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

作者:青烟慕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2章 李严出兵南中!

书名: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 作者:青烟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南中若是没有了庲降都督,日后我等要如何是好?”

南中庲降都督府中,得到了诸葛亮调令的李恢第一时间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并且表现出来了一副要立刻前去找诸葛亮领命听从调遣的模样。

这般积极的样子,就连使者见到了都要说上一声,都督大气!

只不过李恢动作很快,但是脚步却是并不快。

态度非常的积极,可是等到他收拾好了行囊立刻就有人说庲降都督府关乎南中安危,如果就这么离开,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岂不是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面对这种理由,李恢纵然已经收拾好了自己所有的行囊,也只能朝着使者说着自己的无奈,为了大汉的南部安稳,为了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也只能暂时将这里的事情先行交代一下。

不过李恢也做出来了保证,他不需要有任何人接替,只需要将这里的事情安顿好,几天的时间就足以了。

之后他就会跟着使者离开。

见到李恢如此,而且南中毕竟特殊,庲降都督更是南部重将,使者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跟着李恢一起停留一段时间。

之后李恢就用这几天的时间,等到了南中的诸多豪族...

当年诸葛丞相平定南中,做了很多事情,除了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进入蜀中扩充军力之外,还设立了五部都尉。

以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将,让南中的诸多大族挑选出来精锐为大汉效力。

但同样的,诸葛亮不可能也不敢直接将南中豪族连根拔起。

反而有收入就要有付出。

在大量选拔兵将的同时,诸葛亮准许南中豪族在南中光明正大的扩充自己的势力,用钱财雇佣蛮夷。

这样进一步分化拉拢蛮夷,让他们离开山林,可以更好的治理南中。

但是同样也让南中的诸多豪族慢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在诸葛亮等人还活着的时候,南中自然不敢叛乱,对待大汉也算是非常的恭敬。

毕竟世家豪族不同于山林之中的蛮夷,虽然后患更大,但是也更好治理和揣摩。

毕竟山林之中的蛮夷,有个头疼脑热都想要出来朝着汉民砍一刀,这群世家豪族就简单多了,他们就看重利益二字。

没有绝对的利益,他们是不会和大汉对着干的。

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他们也会选择在暗中行事。

所以对于现在的大汉来说,将南中交给这群世家豪族,尤其是本地的世家豪族,让他们壮大的同时再互相内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甚至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没有剥夺李恢的庲降都督之位。

毕竟当年邓方不能说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在那个关键时刻死了,李恢突然冒出来要找到先帝自荐。

要是说没有一丁点的问题也不太合适。

先帝为了大局同意了李恢的自荐,之后先帝驾崩,南中叛乱足足两年多的时间,庲降都督李恢一丁点的建树都没有。

直到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入南中,这个家伙才用比诸葛亮都要快的速度解决了益州郡的叛乱。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无不说明了李恢和南中的这群本地豪族之间的关系。

只可惜大汉要全力向北,真的没工夫,也没心情在南中浪费时间只能徐徐图之。

前世的诸葛亮就是如此安排,对于李恢不断安抚,对于南中世家豪族也是多有恩宠。

但是这群人该不老实还是不老实,该挑衅的时候他们也是挑衅,尤其是最后诸葛亮将李恢弄到了汉中,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南中还是战乱不断。

其中是否有南中豪族和蛮夷联手的可能,诸葛亮也不想多问。

但最后南中的确是有尾大不掉之势,这一点诸葛亮是知道的。

原本想着解决了北面再解决南边,那就是顺势而为了,但事实证明北面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现在诸葛亮在陇右站稳了脚跟,自然要和后方的这群家伙好好清算一番了。

从诸葛亮的调令之中,其实李恢也感受到了这种意思,甚至在调令到来之前,李恢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大家都是体面人,所以也明白这里面的规矩。

你愿意体面自然是最好,但是你不愿意体面...朝廷也不是不能帮着你体面!

但换句话说,李恢就算是想要放弃,他身后的那群南中豪强们也是不可能认命的!

李恢已经得到了消息,在他之后并不是南中任何一个人担任南中的庲降都督,而是曾经跟着诸葛丞相平定南中的马忠。

一个小家伙,也敢在南中立足?

因此李恢在收到调令之后,第一时间就让人告知了南中的那些豪族,也是他的诸多亲朋。

之后他一边拖延时间,等待这些人前来劝阻,想要让使者告诉朝廷,他们当真是舍不得李恢这个庲降都督。

这是给大汉朝廷的面子!

