马镇的时候一样,每个月赚的多,就给你给的多,如何?”

萧母这一决策,立马打消了周氏内心的担忧。

周月梅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她有什么事宁愿憋在心里头,惯会为难自己的,拿不了自己的主意,她又没主见。

可她嫁到萧家这几年也尽到了做儿媳的本分,有难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扛了,从没有过一句怨言。

都是儿媳妇,她得一视同仁,总不能让大的这个觉得自己这个当婆婆的偏心小的吧?

以后呢,姜岁得到的多,那是因为她出了脑子又出了力气,现在还出银子,是没有可比性的,希望这一点月梅自己能明白。

“娘,您说了算,我没意见,我又没做出什么贡献,您还能这么为我考虑,当儿媳妇的满足了。”

亏得周氏不是个贪心的性子,她这话也算是说到了萧母的心窝窝里面。

……

铺子定下来以后,萧家人就开始张罗着装潢的事情了,第一要干的就是,买新的油漆,把店里的门窗柱子,还有柜台全都粉刷一遍。

然后采购质量好的椅子桌子,油漆选的是棕黄色的,严谨点说,在古代叫涂料。

涂料选的棕黄色,刷上去以后有点黄梨木的感觉,那么选用的桌子就得配着套来,在视觉上不能让人觉得突兀。

年前把这些搞定,等到年后那个气味也就挥发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这吃面用的筷子还有碗都要弄全新的,贵点无所谓,主要还得卫生,耐用,尤其是筷子这种入口的工具,要是木料不好,很容易就会发霉,打滑,看着就不干净,到时候客人看了能舒服吗?

还有到时候吃面的碗,姜岁也想讲究一点,去烧窑的地方定制一批,装酸辣粉的是装酸辣粉的,装面条的是装面条的,在碗的形状上下功夫,这就是她想要的精致之处,成本不高,但是够新颖够猎奇。

而且,到时候开张以后,她还准备把在现代看到学到的一些东西现搬现用,搞点酸萝卜丁,咸菜啥的,搞个自助区,客人们可以看着加。

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招牌,姜岁让萧鹤川写出“萧记粉面庄”的字样,然后拿去找木匠定做招牌。

一开始本来是萧记粉面馆的,但是姜岁考虑了一晚上,她发现满大街都是什么什么馆的,太过千篇一律了,所以就把馆给替换成了庄,是不是一下子这档次就上去了呢?

萧鹤川没用自己那独特的字体写招牌,他写的比较正,毕竟是招牌嘛,上头的字不能太过龙飞凤舞,他写的板板正正的。

好在家里人多,都是大老爷们来的,像铺子里刷涂料这种活,萧父和几个儿子就能干,省去了请零工的银子。

到时候搬桌子椅子这些重物,也可以几兄弟上。

这些省下来的零工钱刚好可以放在采购上面,把质量搞上去一点。

不过是一晚上的时间,全家人都忙活了起来,年后还得去大量的收购红薯回来做红薯淀粉,到时候还得考虑天气的问题,这个红薯淀粉需要一定的时间晾晒,所以天气好不好就至关重要。

姜岁答应了要给萧母露一手自己做面的功夫,这个面条在揉面的时候就很讲究了,面发的好,搓出来的面条就会很劲道,还有汤底也很讲究,还有码子也是。

可以做红烧肉的码子,也可以炒盖码,据她所知,她想的这些创意都是济州粉面市场上还没有的。

还有红油抄手,凉皮,煎饺,土豆泥拌面,炒面,炒饭,都是可以发展的商机啊。

她本来是想做豌杂面的,但是这个豌豆吧,比较考虑季节,做出来的味道确实很赞,到时候可以当成季节性的单品上。

等到生意稳定了以后,姜岁还准备搞手工粉,到时候推出猪油拌粉。

姜岁亲自揉面,蒸了土豆,炒了香喷喷的肉酱码子,还有包饺子要用到的馅儿,把相应的配料都准备好,今天晚上,她准备做个土豆泥拌面和煎饺给大家尝尝。

做煎饺用的淀粉,可以现场从土豆子身上提取。

她这种稀奇古怪的吃法,萧家可没人见过,就连重活一世回来,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的萧鹤川都没有见过她这样的吃法。

等到土豆泥肉酱拌面和几盘韭菜肉沫煎饺端上来的时候,那小香味挠挠的,直让人吞口水,再说卖相也是很不错的,葱花香菜都有,色香味俱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