而另一方面,南中则是再次掀起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叛乱,告诉朝廷现在的南中依旧非常不平稳。

这是给大汉朝廷露出来的獠牙。

所以当南中的豪族子弟们拿着南中的战报朝李恢说着不让李恢离开的话语之后,作为朝廷使者的李邵此时听着南中之人的这些话语,也终于明白了李恢的意思。

毕竟他也是出身世家子弟,看到李恢如此态度,想到了之前他对自己的不断承诺,脸色也是越发的不好了起来。

可不过现在南中豪族已经到了,南中的叛乱再次出现,本应该接替南中庲降都督的马忠如今也疲于平定叛乱,这倒是让李邵有些不好开口了。

满脸阴沉的李邵看着不断朝着自己表示歉意的李恢,最后也只是朝着对方轻笑一声。

“既然如此,那邵便如实告知陛下罢了。”

“这...这真的是....”

“不过邵还有一句话要告诉都督,希望都督一定要记住才是。”最后在李邵即将离开之前,还是朝着李恢满脸冷意的说了一句话,“在邵来之前,尚书令李严将军,也已经动兵了!”

使者的话当然不是虚张声势,此时在前往南中的某条水路之上,李严和儿子李丰也已经即将赶到这里了。

“父亲,我等当真要去南中平叛么,若是我等离开了,这永安一带的防御又当如何?

江东虽然正在与曹魏死战,但这种事情我等如何说得清楚啊...”

在益州巴郡的某条河道之中,一支数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加上足足数千兵马正在朝着南中的方向前行。

在主舰之上,大汉尚书令李严的长子李丰左右环顾,确定没有什么外人在场之后,也是忍不住来到了自己的父亲身旁,问出来了自己心中藏匿许久的问题。

现在他实在是不明白,就在不久之前,自己的父亲和那位诸葛的丞相还在明里暗里的争斗,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李丰不明白,可是作为大汉两大辅政大臣之一的李严却是已经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这一次他愿意为了诸葛亮征讨南中,或者说震慑南中,从而帮助马忠可以上位,执掌南中!

当然不是诸葛亮口中那么简单的道理。

当然,那也是一个不错的理由,李严见到了大汉的希望,见到了诸葛亮的能力,更是见到了自己也还有重拾名望的机会。

可是这些都不足以彻底打动李严,也不足以让李严就这么轻松的选择和诸葛亮站在一起。

真正改变李严想法的是一封信,一封很厚很厚的信帛,上面写满了诸葛亮原本的计划和打算如何执掌大汉,执掌益州。

也就是从这封信帛之中,李严才知道自己和诸葛亮到底差了多少。

更是明白了诸葛亮早就已经在益州布置了多少后手,就等着包括自己在内的那些人,一步一步钻到对方的陷阱之中去了。

仅仅以南中来说,李严也曾经说过,诸葛孔明手段不俗,可是留下了太多的后患,并不可取。

更是断言日后的南中绝对不会安稳,甚至还会出现大量的叛乱。

这些都是基于李严对于南中的了解,基于他曾经常年在犍为郡担任官员对南中的豪族以及那些蛮夷的了解。

但是李严想到了所有,唯独没有想到诸葛孔明的布局和大气,更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会布下这么大的一个局!

李严以为,诸葛亮对于南中的控制,是想要将蛮夷交给那些南中的世家豪族,然后让李恢作为中间人从而帮助大汉安抚南中。

同时也默许南中本土豪族的壮大,虽然这样会造成南中的尾大不掉,但是同样会让南中安稳许多。

不会给大汉招惹什么麻烦。

但是诸葛亮告诉李严,他的心中对于南中的安排从始至终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马忠与张嶷两个人。

当李严见到了这两个人的名字之后也是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没想到诸葛亮的心思竟然如此大。

马忠...这个人李严还是有些了解的。

算是一个另类之人,出身不错,算起来和自己麾下的心腹狐忠算是半个本家。

马忠的外祖父就是狐氏之人,马忠从小就被养在了狐家,甚至就连名字都被改成了狐姓。

只不过马忠似乎在狐氏日子过得并不算太好,因此在成年之后便立刻寻找到了机会恢复了自己本来的马姓,并且改名马忠。

这种行为基本上就等同于和自己的外祖一家彻底断绝关系了。

而马氏...益州马氏倒也不是多么上不得台面,但如果马忠当真可以得到马氏的支持,也不需要让自己的外祖父把自己带回家族之中,连自己的姓都改掉。

他这几乎算是断绝了自己的家世支持,尤其是在得到了先帝的认可之后,没有一个世家在背后支持他,想要再次崛起恐怕是非常难的。

之后诸葛丞相带着他前去南中平定叛乱立下了不少功劳,李严也让自己的心腹去拉拢对方。

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虽然对方没有直接拒绝自己的拉拢,对于自己的命令也听从,但是态度明显是偏向诸葛孔明的。

对此李严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暗中说了他一句太过于不懂事儿罢了。

之后便不再搭理他了。

而张嶷就更不用说了,出身马忠的麾下,之前可能家中也有些实力,但咋就已经没落了。

据说早年差点把自己穷死,可想而知他的家世如何了。

就这么两个人,纵然是有些能力李严都不认为他们能够走到什么地方。

但是诸葛亮却是告诉了他,原本他就打算在南中行临时之计罢了。

安抚南中的本土豪族,然后迁徙大量的南中的青壮人口,之后利用钱粮诱惑大量的蛮夷进入大汉的军中。

这样他不但可以得到大量的兵马将士,还可以减少蛮夷的实力,让南中的威胁越来越小。

同时,对待南中的安排也不是李恢,而是打算暂时安抚并且将关氏的女儿嫁给对方的后代之后,让李恢离开南中,进入汉中随军北伐。

将李恢带走之后,南中需要一位新的都督。

这个时候,诸葛亮就会举荐张翼担任南中的都督接替李恢继续执掌南中之地。

同时将马忠和张嶷两个人调离,进入北伐的大军之中继续增长威望和能力。

张翼能力很好,只不过太过于严苛,最重要的是他的家世很好对于南中的那些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低头退让。

而去张翼出身益州本土豪族,他进入南中也代表着益州本土豪族的利益进入南中,双方也定然会就此爆发剧烈的冲突。

在李恢离开之后,南中本来就会出现问题,现在让性格更加严苛的张翼接替定然会引发南中的叛乱。

不过这并不重要,南中想要大治就一定要有再次大乱才行。

等到张翼将事情弄得无法解决的时候,事情也就可以再次发展下去了。

那就是罢免张翼,大力打压益州的本土世家,将他们成为这一次事情的替罪羊。

同时将已经收拾好的马忠与张嶷重新调回南中之地。

只需要马忠重新安抚南中势力,恩威并施,完全可以让南中顺利换掉原本的主将。

而从那之后,马忠不仅仅是诸葛亮的心腹,最重要的是他的背后除了皇帝之外,什么都没有!

对于诸葛亮的计划,李严也不好说些什么,或者说...他无话可说!

大汉的朝局很乱,非常乱!

甚至曹魏和江东对大汉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也有这一点的原因。

毕竟兵马折损的再多,只要势力没有覆灭,总是有恢复过来的时候,尤其是诸葛亮的治政能力天下皆知!

但是就算是诸葛亮的治政能力再强又能有什么用处?

大汉当初就剩下一个小小的益州了,结果益州本土豪族,失去了根基的荆州豪族,还有外来益州,抱团取暖的东州士人,最后加上刘备的元从..

只是这样就够了么?

当然不够!

益州本土豪族之中,因为当年刘璋与张鲁之间厮杀多年,益州和汉中的两地豪族也同样也是有着各种矛盾。

即便是汉中被曹孟德迁徙了一大批百姓和豪族,但当初汉中已经有一半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并非是被彻底迁徙空了。

论及损失,其实武都,阴平甚至是巴郡的蛮夷损失都要比汉中更加的严重。

而在西川之中,同样还有益州本地的豪族以及南中的那些豪族,双方同样是没有什么交流可言,也可以说是两个有着各自利益的团体。

除了这些之外,荆州一样还有各种问题。

除了荆北,荆南之间,就连荆北还有自己的问题,甚至就连个人与个人之间都有着同样的矛盾。

至于东州士人就更不用多说了。

被拆零散了可还是分布在益州之中。

至于元勋...

总之整个大汉就是这个样子,无论是朝堂还是内部势力都是乱七八糟的样子,其中势力错综复杂,让人非常痛苦!

这些人当然不是都各怀鬼胎之辈,甚至可以说都忠诚于大汉。

只不过忠诚于大汉与他们本身的出身并不矛盾,也不是说出身世家豪族就一定要谋朝篡位的。

他们只不过是也要顾及一下自己背后的家世而已。

而刘禅远没有先帝的手段和威望,他也无法强行将对方压制住。

所以刘禅几乎将所有的政务全部都放给了诸葛亮,甚至对诸葛亮已经依赖到了一个十分过分的地步。

甚至都已经不能说是相父了,这都算是亲生父子也不过如此。

一国之君做到了这个地步,就连益州本地出身的那些官员都没有说过什么,其实也是因为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

现在这种情况,别说刘禅自己没把握了,就算是现在诸葛丞相说要将权柄全部归还给皇帝,他们也得敢让刘禅接啊。

就这种局面,刘禅还不得被这群人吃干抹净么?

但是诸葛亮前世在离开之前,不但将政务彻底归还给了刘禅,最重要的还将绝大部分的隐患都解决干净了。

南中的本土豪族被诸葛亮彻底压了下去,出征南中的时候亲自奔赴牂牁郡与当地的蛮夷大人济火,龙佑那,司杰卓米,卡那曼卷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在暗中以朝廷的名义册封了大量的蛮夷,甚至给封了济火为罗甸王,卡那曼卷为葫芦王。

利用这些蛮夷来解决南中的问题,并且暗中壮大牵制南中的本土豪族。

抽走李恢,用张翼打击南中,然后用马忠等人平定南中..

直到后面张嶷执掌南中的时候南中便被解决得差不多了。

甚至在诸葛亮死的时候,南中已经没有机会再作乱了,马忠稳坐南中。

至于马忠的出身,他是不可能和除了刘禅之外的任何人有什么联系的,所以南中就是刘禅的臂助!

东边的李严也被一步一步拉下了马,而换上去的邓芝更是如此,他出身的南阳本身就没有什么势力可言。

而他偏偏还算是一个东州士人,一个早就已经消失了的派系,自然也就只能追随刘禅的身后了。

而汉中的魏延确实是差了不少,可是吴懿和马岱也同样是刘禅的心腹之人。

一个是刘禅的外戚,一个同样是只能依附刘禅。

三方重镇全部都是刘禅的人手,而接替诸葛亮的蒋琬...是个荆南人士!

从里到外诸葛亮给刘禅换了一茬,未必多么好,但是绝对足够稳,甚至还专门提醒了在蒋琬后面用费祎而不是董允。

就是因为费祎更加的擅长此道,可以帮助刘禅夺回权柄!

前世诸葛亮最痛苦的就是因为后方太过于牵制自己的精力了,没有第一时间拿下陇右就代表着他失去了直接改变局势的机会。

后面的进攻虽然也是全心全意的北伐,但心中总是要关注后方的情况,被后方也拖住了自己的手脚。

而这一次次的进攻之下,最终也还是毫无所得。

好在诸葛亮在临终之前为自己的孩子解决了大部分的麻烦,留下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可以让自己稍微放下心来了。

不过如今诸葛亮已经有了前世的教训,拿下了陇右之后,他自然不需要按照前世的行为来做这些事情。

依靠强硬的态度,直接在内部进行整改。

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服李严!

说服李严的办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软硬兼施。

诸葛亮为他规划未来,告诉他自己的计划和手段是告诉他自己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也想要和他一起解决。

而调动陈到进入李严麾下,调动赵云进入阆中,搅乱荆南乃至整个荆州,让江东和曹魏彻底陷入麻烦的混战之中。

这是诸葛亮的态度!

“你没有反对的办法,你甚至都离不开大汉!”

这种意思诸葛亮不需要说出来,李严自然是明白的,面对陈到与赵云,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反抗的机会。

因此李严唯一的办法就是,直入南中,帮助马忠荡平南中!

九月,李严带兵正式进入犍为郡,同时联合马忠,济火还有永昌郡的兵马,联合出击猛攻南中。

一路但凡遇到反抗者,尽数杀之,用屠戮叛军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同时在九月末,一直不肯离开的李恢也选择了带着自己的行囊和自己的儿子侄子进入汉中。

侄儿李球更是直接进入诸葛亮的麾下担任将领。

从此,南中再次变换,马忠成功执掌南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